盘点: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期间的22场经典大会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抗战史上22场大会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

上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

【千问解读】

抗战史上22场大会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

上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1.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顾祝同、陈诚、张治中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中国军民浴血苦战,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唐生智、、宋希濂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中国首都南京。

由于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

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王靖国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其中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忻口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

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

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

李宗仁搞的,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军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

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因战斗不力而枪毙)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

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

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

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张灵甫、黄维、商震、池峰城、李延年、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

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

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

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

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李品仙、孙震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中国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

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

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

”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

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陈明仁、戴安澜 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军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陈诚、张自忠(殉国)、汤恩伯、黄琪翔、孙连仲、孙震 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此役,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孙连仲、李品仙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

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韩璇 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

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

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

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赖传湘(殉国)、欧震、王耀武、王甲本、刘振三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

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李玉堂、方先觉、夏首勋、陈沛、孙明瑾、余程万 这次长沙会战,是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

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

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

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

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

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窜,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

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

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顾祝同、上官云相、刘建绪、黄绍竑、汪之斌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载伤亡1.7万人。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胡琏、王瓒绪、王敬久、冯治安、王甲本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

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毙日军1万余人。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何国柱、吕公良(殉国)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

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20.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

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

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阚维雍(殉国)、孙元良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

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王耀武、施中诚、胡琏、李天霞、廖耀湘、韩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

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湘西也由此成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终结地。

日军最终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

有那样的意志誓死抵抗,是因为对胜利的念,对未来的信念。

对于“吾民吾土”的认同,相信自己的血是为“自己人”而流,所捍卫的是“自己人”的将来。

那样毫无疑惑的相信着“吾土即吾民,吾民即吾土”的心,使得他们愿意去死,愿意去牺牲。

结束语:在抗日卫国战争中,中华国民政府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与日本侵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38931次。

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约为6500亿美金。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随机文章专家解读导弹是核武吗,导弹更先进但不是核武美国拖挂式房车文化,美国人的享乐主义使得拖挂式房车文化兴起英科学家揭喜马拉雅雪人之谜,DNA与古北极熊一致/恐真实存在在太空可以看到什么,在太空看到地球的十大景观/长城列第一物质十二态的名称和特性,爱因斯坦预言预言物质新形态被证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含报名时间及入口)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不了,招生对象需热爱祖国,拥护党领导,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专业兴趣和科研志向。

招生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哲学。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30日12:00,录取综合高考和校考成绩。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中国人民大学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满足以下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

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二、招生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和哲学,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份试点招生。

各招生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不限选考科目。

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看各省份招生计划。

在非高考改革省份招生计划投放在文史类,在高考改革省份(“3+1+2”模式)招生计划投放在历史类。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可于即日起至4月30日12:00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照招生简章及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名。

考生报名时,可在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投放该省相应科类(或首选科目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三)入围校考办法6月中旬学校将在高考后成绩发布前于报名系统内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

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报名资格。

高考成绩发布后,确定入围校考名单。

入围校考的考生登录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并按时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入围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四)校考考核7月4日前举行校考考核,含专业测试和体育测试,测试具体时间、地点、专业测试形式、成绩折算办法以《测试指南》为准。

1.专业测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

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查范围不限于高中课程标准范围。

面试落实考生、评委、考场“三随机”工作机制,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2.原则上所有入围校考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

考生如因病或残疾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可以申请免测,须填写《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体育测试免测申请表》(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并提交三甲医院证明材料。

经学校确认可予免测的考生,体育测试成绩计为0分。

未经申请不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录取资格。

(五)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构成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考成绩占15%。

校考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学校将设置校考成绩合格线;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

2.确定录取名单学校根据分省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名单。

在拟录考生中,按照分专业计划数,根据校考成绩、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

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学校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否则,不予录取。

若首轮拟录结束后,仍有未完成的分省招生计划,则在相应省份根据计划缺额情况按以上原则递补和录取专业,直至录取完成。

确定拟录名单时,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测试成绩。

确定录取专业时,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7月5日前公示录取标准。

被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四、总体培养方案学校强基计划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厚重基础、瞄准前沿、注重个性、强化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

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能够潜心学术研究,面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卓越贡献的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方案要点如下:(一)坚持通专结合,系统构建本研有机衔接的长周期培养模式。

实施学分制,灵活学制管理,合理构建本研衔接的一体化培养方案。

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设置课程和培养环节,突出学习专业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本科公共课程强化思想引领和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教育强调宽厚基础、扎实能力培养。

实施本研衔接教育,注重学术能力和科研兴趣培养,第三学年经考核获得转段或接收候选人资格的学生,在第四学年直接进入本研衔接培养阶段。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实行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构建跨学科、跨学段的全流程一体化综合知识体系供给平台。

(二)配强一流师资,全面实施导师制、小班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选聘国内外一流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开设全英文国际前沿课程和系列讲座。

注重大师引领,采取小班教学,实施学术导师组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一对一”学业发展指导制度。

通过新生研讨课、学术研讨班、学术讲座等科研实践训练促进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三)依托高水平、多元化、研究型平台,常态化参与研究性学习。

强基计划专业开设若干研讨(研读)班,营造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兴趣持续跟踪参加研讨(研读)班。

依托各相关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机构和平台,鼓励学生进科研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研究为目标,通过学习和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

学校为学生参与国内外科研项目提供经费资助。

(四)汇聚优质资源,搭建国际平台,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全球战略型人才。

适应人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切实用好研学游学机制,在本科阶段重点支持学生海外参访、调研、选修课程等短期游学、研学活动,在研究生阶段重点支持学生结合研究方向赴境外交换、学习、研修。

加强与境外合作高校和机构交流学习,推荐申报国际学习奖学金,依托国际暑期学校进行“在地国际教学”,搭建一流的国际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为获得出国交流交换资格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五)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科学实施动态考核和进出机制。

实施动态考核机制。

原则上各专业每学年考核一次。

由考核小组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生学习规划和学习意愿等实施综合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学术志向、相关领域学术潜力、综合发展能力。

实施动态退出机制。

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转专业。

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

退出后的学生按照原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培养方案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实施动态进入机制。

第一学年结束后,根据动态考核和退出情况,学校可选拔适量学生进入强基计划。

参加选拔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并由所申请专业两名(含)以上专业教师推荐。

考核小组对申请者实施综合考核,内容包含笔试、面试和以往学习综合表现三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学术志向、学术能力和综合潜力。

五、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由其取消相关考生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

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

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中国人民大学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入围校考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中国人民大学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四)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监督保障机制(一)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招生就业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中国人民大学将在新生报到后对录取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规定处理。

(三)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举报电话:010-62513046。

七、咨询方式人大阳光招生信息平台:https://rdzs.ruc.edu.cn/本科招办电子信箱:zsb@ruc.edu.cn本科招办咨询电话:400-0123-517本科招办传真:010-62511156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2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本简章由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盘点夏末初秋 最佳应季食物

盘点夏末初秋 最佳应季食物立秋过后,秋季已经到来,人们容易产生秋燥。

此时正是润燥生津的最佳时期,夏末秋初好时节,很多水果是让您摆脱秋燥的最佳食物哦!一、保养水果1、柑桔: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医治肺热咳嗽尤佳。

2、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医治烦热口渴尤佳。

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

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3、甘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

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4、大枣: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

中医常用其医治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5、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

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

红软熟柿,可医治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医治效果。

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7、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

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

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医治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加入收藏
               

盘点: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期间的22场经典大会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