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萧绎焚书14万卷: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千问解读】
一 这些图书的价值,从它们的来历就能完全了解。
对此,《隋书·经籍志》有详细记载,大致如下: 焚书坑儒以后,规定以吏为师,禁止百姓收藏图书。
学者逃亡山林,有的连儒家经典也没有能保存下来,只能靠口头传播。
时取消了禁止百姓收藏图书的法令,儒家学者才开始在民间传播学说,但由于原书没有完整地保留,长期依靠口头流传,造成很多错乱和遗漏,《书经》出现了两种本子,《》有三种,齐地流传的《论语》与鲁地不同,《春秋》有数家之多,其他的典籍更混乱。
设置了作为专门机构,收藏全国献上的图书。
司马谈、父子,就是以太史所藏史书为主要依据写成一百三十篇《》的。
到了时,这些藏书又流失了不少,因而派陈农到各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图书。
又令光禄大夫刘向等人加以校阅整理,刘向死后,令其子刘歆继承父业,终于将三万三千九十卷书分为七类,编成《七略》。
覆灭时,皇宫中图书被焚烧。
光武帝、明帝、章帝都很重视学术文化,特别注重儒家典籍,各地纷纷献书,皇宫中的石室和兰台的藏书又相当充足了。
于是将新书集中在东观和仁寿阁,令傅毅、班固等依照《七略》分类整理,编成了《汉书·艺文志》。
可是到强迫西迁长安时,军人在宫中大肆抢掠,将用缣帛写成的长卷当作帐子和包袱,但运往长安的书籍还有七十余车之多。
以后长安也沦于战乱,这些书籍被一扫而光。
魏国建立后,开始收集散在民间的图书,由中央机构秘书负责收藏整理,根据不同内容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加上西晋初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一批古书,共有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
但不久和爆发,首都洛阳饱受战祸,成为一片废墟,皇家图书荡然无存。
东晋在南方立国后,又陆续收集了一些,但对照原来的四部目录,只剩下三千十四卷。
此后北方的遗书逐渐流到江南,如东晋末攻占长安时,曾从后秦的府藏中收集到四千卷古书。
到宋元嘉八年(431年)秘书监谢灵运编成《四部目录》,已著录了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
到齐朝末年,战火延烧到藏书的秘阁,图书又受到很大损失。
梁初的秘书监任在文德殿集中、整理图书,不计佛经共有二万三千一百六卷。
由于重视文化,加上江南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安定局面,民间藏书也大量增加。
之乱被平息后,湘东王(即以后的梁元帝)下令将文德殿的藏书和在首都建康(今南京市)收集到的公私藏书共七万余卷运回江陵。
其余的七万卷应该是梁元帝在江陵的旧藏,至此,他的藏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十四万卷。
梁元帝将这些图书的后果如何,《隋书·经籍志》也有记载: 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不绝,图书散失更加严重。
北魏统一北方后,朝廷的书籍还很少。
洛阳后,曾向南方的齐朝借书,藏书才稍有增加。
之乱时,朝廷的藏书又散落民间。
在关中建立之初,藏书只有八千卷,以后逐渐增加到一万多卷,灭后又获得了五千卷。
开皇三年(583年)接受了秘书监牛弘的建议,派人到各地搜访异书,规定原书可在抄录或使用后归还,并且每卷发给一匹绢的奖赏,因此收获很大。
隋灭陈后,又获得了不少书籍,但这些大多是太建年间(569—592年)新抄的,用的纸墨质量差,内容也错误百出。
这说明经过江陵焚书,南方的古籍已毁灭殆尽了。
经过整理,秘阁的藏书达到三万余卷。
时将秘阁的藏书抄写了五十份副本,并在东都洛阳建观文殿作藏书之用。
唐武德五年(622年)灭,攻占洛阳后,将所有图书装船运往长安。
由于过三门峡时翻了船,大多数图书落水漂没,留下的只有一二成,连目录都残缺不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时收集到的书有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共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由于唐初的藏书包括了555年以后数十年间问世的书籍,实际恢复的旧籍还不满原来的一半。
从数量上说,梁元帝毁灭了传世书籍的一半。
从质量上说,他所毁的是历代积累起来的精华,质量自然远在民间所藏或太建年间抄本之上,所以损失是无法用数量来估价的。
从秦始皇到唐初,中国的书籍已经遇到了大小无数次灾难。
从唐初到现在,天灾人祸又难计其数,当时的近九万卷书中大多也没有能保留下来。
但一次由主动焚毁十四万卷书的记录,在这二千多年间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
要是梁元帝没有焚书,那么即使在西魏军队占领江陵时有所破坏,总有一部分会作为战利品集中到长安,也总有一些会流传到今天,而间接保留到今天的息必定会更多。
如果这样,公元555年前的中国史会比今天所了解的丰富许多,中国古代文明必定会更加辉煌。
二 一千四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中知道发生过这场浩劫的人肯定已经不多了,但是江陵焚书的起因却是值得所有关注中国文明命运的人认真思考的。
梁元帝焚书的间接原因是西魏的入侵和防御战的失败。
公元554年11月(梁承圣三年十月),西魏遣大将于谨、、杨忠率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指江陵。
其实,二年前梁元帝定都江陵,就已经注定了他覆灭的命运。
江陵背靠长江,北方无险可守,而且远离南朝长期的政治、军事中心建康。
为了应付兄弟和宗族间的冲突、控制潜在的敌对力量,他又将军队分驻在各地,对北方的强敌西魏非但不加防范,还妄想利用它来消灭异己,甚至在接到梁朝旧臣马伯符从西魏发来的密件时,还不相信对方已在作入侵的准备。
西魏的主帅于谨在出兵时就对梁元帝的战术作了预测:上策是“耀兵汉、沔,席卷渡江,直据丹扬”,即军队总动员后主动放弃江陵,转移到建康。
