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种群”保护带头人孙卫邦:搭建“植物ICU”,让“命悬一线”的它们“绝地重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简介:去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期间,在“中国角”举办的“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孙卫邦研究员以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 为题进行了发言。

为了看到华盖木开花,植物保护工作者等了30年。

07:48 (视频) 一种植物灭绝,会影响其他10至30种生物的生存。

根据1997–2003年对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有超过

【千问解读】

去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期间,在“中国角”举办的“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孙卫邦研究员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为题进行了发言。

为了看到华盖木开花,植物保护工作者等了30年。

07:48

(视频↑)

一种植物灭绝,会影响其他10至30种生物的生存。

根据1997–2003年对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有超过55种野生植物的野外种群大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随时面临着野外灭绝的危险,原国家林业局由此提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

云南省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省份,这项工作与一群人的努力息息相关,孙卫邦及其团队是其中之一

孙卫邦,是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昆明植物园主任,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孙卫邦

1982年,孙卫邦报考了云南林学院(现为西南林业大学)的经济林专业,1986年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

他从研究实习员到研究员,期间到英国、瑞士等其他国家去学习、进行学术访问。

工作中每年大量的野外考察,让孙卫邦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培养了我对植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尊重,坚定了毕生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的信心。

”他说。

1999年,孙卫邦在瑞士苏黎世大学

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什么是“极小种群”?

它有多重要?

云南省一直非常重视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孙卫邦的团队从2004年就开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

其团队全面投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与保护实践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拯救了一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2022年孙卫邦在西藏墨脱布裙湖科学考察途中

孙卫邦:

对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就是为植物设置ICU(重症监护病房),集中资源对那些“只剩一两口气”的植物予以优先抢救性保护。

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或呈间断分布、人为干扰严重和濒临灭绝,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最显著的四个特点,”孙卫邦说,云南生物物种丰富,但受威胁种类比例也很高,且很多物种种群很小,保护任务艰巨。

2021年9月,孙卫邦在元谋县江边乡沙沟箐

进行云南梧桐就地保护点建设和种群增强技术讲解

许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药用、食用、保健、材用、工业原料、观赏等价值,一些种类还在生物演化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种类的基因资源犹如潜在的“绿色金矿”,将会被人类不断发掘利用。

可以说,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物资源

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中迁地保护的秀丽兜兰

在野外已很难寻找到

孙卫邦团队的持续工作,引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度过了起步的“婴儿期”,逐渐吸引着来自各地、各单位的研究团队参与到这个事业中。

2020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
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2005年云南首次提出了“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理念,并率先实施了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

2010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62种植物、50种动物列为极小种群物种。

同年8月,原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方案(2011—2015)》初稿中,首次使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

随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对其进行了定义。

2013年,“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概念、定义在《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与探索》中正式出版发行,并被广泛引用,并全面开启了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成为一项国家工程。

2017年5月18日“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项目正式启动。

当年,孙卫邦又牵头申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2017年底顺利获批建设,并于2020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2018年,由孙卫邦作为带头人申报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省创新团队”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于2021年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考核认定,正式授予“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称号。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极小种群”一词首度进入国家五年规划文件。

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列为中国生态环境评估标准中的重要物种。

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的通知。

同时,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会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

......

2022年12月15日,孙卫邦在 CBD COP15第二阶段蒙特利尔“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为题进行了发言

目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概念不断在国内外主要学术论著中出现、普及推广,历经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这一路走来,希望能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的综合研究与保护实践,让更多极小种群不再“极小”。

静待花开

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华南植物园)的植物学家刘玉壶带队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小桥沟进行野外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株华盖木,这是我国云南特有的木兰科单种属植物,之后的野外调查仅发现6株,属极度濒危物种。

为了拯救保护这一濒危物种,1992年,华盖木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在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为摸清底数,2001年起,沿着刘玉壶等老一辈植物学家的足迹,孙卫邦带领团队开始了10多年的野外调查。

每找到一株华盖木,他们都会对植株精准定位,并将具体经纬度告知其所在的自然保护区或者属地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日常巡护、病虫害防治等就地保护工作。

迄今,野外调查共发现散生于西畴等5个县的52株野生华盖木,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2007年 孙卫邦(中)及团队在文山西畴小桥沟
进行华盖木回归自然培训与技术示范

