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随机题题目答案汇总答案
【千问解读】
江苏大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随机题题目答案汇总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
(2分)
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
B看不见的手
C政府调节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D
2.
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正确答案D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2分)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正确答案B
4.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
(2分)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人民民主专政》
正确答案B
5.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创新性
6.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7.
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
(2分)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8.
在( )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分)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
(2分)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10.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2分)
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
(2分)
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1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后资本主义社会
14.
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15.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四大
B党的五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2分)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17.
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党的建设理论
18.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
(2分)
A1956年4月
B1956年9月
C1957年2月
D1957年10月
1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
(2分)
A1949年9月
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20.
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
(2分)
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
B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C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21.
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22.
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
(2分)
A1949—1950年
B1949—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23.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2分)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24.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A赎买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26.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
(2分)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7.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2分)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28.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2分)
A教育
B发展
C改革
D稳定
29.
思想的主题是( )
(2分)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关于中国革命
C什么是社会主义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30.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
(2分)
A讨论的方法
B压服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批评的方法
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
(2分)
A以农业为基础
B以工业为主导
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3.
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
(2分)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D
4.
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
(2分)
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
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
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
5.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
(2分)
A立党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6.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
(2分)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7.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2分)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
9.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10.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11.
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领导人先后有过的两种思路是( )
(2分)
A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
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
D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
12.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
(2分)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
13.
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
(2分)
A统一的
B低水平的
C不全面的
D不平衡的
14.
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 )
(2分)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15.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2分)
A社会主义经济
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6.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7.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
(2分)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十大关系》
C《整顿党的作风》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8.
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
19.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20.
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 )
(2分)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2分)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2分)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4.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
(2分)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人民民主专政》
5.
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
(2分)
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6.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7.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四大
B党的五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8.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
(2分)
A1956年4月
B1956年9月
C1957年2月
D1957年10月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科学发展观
10.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2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2分)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13.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2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和平与发展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4.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2分)
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
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5.
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
(2分)
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
B看不见的手
C政府调节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2分)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17.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2分)
A《论新阶段》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8.
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2分)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新文化运动
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9.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20.
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
(2分)
A民主
B专政
C革命
D改革
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22.
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
(2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23.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24.
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
(2分)
A1949—1950年
B1949—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25.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26.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创新性
27.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
(2分)
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
(2分)
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29.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2分)
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
(2分)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2分)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D
2.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3.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包括( )
(2分)
A工人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
(2分)
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5.
思想是( )
(2分)
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个人的思想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
(2分)
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7.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
(2分)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
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
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
9.
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2分)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10.
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的原因是( )
(2分)
A过于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对公有制形式的理解和选择过于简单化
C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D
11.
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
(2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D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
(2分)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
13.
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2分)
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
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D
1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2分)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2分)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6.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
(2分)
A立党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17.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18.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9.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
(2分)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0.
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A赎买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2.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限制
B赎买
C没收
D征用
3.
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6.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2分)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7.
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党的建设理论
8.
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2分)
A加强政治工作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9.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
(2分)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0.
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
(2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1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2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
(2分)
A
B
C
D
13.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2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和平与发展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4.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2分)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15.
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2分)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新文化运动
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6.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分)
A重要目标
B重要内容
C重要保证
D重要优势
18.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
(2分)
A1949年9月
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20.
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
(2分)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科学发展观
22.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2分)
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
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
(2分)
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4.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2分)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25.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四大
B党的五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26.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
(2分)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27.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28.
(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分)
A工人阶级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
D知识分子
29.
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
(2分)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后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2分)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2.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2分)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
3.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4.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
(2分)
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D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
(2分)
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6.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
(2分)
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D
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
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
8.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
(2分)
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妥协性
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9.
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
(2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D
10.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 )
(2分)
A要求过急
B改变过快
C工作过粗
D形式过于简单
,D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
(2分)
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2.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3.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14.
实事求是,就是( )
(2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5.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
(2分)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
16.
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的原因是( )
(2分)
A过于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对公有制形式的理解和选择过于简单化
C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D
17.
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
(2分)
A讨论的方法
B压服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批评的方法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
(2分)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
19.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
(2分)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0.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
(2分)
A立党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在( )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分)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
(2分)
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
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
(2分)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2分)
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6.
指出,‘是’就是( )
(2分)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是我们去研究
D一切从实际出发
7.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2分)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8.
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9.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
(2分)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人民民主专政》
10.
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2分)
A加强政治工作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11.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2.
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3.
