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6-4= 1+3= 3-3= 4-0= 2+5= 6+1= 7-
【千问解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1
一、直接写出得数。6-4= 1+3= 3-3= 4-0= 2+5= 6+1= 7-5= 0+4= 4+4= 8-3= 5-3= 3+4= 4-2= 3+5= 7-2= 7-6= 0+0= 8-6= 1+7-2= 8-3-4= 二、填一填。
1、找规律填数。
9,(), 7 ,6,() 2、在()里填、或=。
6()9 7()3 10()9 7()6+1 5+3()5-3 三、选一选(在合适后面□里画)。
1、下面哪组算式的得数最小? 1-0□ 1-1□ 1+1□ 2、同学们排队去做操,小明说:我前面有2人,后面有5人。
这一队一共有几人? 6□ 7□ 8□ 3、□5+2,□里最大能填几? 4□ 6□ 10□ 四、画一画。
1、画△比□多2个。
□□□□ 2、画〇与△同样多。
△△△△△ 3、画□比☆少。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2
一、计算:(10分) 8+2= 4+5= 7-3= 7+2= 4+3= 9-7= 3+5= 2+2= 9-5= 9-6= 10-7= 10-7= 6-5= 8-6= 6-4= 2+3= 2+5= 7-0= 0+5= 7-7= 二、画一画。(8分) (1)画○和△同样多。
(2)画☆比○多2个。
△△△△ ○○○○ (3)按规律画一画。
△▲▲△ ●●○●●○●● 三、在里填上"﹥"、"﹤"或"="。
(10分) 9○8 3○7 2○6 2○2 3+3○3-3 8-8○6-6 5+5○2-2 四、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分) 9+()=10 5=()+2 ()+()=8 ()+6=9 7=9-( ) ()-()=6 五、用适当的数字填空: 1、填数:(6分) 4 3 2 8 3() 1() ( )1 2( ) ( ) ( ) ( ) ( ) 3 4 4 5 6 2 5 5 9 3 4 4 4 5 () 1 () ( ) ( ) 9 六、按顺序填上合适的数。
(12分) 1、填数。
( )2 3 ( )( )6( )8 2、 10( )( )7( )5( )( )( )2 3、把下面的`卡片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① ⑦ ⑤ ② ⑧ ⑥ ⑨ ④ ③ 七、比多比少,比大比少。
(10分) ○○○○○○○○○ △△△△ ···· △△△△ ○○○○○○○ ( )比()多() ()比()少() ()比()少() ()比()多( ) ()>() ()<() ()() 八、找朋友。
(8分) 4+6· ·3+7 10-2· ·4+4 3+4 · ·7-1 9-3 · ·9-2 九、看图填算式:(10分 ●● ○○○ ●● ○○○○○ ●● ○○○ ●● ○○○○ □+□=□ □-□=□ □+□=□ □-□=□ □-□=□ □+□=□ □-□=□ □+□=□ 十、在 里填上"+"或"-"(9分) 1○9=10 6○2=8 5○4=1 5○2=7 8○0=8 8○8=0 2○7=9 7○2=5 9○8=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3
7-6= 4+3= 7-2= 0+4= 5+2= 6+3= 6+3= 7+3= 2+7= 7-2= 6+2= 4-4= 0+2= 6-3= 2+5= 6-3= 7-6= 3+2= 7-5= 二、 填空题。1、 填上适当的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4
一、 计算:(10分) 8 + 2 = 4 + 5 = 7 - 3 = 7 + 2 = 4 + 3 = 9 - 7 = 3 + 5 = 2 + 2 = 9 - 5 = 9 - 6 = 10 - 7 = 10 - 7 = 6 - 5 = 8 - 6 = 6 - 4 = 2 + 3 = 2 + 5 = 7 - 0 = 0 + 5 = 7 - 7 = 二、画一画。(8分) (1) 画○和△同样多。
(2)画☆比○多2个。
△ △ △ △ ○ ○ ○ ○ (3)按规律画一画。
△▲▲△ ●●○●●○●● 三、在里填上">"、"<"或"=" 。
(10分) 9 ○ 8 3 ○ 7 2 ○ 6 2 ○ 2 3 + 3 ○ 3 - 3 8 - 8 ○ 6 - 6 5 + 5 ○ 2 - 2 四、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6分) 9 + ( )= 10 5 = ( )+ 2 ( ) + ( )= 8 ( ) + 6 = 9 7 = 9-( ) ( )-( ) = 6 五、用适当的.数字填空: 1、填数:(6分) 4 3 2 8 3( ) 1 ( ) ( ) 1 2 ( ) ( ) ( ) ( ) ( ) 3 4 4 5 6 2 5 5 9 3 4 4 4 5 ( ) 1 ( ) ( ) ( ) 9 六、按顺序填上合适的数。
( 12分) 1、填数。
( )2 3 ( ) ( ) 6 ( ) 8 2、10 ( ) ( )7 ( )5( ) ( ) ( ) 2 3、把下面的卡片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① ⑦ ⑤ ② ⑧ ⑥ ⑨ ④ 七、比多比少,比大比少。
(10分) ○ ○ ○ ○ ○ ○ ○ ○ ○ · · · · △ △ △ △ ( )比( )多( ) ( )比 ( )少( ) ( ) > ( ) ( ) < ( ) 八、找朋友。
( 8分) 4 + 6 · ·3 + 7 ③ △ △ △ △ ○ ○ ○ ○ ○ ○ ○ ( )比 ( )少( )( )比( )多( )( ) ( ) 10 - 2 · ·4 + 4 3 + 4 · ·7 - 1 9 - 3 · ·9 - 2 九、看图填算式:(10分 ●● ○○○ ●● ○○○○○ ●● ○○○ ●● □+□=□ □-□=□ □+□=□ □-□=□ □-□=□ □+□=□ □-□=□ □+□=□ 十、在 里填上"+"或"-"(9分) 1○9=10 6○2=8 5○4=1 5○2=7 8○0=8 8○8=0 2○7=9 7○2=5 9○8=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5
一、口算。(15分) 3+4=7-2=5+1=3+5=10-10= 4+5=3+6=4+4=2+0=10-7= 3-3=8-0=6+4=10-3=10+0= 二、填空。