自1983年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便对华盖木开展人工引种栽培和迁地保护。

直到30年后,昆明植物园栽培的华盖木才迎来了首次开花,这是首例华盖木迁地保护后开花,这意味着华盖木迁地保护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得成功,从最初仅在野外发现6株,到如今人工繁育的苗木达到1.5万余株。

孙卫邦:

我对它们都有感情了……看到第一次开花,很难得。

按昆明植物园华盖木迁地保护观察结果,等开花等了30年,一个人一辈子有多少个30年?所以我们搞这个研究很辛苦的。

木本植物开花需要很长时间,漾濞槭要8年,华盖木要30年,西畴青冈要12年,巧家五针松要12年……

我时常跟我的学生讲,希望他们有自己的方向。

只要认定了一件事,你就做下去,你就能得到成果,一定能等到花儿开……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科技出版社

联合出品的

系列短视频

《口述云南·科学家系列》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致敬科学家!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尹 凡 卢 钢 温 翔 高 亢 李 非

制片人:胡 滨 武志敏 陈 燕

策 划:盛雪梅 胡凤丽

总编导、执行制片人:盛雪梅

编 导:杨维涵

摄 像:于欣悦 冯今语 邱黾勉 魏千怀

剪 辑:王江平

制 片:邱黾勉

微信撰稿:杨维涵

宣 推:赵小强 杨晓薇 李响文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举报/反馈

解析,满清500格格嫁蒙古?史上最大规模“和亲”来龙去脉

入藏,昭君远嫁匈奴,堪称千古佳话、和亲美谈,很多人耳熟能详。

但你是否知道,我国历史长河中,还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和亲,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远远超出你我想象。

这就是满蒙和亲。

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史称后金。

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告天”誓师,宣读讨明檄文,言与有“七大恨”,然后率步骑2万,开始进攻明军。

金军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尤其决战萨尔浒之后,在辽东站稳脚跟。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5年,又迁都沈阳(后清太宗尊沈阳为“盛京”) 其实,在努尔哈赤的身后,还是有时刻让他担心的威胁存在的。

那是自后,明朝建立,退至长城以北的残余势力,史称北元。

明初北元分为瓦剌和鞑靼两部,明末分裂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

虽然数次分裂,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绝对不可小觑。

尤其同时与明金毗邻的漠南蒙古,更需要斟酌对待。

察哈尔部为漠南蒙古中一支显赫的部落,末代蒙古大汗汗,为了控制漠南各部,与明朝交好。

而漠南其余各部为了自存,希望借助后金,与林丹汗抗衡。

尤其科尔沁等部,年年进朝,岁岁进贡,深得努尔哈赤喜欢。

与科尔沁部搞好关系,使自己免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攻明,同时还可以借助漠南力量,让金军,这样合作共赢,?精明的努尔哈赤,便把与科尔沁部搞好关系,结成同盟,当作头等大事去经营。

但怎样才能使二则关系更铁呢?无疑“和亲”是最佳选择。

和亲之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同为一家,自是再好不过的了。

谁先和亲?还是从自己开始吧,这样既得佳人,又能稳固自己的威望与地位。

说干就干,不玩虚的。

1612年,努尔哈赤以科尔沁蒙古贝勒明安之女“颇有风姿”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当然巴不求得。

于是努尔哈赤礼宴成婚。

1615年,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

努尔哈赤不仅自己娶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同时命令他的儿子们纳王公的女儿做妻子,其中包括次子、五子、八子皇太极、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二子、第十四子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儿为妻。

这就是贯穿清王朝始终的“满蒙联姻”的开始。

从1612年努尔哈赤求婚成功,到1912年灭亡,300年间科尔沁部王公之女,嫁给的有19人,分别做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等人的皇后、妃子,嫁给皇子皇孙达官贵族的蒙古姑娘更多,史书没有具体统计。

1626年努尔哈赤去逝,他的第八子皇太极即位,是为“清太宗”。

皇太极遵循父汗努尔哈赤,为继续加强满蒙古关系,将这种婚姻关系进一歩扩展,不但自己更多迎娶蒙古女子为妻室,而且鼓励自己兄弟及皇族內王公贝勒众人,也纷纷将蒙古贵族女性娶进门。

早在1614年,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女为妻,后尊为孝端皇后。

1625年,科尔沁台吉宰桑将其女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妻,后其子福临继位(即帝),她被尊为,谥号文皇后。