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
(2分)
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4.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2分)
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
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5.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限制
B赎买
C没收
D征用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后资本主义社会
17.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18.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A赎买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19.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
(2分)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20.
(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2分)
A实事求是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21.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2分)
A教育
B发展
C改革
D稳定
22.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2分)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23.
思想的主题是( )
(2分)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关于中国革命
C什么是社会主义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科学发展观
25.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四大
B党的五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26.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
(2分)
A1956年4月
B1956年9月
C1957年2月
D1957年10月
27.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
(2分)
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2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
(2分)
A1949年9月
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30.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2分)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2分)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
(2分)
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D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下列哪三种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 )
(2分)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
D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D
5.
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
(2分)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D
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2分)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
7.
群众路线,就是(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分)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D
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
(2分)
A以农业为基础
B以工业为主导
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9.
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
(2分)
A统一的
B低水平的
C不全面的
D不平衡的
10.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
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
11.
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
(2分)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D
12.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2分)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D
13.
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
1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
(2分)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5.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
(2分)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16.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17.
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指( )
(2分)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土地改革的积极性
C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
D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18.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
(2分)
A立党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19.
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
20.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
(2分)
A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B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2.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
(2分)
A1956年4月
B1956年9月
C1957年2月
D1957年10月
3.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4.
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
(2分)
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
B看不见的手
C政府调节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后资本主义社会
6.
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7.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
(2分)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8.
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
(2分)
A1949—1950年
B1949—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9.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2分)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
10.
(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2分)
A实事求是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11.
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
(2分)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12.
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3.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2分)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14.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
(2分)
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5.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
(2分)
A1949年9月
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16.
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
(2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17.
指出,‘是’就是( )
(2分)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是我们去研究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8.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20.
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2分)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新文化运动
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1.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
(2分)
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22.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2分)
A《论新阶段》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2分)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24.
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26.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2分)
A教育
B发展
C改革
D稳定
27.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2分)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28.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29.
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
(2分)
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30.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
(2分)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
2.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
(2分)
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4.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5.
思想是( )
(2分)
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个人的思想
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2分)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
7.
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
(2分)
A统一的
B低水平的
C不全面的
D不平衡的
8.
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
(2分)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D
9.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0.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
(2分)
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D
11.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12.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 )
(2分)
A要求过急
B改变过快
C工作过粗
D形式过于简单
,D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2分)
A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14.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2分)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D
15.
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
1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
(2分)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7.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
(2分)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十大关系》
C《整顿党的作风》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2分)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9.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20.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
(2分)
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D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2分)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新文化运动
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2分)
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2分)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4.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 )
(2分)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城市化
D集体化
5.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2分)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6.
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7.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9.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2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和平与发展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2分)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2分)
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13.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2分)
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
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4.
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D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5.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
(2分)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人民民主专政》
16.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2分)
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7.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2分)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
18.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
(2分)
A1956年4月
B1956年9月
C1957年2月
D1957年10月
19.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限制
B赎买
C没收
D征用
20.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2分)
A《论新阶段》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21.
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
(2分)
A
B
C
D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分)
A重要目标
B重要内容
C重要保证
D重要优势
23.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创新性
2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哪个国家的经验( )
(2分)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新加坡
25.
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2分)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27.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
(2分)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8.
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
(2分)
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
B看不见的手
C政府调节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后资本主义社会
30.
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
(2分)
A1949—1950年
B1949—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
(2分)
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D
2.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
(2分)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D
3.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
(2分)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4.
思想是( )
(2分)
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个人的思想
5.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
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
7.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下列哪三种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 )
(2分)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
D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D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
(2分)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
10.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1.
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
(2分)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D
12.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
(2分)
A立党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13.
实事求是,就是( )
(2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
(2分)
A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B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
15.
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
(2分)
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
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
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
16.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
(2分)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2分)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8.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
(2分)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19.
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
20.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
(2分)
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妥协性
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
(2分)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2.
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
(2分)
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
B看不见的手
C政府调节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
(2分)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2分)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5.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6.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2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哪个国家的经验( )
(2分)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新加坡
8.
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
(2分)
A民主
B专政
C革命
D改革
9.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2分)
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2分)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11.
(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分)
A工人阶级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
D知识分子
12.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13.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14.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2分)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科学发展观
17.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2分)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18.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2分)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19.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2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和平与发展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 )
(2分)
A解决中国问题
B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理论创新
D学习马克思主义
21.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
(2分)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22.
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党的建设理论
23.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创新性
2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25.
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
(2分)
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
B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C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26.
