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心理健康状态 一、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
说起理想,大家会觉得很虚、很空洞,实际
【千问百科解读】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肝肉,从小开始呵护他、关爱他精心的培养他们,那么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了有应该怎么办呢?培养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每个父母需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心理健康状态一、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
说起理想,大家会觉得很虚、很空洞,实际上,在孩子心目中,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因为孩子年龄小,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他所追求的目标不断地发生变化。
二、培养孩子具有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
这是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孩子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有适当的方法。
三、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想让我们的孩子一生快乐,与其拼死拼活地给孩子挣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的不良情绪和习惯。
其次,家长们要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和亲情关系。
四、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父母总是在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
但是生活是无情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布满了各种困难、挫折、失败,甚至灾难。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这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了。
越是现在物质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优越的时代,就越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五、培养孩子具有宽阔的胸怀。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也就养成了孩子自私、霸道、不让人的习惯。
当我们不但给了孩子健康的身体,还给了孩子健康的心理,相信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我们也会感到幸福。
而孩子呢?他结实的身体、聪慧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人格的魅力会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和快乐。
儿童心理健康培养方法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孩子心理健康小知识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
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
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
2.不要强烈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文化对人内心的构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
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3.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
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心理专家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
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
4.允许孩子犯错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5.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
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
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
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所以说,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儿童心理健康五大主要标准1. 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 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 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 诚实而不说谎。
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 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