(27分) 1、5比()少110比()多4 7比2()()()比()少2 2、星期三的前一天是星期() 星期五的后一天是星期() 3、○○△☆☆○○▲△△○☆☆ △有()个☆有()个○有()个 从左数起,▲排在第(),它的前面有() 个图形,后面有()个图形,一共有()图形。
4、比一比 △△△△△△△△△△比○()()个 ○○○○○○比△()()个 5、在○里填上“>”“<”或“=” 3○410○05○55○23+2○4 0○7-77○7+13+3○3+6 三、根据算式写出另外两个不一样的.算式。
(4分) 4+3=7□-□=□□-□=□ 10-4=6□+□=□□-□=□ 四、应用题。
(30分,每小题6分) 1、我班一组有6个人,二组有4个人,两组共有多少人? □○□=□() 2、小红有8本练习册,给弟弟2本,小红还有几本? □○□=□() 3、小明有10支铅笔,小利有7支铅笔,小利比小明少几支铅笔? □○□=□() 4、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0人,下去8人,又上来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小朋友们排队上操,小红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小红这一排有多少人?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6
一、填一填。1、20里面有( )个十。
2、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3、1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1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5、在6、8、9、15这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二、算一算。
4+3= 7-6= 9-1= 8-0= 1+9= 5+4= 5+5= 0+1= 10-5= 3+3= 7+10= 12-10= 10-10= 8+2= 19-9= 7+8= 9+3= 5+7= 6+8= 8+3= 3+5+6= 10-1-8= 8-5+4= 2+6+4= 5+4+7= 4+2+5= 9-7+9= 10-6+8= 三、在()里填上>、<或=。
7()8 9()11 6()4+3 1()15-10 10()9 20()12 13()16-3 4()8-4 9+6()15 8+6()13 16()8+10 12()6+6 四、填一填。
( )+6=10 9+( )=15 5+( )=15 ( )+10=12 7+( )=13 8+( )=16 五、走进生活。
小朋友们正筹备着寒假里的活动,他们一共分成两组。
第一组中有女生8人,男生7人,第二组中有女生7人,男生9人.第一组和第二组中各有多少人参加?哪一组人数较多?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7
一、填一填(每空0.5分,共15分) 1. 找规律填数。(1)( )、1、2、3、( )、( )、( )。
(2)( )、8、( )、6、5、( )。
(3)0、( )、4、6、( )。
2. ☆ ☆ ☆ ☆ ∣ ∣ ∣ ∣ △ △ △ △ △ △ ☆比△( )2个,4 6,△比☆( )2个,6 4,添上( )个☆,☆和△就同样多。
3. 把 1、2、7、6、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数的前面是4,后面是6,这个数是( )。
5.与3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7比3多( ),5比8少( )。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比7多1的数是8。
( ) 2.3比5少2。
( ) 3.8和第8的意义一样。
( ) 4.比6小的数有5个。
( ) 5.上下楼梯靠右行。
( ) 三、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8分) 0 1 8 9 7 4 5 5 4+3 6 1+4 2 6—0 6+0 2+3 7—4 四、计算(共35分)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20分) 4+4﹦ 7-3﹦ 4+1﹦ 7-7﹦ 6-3﹦ 2+3﹦ 9-3﹦ 6-5﹦ 9-7﹦ 0+8﹦ 8-4﹦ 5+4﹦ 2+7﹦ 7-5﹦ 2-0﹦ 6-6﹦ 7-2﹦ 2+4﹦ 9-5﹦ 1+1﹦ 2.数字开花(每题1分,共5分) 8 6 7 ( ) ( ) ( ) 1 ( ) 3 2 ( ) 4 5 1 5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1分,共10分) 8+□﹦8 □+2﹦7 6-□﹦4 9-□﹦1 6+□﹦9 2-□﹦0 4-□﹦2 □+1﹦4 3-□﹦3 5+□﹦7 五、实际运用(共10分) 1.数一数(4分) 2.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每题1分,共4分) ( )个 ( )个 ( )个 ( )个 3.想一想。
(2分)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给第一行( )朵 ,两行就同样多。
六、看图列算式。
(共21分) (1)(3分) 七、看谁最聪明(共3分) ○-□﹦2 ○代表___________ □﹣△﹦1 □代表___________ △+△﹦4 △代表___________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8
一、填空小能手。1、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2、6后面的.3个数是( ) ( ) ( )。
3、 和7相邻的数是( )和( )。
4、 9比2多( ),( )比10少4。
5、1加上( )和9同样多。
6、在1、3、2、5、10、4、6、9、7、8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
7、 尺子上的数字,从0起一个一个地数第8个数是( ),第6个数是( ),第9个数是( )。
二、能力展示台。
1、 画○,要和△一样多。
△ △ △ △ △ 2、画□比○多3个。
○ ○ ○ 3、画△比☆少3个。
☆ ☆ ☆ ☆ ☆ ☆ ☆ 4、在()里填上“>”“<”“=” 4 () 6 10 ()0 7 ()7 8 () 5 4 ()9 8 ()9 2 () 1 6 () 6 5、在()里填合适的数。