思想的主题是( )
(2分)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关于中国革命
C什么是社会主义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27.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2分)
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
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8.
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
(2分)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9.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A赎买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30.
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实事求是,就是( )
(2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2分)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
4.
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2分)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5.
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
(2分)
A讨论的方法
B压服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批评的方法
6.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
(2分)
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7.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
(2分)
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D
8.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9.
思想是( )
(2分)
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个人的思想
10.
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
(2分)
A统一的
B低水平的
C不全面的
D不平衡的
11.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2.
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2分)
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
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D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
(2分)
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4.
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领导人先后有过的两种思路是( )
(2分)
A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
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
D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
15.
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
(2分)
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
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
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
16.
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
(2分)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D
17.
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
(2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D
1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
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2分)
A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20.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
(2分)
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D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2分)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2分)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3.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4.
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
(2分)
A1956年4月
B1956年9月
C1957年2月
D1957年10月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 )
(2分)
A解决中国问题
B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理论创新
D学习马克思主义
6.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2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科学发展观
8.
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
(2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9.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
(2分)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人民民主专政》
10.
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2分)
A加强政治工作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11.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A赎买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12.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2分)
A《论新阶段》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3.
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
(2分)
A
B
C
D
14.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
(2分)
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6.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7.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限制
B赎买
C没收
D征用
18.
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
(2分)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19.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20.
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
(2分)
A民主
B专政
C革命
D改革
21.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创新性
22.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
(2分)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2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
(2分)
A1949年9月
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2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25.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2分)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26.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2分)
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7.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2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分)
A重要目标
B重要内容
C重要保证
D重要优势
29.
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
(2分)
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30.
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党的建设理论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指( )
(2分)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土地改革的积极性
C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
D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2.
实事求是,就是( )
(2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
(2分)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
(2分)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6.
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
7.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
(2分)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8.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
(2分)
A立党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9.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
(2分)
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D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
(2分)
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1.
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
(2分)
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
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
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
12.
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
(2分)
A讨论的方法
B压服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批评的方法
13.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
(2分)
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D
14.
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
(2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D
15.
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 )
(2分)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16.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17.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
(2分)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8.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2分)
A社会主义经济
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2分)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20.
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2分)
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
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D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2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3.
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
(2分)
A民主
B专政
C革命
D改革
4.
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2分)
A加强政治工作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5.
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党的建设理论
6.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2分)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7.
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8.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2分)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2分)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10.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
(2分)
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1.
指出,‘是’就是( )
(2分)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是我们去研究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2.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
(2分)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2分)
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分)
A重要目标
B重要内容
C重要保证
D重要优势
15.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
(2分)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人民民主专政》
16.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四大
B党的五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17.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2分)
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8.
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
(2分)
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
B看不见的手
C政府调节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2分)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新文化运动
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0.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2分)
A赎买
B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21.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分)
A
B朱德
C周恩来
D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2分)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23.
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4.
(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分)
A工人阶级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
D知识分子
25.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2分)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26.
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
(2分)
A1949—1950年
B1949—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27.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2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和平与发展
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8.
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
(2分)
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29.
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
(2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30.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
(2分)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
2.
群众路线,就是(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分)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D
3.
思想是( )
(2分)
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个人的思想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
(2分)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
5.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
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
6.
实事求是,就是( )
(2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
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2分)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8.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9.
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
(2分)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D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2分)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1.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2.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
(2分)
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D
13.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
(2分)
A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B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
14.
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指( )
(2分)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土地改革的积极性
C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
D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15.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6.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
(2分)
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妥协性
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
(2分)
A以农业为基础
B以工业为主导
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8.
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 )
(2分)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19.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
(2分)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2分)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2分)
A加强政治工作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 )
(2分)
A解决中国问题
B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理论创新
D学习马克思主义
4.
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5.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2分)
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
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
(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2分)
A实事求是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2分)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8.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2分)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
9.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2分)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10.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
(2分)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1.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2分)
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2.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2分)
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3.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2分)
A党的四大
B党的五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哪个国家的经验( )
(2分)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新加坡
1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
(2分)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16.
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
(2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周恩来
17.
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
(2分)
A
B
C
D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2分)
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9.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2分)
A《论新阶段》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
(2分)
A十四届四中全会
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十五届五中全会
21.
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2分)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22.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2分)
A教育
B发展
C改革
D稳定
2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
(2分)
A1949年9月
B1952年9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2分)
A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理论
D科学发展观
25.
