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题目最长的一首诗,全诗56字,题目50字,句句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千问解读】
历经坎坷实不易,笑看平生真乐天。
白居易,他是冠绝一世的“诗王”,文字浅显易懂却不落俗套;他也是至情至性的“诗魔”,不拘一格,为时而作。
他的诗文,几乎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进士及第,他高兴不已,一度欢呼: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句》》
官场浮沉,他也曾不平,最终释然: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种桃杏》
他开朗豁达,不时自嘲,乐以忘忧: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白居易《达哉乐天行》
他苦民之苦,忧民之忧,时常感叹: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作为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自然是应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之中的。
不同于《观刈麦》、《长歌行》《琵琶行》《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诗歌简短的起题风格,他的这首诗标题之长竟有五十个字,全文也只有五十六个字,这放在整个诗词界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题目全称如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标题之长,唯有杜甫的这首: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数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和李白的这首: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以此诗》
可与之相比。
从题目可知,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封寄给亲人们的书信。
乱世之中,家书可抵万金,其中流露出的兄弟姐妹情深,着实感人。
其大意亦较好理解: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导致饥荒频发,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因为看到月亮触景生情,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
全诗如下: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首句点明了当时的战乱背景: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各奔东西。
次句则有物是人非欲哭无泪之感:诗人回首此时的家园,一片寥落凄清。
故园虽在,可骨肉同胞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接着诗人以孤雁、飞蓬为喻:借孤雁独飞无所待,秋鹏漂泊无所依,抒发骨肉分离之苦,亲人离散之愁。
一如杜甫笔下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令人闻之落泪。
最后一句写诗人仰望明月有感而发:这也正另一个名字《望月有感》的由来: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但是兄弟姐妹们此时此刻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想必和我一样,潸然泪下吧。
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隐晦难懂的典故,没有华丽绚美的辞藻,只是用浅白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思亲之情,感人至深。
世人皆知苏轼有一个文采斐然的好兄弟苏辙,却鲜有人知白居易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好弟弟白行简。
白行简只比白居易小四岁,年龄差不太多,亦爱好文学,他的那篇《李娃传》便是传奇中的佳作。
兴趣相投,同在官场沉浮,故与长兄白幼文相比,他们二人的感情更深。
在白居易现存的三千多首诗里,为白行简而作的就有十二首,如:《别行简》、《寄行简》、《九日寄行简》、《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和《见小侄龟儿咏灯诗并腊娘制衣因寄行简》等,无不表达这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
人有悲欢离合,如月有阴晴圆缺,自古离别便是人生常态。
越是身在异乡,越会在佳节到来之时加倍思亲。
故而端午中秋到来之时,总有人行至千里,只为与兄弟姐妹共聚。
责任编辑:
解析:“蛇蝎兄弟”为什么能够进入天罡星之列?