()﹣6=4 5﹢()=8 1﹢()=7 9﹣()=9 ()=2﹣2 10=4﹢() 三、 快乐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在3、5、2、8中最小的数是 ( )。
① 3 ② 2 ③ 5 2、 3﹢5= ( )。
① 10 – 3 ② 7﹢2 ③ 9–1 3、和8相邻的数是 ( )。
① 7和9 ② 8和9 ③ 6和9 4、比4大比6小的数是 ( )。
① 4 ② 6 ③ 5 四、 看图填空。
1、● △ □ ○ ● □ ▲ △ ● ● □ ○ ⑴ 从左边起,第6个是( );第2个是( );○是第( )个和第( )个;第( )个是▲。
⑵ △一共有( )个;△ ○ □共有( )个。
⑶ ( )和△同样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个。
五、解决问题。
1、原有6只小猫,又跑来3只,现有几只? 2、学校要种9棵树,已经种了4棵树,还剩下几棵没种?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9
一、 口算。(共15分,每题1分)。
6-3= 2+5= 3-1= 5-5= 0+2= 1+4= 5-0= 4+2= 3+2= 6+1= 0+4= 7-6= 3-3= 3-2= 4-3= 二、按要求填空。
(共35分) 1. (共12分每空 3分 ) 6 3 2 2 5 1 3 4 2、按顺序填数(共6分,每空1分)。
3、数一数(共5分,每空1分)。
(1)一共有( )只小动物, (2)从左数 排第3 , 排第( ) (3) 前面有( )只小动物, 后面有( )只小动物。
(4)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
4、在〇里填上或=(共6分,每空1分)。
6〇2 5-0〇0 4〇2+1 4〇7 7〇1+6 2+2〇6 5、排一排(共6分,每空1分)。
( )>( )>( )>( )>( )>( ) 三、比一比、填一填(共10分)。
1、画一画。
(共6分) (1)画 ,比 多两个。
(2)画 ,比 少3个。
2、比一比(共4分)。
(1)在多的后面画√。
( ) ( ) (2)在少的后面画√。
( ) ( ) 四、连线 (8分,每题1分)。
五.数一数,分一分。
(共8分,每空2分)。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1 1、九十九,猜一字答案是:白 2、九号,猜一字答案是:旭 3、二兄弟,各自立,猜一个字答案是:竞 4、人有他则变大,猜一个字答案是:一 5、人都到了,猜一个字答案是:倒 6、人无信不立,猜一字答案是:言 7、八十八,猜一个字答案是:米 8、刀出鞘,猜一字答案是:力 9、十三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汁 10、十五天,猜一个字答案是:胖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2 1、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旧) 2、一点不出头。
(术) 3、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
(仙) 4、多出一半。
(岁) 5、七十二小时。
(晶) 6、一月一日非今天。
(明) 7、守门员。
(闪) 8、一口咬住多半截。
(名) 9、要一半,扔一半。
(奶) 10、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器) 11、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3 1、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2、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3、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4、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5、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6、外甥打灯笼——照旧。
(照舅)。
7、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8、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9、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无发无天)。
10、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11、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12、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4 1、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2、老虎拉车——谁敢(赶) 3、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4、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5、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6、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7、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8、飞机上敲铜锣——声名(鸣)远扬 9、蚂蚁尿书上——识(湿)字不多 10、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 11、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12、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象) 