1634年孝庄的姐姐也嫁给了皇太极。

这样姑侄女3人同嫁一人,皇太极这种联姻做了表率,他的后继者们,也高度重视满蒙联姻,将联姻继续进行下去。

帝曾亲自视察科尔沁,并乘兴赋诗“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看他们两族关系铁到什么程度,。

这种联姻,一开始,是蒙古各部依附后金,所以基本都是蒙古嫁女。

后来逐渐变成清朝皇室公主格格下嫁,而且额驸范围不仅漠南,扩展到了漠北和漠西。

这样整个蒙古各部,几乎都和满清,结成铁血联盟,从而更有效巩固了清朝对蒙古的统治。

整整三个世纪,到底有多少公主和格格,和蒙古的王公子弟进行了和亲呢?据统计至少有118位清朝公主和格格嫁到蒙古各部,虽然没有传说中500人这个数字大,但也着实不少,其中嫁到科尔沁部的就有24人。

满蒙联姻,不是临时之举,而是形成了正式的制度,叫“备指额驸制度”。

清初规定,清皇帝之亲女、养女成年婚配,除在内进行外,多嫁与蒙古。

凡指婚额驸,由理藩院行文,十三旗,查取各旗王、贝勒、贝子、公之嫡亲子弟及公主、格格之子孙, 凡十五岁至二十岁,聪明俊秀的台吉、塔布囊,将衔名、年龄注明,于每年十月送至理藩院。

造具年龄、姓名、三代履历清册报院后,咨送宗人府拣选。

凡已开送职名者, 令其父兄于年节请安时, 各带来京,带领引见,恭候备指。

十九年(1839) 改定,蒙古保送额驸年龄为十三岁至二十三岁。

正是因为这一套系统的“备指额驸制度”,满蒙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亲密。

这既是政治联盟,也是军事联盟,使得我国北部边疆稳定,民族不断融合 联姻结盟如此成功,由蒙古“科尔沁部落”为首的及“土谢图汗、愽尔济吉特”等部落纷纷归附清朝,1636年蒙古各部落接受满清王朝封官封爵,进而推行盟旗制度,这标志着双方君臣关系的最终形成。

其中科尔沁部在清朝入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披荆斩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因此位列蒙古草原各部之首,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地位。

但这种荣誉和地位,绝不是仅仅因为联姻而获得,《》中这样说“图谢图亲王、达尔汉亲王、卓礼克图亲王、札萨克图郡王四爵俸币视他部独增,非惟礼崇姻戚,抑以其功冠焉”,此话应该不假。

随机文章像蛇的无腿蜥蜴玻璃蛇,能把身体分为数段仅剩头部逃生(天魔解体)揭秘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政府为什么隐瞒修真(谣言终结)揭秘猪为什么是蛇的天敌,毒蛇面对野猪无处下口/野猪抗毒能力强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透明的冰晶在特定的波长下呈现出白色的雪花科学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十大科学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移宫案”,东林党赢在先下手为强

公元1620年9月26日,突然死亡,使大明接班人再次成为问题。

因为此时的大明王朝,没有皇太子,只有皇太孙。

他就是朱常洛的长子。

他是在爷爷皇帝临终之前,作为太子的长子,被晋封为皇太孙的。

因为爷爷刚走了一个月,父亲便撒手人寰了,所以他这个皇太孙,还没来得及转正“太子”,所以要继承皇位,还隔着一道程序。

也就是说,必须要完成两个仪式——晋太子、登基大典,他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程序问题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向来是好办的,不好办的是皇权的拦路虎绊脚石。

有个潜在的皇权威胁、意欲干涉皇权的人——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女士。

泰昌帝朱常洛临死之前,做了一件果断事,收回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圣旨。

因为这个郑贵妃与两宫案有染,是个“惹事精”。

这件事做得比较英明。

但同时,这个短命皇帝又留下一个新隐患——自己最宠幸的嫔妃,长子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往哪摆。

一般看大明这段历史剧的观众,以为李选侍是个人名。

其实不然,选侍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嫔妃封号,是嫔妃中品级较低的,低于包括才人在内的各种妃子,地位仅高于淑女,再往下就是宫女了。