但令无数“水迷”们大跌眼镜的是,施大爷在排名第一层次的天罡星36员正将中,竟然出现了的名字,令人惊呼“我大梁山步兵头领无人乎?”说兄弟毒辣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当年两兄弟拿着官府的公文上山打虎,不料老虎却跌进了当地恶霸毛太公的家里。
这毛太公也想要打虎的悬赏,便陷害解氏兄弟。
有权有势的毛太公心安理得的得到那一笔钱,必须要斩草除根,幸亏牢里的老头为解氏兄弟通风报信,找了孙立,等人,从而救出了兄弟俩。
他们烧了毛家庄园后去了梁山泊落草,解珍则在在最后与方腊的对战中失了性命。
网络配图孙立在梁山的地位为何不如解氏兄弟?孙立排名不如解珍解宝,不是实力问题,而是特长问题。
好比如今大学生选专业,热门专业竞争自然就大,录取方优中选优,稍差一些的自然就会落选。
冷门专业则不同,凑数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竞争了,录取方无人可选,只能来一个算一个。
孙立属于马军将领,事实上梁山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就是马军将领,与孙立专业技能重叠的人太多太多了。
将孙立安排在马军小彪将第二位,貌似有些委屈了病尉迟。
不过我们看看排在孙立前面和后面的那几位,黄信、、、、……哪一个出身比孙立差?上山前哪一个官职不比孙立大?而解珍解宝,两兄弟撑起了野战军的大旗,也是少有的“捷足先登”型选手。
双解是梁山的野战部队,一般脱离大军单独行动,侦查,探路,翻山,放火,偷袭都很拿手。
同带领解珍、解宝驰至城南,吴用道:“我前日见那边城垣稍低。
”便令等把飞楼逼近城垣。
吴用对解珍、解宝道:“贼人丧胆,军士已罢,兄弟努力上城!”解珍带朴刀上飞楼,攀女墙,一跃而上,随后解宝也奋跃上去。
两个发声喊,抢下女墙,挥刀乱砍。
城上军士,本是困顿惊恐,又见解珍、解宝十分凶猛,都乱窜滚下城去。
褚亨见二人上城,挺枪来斗了十数合,被解宝一朴刀搠翻,解珍赶上,剁下头来。
此时宋兵从飞楼攀援上城,已有百十余人。
解珍、解宝当先,一齐抢杀下城,大叫道:“上前的剁做肉泥!”众人杀死石敬、秦升,砍翻把门军士,夺了城门,放下吊桥,等众将领兵拥入。
网络配图《水浒》里很少出现攻城先登的,也就二解这一次,用朴刀都这么狠,就是一对一,要赢也很吃力。
将孙立排除在天罡星之外,还有另一层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36天罡里公务员出身的有18个(也算的话),刚好占一半。
如果宋老大再把孙立、黄信等几个处在“录取分数线”边缘的也加进去,那么公务员出身的将占36天罡的半数以上,梁山36董事的成分构成将严重失调。
对解珍、解宝两人能排进天罡星的行列觉得匪夷所思,所以对他们两人的排位也备受争议。
大家从各个角度多在讨论,比如从阴谋论和派系论的角度说这是因为宋江要分化登州派系的人、而且还要打压孙立的结果。
当然可能同孙立在攻打祝家庄出卖同门可能也有一定关系,而且梁山上职业多样化,不缺孙立这样一个兵马提辖,而顾大嫂由于是女将,所以没有进入天罡星,毕竟当初的思想比较重也是情有可原。
那么剩下的就是邹家兄弟是闲汉出身,喜欢赌钱,所以就让解珍、解宝进了天罡星。
还有说法就是,解珍解宝翻山越岭的本事很高,丛林作战能力强,所以被选入天罡星的。
如果真要找个靠谱的原因,或许“虎”是一个重要线索。
网络配图如果真是如此,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青睐于二解的一个关键事迹——捉虎,甚至说作者对打虎或捉虎有特殊情结,更倾向于将打虎一类的事迹做强烈报道,将打虎英雄的身份有意识拔高。
虎自古是最重量级的猛兽,在古代,乡间发生虎患往往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威胁,而普通人又无能为力,只能期待“打虎上山”的英雄人物出现,杀虎既是勇猛的表现,更是义举。
《水浒传》中的三场打虎情节,大家最终都对当事英雄给予高度评价,二解的“捉虎”虽然不比“打虎”那般神勇,也比不了李逵“杀虎”那般痛快。
但二人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的行为着实值得颂扬,二人立于天罡正将的资格便由此敲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三兄弟中张飞家境最好 刘备是靠张飞资助起家的吗
在这三人中,刘备的职业是卖草鞋的,关羽是贩枣的,张飞则是卖酒屠猪的。
在这三人中,要数张飞的家庭条件最好,拥有自己的庄田,三位英雄就是在他庄园后面的的。
那么,张飞的收入到底如何,刘备真的是依靠他的资财起家的吗? 一、当地的富户张飞。
张飞是最早参加刘备集团的人员之一,他和关羽对刘备十分忠诚,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他们跟随刘备起兵,始终把刘备当作自己的主公。
刘备在大庭广众之中出面的时候,刘备坐着,而两人则侍立在后面,就算是站一天也不懈怠。
在刘备和关羽、张飞之中,张飞的家庭条件是最好的。
刘备出身贫寒,靠织席贩屦为生。
只是依靠亲友的资助,他才得以完成学业。
关羽则是因为在家乡杀死了恶霸,流浪江湖,自然也不会有多少资财。
而张飞则不同,他拥有的家产要远超过刘备、关羽二人。
张飞自己拥有庄田,还卖酒屠猪。
张飞不仅仅拥有庄园和土地,他拥有自己的副业。
他庄园的出产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够拿出一部分来酿酒和养猪。
从这一点来看,张飞应该是当地的富户,生活水平应该是在中上等水平。
