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科考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完成试航

_新浪网
【千问解读】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探索三号”完成船舶试航。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本报讯(记者陈欢欢 通讯员孔秀)近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完成船舶试航。
此次试航历时8天,完成了测速、操纵性、水下辐射噪声及信息化、智能化等30个大类的试验,结果全部达标,部分指标超出原设计目标。
“探索三号”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并建造,是我国首艘具有覆盖全球深远海(含极区)探测并具备冰区载人深潜支持能力的综合科考船。
该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了冰区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术、冰区载荷与重载荷结构集成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探索三号”船长约104米,排水量约1万吨,最大航速16节,艏艉双向破冰,续航力1.5万海里,载员80人。
“‘探索三号’攻克了全海域船舶设计难点,能在极区具备1.2米冰加上0.2米雪的破冰能力。
试航过程中遇到了超过4米的浪高,船只能够全速航行,耐波性得到了考验。
”“探索三号”总设计师何光伟说。
“‘探索三号’在国产化和智能化方向实现了极区关键科考装备以及核心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我们首次研制了冰载荷下的DP2级高精动力定位系统,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唐古拉山说。
据悉,“探索三号”计划于2025年初交船,既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也可在夏季进行极区海域科学考察,将使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给高三家长的保姆级指南
根据教育部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薪资方面,头部院校毕业生首年平均年薪可达12-15万元(数据来源:大连海事大学2023年就业报告),且随着经验积累,5年内薪资涨幅普遍超过50%。
更重要的是,这个专业与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绑定,未来20年都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
二、专业认知:用广场舞阿姨都能听懂的话解释如果把一艘万吨巨轮比作人体,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就是研究这艘船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雷达、导航、通信设备,就像人的眼睛耳朵,让船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哪。
"血液循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就像心脏和血管,保证全船动力畅通。
说白了,这个专业既要懂电路板维修,又要会编程调试,还要了解船舶结构,是个"海陆两栖"的复合型技术专业。
三、行业前景:政策+数据双重验证1.国家政策加持:2023年《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25年实现50%以上船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
"十四五"规划投资超3000亿元建设现代化船舶工业体系。
2.就业市场火热:国企主力军:中船集团、中远海运等央企每年招聘超2000人。
新势力崛起:华为海洋、招商重工等科技企业开辟新赛道。
国际赛道宽:全球90%贸易靠海运,国际船员日薪可达200美元(数据来源: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
四、报考建议:三步走策略1.院校选择:第一梯队:哈尔滨工程大学(985)、大连海事大学(211)性价比之选: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黑马院校:集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2.课程重点:核心课:电路原理、自动控制、船舶电力系统加分技能:PLC编程、MATLAB仿真、英语(国际航线必备)3.专业对比:VS电气工程:多学船舶结构+航海知识,就业更精准VS电子信息:偏硬件维护,适合喜欢动手的学生五、风险提示:这些事必须提前知道1.工作环境:可能需要跟船出海(每次2-6个月),不适合严重晕船者。
2.学习难度:要同时掌握电气+船舶知识,物理基础差慎选。
3.职业瓶颈:技术岗需持续考证(如电子电气员证书),管理岗需提升学历。
圆梦老师最后叮嘱:如果孩子对"上天入海"充满好奇,数理基础扎实,又渴望一份"越老越吃香"的技术工作,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绝对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选项。
记住:选专业就是选未来,既要看国家大势,也要看孩子特质,两者匹配才是王道!附各大学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圆梦小编整理了吉林高考公布的2024年数据,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物理类最低分的大学是北部湾大学。
学校名称科目批次2024分数2024平均北部湾大学物理本科提前批A454454大连海事大学物理本科提前批A569578重庆交通大学物理本科提前批A501505集美大学物理本科提前批A498510广州航海学院物理本科提前批A474474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用专业造大船,用技术闯深海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且对口就业率高达80%,远超许多热门专业。
为什么这么“香”?因为中国既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国(占世界市场份额超40%),又是海洋资源开发的“潜力股”,从万吨巨轮到深海能源开发,从海上风电到国防装备,处处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
一句话总结:行业需求大、技术门槛高、国家政策支持,就业稳、前景广。
二、专业认知: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干啥的?打个比方,这个专业就像“海上建筑师”——既要设计能抗风浪的大船,又要研究如何在海里“盖房子”(比如海上钻井平台、跨海大桥)。
学生不仅要学造船(比如邮轮、货轮、军舰),还要学开发海洋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风能),甚至研究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简单说,就是“靠海吃饭,用技术征服海洋”。
三、行业前景:国家需要,饭碗不愁1.政策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未来5年将投入数万亿发展海洋经济(2023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已占GDP的9%)。
2.就业数据:船舶工业直接从业者超100万人,且每年新增岗位约5万个;新能源领域(如海上风电)人才缺口更大,年薪普遍在15万-30万。
3.国际舞台: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毕业生可参与国际项目,比如为“一带一路”国家造港口、修船舶,职业舞台非常广阔。
四、适合什么样的学生?1.学科优势:数学、物理好,尤其是力学、流体力学(比如喜欢研究“为什么船能浮起来”)。
2.性格特质:动手能力强(比如喜欢拼模型)、喜欢团队合作(造船是几百人协作的大工程)、对海洋有好奇心。
3.职业期待:想进国企/央企(如中船集团)、科研院所,或从事高薪技术岗;愿意接受一线实践(前期可能去船厂),但后期晋升空间大(可做总工程师、项目经理)。
五、报考建议:选对方向,少走弯路1.院校推荐:第一梯队: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领域“黄埔军校”)、上海交通大学(综合实力强)。
第二梯队: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行业认可度高)。
特色院校:海军工程大学(偏向国防方向)。
2.课程重点:流体力学、船舶设计、海洋工程结构、自动控制(这些课学好了,就业更有竞争力)。
3.专业对比:vs机械工程:更专注船舶和海洋装备,行业针对性更强。
vs海洋科学:偏重工程技术,而非理论研究。
六、风险提示:没有完美的选择1.学习难度:要学大量数学、物理和工程课,挂科率不低,适合肯吃苦的学生。
2.行业波动:船舶业有周期性(经济好时订单多,反之则少),但新能源方向(如海上风电)正在对冲这一风险。
3.工作环境:部分岗位需下船厂或出海,适合能接受一线实践的年轻人。
七、结语:用技术打开蓝色经济的大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为国家“向海图强”战略培养核心人才的摇篮。
如果孩子对海洋有兴趣、数理基础扎实,且愿意投身实体行业,这个专业会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质选择——既能端稳技术饭碗,又能参与大国重器的制造,成就感直接拉满!附各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圆梦小编整理了吉林高考公布的2024年数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物理类最低分的大学是青岛黄海学院。
学校名称科目批次2024分数2024平均江苏海洋大学物理本科批507507青岛黄海学院物理本科批396399华中科技大学物理本科批644646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本科批60060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物理本科提前批B59759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本科批580581华南理工大学物理本科提前批B571571集美大学物理本科批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