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类灭绝的10种动物,以人为食物的古猫,还有被吃完的海牛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简介:被人类灭绝的10种动物,以人为食物的古猫,还有被吃完的海牛,灭绝,动物,海牛,剑齿虎,哺乳动物

【千问解读】

我们的地球母亲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有生命的岁月大约五亿多年,在这段岁月里,或因为地质灾害,或因为气候巨变,或因为行星撞击,地球共经历了五次物种的大灭绝,每次都有超过七成的物种灭绝,然而灭绝即是毁灭,也是新生,每次大灭绝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崭新而丰富的生态环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自然选择,才有了人类的诞生。

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后,恐龙的时代结束了,被恐龙压制的哺乳动物迎来了进化的黄金时代,各类哺乳动物快速占领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场进化的角逐中,猫科动物夺得先机,迅速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犬科动物紧随其后,甚至鸟类都占有了一席之地,而我们祖先在六百多万年里几经挫折,差点被灭绝,直到二十万年前,智人的诞生才逐渐迎来了转机,随后,人类的实力随着智力的增加而迅速暴涨,人类很快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彻底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前所未有的掌控了地球万物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地球自然选择的方式。

人类灭绝了很多动物,特别是近现代,因为人类干预,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数百倍。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被人类灭绝十种著名的动物。

一、剑齿虎

剑齿虎作为原猫进化而来的物种,在远古时代是最成功的猫科霸主,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布全球,巨大的犬齿让它们成为最可怕的顶级掠食者。

在最初六百多万年里,我们的人类先祖进化出很多分支,如地猿、北京人、格鲁吉亚人、东方智人、北方智人、南方智人等,最终只有地猿和南方智人存活下来,地猿进化成了大猩猩,并躲在树上生存,因此繁衍了下来,而其他的人种除南方智人外都灭绝了,可见当时生存环境之恶劣,人类除了特殊的地区外,很难在其他剑齿虎的领地内存活。

直到人类掌握了利用“野火”,并开始部落式生存,学会了利用武器和谋略后,人类通过三种方式灭绝了剑齿虎族。

1.直接组织猎杀,利用陷阱、围猎等多种手段猎杀剑齿虎,利用其皮毛制作衣物,逐渐扩张了人类的领地,并对领地内的剑齿虎进行灭绝。

2.间接影响,通过对猛犸象等大型食草动物的大量捕猎,最终导致了剑齿虎食物短缺,数量锐减。

3.火攻方式,利用野火对剑齿虎生存的林地,草地进行毁灭。

最终,随着人类的迁徙扩散,剑齿虎随之消退灭绝。

二、恐猫

历史上,远古人类的第一大敌其实并不是剑齿虎,而是恐猫,恐猫形体类似于剑齿虎,比剑齿虎小,大小类似于现代花豹,且善于爬树。

可怕的是恐猫的活动区域与古人类紧密相关,由于人类及猿猴类行动缓慢,古人类、狒狒、猿猴都是恐猫的主食。

恐猫和花豹是当时人类的主要大敌,也是唯二的两种以古人为食谱的动物,简直成为人类如影随形的梦魇,绝大多数的灭绝古人种都与它们有关。

直到人类学会用火、制作武器以及驯化了狗等之后,局势才被逆转,花豹及时转变了狩猎目标,以食草动物为食,而恐猫行动较为缓慢,在竞争中失利,最终灭绝。

三、猛犸象

猛犸象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较寒冷的区域,比如现在的俄罗斯等地区,群居动物,是剑齿虎的主要食物,但成年猛犸象防御实力很强,几乎没有天敌,剑齿虎也无能也力。

然而,人类的快速进步改变了这种局面,人类用陷阱、武器,甚至利用天灾等对它们进行了猎杀,很快,这种曾经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就成为了古人类最喜欢的食物。

四、澳洲古巨蜥

七千年前,澳洲大陆是唯一的一块人类未涉足的大洲,直到人类开始学会了航海,东南亚沿海的人类一个岛屿接着一个岛屿的跨越大洋,最终来到了澳洲,当初澳洲的顶级动物有古巨蜥、袋狮、袋狼等,人类到达后利用野火火攻的方式,消灭了古巨蜥的藏匿林地,让古巨蜥无法利用伏击猎取猎物,最终灭绝了。