13、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14、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15、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逢圆) 15、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鞋)归正 16、碗底的豆子——历历(粒粒)在目 17、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18、打灯笼搬石头——照办(搬) 19、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5 1、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2、老虎拉车——谁敢(赶) 3、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4、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5、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6、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7、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8、飞机上敲铜锣——声名(鸣)远扬 9、蚂蚁尿书上——识(湿)字不多 10、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 11、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12、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象) 13、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14、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15、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逢圆) 15、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鞋)归正 16、碗底的豆子——历历(粒粒)在目 17、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18、打灯笼搬石头——照办(搬) 19、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6 1、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2、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3、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4、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5、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6、外甥打灯笼——照旧。
(照舅)。
7、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8、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9、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无发无天)。
10、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11、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12、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7 家里请吹鼓手——名(鸣)声在外 僵蚕作硬茧——不成功(宫) 江南的蛤蟆——难缠(南蟾) 酱菜缸里泡石头——一言(盐)难尽(进) 酱油铺里的伙计——爱管闲(咸)事 叫花子过烟瘾——讨厌(烟) 叫花子看滑稽(独角戏)——穷开心 叫花子讨灰面(白面)——一穷二白 金子当作黄铜卖——屈(财) 景德镇停业——没词(瓷)了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酒壶里插棒棒——胡(壶)搅 贾宝玉的父亲——假正(贾政) 叫人吃砖头——难言(咽) 借米一斗还六升——赖死(四) 近视眼下棋——失(识)不了足(卒) 精装茅台——好久(酒) 韭菜面孔——一吵(炒)就熟 酒壶里翻跟头——胡(壶)闹 江中的鲤鱼——油(游)惯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8 1、和尚挖墙洞——妙透了 2、张飞哈气——自我吹虚 3、懒厨子做席——不想给你吵 4、耗子跳到钢琴上——乱谈 5、门外吹喇叭——想得开 6、桅杆顶上吹唢呐——四方闻名 7、黑瞎子坐月子——吓熊了 8、丈二宽的长袍——大摇大摆 9、弯藤结歪瓜——孬 10、耗子啃皮球——客气 11、国画馆里倒垃圾——尽废话 12、香炉里长草——慌了神 13、裱糊匠止天——胡云 14、马尾绷琵琶——不值一谈 15、秃子当皇上——不要王法 16、盐堆里爬出来的人——闲话不少 17、狼头上插竹笋——装样 18、两代寡妇——没功夫 19、黄连泡瓜子——苦人儿 20、倒贴的门神——翻脸 21、空着手回娘家——无理 22、小擀杖掉油缸——又奸又猾 23、倾巢的黄蜂——各散四方;一哄而散 24、天亮公鸡叫——白提 25、十五面锣鼓一齐敲——七想八想 26、矮子过河——安心 27、肚皮贴在脊梁上——妖气 28、东西路南北拐——走邪道 29、长就的牛角——值不得;直不了 30、森林里野炊——有的是才 31、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 32、枣核儿解板——没有几句 33、铜叉碰铜锣——想到一快了 34、懒婆娘上鸡窝——笨蛋 35、蚂蚁尿书本——识字不多 36、橡皮棍子做旗杆——树不起来 37、灯草打鼓——不想 38、开会请了假——没出席 39、六月里戴手套——保守 40、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41、二月的闷雷——想得早 42、邮包掉水田——半信半疑 43、寿星老儿练琵琶——老生常谈;老调重弹 44、牛毛羊毛和驴毛——全是痞子出身 