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
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
崇福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其主要建筑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在平面轴线上沿南北纵向延伸,是一座殿阁群居的古寺庙。
崇福寺虽历经
【千问百科解读】
崇福寺是怎样的景点?
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
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
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
崇福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其主要建筑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在平面轴线上沿南北纵向延伸,是一座殿阁群居的古寺庙。
崇福寺虽历经朝代更迭,但仍保留有传统建筑的记忆以及历朝历代建筑的传统工艺,不仅延续了建筑历史文脉,有利于相关文化教育和宣传,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科技水平以及当时的生活文化水平。
保护崇福寺建筑装饰遗产文化,对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崇福寺坐北向南,规模宏伟,气势壮观。
崇福寺宇前后五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千佛阁、三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
东西两侧从前至后有钟楼、鼓楼、文殊堂 (西配殿) 和地藏殿(东配殿)。
崇福寺内有哪些主要建筑?
观音殿
观音殿位居寺之最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前有月台。
单檐歇山顶。
檐下斗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计心造,耍头砍成批竹昂式,古朴简洁。
明次间皆装隔扇、无窗。
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乳栿前后用三柱,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增大了空间。
为了减轻荷载,四椽栿跨度增大至10米,平梁上和平梁前端施通长的人字叉手,将前槽上部荷载传递到前后檐柱上。
这一结构上的大胆创新,反映了建筑技术上的独具匠心。
弥陀殿
崇福寺内主体建筑弥陀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歇山顶,坐落于高2.5米的台基上,殿前月台宽敞,广及五间。
殿顶三彩琉璃剪边,两只鸱吻高大雄健,立于正脊两端,造型古雅。
檐下四周斗拱庞大雄壮,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斗拱后尾挑承在殿内乳栿和丁栿下。
前檐柱头与后檐补间铺作上除施华拱外,左右各出45度斜拱,充分显现出金代建筑使用斜拱的特点。
殿内柱网设置,为了扩大殿内空间,减去当心间两柱。
殿内梁架彻上明造,分内槽与外槽两部分。
除四周乳栿和丁栿外,居中的四椽栿前端置于大内额上,额枋为较大的复梁式结构,分作上下两层,其间用斜材支托,类似叉手,构造之法近似人字柁架的作用。
弥陀殿的装修尤为引人注目,前檐五间隔扇门、后檐明、梢间设板门、隔扇及横披上的棂花图案,玲珑剔透,镂刻精美,有三角纹、古钱纹、挑白球纹等纹样达十五种之多,极富装饰效果。
大殿前檐下悬有“弥陀殿”竖匾一通,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
弥陀殿内设有宽大佛坛,供奉主像三尊,正中阿弥陀佛,两侧的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
塑像比例适度,服饰精致,面型丰满,神态端庄,有唐、宋造像之风韵,是金代塑像中的上品。
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以说法图为主,大都属金代原作。
弥陀殿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其建筑形制、雕刻艺术、塑像绘画艺术以及琉璃烧造工艺等均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金代建筑上乘之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