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
(2分)
A团结—批评—团结
B轮流执政
C既利用又限制
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
2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分)
A重要目标
B重要内容
C重要保证
D重要优势
27.
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
(2分)
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
B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C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28.
思想的主题是( )
(2分)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关于中国革命
C什么是社会主义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29.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
(2分)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30.
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
(2分)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廉洁奉公
D坚持执政为民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2分)
A社会主义经济
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
群众路线,就是(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分)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D
4.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5.
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
(2分)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D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
(2分)
A以农业为基础
B以工业为主导
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
(2分)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
(2分)
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
(2分)
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0.
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领导人先后有过的两种思路是( )
(2分)
A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
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
D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
11.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
(2分)
A统一
B放
C竞争
D有序
,D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2分)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3.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
(2分)
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D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包括( )
(2分)
A工人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15.
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 )
(2分)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16.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
(2分)
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
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
17.
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2分)
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
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D
18.
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
(2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敌我矛盾
19.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 )
(2分)
A要求过急
B改变过快
C工作过粗
D形式过于简单
,D
20.
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
(2分)
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
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
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元宵节趣味灯谜题目及答案
谜底:乖 2. 字谜:皇帝新衣。
谜底:袭 3. 字谜:格外大方。
谜底:回 4. 字谜:一流水准。
谜底:淮 5. 字谜:门里站一人。
谜底:闪 6. 字谜:七十二小时。
谜底:晶 7. 字谜:床前明月光。
谜底:旷 8. 字谜:一千零一夜。
谜底:歼 9. 字谜:走出深闺人结识。
谜底:佳 10. 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
谜底:雷 11.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谜底:辣椒 12. 上塔棚,下塔棚,开黄花,结青龙(打一蔬菜名)。
谜底:丝瓜 13. 华而不实(打一植物名)。
谜底:无花果 14. 佛手(打一花草名)。
谜底:仙人掌 15. 耳朵长,尾巴短。
只吃菜,不吃饭( 打一动物名)。
谜底:兔子 16. 小姑娘,夜纳凉。
带灯笼,闪闪亮(打一动物名)。
谜底:萤火虫 17. 拆信(打一地名)。
谜底:开封 18. 拳术师(打一地名)。
谜底:武汉 19. 相差无几(打一地名)。
谜底:大同 20. 夕阳西下(打一地名)。
谜底:洛阳 21. 海中绿洲(打一地名)。
谜底:青岛 22. 巨轮出港(打一地名)。
谜底:上海 23. 珍贵家禽(打一地名)。
谜底:宝鸡 24. 烽火哨(打山东一城市)。
谜底:烟台 25. 驿站(打河南一地名)。
谜底:驻马店 26. 柳暗花明又一村(打一城市名)。
谜底:新乡 27. 北平解放之后(打四川一城市名)。
谜底:成都 28. 全面整顿(打云南一地名)。
谜底:大理 29. 两个胖子(打一地名)。
