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不瞎忙!学会这些答题技巧,稳提分!
【千问解读】
转眼间,国考笔试步步“兵临城下”了,又有一大批新的小伙伴奋战在备考的道路上。
面对题量大的行测、文字多的申论,很多小伙伴可能会一筹莫展。
但其实掌握好方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考,国考也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去年参加笔试的一点小经验。
行测,全称是行政能力测试,就是要考察我们很多的能力,这些能力必然是多而杂的。
所以,希望大家五大部分都能掌握一些,哪怕是被很多人诟病的数量关系,也不建议放弃到连题都不读,直接蒙。
公考这么大的事儿,能把握住还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首先,要明确一点,行测是分文理的。
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定义、类比、逻辑、言语四部分是属于文科性质的。
所谓文,就是“可你可我”。
就是答案中,很多时候,你也可以,我也没错。
然后,就会使得大家纠结,一纠结,得,时间过去了。
到最后,恍然大悟,得出答案,然后呢?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所以,就文科部分,我的建议是,在你我之间,看看哪儿不行?答案通常也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于是,一部分不行,整体不行。
甚至过分一点说。
文科不是理,因此也不用讲理。
做到最后,不需要理由,哪怕只是我看你这个答案不顺眼,那,就不选你,理由?没有理由。
这种不讲理大家也不用说我是胡诌的,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词形容它“语感”。
剩下的就是所谓的图推,资料,数量三部分偏理的。
所谓理,就是“非他不行”。
这个时候就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可以适当放慢速度,但节奏不能乱。
找出,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你得能说服自己,才能去说服别人。
不紧不慢。
但绝不建议不看题,直接蒙答案。
当然,有的时候答案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东西,就比如答案是A8、B16、C32、D48。
除了都是8的倍数,前三个还构成等比数列,这个时候我通常不会选择48的。
总之,你可以不列式子,不去描点画线,但一定要看题,一定要能说服自己。
其次,是一个做题顺序的安排,我不否认,国考这样排头做下来也是可以的,但仅建议高手,75上下的选手这样展开,因为对他们影响很小。
其余的,只要不能稳75,建议还是找好自己的做题顺序。
因为,文科跟文科之间思维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言语和推理,一个还是偏感性,一个偏理性;理科也一样,资料和数量,还是一个偏细节、一个偏取巧。
找出自己的节奏,还是比较重要的。
再考虑到,每套套题做下来,你先做的,其实正确率最低。
个人对新手的建议是,理科生定义、类比、推理、资料、言语、常识、图推、数量这样的顺序做下来,因为定义、类比都是比较简单,基本属于秒杀类似,所以,有利于前期保持一个比较快的节奏,习惯很重要,前期快,后期图推、数量,也就不习惯慢。
如果是文科生,建议图推起手,图推、定义、类比、推理、资料、言语、常识、数量。
图推起手,一方面文科生本来就不擅长,做错也情有可原,不必惋惜。
另一方面,对整体难易程度有所认识,后期需谨慎还是放开就好,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图推比较难,挫败了信心,接下来的定义和类比因为偏文。
也可以很快找回信心,自己还是很棒的,不会在决胜的资料和言语上被心态所影响。
个人极其不建议说什么资料20道题保险,上来就资料的。
资料,稳则稳矣,但一分半做一道题,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很容易收不住。
到那时,势成骑虎。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整体是不利的。
所以,核心思想就是,建立起快的节奏,同时把逻辑和言语分开(做言语的时候就可以凭语感,而不是去讲道理)、资料和数量分开(数量的时候就可以做不出就放,做下一道,而不是在那里深挖细节)。
最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五大部分,八大板块。
每个人长处和短板都不一样。
所以,希望各位新玩家,能够刷三套真题,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对了,需要我笔记的同学关注一下公务员考试吧公众订阅号,回复:笔记,就可以下载了。
然后,在扬优势还是补短板方面,个人建议补短板,很明显的例子,从0到25,25到50,说出来就是在羞辱大家,谁也能50。
50到75大家可以奢望一下,75到100,谁能做到?我们不是为了单科第一,要的是这几项总分前茅。
当然以上仅供新手玩家参考,老玩家,请自我斟酌,是否有用。
另,这种方法,撑死到70。
老实说,我至今认为,75以上的,其实更多的是自己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教出来的。
下面还有一些,个人的小方法,帮助大家来尽可能提高速度做到更“快”,新玩家可以看一下,老玩家到这里就可以了。
个人总结的一些取巧之处,或采之,或笑之,悉听尊便。
(我是图推起手的)核心思想。
还是之前说的,文科,“可你可我”,你哪儿不好?理科,“非他不行”,他哪里对?