时的富户大多是当地的实力派。
他们拥有资财,还有自己的武装。
在当时天下逐渐走向混乱的时刻,他们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中,我们就能够在多处看到这些富户的影响力。
刘备在担任平原相的时候,就曾经遭到了郡中富户刘平的暗杀。
因此,张飞作为当地的富户,他的加入对刘备的事业发展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二、张飞的家产对刘备的事业作用有限。
在《三国志》中记载,张飞在少年时就已经追随刘备了。
那么他的家产对刘备事业的帮助有多大呢?如果平心而论,张飞的家产对刘备事业确实有帮助,但是效果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刘备从小就胸怀大志,张飞的资产是不足以实现他的抱负的。
我们看刘备的成长道路,就可以看到刘备心中的理想。
在年幼的时候,刘备就对自己的玩伴说,自己将来会成为贵人,要乘坐的羽葆盖车。
他在任何时候都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为荣,无视他人的态度。
在他的心中,以、为榜样,企图建立自己的政权。
在《三国志》中,对刘备的评价是,他颇有高祖之风。
这句话不但是对刘备的性格总结,也是对他白手起家过程的总结。
我们了解,刘邦在没有起兵之前,就以的举止来掩盖自己野心,收罗自己的班底,结交天下豪杰。
当时机成熟之后,刘邦起兵一举夺取了天下。
刘备在心中以刘邦、刘秀为榜样,在现实中也采取了和他们一样的行动。
他在生活中处处注意收罗人才,为自己的事业做准备。
他在卢植门下学习的时候,就与交好。
他平日里少言少语,善于,使得那些少年争相去依附于他。
关羽和张飞就是这些少年中的佼佼者。
刘备想要夺取天下,他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
我们看刘备在起兵之后,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部队。
这些骑兵部队主要由刘备的千余人私人武装和乌丸杂胡骑组成。
刘备正是因为依靠了这支部队,才使得其他诸侯对他另眼看待。
张飞虽然是当地的富户,但是以他的财力来负担这样庞大的一支大军,也是力有未逮的。
那么,刘备起兵的资金来源究竟是什么呢?张飞的家产,对于刘备获取起兵的资产有什么作用呢?这一切还得从《三国志》中去寻找答案。
三、张飞的家产对刘备事业的主要作用。
在《三国志》中,对刘备事业的资金来源有着明确的记载。
最早向刘备提供资金的人是中山的大客商张世平、。
他们拥有千金的家产,并且以贩马为业。
在他们的贩马途中,要在刘备的家乡涿郡来往。
在见到刘备后感到惊异,于是向刘备赠予大笔资金。
刘备有了这些钱财,得以建立自己的大军。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让刘备事业崛起的资金来源,是张世平和苏双两人。
不过在史书上对这段历载含糊,让我们感到有几分蹊跷。
张世平和苏双两人为何要向刘备赠送钱财,而且他们与、兄弟不同,没有跟刘备攀龙附凤,反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那么这两人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仅仅就是因为对刘备的感到惊奇,就甘愿牺牲大批的钱财去资助他,这实在于情于理不合。
其实我们看他们从事的行业,就能够理解这中间可能发生的情况。
张世平和苏双两人从事的行业是贩马,而当时需要马匹的对象,绝对不会是普通百姓。
因为马匹是当时重要的战略物资,贩卖马匹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为。
张世平和苏双正是因为从事这种高风险且高回报的行业,才得到了巨额的利润。
他们不但要面对官方的检查,还要防止地方势力的劫掠。
因此,他们贩马的必经之路涿郡是他们必须要确保安全的地界。
刘备在当地组织自己的武装,当然需要相应的资金。
张世平和苏双要确保自身的安全,自然和刘备一拍即合。
张世平和苏双向刘备提供资金,刘备向他们提供安全保护。
这样,刘备和他们就成为了雇佣的关系,在刘备起兵后,也自然与他们脱离了联系。
至于说张飞的家产对刘备事业的作用,就是在刘备没有与过往客商达成保护协议前,为刘备提供组织武装的初始资金,并且提供驻扎的地区。
正是有了张飞的资助,使得刘备得以起家,为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结语: 在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中,数张飞的家境最好。
他不但拥有自己的庄田,还卖酒屠猪,是当地的富户,生活是中上等水平。
在他年少的时候,就追随刘备,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和关羽一起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张飞的家境虽然富裕,但是相比起刘备夺取天下的抱负,还是远远不足的。
刘备在得到富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后才建立起自己大规模的武装。
在此之前,张飞的资产和庄园,是刘备团结部下,驻扎部队的场所。
可以说,是张飞用自己的家产奠定了刘备发展实力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