45、玻璃瓶里装王八——原形毕露 46、旗杆顶上放鞭炮——想得高 47、酒壶里插棒棒——胡搅 48、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又动人 49、灶神上贴门神——话里有话 50、脚趾缝里长茅草——慌了手脚 51、沙漠里烤火——就地取材 52、耳朵里塞棉花——装样 53、老鼠吃高粱——顺杆爬 54、王八肚子上插鸡毛——归心似箭 55、六月里的鱼汤——不动 56、孙女穿上奶奶的鞋——钱紧;老样子 57、猴子拿虱子——瞎抓 58、一斤肉放进四两盐——闲人 59、肉汤里煮元宵——混 60、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又动人 61、帽子上面戴斗笠——官上加官 62、庙里的马——精不了 63、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上不放 64、壁上的春牛——离不得;跟 65、老婆婆喝稀饭——无耻下流 66、屎盆往脑袋上扣——栽赃 67、菱角碰粽子——尖对棱;奸对奸 68、两响炮升天——想到一块了 69、碓窝吞下肚——实心眼 70、鳝鱼的脑袋——又奸又猾 71、小猪抢食——吃里爬外 72、虾子掉在盐堆里——忙中有闲 73、癞痢头上长肿瘤——突出 74、大槐树上挂电灯——四方有名 75、掉下井的秤砣——扶不上来 76、阎王的参谋——鬼点子多;诡计多端 77、裁缝干活——忘不了吃 78、蜂蜜待客——给他点甜头 79、霜打的茄子——软不拉耷 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谐音歇后语9 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 君寿星打靶——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题(蹄) 旱魅拜夜叉——尽(精) 见鬼园外竹笋——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龟盖量米——什么声(升) 难出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两百钱的花生——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有理(礼) 护国寺买骆驼——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论文:谈苏教版国标本“单元练习”中的成语积累
”为落实这一目标,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从一年级下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读读背背”的板块。
这个板块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熟记成语”,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
每首成语歌含成语4条。
全册安排成语歌8首。
一部分是格言警句、古诗、儿歌等。
现就其中成语歌的教学谈点看法,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
有的老师问:“成语歌里的成语,为什么有的在成语词典里查不到呢?” 成语的界说以及成语词典的收录标准向来异说纷呈,宽严不一。
目前看得到的成语词典,收得少的只有几千条,收得多的可达两万多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取从宽的一说。
除了大家都公认的成语以外,也酌收了少量由谚俗等其它熟语形式转化而成的准成语以及正向成语转化的固定短语。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是重在给他们建构一个语文知识的系统,而是重在培养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
我们选收成语,编写成语歌,着眼点是常用不常用,有无积累价值,而不是界定其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
“在低年级就安排儿童学习成语,是不是为时过早?成语多来自书面语,有的还是典故,儿童能理解得了吗?” 诚然,我们编写教材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这是勿庸置疑的。
然而,我们却不可形而上学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言,对于某个成语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个成语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运用,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地加深了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逐渐地知道了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
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我们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自然要教给他们语言的精华,教给他们长效的、终生有用的东西。
而成悟恰恰是汉语言的精华,而且文化含量特高,让他们从小接触这些语文精品,不仅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
郑板桥有一副对联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
”语文教学也应该做到“删繁就简”,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一些树叶,一秋、二秋就落了,唯有“三秋树”上的树叶是不掉的,是耐寒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正是“三秋树”上未凋的树叶吗?这恰恰是我们应当好好抓住的东西。
好几年前,朱家珑同志曾打过这么一个比方:“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安排食谱,以便让孩子科学地进食,健康地发育成长。