但是这个级别不高的李选侍却非常受朱常洛的宠,朱常洛当了皇帝后,准备将其封为妃——康妃,而李选侍还不大乐意,看那意思是有心请封皇后,半推不就,,没等正式下诏,皇帝就突然没了,所以李选侍还是李选侍,连妃都不是,这位泰昌帝朱常洛第一宠信的女人,徒有其宠,名份太低。

而泰昌帝的长子朱由校,是泰昌帝与所生,王才人很早就死了,王才人死后,朱常洛就把朱由校交给了李选侍看管,相当于李选侍做了朱由校的养母了。

这个养母待朱由校非常严厉,据说朱由校是非常害怕养母。

接下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选侍确实仗着养母的威严,在养子的继位问题上搞事情、节外生枝。

我们前面说了,朱由校是在爷爷万历皇帝临死前被封为皇太孙的,那么,现在父亲死了,泰昌皇帝死了,他这个皇太孙就应该晋升为皇太子,应该出来继承大统。

但是,李选侍却将朱由校牢牢看在身边,不让他到前殿去。

而且自己还常住在皇帝寝宫乾清宫,没有搬出去的意思。

如果说以前你是皇帝的宠妾,在皇帝寝宫常住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皇帝死了,你又不是少主的生母、嫡母,不搬家,还住在这里,这就不太合适了。

皇帝死了,没有名分的李选侍挟持皇长子、占据皇帝寝宫,激起东林大臣的强烈不满。

他们决心誓死捍卫皇家正统。

于是明末三大案的最后一案:。

就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一次,东林先锋杨涟再次走在了斗争最前沿。

这场战役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抢太子”。

杨涟他们是怎么抢太子的呢? 得知皇帝驾崩,人深知“国不可一日无主”的道理,于是当天杨涟就组织群臣闯后宫,要求迎接少主继承大统。

起初,群臣对杨涟的闯宫建议,有些犯嘀咕,毕竟没有旨意征召,大臣私闯深宫也是冒杀头的危险。

就在大家犹豫时候,两个朝中重量级人物开口讲话,力挺杨涟。

他们分别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

有几位元老撑腰,杨涟的言行更加豪迈了。

其他几十个群臣受到感染,也跟着他一起闯后宫。

杨涟率队,来到皇门,遭到的阻拦。

杨涟对这些太监厉声喝道:“奴才, 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 杨涟说,你们这帮奴才快给我闪开!是皇帝召我等见驾的,现在皇帝已经晏驾,已经去世了,我们要守灵,你们挡着我,是什么意思,快闪开! 杨涟等大臣推开这些太监,,一直走到皇家灵堂。

但在这灵堂中,看到皇帝的灵位灵柩,却没有发现朱由校在这守灵。

于是追问:少主何在? 太监们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这时,一个东林党的“内应”出现了。

这也是东林此番朝堂战获胜的关键人物——大太监王安。

王安与东林之间的内外廷关系良好。

颇有当年和的默契。

这也是东林党前期风声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有内廷的策应支持。

杨涟等人闯宫要见少主,太监们不配合,此时王安适时走了出来。

他告诉杨涟说:少主朱由校被李选侍控制起来了,藏在西暖阁里。

杨涟闻听,,就率领群臣来到了西暖阁,呼啦啦跪倒一片,要求面见储君。

李选侍被这个阵势吓坏了,看样子这个女人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场面。

就在李选侍犹豫的刹那间,大太监王安就趁乱把朱由校从屏风后边领了出来。

大家看见了,立刻行参拜大礼,这场面朱由校也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接下来,抢太子进入了剧烈对。

东林大臣弄来了一顶轿子,准备把朱由校抬到前殿举行仪式。

但是轿子拿来了,轿夫一时没有赶过来,这些东林大臣大多是文人,不会抬轿,急得不行。

而此时少主已经控制到手,如果再等恐怕要生变,此时东林先锋再次发挥了决定作用,杨涟当机立断,赶紧把朱由校装进轿中,他和几个大臣亲自当轿夫,抬起来就跑,群臣也跟着跑,簇拥着朱由校这顶轿子,直奔前殿。

此时的李选侍才如梦方醒,催促手下奴才赶紧追,把少主抢回来。

太监轻手利脚,很快就把这些大臣追到了,拖住轿子不让走。

这帮太监说:“你们拉少主何往?少主年纪小,怕见生人”。

杨涟厉声骂道:“殿下群臣之主,莫非臣子,复畏何人?”杨涟说少主是天下之主,普天之下都是他的臣子,他有什么怕见生人的呢,赶紧给我都滚开,这些太监看东林人越聚越多,,于是被迫撤退。

