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爱吃肉加速了大型动物灭绝?人类的吃肉史原来这么有意思
【千问解读】
各位乡亲们新年好呀,大过年的狗子我也就不写打打杀杀的东西了,想必诸位昨天的年夜饭吃的应该是满嘴流油的,估摸也都是肉食为主,所以这篇狗子也聊聊关于人类吃肉这件事儿。
注:写这篇内容时我相当程度参考了卓克老师的科技参考课,因为确实觉得他的角度很好,所以这篇文章算是完成个课后作业。
上图是世界各大洲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澳新、北美人均吃肉遥遥领先,而亚洲非洲的肉食明显和他们就不是一个量级。
这里头自然有经济原因,也有产业原因,但文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光是拿亚洲国家来看。
以色列在亚洲国家中吃肉巨多,这和他们本身喜爱吃肉,经济也跟得上有关。
蒙古虽然穷,但吃肉依旧多,这是产业和文化的原因。
东亚三国中日本人均GDP最高,但吃肉最少,这自然也是文化因素。
当然还有因为经济因素吃不上肉的阿富汗以及经济/文化因素吃不上肉的印度。
我们也能从上边的两个图里发现一个问题,相对而言,越是靠北国家的人越是偏爱肉食。
依照科学家们在19世纪以后对全世界各地现存土著的研究看同样证明了这点,越靠近极地,肉食比率越高,比方爱斯基摩人几乎就全吃肉。
而温带森林的土著肉食只占全部热量摄入的16-25%。
原因很好理解,热带、温带的自然条件好,靠采集、耕种就能获得足量的食物,那么肉食就可以只作为一种能量的补充。
而寒冷地区的野果子少,耕种产出的谷物也显得不那么划算,因此依靠狩猎来获取食物更划得来。
然后我们引出下一个问题,在一万两千多年前的更新世末期,诸如猛犸象、剑齿虎、大地懒、大角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均在这个时期批量灭绝。
科学界普遍的看法是由于大冰期结束,气候变暖。
但也有相当多学者认为物种灭绝和人类的过度捕杀有关,也就是说这些大型动物都是被吃货们给吃没的。
然后问题来了,怎么证明一万多年前的人类全是一群肉食主义者呢?这个当然是有依据的。
科学家用δ15N氮测定法研究了当时人类遗骨中的氮同位素N15和N14的比值。
N15比例越高,说明这物种吃肉越多,现代人类的N15比值大约是在5%左右,草食动物一般是在3%-5%,吃食草动物的肉食动物大约在6-9%,而可以捕猎肉食动物顶级掠食者在10-15%。
当时原始人的比值高达11%,和剑齿虎属于同级别。
因此可以判定当时人类几乎离不开肉。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消亡的时间和人类从6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时间相当一致。
比方说北美80%的巨型哺乳动物几乎都在人类抵达后的1000年内迅速消失,而澳大利亚的大型野生动物早在4万多年前就迅速消失,同样符合人类抵澳的时间线,而且当时气候还没开始变暖。
然后问题又来了,为啥灭绝的都是这群大型动物而不是小型的。
这个同样很好理解,当时人类已经学会合作围猎,而合作围猎一头大型动物性价比远超小型动物,你就想狩猎一头猛犸象能获得起码2吨以上的纯肉,而且还能获取不少宝贵的脂肪。
虽然一头大象需要一群人围猎,但产出依旧是划算的。
反之小型动物,比如一头100公斤的梅花鹿出肉也撑死50公斤,但这货跑得贼快,同样需要一群人围着捕猎。
所以猎梅花鹿还不如猎500公斤的大角鹿划算。
至于更小的动物,比如獾、猴子、鸟类之类的就更不划算了,这类动物一方面会打洞上树上天,出肉也少的可怜。
慢慢的,大型动物越来越少,原始人也越来越难捕获足够的肉食来维持生计,所以农耕、畜牧成了必要的生存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