但是给孩子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
蛋糕香甜可口,孩子大都爱吃。
稀饭易于消化,在中国的家庭里大致也是要常吃的。
而牛肉之类是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缺点是消化起来慢一些。
如果要使你的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光靠蛋糕、稀饭的营养毕竟不够,还必须补充牛肉这类的高蛋白。
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牛肉之类比较难消化就从孩子的食谱中将其取消,那样做显然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我以为这是颇有见地的。
多年来,我们一味强调要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却忽略了开发儿童的潜能,忽略了当今时代儿童知识面扩大、感悟力提高的一面,其结果是造成了我们的孩子语文功底浅薄,文化积淀甚少。
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为了克服这一流弊,我们应当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吸收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像“二月花”那样领导标新,敢为人先,大胆冲破这一人为的禁区。
可不可以等学生进了中学,理解力强了,再去背成语歌呢?我以为这是不可以的。
国外学术界有一种“文化剥夺”的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的某一特定阶段未能充分发展某一方面的特征,那么这种特定特征在生命的较后的各个阶段常常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思想在动物和婴儿的行为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儿童时代背会的东西往往终生不忘,这便是所谓的“童子功”。
如果在他们的记忆高峰阶段被剥夺了必要的记忆刺激,是不是也会产生某些无法补救的损失呢?这就正像《金缕曲》中所说的那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低年级儿童正处在启蒙阶段,识的字很少,没法查成语词典,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成语歌里的成语呢?”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然而只要我们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办法总是有的,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差。
我有一个6岁的孙女。
有一次她正在画画,我问她:你会画些什么?她说:会画机器猫,画小狗,还会画大自然。
我问她:什么是大自然?她说:大自然就是有山、有水,有花,有小鱼……她不是从概念上去解释这个词的意思,而是用相关的表象来说明她对这个词的理解。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让儿童理解成语的意思,不是要给成语下一个定义,让儿童把定义背下来。
儿童理解成语的过程就是在他们的头脑里建立对象的言语形式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因而以具体而形象的事物作为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当是行之有效的。
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一、联系课文内容教成语 为了给儿童学习成语提供方便,单元练习里成语歌的内容大都与该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些联系。
我们教学成语歌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如本册第8单元有《司马光》一课,该单元练习中的成语歌便是:“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我们一看便知,这就是对司马光临危不惧、从容应变的赞颂。
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成语,只要联系《司马光》这课的故事情节说一说就可以了。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情况危急,别的小朋友吓坏了,司马光却不害怕,这就叫“临危不惧”。
他急中生智,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立即行动,这就叫“多谋善断”。
他不慌不忙,很能沉得住气,这就叫“从容不迫”。
“方寸不乱”,“方寸”就是“心”,“方寸不乱”是说他遇事心里不乱,跟“从容不迫”的意思差不多。
又如,“练习7”的成语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
《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就是这个样子的。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储备过冬的粮食了。
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
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成语歌,只要联系《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有关情节说一说,让学生大体上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二、借助生活经验教成语 启发儿童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是理解成语的好办法。
如“练习1”的成语歌:“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
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欢庆、热闹场面的。