中策是“移郭内居民还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军”,即将外城居民迁进内城,加固城防工事固守,等待援兵。
下策是“难于移动,据守罗郭”,即不作任何主动转移,死守外城。
而从各方面情况分析,梁元帝必然采取下策。
以后的发展果然不出于谨所料,梁元帝的战术甚至比下策还糟糕。
11月20日,武宁太守(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北)宗均报告了魏军即将南下的消息。
梁元帝召集大臣商议,大将胡僧和谋臣黄罗汉说:“两国关系友好,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必定不会如此。
”上年曾出使西魏的侍中王琛说得更绝:“我当时揣摩(西魏太师,实际统治者)的神色,肯定没有入侵的道理。
”梁元帝决定派王琛再次出使西魏。
可是三天后,魏军已到达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一带,元帝这才下令内外戒严。
但王琛跑到石梵(今湖北钟祥县境)后又给黄罗汉送去急信:“边境秩序井然,以前的消息都是儿戏。
”这使元帝又将信将疑。
直到11月28日,他才派人到建康去征召握有重兵的大将王僧辩来江陵任大都督、荆州刺史,率军入援。
但他对抵抗魏军毫无信心,12月1日晚上在凤凰阁上已发出“今必败矣”的哀叹。
即使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对部属的防范控制却丝毫没有放松,郢州刺史(治今武汉市)陆法和出兵援江陵,他派人阻止:“我这里能够破敌,你只要镇守郢州,不必调动军队。
”就这样失去了一支最近的援兵。
12月10日,魏军渡过汉水,于谨派宇文护和杨忠率精骑袭占江津(今荆沙市沙市区东南),截断了江陵以东的长江水路。
当天梁元帝在江陵外城的津阳门外举行了一次阅兵,但北风大作,暴雨骤降,只得草草收场。
第二天,魏军攻下武宁,俘获太守宗均。
一向坐轿的元帝骑马出城,部署在城周竖起一道六十余里长的木栅,命胡僧、王褒分别负责城东城西的防务,太子巡守城楼,百姓搬运木石。
当天夜里,魏军到达离江陵仅四十里的黄华,14日进抵木栅下。
15日,梁军开门出战,新兴太守裴机杀了魏将胡文伐。
可是到了24日栅内失火,烧掉了几千家民房和二十五座城楼,魏军乘机大举渡过长江,于谨下令筑起包围圈,江陵与外界的联系完全断绝。
尽管梁元帝已多次向四方征召援兵,但没有一支到达。
实力最强大的王僧辩远在建康,虽已作了部署并派出前军,却准备采取等待时机、袭击魏军后路的策略,可惜还来不及实行,江陵就已陷落。
另一支援兵由广州刺史(治今广州市)王琳率领,虽日夜兼程,但刚赶到长沙。
27日,深感绝望的梁元帝撕下一块帛亲笔写上:“吾忍死待公(你),可以至矣!”催王僧辩进军,但早已无济于事。
555年1月4日,梁军分路开门出战,全部败还。
10日,魏军全面攻城,梁军主将胡僧中流矢而死,军心动摇,有人开西门放入魏军。
元帝退入金城(内城),立即派两位侄儿作人质,向于谨求和。
城南将领纷纷投降,城北的将士苦战到黄昏,听到城陷的消息才四散而逃。
元帝在焚书时想赴火自杀,被左右阻止,于是准备投降。
谢答仁等劝他乘夜突围,只要渡过长江,就能得到驻在江南马头的一支梁军的救援,但元帝不惯骑马,认为“事必无成,徒增辱耳”。
在王褒的挑拨下,元帝还怀疑谢答仁的忠诚,因此在他建议收集内城残部五千余人固守后又拒绝与他见面,气得谢答仁吐血而去。
元帝换上白马素衣出东门投降,备受羞辱后,于1月27日被杀。
魏军从梁朝王公大臣和江陵百姓中选了数万人为奴婢,作为战利品押回长安,其余老弱幼小全部杀尽,得到赦免的只有三百余家。
当时,冰雪交加,又有二三成人沿途冻死或被人马踩死。
这场战争实际只进行了一个月,而且梁军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抵抗,最大的损失还是这十四万卷书和江陵城中的无辜百姓。
三 江陵焚书又是梁元帝主动犯下的罪行,因为魏军时并没有焚书的必需,他要战要降也与是否焚书无关。
在他被俘后曾被问到焚书的原因,回答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这固然说明他至死也不了解亡国的真正原因,或者知道了而不愿承认,但也证明了他一生爱书,爱读书,由极度的爱突变为极端的恨,要让这些书成为他的或殉葬品。
据《梁书·元帝纪》所载,他五岁时就能背出《曲礼》的上半部。
虽然自幼瞎了一眼,却异常好学,“博总群书,,出言为论,才辩敏速,”;“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
这些话或许有所夸张溢美,但有几件事情却是不会作假的:元帝酷爱玄学,从554年10月19日开始在龙光殿给大臣们讲解《》。
11月23日,魏军已经到达襄阳,他才暂停讲课,宣布“内外戒严”。
到了27日,见边境没有什么动静,便又恢复讲课,百官只得穿着军装听讲。
12月27日晚上,江陵已处于魏军合围之中,元帝上城巡视,还雅兴不减,随口作诗,群臣奉和。
他的著作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五十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一百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韬》三卷,《补阙子》十卷,《老子讲疏》四卷,《全德志》、《怀旧志》、《荆南志》、《江州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合计超过四百卷。
如此广博浩繁的成果,即使是专业学者也并非唾手可得,对于一位活了四十七岁、又经历了多年乱世的皇帝来说,实在是了不起的成绩。
他的诗文虽然不脱轻薄浮艳习气,但也不乏清新隽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
作为皇子,他先后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建康、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和荆州(治江陵)任职,要收罗七万卷图书,并最终汇集到十四万卷,也是的。
要说梁元帝爱书,爱读书,是毫无疑问的。
