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18 点击数:
简介:黄观是明初洪武年间人士,他被称为一代考神。

因为黄观是古代首位“六省状元”,也就是说从县试到殿试他均为第一名。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发问殿试,黄观道出了“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的主张,深的朱元璋任何,从而获得状元身份。

不过朱棣篡位以后,他曾当面顶撞朱棣,导致朱棣不满黄观。

而黄观的下场是投江自尽,名字也从登科录上去除,直

【千问解读】

黄观是明初洪武年间人士,他被称为一代考神。

因为黄观是古代首位“六省状元”,也就是说从县试到殿试他均为第一名。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发问殿试,黄观道出了“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的主张,深的朱元璋任何,从而获得状元身份。

不过朱棣篡位以后,他曾当面顶撞朱棣,导致朱棣不满黄观。

而黄观的下场是投江自尽,名字也从登科录上去除,直到万历年间才换以清白。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底层群众想要当官,凭借考试成绩即可,血缘、门第在选官中之作用降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也扩大了王朝统治之基础。

科举,看的是考试成绩,凭借成绩挤进官僚队伍,自然也就会出现一批我们所谓的“考神”,他们在考试中无往不胜,有些则是逢考便拿第一名,堪称是“考神”中的“考神”。

据记载,科举盛行1300年间,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他们算是考神。

其中,满足乡试、会试、殿试三大关均拿第一名,即是“三元及第”的共16人,他们绝对是考神中的“考神”。

但是,若是能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大关中均拿第一名且从未中断,连续拿第一的就一人(清钱棨有中断,不算),即是本文要讲的主角,“考神”中的顶尖人物黄观。

可惜,黄观后来得罪明成祖朱棣,被株连九族,功名被从榜上删除,万历年间才得以复名。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黄观(1364年—1402年),安徽池州(贵池市)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连续不中断的“六首状元”,接连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等六次大考中拿下第一名,可谓是“逢考必过”,“逢考第一”,堪称是“考神”中的顶级“考试”, 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可知,此人能力不一般,考试能力更是高手中之高手。

当然,黄观理政能力也不差,殿试时,朱元璋考一题时务策,询问如何加强边疆防卫为题。

黄观如是回答:“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

”,即是搞“兵农合一”,大力推行已经出现效果的“卫所制度”,从而抵御蒙古入侵,维护边境安全。

此次殿试,朱元璋相当满意,于是取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这职位很不一般,虽然级别不高,也就是六品左右,可常年陪伴太子左右,近水楼台先得月,若是能熬上十来年,很容易进入内阁(朱元璋时代还没有,可已出现雏形),成为帝国核心统治成员。

果然,建文帝继位后,黄观升任侍中(三品),参与国家机密决策,挤进了权力核心。

不过,黄观在此期间得罪了燕王朱棣,即是后来的明成祖,这为其悲剧之人生埋下了隐患。

建文帝刚即位时,燕王朱棣来南京觐见,可态度十分傲慢。

对此,黄观怒斥燕王朱棣,说他没君臣之礼,也有不臣之心,史载:“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

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

朱棣因而怀恨在心。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如果说此次怒斥朱棣埋下了受株连九族之祸,那后来参与写作《讨燕贼檄》则最终酿成了悲剧。

建文帝在削藩问题上操之过急,不分轻重,结果燕王朱棣被迫绝地反击,率800兵马在北平起兵“奉天靖难”,扬言要“清君侧”。

此时,黄观便草拟檄文,痛斥燕王朱棣实乃乱臣贼子,人人得儿诛之,还命其悔过自新,前来南京谢罪,言辞十分犀利。

史载:“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

对此,朱棣相当恼火,于是将黄观列入文职奸臣之列,排在第六位,是他日登基后首先要杀掉之人。

可以说,只要朱棣靖难成功,黄观基本难逃一死,因为朱棣从来就不是一位大发慈悲之人,这从他处理蒙古、安南问题上可以看得出来。

由于建文帝用兵不当,屡屡临阵换帅,最终被朱棣逆袭成功。

1402年,朱棣采纳“黑衣宰相”姚广孝之建议,不争夺一城一池,而是长途奔袭南京,玩次“斩首行动”。

本来,南京城坚固无比,与朱棣齐名的大将徐辉祖(徐达长子,也是朱棣的大舅子)正在率兵前来勤王。

按理说,朱棣是拿不下南京,可偏偏草包李景隆(朱棣表侄)打开城门,迎接燕军入城,建文帝被迫逃难。

此时,黄观正在长江中游募兵,准备带“勤王之师”回京。

可是,建文帝已经不知所踪,黄观认为皇帝也许已经死了,而朱棣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在安庆投江自尽。