“申奥”成功那天夜里人们狂欢的场面,儿童仍记忆犹新。
教师便可启发学生回忆回忆当时的情景,相机出示成语,解说意思。
教师可以问学生: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是什么情景?(生答:广场上沸腾了,人们伸出两个指头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把鲜花抛向空中。
)这就叫“欢声雷动 欣喜若狂”。
还有的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这叫做什么呢?(生答:载歌载舞。
)广场上的灯都亮了起来,照得广场就跟白天一样,这就叫──(生答:灯火辉煌。
) 三、观察相关事物教成语 将儿童带至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讲解,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里挂起钩来。
如教学“练习2”的成语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教师就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把儿童带到公园里,让儿童观察一下园子里的景物,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让学生结合眼前的景物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可以现场进行教学: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生:风变得暖和了,花儿开了。
)天变暖和了,花儿开了,这就叫“春暖花开”。
(生:柳树发芽了,地里长出了小草,杏花开了,蜜蜂忙着采蜜……)你看,公园里到处都可能看到春天的景色,这就叫“春色满园”。
春天的景色好看不好看?(生:非常好看。
)春天的景色很好看,非常美,这就叫“春光明媚”。
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热闹呀!春天的气氛多浓呀!这就叫“春意盎然”。
四、凭借语言环境教成语 有一些成语歌,几个成语意思连贯,很像一首四言小诗。
教学这样的成语歌,不要孤零零地解释四条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教。
要让学生一边读成语歌,一边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力求进入成语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去。
读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是干巴巴地念四个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读,要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力求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有一种美的感受。
这么一来,儿童凭借语言环境,就能意会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
如第3单元的成语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教。
四个成语,语意连贯,一气呵成,表达了一个中心:抱定一个宗旨,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息地干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教学时,教师可联系《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帮助儿童理解成语歌的大致意思。
(关于“愚公移山”,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
)然后,让学生把它当作一首四言小诗来诵读。
要读得铿锵有力,要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读出来。
成语歌的意思明白了,四个成语也就自然理解了。
我们将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成语编成成语歌,就是为了便于儿童记忆。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经过多年对记忆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块”的新概念:“人们的记快具有块状结构。
人记忆某件事物,总是跟与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信息一起,以整块形式来记忆的。
”(见张光鉴《相似论》100页)以韵语的形式来记忆成语是符合“块”的记忆机制的。
教成语歌的重头戏是“读”是“背”,每一首成语歌都要让儿童熟读成诵,烂熟于胸。
因为非如此就不足以形成牢固的积累。
有的老师教成语歌,不要求儿童读,也不要求儿童背,只是要求他们查查成语词典,把定义记在书上,这就难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大家都见过牛儿吃草。
它饿了的时候,便大口大口地将草料吞下去。
待卧到树阴下休息的时候,再将草料返回到口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
儿童学习成语的过程也跟这情形差不多。
学习成语歌,只是初步的了解。
理解活动并未就此结束。
在他日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如阅读、看电视、听广播、与别人交谈,还有可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多次与这些成语见面。
每接触一次,他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就深入一步。
渐渐地,这些成语也出现在他自己的笔下或口中了。
开始时可能用得不甚恰当,乃至用错。
渐渐地,用错的越来越少,终于能用得恰如其分了。
到了这个地步,成语就消化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