不仅梁元帝如此,历代帝王中爱书和爱读书的人还不在少数,如《隋书·经籍志》中提到的几次大规模征集图书,无不与当时帝王的爱好有关。
连以至亡国的隋炀帝,在保存古籍方面也做了一件好事。
要不是他下令将秘阁的三万卷书抄了五十份副本,说不定多数书会逃不过隋末唐初的战祸。
皇帝既有绝对的权力,又有取之不尽的钱财,还有普天之下的臣民可供驱使,在收集、整理和保藏图书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个人都无法替代的。
但是历史的悲剧也正发生在皇帝身上。
一旦图书为皇帝所收藏,就成了他个人的私产,不仅从此与民间绝缘,而且随时有被篡改或销毁的可能,也会成为一位皇帝或一个朝代的殉葬品。
梁元帝焚书后,又把所佩宝剑在柱上砍折,自叹:“,今夜尽矣!”在他眼中,十四万册书与一把宝剑一样,不过是他的私产,有用时用之,无用时毁之,? 随机文章太岁是什么东西值钱吗,有抑制肿瘤的效果(价格在1-4万左右)宇宙中的物质从何而来,来源于宇宙起点大爆炸/能量演化为物质太阳系外无任何星星,地球看到的星星和星系全是假象(外星人监狱)十三颗水晶头骨的神秘传说,传闻集齐13颗可避免地球偏离轴心东道主什么意思?东道主的典故是怎样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寿寂之:南朝宋大臣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前废帝凡的主衣(为或亲王管理服装的近侍),以与阮佃夫等杀前废帝,拥立湘东王称帝,封应城县侯。
历羽林监、太子屯骑校尉、南泰山太守。
为官酷暴,广纳贿赂。
明帝泰始七年(471)免官流放越州,行至豫章欲逃亡,被杀。
前废帝刘子业无道,前朝重臣柳元景、沈庆之等人都先后被他杀死。
他又将宗室诸王软禁,像家畜一样豢养几位叔父以之取乐。
朝中人心浮动。
地方上,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勋镇守寻阳,寻阳的文臣武将们拥立刘子勋,起兵试图推翻皇帝残暴的统治。
各地州郡纷纷起兵响应。
内外不宁,刘子业尤自不顾政事,寻欢作乐。
刘子业喜欢让宫女们在华林园竹林堂裸身追逐,有名宫女不听命令,被刘子业当场给斩了。
当晚他就梦见有一名女人骂他:"皇帝昏虐无道,就要完蛋了!"刘子业害怕,就在宫中到处寻找,拖出了一个长得很像梦中人的宫女,又给杀了。
可是噩梦并不结束,那个被杀的宫女也跑到了他梦里,骂道:"我已经向上帝控诉了你!刘子业睡不好觉,就找巫师调查,巫师称说竹林堂内有鬼。
刘子业选了一天傍晚,领着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和会稽公主都跟在他左右去竹林"射鬼",湘东王刘彧在秘书省。
这次刘子业没有让他来,刘彧心里更是恐惧。
刘子业在竹林堂中,设了筵席,与谢娘娘、,一同入席欢饮,由宫女们四下奏乐,好不开怀。
忽然有一群人,持刀直入,刘子业料知有变,慌忙引弓搭箭,向来人射去。
偏偏一箭落空,刘子业只好向后逃走。
巫觋彩女等四窜而逃。
刘子业且走且呼,口中叫了数声,被一刀刺入背中,再一刀断送性命。
不久湘东王刘彧即位,是为明帝。
山阴公主淫乱宫闱,即日赐死。
以面首三十人殉葬。
刘子业被草草葬在了秣陵县南,年仅十七。
时人称为废帝。
刘彧的主衣阮佃夫一直在谋划政变,他知道寿寂之一向被刘子业讨厌,朝不保夕,因此把密谋告诉了寿寂之和外监典事朱幼等人。
寿寂之等人听了阮佃夫的介绍,都积极响应。
朱幼预先调整好宫廷内外的力量,让钱蓝生秘密向刘休仁、刘休佑报告。
再说竹林堂闹鬼,刘子业想南巡,他连夜让心腹宗越等人都回家去准备行装去了,华林阁只留下队主樊僧整执勤。
柳光世和樊僧整是同乡,他暗中动员樊僧整参加行动,樊僧整一口答应下来,这样参加政变人员有了十几位。
阮佃夫担心力量太小不能成事,想再吸收更多的人开始行动,寿寂之极力反对说:"参与的人多了容易泄露,不应该要那么多人!" 事发之时,手持弓箭的刘子业见寿寂之杀来,赶紧开弓放箭,可并没有射中。
刘子业转身就绕着园中的假山跑,一边跑一边口中还喊着"寂寂"、"寂寂",寿寂之几大步追到他身后,将其斩杀。
刘休仁、刘休佑等人随即宣布太皇令,废刘子业,并赐死刘子业的同母姐弟会稽公主和豫章王刘子尚,推刘彧为帝,即宋明帝。
政变的主要谋划、参与者等人都被宋明帝赐以高管厚禄,尤以阮佃夫为最。
寿寂之因功被封应城县侯,后出任南泰山太守。
他在任上为官酷暴,广纳贿赂。
另外,宋明帝在其统治后期对刘子业、刘子勋等人的旧臣开始加以清算。
寿寂之在明帝泰始七年(471)免官流放越州,逃亡途中被杀。
随机文章揭秘火星人头骨之谜,火星远古文明的尸骸(专家称是石头)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意思,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重庆啤酒破产)揭秘印度2018登月计划,阿三开挂仅靠960万美元登月(牛飞了)探寻美国巨菜谷之谜,大量放射性照射导致蔬菜疯狂生长(辐射变异)海王星是谁发现的,勒威耶用数学计算出位置/伽勒发现海王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
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南京)。
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
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
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汉人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所倚重。
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南朝宋 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
宋武帝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在之乱后掌握朝廷。
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夏(十六国)占领)。
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 ,并在两年后(420年)如同魏晋旧事,国号宋,改元永初,史称刘宋,东晋亡。
