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86人竞争1个职位,北京广东人气高中西部受青睐
【千问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2025年国考报名收官。
国家公务员局数据显示,341.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
与2024年国考相比,通过资格审查人数大幅增加38.3万人,平均每个职位的竞争人数增加11.7%。
在“求稳”的择业心态下,体制内无疑是最好的工作选择。
大量高素质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也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特别是基层服务水平。
但国考热也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痛点:学历高消费之下留给大专生的空间渐窄,很多毕业生为了“成公”选择“慢就业”。
最火的职位和地区2025年国考资格审查于10月26日18:00结束,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从职位报名情况来看,今年诞生了“超级明星”,就是“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仅招录1人。
据中公教育统计,截至10月24日报名截止前半小时,有16702人报名该职位,竞争比高达16702:1。
中公教育专家李茜指出,该职位对专业要求极其宽泛,能容纳多类专业本科以上群体,而且没有基层工作和户籍限制。
此外,报名人气前10名的职位竞争格外激烈,竞争比均超过3300:1。
其中,税务系统占据3席,出入境边防系统占据3席,生态环境系统占据2席。
从地区报名情况来看,2025年国考报名人气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和广东,均达25万人以上。
但竞争最激烈的地区是西藏,竞争比接近150:1。
李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显示国考有效引导了人才向基层输送,引导高校毕业生向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扎根。
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比前10的省份里,除了北京、天津,其余8个省份全部在中西部地区,其中6个是西部地区省份。
据中公教育统计,西部艰苦边远地区的报考率达到99.5%。
也就是说,有99.5%的西部艰苦边远地区职位都有人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对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加快新型城镇化都有裨益。
2025年国考招考计划共3.97万人,比上年小幅增长160人。
华图教育首席研究员刘有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考招录规模整体稳定,这与每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和退休公务员规模直接相关。
“2024年高校毕业人数为1179万人,未来几年可能继续增长,近几年国家公务员退休人员预计每年约22万人。
从促进就业和队伍补充来看,都需要每年保持一定规模的招录人数。
”刘有珍说。
国考报名结束后,2025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报名又将开始。
本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中央机关共有41个部门参加,计划选拔371人。
比上年分别增加10个部门、54人。
大专生招录计划逐年减少国考热反映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变化。
面向大专生的职位和人数在逐年减少。
2025年国考公告显示,大专生的招录计划仅52人,其中仅限大专生的计划仅24人。
而在5年前,大专生的招录计划还有717人。
但在我国高校在校生群体中,大专生所占的比例并不低。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不仅比上年增加16.09万人,而且比同年本科招生多76.91万人。
2023年,全国高职(专科)在校生1707.85万人,是本科在校生规模的83.9%。
如此庞大的大专生群体,却被基本排除在中央机关公务员行列之外。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公务员扩招背景下,大幅提高学历门槛有些令人意外。
“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并不是降低招录标准。
恰恰相反,降低学历门槛,会吸引更多人报考,扩大了选才面。
”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马亮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统计发现,学历要求越高和额外限制条件越多的岗位,报考热度越低。
面对日益逼仄的体制内就业空间,大专生的求职选择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上海一所高职院校辅导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校对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的调研发现,近30%的学生的未就业原因是准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但到了2023届,出于这个原因而未就业的学生比例已降至不足5%,位居首位的原因变成了就业期望与岗位现实差距过大。
学历高消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专生选择“专升本”提升学历。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专科起点本科招生91.25万人,比上年增加4.63万人,约占同年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的16.5%。
有专家指出,实际上,学历高低与职位需求并不完全挂钩,有些职位的办事人员不需要高学历,只需要学懂弄通政策、法律且不折不扣执行即可。
毕业生“慢就业”利弊国考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的特点明显。
2025年国考公告显示,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为了促进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还放宽到2023届、2024届毕业生。
但这同时加剧了国考的竞争。
华图教育轮值CEO李曼卿介绍,仅限当年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相对来讲考试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涵盖了放宽标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最终的录取分数一般来说比较高。
“这是因为有些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专职备考,他们的备考相对充分,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录取分数线。
”李曼卿说。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特征明显。
智联招聘每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慢就业”的比例已从2020年的6.2%上升到2024年的19.1%,每年递增32.5%。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彭树宏等人分析31个省份274所本科院校“慢就业”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从“最期望的工作性质”来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全部为体制内工作。
选择这三种工作为最期望的工作的“慢就业”大学毕业生占比达到76.79%。
但对于刚刚离开校园的毕业生来讲,“慢就业”利弊兼具。
彭树宏将“慢就业”区分为“积极慢就业”和“消极慢就业”。
“积极慢就业”指毕业生主动选择暂时不就业,积极准备考研或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或者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游学实习或创业考察等方式,积累经验、提升自我,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更好的准备。
也就是说,当前的“慢就业”是为了以后更高质量的就业。
但现实中,由于考研、考公的通过率极低,对于大多数“慢就业”毕业生来说,考研和考编制的结果并不乐观。
长期“慢就业”,让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就业焦虑、挫败感和就业压力等不良心理也会随之而来,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随着国考热愈演愈烈,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良好心态。
“每年的考试,都会有约六分之一的考生没去考试,又会有约六分之一的考生在考完上午的行测后,下午申论就放弃了。
所以,希望考生能坚持到考试结束,只要能完成考试,就能排在前三分之二。
”华图教育专家程汉宁说。
即便考试失利,也不代表着失败。
程汉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公务员考试不是一锤定音的事情,每年的国考之外,还有联考、市考、事业单位考试,机会有很多。
如果考生选择体制内就业,就要放松心态,迎接持续的挑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