就这样,杨涟等人把朱由校抬到了前殿文华殿上,马上为其举行了“正东宫”典礼,朱由校由皇太孙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皇储地位。

择日再行继皇位大典。

虽然朱由校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帝接班人了,但想让朱由校正式继承皇位,还需要过一关。

什么关呢?那就是踢开李选侍这个路障。

抢太子之后,东林人正式打响移宫第二阶段战役:驱李。

在揭开这场战役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开这样一个疑团:为什么李选侍必须要搬出乾清宫呢? 因为什么名分住什么地方,这在东林党人看来,它是个大是大非问题,古代的“三宫”制度,它属于封建王朝的基本纲常法度,这个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如果没有皇帝召唤,任何人不能在此久住。

那么李选侍在皇帝生前很受宠,皇帝在的时候她住在这里,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皇帝死了,皇太子要继位了,你既不是皇太子的生母,也不是皇太子的嫡母(先皇的正室皇后),那久住就严重不合适了,败坏了纲常法度。

所以视名份纲常为天的东林党人认为,名份不正的李选侍必须搬家。

什么名分、什么住房标准,而且是永久居住权。

应该说,现代社会,这种等级住房制度已经基本消失了,商品社会,你有钱天天住总统套房也没人撵你。

但是作为国家身份象征,现代世界各国,官邸制度仍然存在。

比如美国的总统府白宫,竞选胜出者,可以拖家带口搬进去住。

但那是暂住,白宫不属于总统而属于国家。

一旦连任失败,或者总统任期届满,就得马上带着全部家当移出白宫。

连一条狗都不能留。

譬如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胜出,2009年1月乐颠颠地带着全家入住白宫,他们分别是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和两名年幼女儿,还有一只小狗。

而同时,任期届满的布什总统已经带着他的家眷,还有3只狗和1只猫,悄无声息地搬出去了。

八年后,即2017年年初,美国又一届新总统特朗普上台,与卸任总统奥巴马又重演了这一幕。

话说回来。

大明皇宫,可不是美国白宫,等级森严,不可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李选侍虽然名分不济,但却想生米煮成熟饭,既然来了,就根本没打算走。

事情紧急,太子马上要登基,如果此前不“驱李”,养子即位、养母垂帘听政,那么对东林大臣们来说,局面则彻底不可控。

如何是好呢?此时,东林党人的另一个先锋人物,勇敢地站了出来。

发挥了攻坚克难的尖兵作用,此人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光斗。

这是仅次于杨涟的“东林六君子”二号人物,与杨涟并称“杨左”。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怎么把“钉子户”李选侍赶走之际,他大胆上疏朱由校,明火执仗对准李选侍开炮。

左光斗说:“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居正宫,而殿下乃居慈庆,不得守几筵,行大礼,名分倒置,臣窃惑之。

且殿下春秋十六龄矣……倘及今不早断,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后之祸将见于今。

” 这个上疏什么意思呢?说这个李选侍她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皇太子的生母,她只是一个养母,有什么资格、有什么名分赖在皇帝寝宫不走呢? 殿下朱由校你也老大不小了,如果不下定决心赶走养母的话,恐怕的祸端,将要在本朝出现了。

左光斗把这个李选侍要不要搬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东林党人的强硬,令李选侍,而朱由校那边却有了靠山。

本来他对李选侍这个养母,是又怕又恨,而杨涟、左光斗等人,确实是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有了大臣们撑腰,他正好可以借此摆脱这个厉害的养母的束缚,经过一番考量,朱由校终于在继位的前一天发令,让李选侍搬家。

皇帝接班人发话了,李选侍只好收拾铺盖,垂头丧气地离开乾清宫。

东林党人的“驱李”成功了。

移宫案以东林党人的而告终。

东林杨涟、左光斗由此一战成名。

随机文章布伦东克集中营:强迫囚犯劳动只为摧残其肉体欧门尼德斯Eumenides简介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埃及法洛斯灯塔历史价值,世界最高的便民工程(400米)蜘蛛神后罗丝前世今生,精灵的命运女神堕落成任性女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极小种群”保护带头人孙卫邦:搭建“植物ICU”,让“命悬一线”的它们“绝地重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