440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
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
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 。
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
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宋武帝去世后,继立,因为嬉戏失德 ,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所杀 ,改立宜都王义隆,是为宋文帝。
他后来与北府名将铲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至此政局稳定。
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了“”。
430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
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又使刘宋失去能与北魏制衡的大将。
当北魏发生盖事时,刘宋没能即时北伐。
到445年时,北魏趁劲敌柔然暂衰时开始发动多次南征,双方于淮南来回拉锯,北魏军甚至一度逼近长江。
刘宋在此后无力再举。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三子趁机率军夺位,即宋孝武帝。
他为人荒淫残暴,奸淫其侄女,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广陵城。
当时民谣言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即表示这段历史。
其子前废帝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为湘东王所杀,是为宋明帝。
然而他亦大杀宗室,使宋孝武帝的子孙尽亡。
其子宋后废帝继立后政局动荡,履有叛变,将军渐渐掌握军权。
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独揽朝政。
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于479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建元,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24年。
齐高帝属于兰陵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
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
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
当时皇帝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
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继立,由萧子良与辅政。
然而齐帝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握。
萧鸾有意篡位,杀齐帝后改立其弟,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
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帝的子孙都被杀尽[28] 。
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继立。
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
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
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其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
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
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萧齐亡。
南朝梁 梁武帝过于信奉,曾三次出家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
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事,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
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
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
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
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
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
至503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韦叡在锺离之役大败北魏军。
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
于516年寿阳之役击溃北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
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护送北魏北海王北返继位。
