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好语文的三十个后果

01太轻视语文语文还要花力气学?打娘胎出来我就会说的语言,学个锤子!02搞不懂语文语文可怎么学?学语文有方法吗?为什么有学霸说语文根本不用学?为什么孩子学这么久了还不出成绩?
【千问解读】
丰子恺《种瓜得瓜》 。
01
太轻视语文
语文还要花力气学?打娘胎出来我就会说的语言,学个锤子!
02
搞不懂语文
语文可怎么学?学语文有方法吗?为什么有学霸说语文根本不用学?为什么孩子学这么久了还不出成绩?
03
呆板固执
普通人一生至少要学12年语文,可惜很多人最终只学会死记硬背、强行理解、套模板、背论据,写出一堆毫无生气和亮点的文字,然后将这门学科乃至整个汉语言文学系统拒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04
表达低能
网民千千万,一开口大家都难看。
缺乏理性和分析能力,只能在网上随意站队,随口骂街。
互联网开了个门,才发现很多人连路都不会走。
05
沟通不良
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缺乏尊重与关怀,找不到准确得体的措辞,无力维持一段愉快的对话。
2020年6月1日,辽宁,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的两个学生在手上绘制了笑脸图案,欢庆儿童节。
(图/IC)
06
繁简混用
“幹”“乾”“干”不分,“系”“係”“繫”不分,“鐘”“鍾”不分,“餘”“余”不分,不懂其实不要紧,但有人不懂还喜欢用繁体装×,这叫“不知醜”。
07
字体脱敏
黑体和楷体有什么区别?宋体和圆体有什么区别?我为什么要懂颜柳欧赵苏二王?懂了能吃吗?——好家伙,祖宗把文字写出了花,你把它用土全给埋了。
08
提笔忘字
工具时代的文化悲剧!那些只会用手写输入法的,当我没说。
09
语感稀烂
远看是句人话,近看是一堆汉字之间纠结不清的孽缘。
10
翻译腔重
写东西有翻译腔还真不是英语好的表现,大概率是两种语言都没学好,导致表达冗长累赘。
2017年12月29日,第52届全球生态旅游大使世界总决赛在南京举办,12位先期抵达的佳丽走进南京1865创意园区,分别写下“爱、祝福、友谊、梦”等汉字,感受传统中国文化的魅力。
(图/ 视觉中国)
11
连累外语
语文不好,何谈翻译,遑论信雅达。
余光中说,译者必定相当饱学,也必定擅于运用语言,并且不止一种,而是两种以上:其一他要能尽窥其妙,其二他要能运用自如。
把这段话反过来说,就是很多学不好汉语的人的现状。
12
想象力弱
只能接受最基本的信息,无法展开联想并生发更加绚烂多姿的东西。
13
思想贫瘠
文学评论家克莱夫·詹姆斯花40年写了本《文化失忆》,他不无忧虑地说:“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但现实是,很多人根本不在乎自己忘记了什么——大家名篇、璀璨思想和奇思妙想?反正看都没看过,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14
强立人设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在微博装文人的偶像明星们,说你呢。
15
抗拒新词
都0202年了,学点新词不丢人。
知道多一点,乐趣多一些。
2019年11月10日,北京,位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广告博物馆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广告40年主题展览,图为经典广告语的拼接作品。
(图/ 视觉中国)
16
沉湎旧词
都0202年了,不要再拿800年前的僵尸流行语和让人脚趾抠地的词来吓人了好不好?
17
乱掉书袋
看书是好事,博闻是好事,引用是好事,但只会引用,甚至乱用、误用、滥用就本末倒置了。
18
鹦鹉学舌
只能借他人的词语、言论、观点和思想来表达,缺乏分析、归纳、整合与消化的能力,活像个没有脑子的录音机。
19
越俎代庖
作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曲折的想法和思虑,但有些教育工作者就是知道。
不仅知道,还很笃定:让孩子们背下来,不按标准答案写就是错的,毋庸置疑。
20
母语苦手
语文水准停在初中,编条朋友圈都费劲,标点符号从不讲究,错字病句抬手就来。
没人要求你有卡尔维诺般精细复杂的头脑,但也不要向动物看齐,好吗?