史载:“乃朝服南向拜,毕,即自沉于水”,也算是节烈之人。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黄观虽然死了,可朱棣怒气未消,于是下令“诛九族”,亲朋好友都受到牵连,被发配边疆者数百人,充军为奴者百余人。

黄观妻子翁氏及其子女,全部被朱棣充作军奴,给驯象之人做妾,以示羞辱。

不过,黄观家人很节烈,翁氏及其子女不堪如此屈辱,也纷纷投江自尽。

史载:“初,观妻投水时,呕血石上,成小影,阴雨则见,相传为大士像。

僧舁至庵中”此外,朱棣下令剥夺黄观功名,将其从状元榜上除名。

1596年,万历皇帝将其恢复名誉,谥号文贞。

纵观黄观之一生,他六次考试均拿第一名,史上唯一一位“六首状元”,是当之无愧的“考神”。

可惜,黄观得罪明成祖朱棣,结果被迫投江而亡,且还被株连九族,实乃悲剧也。

中国古代上八大未解的谜团,原因无可考证,至今没能破解图

517导读:相信大家都对中国古代上八大未解的谜团,原因无可考证,至今没能破解有所耳闻,那么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以文会友所作,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今下落成谜:失传千年,下落不明。

西周九鼎存在谜团:象征国家政治权利的九鼎是否还存在,至今未解。

和氏璧:中国古代上著名的美玉,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和氏璧价值连城,流落何方,至今是个谜。

秦始皇嬴政铸十二金人镇秦国龙脉,据说后来被董卓销毁铸钱。

原因究竟是怎么样,已经再无法考证了。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谜团:千古奇书,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

青铜剑千年不锈谜团:随兵马俑一同出世,是什么真相致千年之久的青铜,没有生锈,锋利如初。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但武则天为什么为自己立下无字碑,真相尚不明确。

慈禧太后入殓时,嘴里衔着一颗大的夜明珠,孙殿英盗墓后,为了幸免被追究责任,他将这颗夜明珠转送给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宋美龄曾将其缀在鞋面上,后来不知所踪,据估计,这颗夜明珠价值将近9亿人民币。

古代男人有多怕老婆?杨坚被称quot;惧内皇帝quot;

  中国男人的怕老婆情结,可谓古代悠久,著名的"河东狮吼"指的就是惧内。

到底历史男人有多怕老婆呢?今天517小编就带你们去见识一下。

  怕老婆鼻祖:伏羲  可是怕老婆的男人最早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那里。

在中国的上古传说里,伏羲与女娲的结合孕育了出整个华夏民族。

但伏羲先生的战斗力却明显不如他的妻子女娲。

女娲可是能够炼石补天的女强人,而伏羲却是个玩八卦、教人结网捕鱼的小资。

所以两口子一闹矛盾,这就是“龙战于野,血色玄黄”,场面相当惨烈。

可这还没完,伏羲先生被老婆打了个满地找牙之后,还得被罚为老婆拉车,想想真是够可怜的。

祖宗都是这么过来的,后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惧内帝王”: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被人称"惧内帝王",这个称呼源自他对自己妻子独孤伽罗的承诺。

刚一结婚,隋文帝杨坚就宣誓今生只娶独孤一人。

等到当了帝王之后,隋文帝杨坚的花花肠子也开始活泛了。

可能是平时被独孤盯得太紧,管得太严,独孤皇后可是连皇上上朝都跟着的,所以隋文帝杨坚能接触到其他女人的机会非常少。

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位,便忍不住了。

可这事儿被独孤皇后发现了,隋文帝杨坚前脚刚一离开,后脚独孤皇后就带着一群宫女太监赶来了,二话不说直接将女孩儿给打死了。

等帝王上朝回来,人已经没了,隋文帝杨坚气得是暴跳如雷,但是却拿皇后没辙,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于是来了个离家出走。

大臣们一看皇上离家出走了就赶紧去追,结果在城外30里找到了隋文帝杨坚,经过大臣们一番苦劝,隋文帝杨坚最后还是回去了。

要说隋文帝杨坚这帝王也真不容易,遇到老婆发飙,也只能玩玩离家出走。

隋朝有多强?来看完美帝王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就知道  怕老婆怕得直冒冷汗:王导  与隋文帝杨坚有得一拼的人当属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著名宰相王导。

王导在东晋朝那可谓是权势熏天,与皇上比肩的人,可王导怕起老婆来,那也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怕得要命。

王导这人平时总是一副名士风度,也难免有在外面包二奶这种丑事,并且还让自己的正牌老婆给知道了。

于是,正牌老婆闻风赶来,他听说老婆要抄家,吓得赶紧坐着牛车跑掉,怕牛车跑的慢,用鞭子打,还嫌慢,就拿着拂尘也去打,奈何拂尘柄太短,又打不到,给急得直冒冷汗。

加入收藏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却因得罪朱棣投江自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