图推:看到一个题,明确干嘛的,第一印象,比如,它考我黑白叠加?封闭区域?交点?直线曲线?移动?种类?等等如此大类,最多实验两种,两种能做出,就做出。
如果做不出,就不要纠结,也不要心存最后剩下时间再来看的念头(你剩不下时间),可以学习言语的语感,看着哪个顺眼,就是你了。
道理?没有道理。
当然,这是取巧,一些常考的大类,大家还是要学习,直线与曲线交点什么的小类,能学会,固然最好,要不然就放弃,也没什么的,偶尔考一道。
不要贪多都拿下,拿下一种是一种,比如是黑白叠加我就不怕,那就行了。
定义:两种小手段,一,横向答案对比题干,主谓宾、定状补,一处不符合,PASS。
二、纵向答案互相对比(包括已经用横向排除的),查找共同点,取共同点多的。
类比:一个中心:拆!造句法大部分时间是可以的,但,真有不对的时候。
既然是类比。
那就拆,把词语拆成字与字的对比。
这个字是动词,那个字是名词,诸如此类。
两个基本点:横向对比,题干两三个词是什么关系?那答案也要符合这个关系。
纵向对比,题干第一个词是主语或名词,答案第一个词也要符合。
逻辑:我只记一句话:芙蓉是花儿,花儿不是芙蓉。
所以芙蓉有的特点,花儿都有,花儿有的,芙蓉未必有(是未必有,不是一定无)。
所以,大家重点学习“未必”。
虽然这是推理,看起来像理,其实是文,除非什么,就什么这种固定模式想不明白的时候,换成自己理解的白话,我们要的是它的意思,它想说什么呢
资料:两点:第一点,亲,玩儿过扫雷游戏么?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第二点,亲,每个题五个问题,如果时间跟不上,只做前四个,第五个略着做。
因为第五个问题其实是四个地方。
分一样,功夫不一样。
言语:最典型的文科题,“可你可我”,所以你哪儿不好?不好就不要。
大家在这里注意不要陷入思维误区,如果不能说它不好,那它就是好的,不用非得证明它不好。
这是言语题,不是证明题。
填空尤其符合这个特点,就不说了。
再说理解,先审题,再读题干。
即看清楚那么长的题干后,它问你的是干嘛,你再做题,他问主旨,你就别读全文了,首句尾句转折词,这三个地方把握好就行了,其余的三四行都是废话,浪费你时间的。
如果是细节题(符合文意),也不读题干了,直接拿着答案去对题干,答案有哪句就对哪句,一个词的意思也不许变。
变心了就扔。
语序题,我一般不全排列,浪费时间,上下文联系,排除某两项,比如2在5之后,那所有不是5,2的就扔了,这样边做边排除,没排除完,题就做完了。
篇章。
我更喜欢称他缩段,不是傻子,他说什么应该能理解,不要瞎猜,不要市井思维。
行测和申论是走向国考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支撑。
行测试题难度大、范围广、题量多,并且考生在有针对性的复习后,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从而更愿意花时间在行测上。
相反,申论容易被人忽视,认为它题量小,无非是写写文章套话,概括总结,即使复习也没太多效果,不容易拉开差距。
这种危险的观点是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
申论有其自身的复习规律和应试技巧,更何况申论考察的知识更深入,要求掌握的能力更全面,因此,更需要复习。
申论考试分五个大题型,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
分开来谈一下每个模块的技巧还是我在考试时的作答方法。
一、归纳概括
其实个人感觉这个题型是最容易得分的题目,信息都从材料中提炼。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边阅读边做标注,标注的内容有问题、原因、影响、特点、观点、原因、对策等等,答题的时候就从做标注的地方找答案,注意内在逻辑,表达精炼,用短语或短句代替长句。
文采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要全面。
我推荐的表达方式是每句开头用简短的话概括,然后可以具体陈述内容。
每句话格式相同,会让人觉得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再加上要点全面,那十分的题拿八分不是问题。
(二)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内容后,发现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此类题有简单题也有难题,有的仅需在直接摘抄材料对策,或分析问题或原因后提出对策,有的则需要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
第一种是常规对策题,在梳理答题思路时又可分为直接对策和间接对策。
直接对策就是材料中比较直接的对策论述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权威领导讲话、专家学者建议或正面案例等等,可以直接概括总结;间接对策则需要多走一步,定位问题或原因,将其转化为对策表述,比如材料的问题是乱扔垃圾,反推对策就是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种是公共治理难题,需要借助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第三题,假如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就食品领域暴露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这种题通常比较难,给定材料中对策表述较少,问题零散、涉及多个主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涉事多个主体,借鉴五大维度反推对策。
针对上述给出三个小建议:1、练习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巩固做题技巧和方法。