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关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攻至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最后失败。
东西魏时期,东魏将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
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
他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
梁将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
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
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但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
建康沦陷后他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性打击 。
梁武帝最后饿死,侯景先后立杀梁简文帝及,最后篡位,建国汉。
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各军互相牵制,不愿讨伐。
之后由广州太守率军与湘东王绎派遣的王僧辩合进攻灭侯景。
湘东王绎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
之后据守益州的武陵王纪称帝并攻击江陵。
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夺走。
次年,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 ,西魏立他为魁儡,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为帝,即梁敬帝。
而后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为梁帝。
陈霸先于是率军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溃北齐南侵及王僧辩余党,专政梁廷。
最后于557年篡位,建国号为大陈改元永定,史称帝,梁亡。
南朝陈 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一家。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
陈武帝是吴兴人,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
由于陈武帝无法尽数平定而采安抚的方式。
武帝死后其侄继位,即陈文帝。
此时盘据两湖的王琳叛变,联合北齐、大军东征建康。
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止北周顺江东进。
至此国势方定。
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使南朝陈国势强盛。
文帝去世后由太子伯宗继位,即陈废帝。
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即陈宣帝。
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陈朝共伐北齐。
陈宣帝有意收复淮南于是同意,并于573年派吴明彻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
陈 陈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时为最广。
太建五年伐北齐,得和、南司、衡、巴、罗、定、扬、霍、合、江、西楚、东广、淮、泾、南谯、东豫、光、建、谯、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仅恢复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复了淮北的部分州县。
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
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本能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守成即可。
而后北周趁机攻灭北齐,并在577年南征,陈军惨败,南朝陈岌岌可危。
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北政内乱,北周遂无意南征。
在建立后陈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
他荒淫奢侈,国政大乱,朝政极度腐败。
当时官吏剥削严重,人民。
隋军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南朝陈国力大衰。
588年,任为主将,发动南征。
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
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朝陈遂亡。
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随机文章司马迁生平简介详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布局深受美国专家喜爱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魔神之首阿撒托斯,凭本能影响宇宙万物(智商疑似超低)空天母舰真的会有吗,十万吨的空天航母想要上天(痴人说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