2018年5月23日,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高考备战期,高三学生在上晚自习。
(图/IC)
21
娱乐至死
什么都看,就是不看书。
什么都想,就是不往深了想。
什么都在意,就是不在意自己没文化这件事。
什么都装懂,就是不自知。
22
阅读失能
要么不读书,要么乱读书,要么只读工具书和考试书,只看成功学和厚黑学——这些都算不得书,顶多是你平凡人生里的一把肥料。
23
无脑跟风
阅读范围仅限于畅销书榜、名人荐书和企业赠书,嘴边都是不明所以的网络新词和自己生造的词,满口陈词滥调,且不以为耻。
24
胡乱出书
在当下,敬惜字纸成为罕见之事。
会写字,再花点钱,就能出书了吗?如果一本书缺乏智性、审美和社会价值,还不如手纸来得柔顺好用。
25
甘于平庸
英国作家尼尔·盖曼说:“图书馆意味着自由,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观点、自由交流,它们意味着教育(这个过程并不是毕业离校那天就结束了)、娱乐消遣、创造避风港,还意味着获取信息。
”当你甘愿与身边的人一同平庸,拒绝阅读输入,禁锢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关闭了任何变化的可能。
2017年4月3日,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鲁迅的读书生活”展览,展示鲁迅读书、著书、编书、译书的经历。
鲁迅是语文课本中最常出现、最富争议的“时代符号”。
(图/ 视觉中国)
26
耽于安逸
“不看书难道有罪吗?不知道这篇文章/这个作家/这种思想/这类流派有罪吗?我就不看啊,我想过得轻松点怎么了?”
27
附庸恶俗
余光中认为,附庸风雅算是件好事:“风雅而有人争相附庸,就算口是心非,也表示风雅当道,典型犹存,至少还有几分敬畏。
”但遗憾的是,许多人断然抛弃汉语的乐与美,甘愿“从俗”,借爽文、段子、口嗨、短视频和一切不需要用到脑子的消遣度日。
28
互相耽误
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做到对汉语心存敬畏、对文学满心热爱、对教法独具心得、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悉心教导?知识结构老旧、观念陈腐、公立学校创新步履维艰,才是目前大多数语文教育的常态。
反过来说,有多少孩子能不气死自己的语文老师呢?
29
本末倒置
文化败给权力,权力管束文化。
才不配位,尸位素餐。
远看是老拳师,近看是马保国。
30
浑浑噩噩
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存在上述哪一条问题,还转发给朋友调侃:看看,这文章是不是在骂你?
✎作者 | 詹腾宇
原标题——学不好语文的三十个后果(2020卷)
首发于《新周刊》576期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考生快收藏最新版参考教材目录!用对方法自考直接上岸!
可以了解到自己在理解方面的准确性如何。
根据书本/考纲的内容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材料。
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编排。
这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把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
自考冲刺复习注意事项 备考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命题的出题方向,包括考试的题型、关键字,甚至是重复出现的问题。
分析真题是了解考试情况和考点分布的绝佳途径。
考生最后两周的备考冲刺一定要对照教材目录进行知识回顾,如果能顺利回忆起该章节的内容、重点并能进行串联,就是掌握得不错的。
有模糊或者构建不起来框架的地方,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一定要好好复习课本。
心态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考生考前要做好心态上的调整。
这也是最重要一点,尤其是临近自考前三天,考生要注意作息,放平心态,自考不难,一定可以上岸的!
成考生快核对这三件事!没完成进不了考场哦
提醒二:做好考试准备 同学们要提前做好考试准备,提前熟悉考点具体地址,安排好出行方式,规划好交通路线,避免因迟到而无法参加考试。
如果离考场较远,建议提前一天订好酒店,做好考前准备。
考前30分钟凭准考证、身份证进入规定的考场,对号入座;已到考生,必须在点名卡的签名框内签名确认;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开考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场;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出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应立即停止作答;严禁带走试卷和草稿纸。
提醒三:考场须知 考场严禁携带物品清单 一定不要携带涂改液、胶带纸、任何书籍、笔记本、资料、报刊、草稿纸、通讯工具、电子计算器(可以使用计算器的课程除外)等进入考场,否则会被视为违纪行为,取消该科目自考成绩。
温馨提示:调整好考前心态 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也是对考试心态的考察,如果过于紧张、怯场、压力大,也会影响发挥。
越是到考前越是不能慌!以下几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意力问题 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怎么办?由于年龄或者是精力不够,很多成考生学习专注力和以前比都有所下降,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备考计划。
如果不能长时间集中,可以用注意力转移法,即文、理科目错开复习。
如语文是发散思维、数学是逻辑思维,这种差度较大的科目交叉复习背诵,使左右脑的交替休息。
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也可在备考时可把手机交由家人保管没学完别玩儿!) 劳逸结合问题 老想休息怎么办?先定目标,完成才能休息!比如,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可以休息10分钟。
但是不建议用玩手机来作为奖励,因为很可能一玩儿就停不下来!可以用放空、转一圈、补充能量等方法来休息。
自信问题 “复习了才发现成考的考试内容还真不少,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分外焦虑怎么办?”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就是学不会怎么办?” 遇到这类问题,一我们要明白,别人不一定比你强,你坚持学习多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目前谁坚持到底就算赢了! 二是现今时间宝贵,要多做常考的、基础的题,既能提升我们的自信,也能再一次加固知识记忆程度,简单题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