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介绍

其独有的通识教育+任选专业培养模式,是我国教
【千问解读】
其独有的通识教育+任选专业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享誉海内外。
1978年3月,在知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少年班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
1985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少年班的办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在2008年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
自少年班创立以来,中国科大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
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练成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和重基础、“轻”专业,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模式。
秉承中国科大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 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尽早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一线,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选择和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修读相关课程。
鼓励专业交叉,学生可以选修多个专业的课程,使得学生有较为广泛的适应面,同时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的方向有充分的发展,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真正和谐统一。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
截至目前,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少年班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其中不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相信,少年班校友的未来必将更加绚丽夺目。
学院现任院长为陈旸教授。
培养特色 少年班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少年班学院以“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 ● 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教育,课程接近相关专业要求,并强调对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 ● 完成基础学习后,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
发展历史 毕业去向: 近年来,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保持在80%以上,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境)留学率在40%以上,留学学校大多数为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学,如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则进入大型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等工作,就业前景优异。
校友会2024和2025大学排名,结果大相迥异,前十名你能想得到吗?
自然指数官网:内地高校排名前十
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2。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在2014年11月首次发布,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自然》系列,《科学》《细胞》,医学等145种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自然指数现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内地高校前10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
栏目主编:范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