谜底:合肥 30. 主(打一成语)。
谜底:一往无前 31. 泵(打一成语)。
谜底:水落石出 32. 者(打一成语)。
谜底:有目共睹 33. 初一(打一成语)。
谜底:日新月异 34.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35.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36. 九江乘船去重庆(打一成语)。
谜底:逆水行舟37.桂林风景(打一成语)。
谜底:山清水秀 38.会计( 打一成语)。
谜底:足智多谋 39.背脸(打一成语)。
谜底:其貌不扬 特别说明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以董宇辉为主题,出一个高考题目
(60分) 董宇辉曾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在“双减”政策后面临职业困境,却以双语直播带货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知识传播的价值。
他卖大米时讲述农作物历史,卖樱桃时回忆外婆的温情,用“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的诗意语言描绘远方,将直播间变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他说:“知识的力量在于让人在平凡中看见星辰,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面对粉丝的热捧,他坦言:“不要美化人生,但要提醒自己别沉沦于逆境。
”最终,他不仅让东方甄选成为现象级平台,更让“知识带货”成为时代文化符号。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解析与立意参考知识赋能与跨界创新:董宇辉将教育内核融入直播带货,体现了知识的跨界价值。
考生可结合“知识付费”“文化传承”等角度,论述知识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
逆境中的自我突破:从农村少年到新东方名师,再到直播顶流,董宇辉的成长历程是“破茧成蝶”的缩影。
可围绕“困境与机遇”“坚持与蜕变”展开,引用其语录“痛苦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源于成长太慢”。
个体与时代的共振:董宇辉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契合了社会对文化深度与精神价值的渴望。
可探讨“时代需求与个人定位”“流量时代的文化坚守”等主题。
诗意栖居与生活哲学:其直播语言融合诗意与哲理,如“吹过的风和看过的景构成了你”,考生可引申至“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科技时代的人文关怀”。
三、素材拓展建议 人物经历:董宇辉初中英语倒数第一后逆袭、骨折后高考提分300分、转型直播的坚持。
金句引用:如“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长期拼体力”“骏马面前无沟壑,俗人面前全是坎”。
文化意象:山西文案中的“碳成钻石或煤矿”“云冈石窟的千年微笑”,体现文明传承与多元视角。
四、题目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董宇辉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时代洪流的关系,强调知识、创新与精神力量的价值。
既考查学生对现实热点的思辨能力,也鼓励其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体现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核心导向。
五、范文:破茧成蝶——以知识为翼,在时代的激流中翩然起舞 董宇辉曾说:“天亮之前那段夜是最黑的,但你只要熬过去,天就亮了!”。
从教培行业的“失意者”到直播界的“文化顶流”,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逆袭,更是一曲关于知识、创新与时代共振的交响乐章。
在时代的激流中,他以知识为支点,撬动生命的无限可能,诠释了“破茧成蝶”的深刻内涵——唯有在困境中扎根生长,方能以精神的丰盈重塑人生的轨迹。
1.知识赋能创新:打破边界的跨界力量 当直播带货陷入“低价叫卖”的喧嚣时,董宇辉以双语直播为舟,载着历史、文学与哲学的诗意,驶向一片未被开垦的文化蓝海。
他卖大米时讲述农耕文明的千年传承,卖樱桃时追忆外婆的温情岁月,用“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唤醒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这种“知识带货”模式,不仅让商品承载了文化价值,更让直播间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正如他所说:“匠心就是做好一件事情,初心就是一直做好一件事情”,董宇辉的成功证明,知识的跨界融合能打破行业的固有框架,让传统赛道焕发新生。
2.逆境突围:在绝望的裂缝中寻找微光 “双减”政策的浪潮席卷教培行业时,董宇辉与新东方一度陷入至暗时刻。
他曾自嘲“像野草般平庸”,却始终坚信“痛苦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源于成长太慢”。
骨折后高考逆袭300分的经历,早已为他注入不屈的基因。
转型直播初期,直播间仅有寥寥数人,但他以“滔滔不绝”的坚持,将逆境转化为沉淀的机遇。
正如达芬奇在颠沛流离中创作《蒙娜丽莎》,贝多芬在失聪后谱写《第九交响曲》,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命运的颠簸,而是以韧性为锤,将苦难锻造成蜕变的铠甲。
3.个体与时代的共振:以精神之光点亮集体共鸣 董宇辉的走红,是个人才华与时代需求的完美契合。
当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陷入精神贫瘠的焦虑时,人们渴望在消费中寻找意义,在快节奏中触摸诗意。
他用“吹过的风和看过的景构成了你”的哲思,为商品赋予情感价值;用“我如小草般平庸,但内心有大江大河”的自白,唤醒普通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这种共鸣背后,是时代对文化深度的呼唤——流量经济的狂欢终将退潮,唯有精神的力量能沉淀为永恒的文化符号。
结语:生命的支点,在于精神的坐标 董宇辉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生的“破茧”并非被动等待救赎,而是主动以知识为刃,剖开困境的茧房;时代的“激流”并非吞噬个体的巨浪,而是托举梦想的潮涌。
从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追问真理,到张桂梅以教育为炬照亮深山,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源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锚定精神的支点。
愿吾辈青年如董宇辉一般,以知识为翼,以坚韧为帆,在时代的激流中翩然起舞,让生命的蝶翼振响时代的强音! 六、写作亮点解析 立意深刻:紧扣“破茧成蝶”的象征意义,将个人成长与时代精神结合,突出知识赋能、逆境突破、精神共鸣的多维主题。
论据丰富:引用董宇辉金句、历史人物案例(达芬奇、贝多芬)及社会现象(流量经济、精神焦虑),增强说服力。
语言诗化:运用比喻(如“以知识为刃剖开困境”)、排比(如“从……到……”)等修辞,提升文采与感染力。
结构清晰: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个体行动到时代意义,逻辑严密,呼应材料中的“破茧成蝶”与“生命支点”。
此范文以董宇辉为核心素材,融合哲理思辨与文学表达,既符合高考作文的“立德树人”导向,又展现了青年一代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思考。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