2、阅读政府公文,积累对策的规范表述。
3、善于总结热点时评,尝试梳理专家学者是从哪些方面发现和界定公共治理难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三、综合分析
摆事实,讲道题,这就是答分析题的精髓。
分析题的第一种是解释词句类词语分析题,就是让你解释一个词或是一段话在文中的意思,这类题目的表达主要就是内涵加外延,内涵是解释词句本身,外延是现象、影响、原因、对策等等,材料中有什么就写什么。
如果让分析两个词,还要写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
我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就是预先失败,哈哈,想必很多备考的同学们都知道这道题。
分析题第二种就是观点分析题,首先要表明态度,分为认同、反对、辩证和不确定四种观点。
答题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认为什么什么的观点是偏颇的,不合理的,同时要肯定其合理之处,接下来就开始分析论证,提出对策。
要求是论据充实,有理有据,答案中有例证、举例子就是论据充实。
分析题的第三种是现象分析题,解题思路如出一辙,表明态度,陈述现象,分析论证,提出对策。
只要心中有这个模板,再根据材料提炼分析,就不会写偏。
今年国考的第二题是根据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
审题发现本题是解释词句类词语分析题,题目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即答题思路是表观点,谈理由,提对策。
回到材料2中找到这句话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涵义。
上文说城市的特色离不开城市的水系,下文举例说明水系的作用以及与城市特色文化的关联。
答题第一句解释这句话,是城市水的功能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沉淀,而后列出原因,发挥的功能,对城市的作用,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最后呼吁创建资源节约型的城市水系。
(四)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题型复杂,形式多变,行文风格各有不同。
建议抓住几个大类:方案类、宣传类、总结类、评论类,并通过不同真题练习,将真题分类归纳,化繁为简,掌握不同类型应用文特点及命题规律。
我的答题思路是抓住主题、文体→答题要素筛选排序→明确写作重点内容→梳理写作逻辑,尽量做到提纲挈领,要点全面。
答题时需要注意三个基本要求:1、格式要求:“标题+称谓或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比如公开信需要格式齐全,讲话稿不需要写落款等等。
格式分一定不能丢!!2、身份要求:明确自身立场份定位和写作对象身份定位,身份决定了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3、语言要求:如方案类要简洁规范、有条理、有逻辑;发言稿要契合场合、通俗易懂、有感染力。
今年国考第三题的题目是"假如你是报社记者,根据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审题之后发现题目已经给出了作答思路,在开头通过水引出水污染,从而引出治理水污染取得的成效和打造活力水城。
接下来我用三个排比段,第一段主题是打造水清的活力水城,第二段主题是打造水活的活力水城,第三段是打造水美的活力水城。
每一段内容是B县的具体做法和对水城的展望。
最后结尾做了个简短的总结。
第四题的题目是“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材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话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
”审题之后发现题目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梳理规划特点和归纳可行性。
供领导参阅所以格式要准确,题目和称谓要有,然后通过材料4找出水系的规划特点和优势。
(五)文章写作
文章写作审题立意最重要,立意跑偏,文章自然就低分了。
从题目要求出发,梳理给定资料,确定文章主题与分论点,列好写作提纲,包括开头、过渡、首个分论点和结尾,具体到各种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运用。
文章写作高分标准就是立意准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书写工整。
这样的申论文章阅卷人看着舒服,没准能多给1~2分呢。
比如今年国考,写以水为师,材料里面大部分讲的是城市水系,很多人是扣着城市水系建设来写,这当然就离题了啊!以水为师,为什么以水为师?水的智慧在哪里?怎么以水为师?然后就可以从材料里面找你的论据填充一下啊。
我的作文题目就是以水为师,正文第一段引出水的精神,接下来每一个分段开头都是水的某个精神,然后举例论证,结尾和开头呼应。
整体就是水的精神贯穿全文,这样写正中出题人下怀,也是他们最爱看到的作文。
最后很重要的是,为目标努力过,我们就已经是胜者。
但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立刻得到回报,如果你暂时失利,也请不要失望,请相信,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不是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