袋狮的命运与之相同,而袋狼则略微幸运,最终在斯塔尼亚岛幸存到近代。

五、斯塔尼亚虎

斯塔尼亚虎,也叫袋狼,最初在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分布广泛,后来,人类到达澳洲,带去的野犬重新野化,澳洲野犬成为了澳洲最顶级的掠食者,袋狼被大部分灭绝,最终在斯塔尼亚岛幸存,所以被命名为斯塔尼亚虎。

近代,欧洲人到达澳洲,袋狼被大量猎杀,最后一只袋狼被圈养在动物园,而最终死因凄凉,因饲养员的疏忽被烈日暴晒而亡,它的死亡方式如同它们种族的灭绝一样悲凉。

六、大海牛

史上最大的海牛,生活在浅海区,对人类毫无戒心,甚至会主动接近。

欧洲航海探险者偶然发现它们后,吃腻了鱼类的他们,对这种新鲜肉食无比兴奋,他们固定了航线,将海牛生存区作为食物补给地。

这种友好的巨大海牛很快就被灭绝了,从发现到灭绝仅仅27年。

七、大海雀

大海雀的命运与大海牛几乎完全一致,都成为了欧洲早期航海者的食物,它们几乎是被他们吃到灭绝。

大海雀体重可以达到五公斤,被认为是良好的鱼肉替代品,成为了远航的食物补给,这种行动缓慢的动物灭绝速度很快。

八、白暨豚

中华国宝,与大熊猫地位一样,白暨豚被称为中华古化石,长江女神,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由于长江沿岸经济高速发展,航运的密集,白暨豚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影响,虽然花费了大力气去保护,但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2006年,六国联合考察组一个多月的考察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2007年宣告功能性灭绝。

与之命运相同的是被称为长江男神的白鲟,2020年宣告灭绝。

九、旅鸽

数量曾多达五十多亿的旅鸽,生存景象是铺天盖地一般的巨大群体,喜爱群居,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大量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旅鸽被当做老鼠一般的害鸟大量捕杀,短短一百多年,旅鸽就走向了灭绝。

最后一只旅鸽死于动物园。

十、毛里求斯蓝斑鸠

毛里求斯是一个物种丰富的非洲岛屿,这里生活着一些奇异的野生动物,毛里求斯蓝斑鸠就是其中之一,近代开始,欧洲各国在全球各地殖民,荷兰人最先到达毛里求斯,被这肥沃的土地吸引,随后,大量欧洲人携带猫狗等动物登岛。

除了他们的直接猎杀,猫狗等动物的扩散速度,与毛里求斯蓝斑鸠的灭绝速度一致。

另外一种著名鸟类就是毛里求斯的国鸟,渡渡鸟,它们的命运与蓝斑鸠相同。

这十种著名的灭绝动物与人类共生了很长时间,但最终都被人类灭绝,除了远古时期,与人类处于竞争关系的几种外,其余均灭绝于部分人类的贪婪。

如今,保护野生动物成为全球人类的共识。

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希望所有人都参与进来。

保护野生动物,爱护野生动物,我将为大家介绍更多的野生动物故事,希望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体重最重的偶蹄目动物 河马体重可达4吨

体重最重的偶蹄目动物是什么动物?偶蹄目(学名:Artiodactyla)也被表述为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大型分支。

陆生种类四足各有四趾或二趾,趾甲极度特化,呈角质蹄。

因每足的蹄甲数为偶数(四或二),故称偶蹄目。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体重最重的偶蹄目动物等相关内容。

体重最重的偶蹄目动物河马(学名:Hippopotamusamphibius):是哺乳纲、鲸偶蹄目中最大型杂食性淡水生物。

体型很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很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

哺乳期1年,4-5岁性成熟,寿命30-40年。

分布于非洲。

生物学史河马是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物种。

它们在5500万年前在地球上行走。

河马的近亲是鲸鱼和海豚。

在非洲,有一些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1600万年前。

对它们已经在许多层面上进行了分析,以使人类对河马的进化有所了解。

但是直到1985年,才有证据表明河马与猪无关。

曾经引起这种印象的是臼齿的形状。

但是,既然已经进行了DNA测试,则没有证据表明猪与河马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最新的理论认为河马与鲸豚的半水生共同祖先最早于6,000万年前与其他偶蹄类动物分化,而河马与鲸豚之间则是于5,400万年前形成两独立的演化支。

一个分支可能演变成鲸类动物,可能始于大约5200万年前,原鲸(Pakicetus)和其他早期鲸类祖先统称为始祖鲸,最后对水生化进行了适应,使其成为完全水生的鲸类动物。

另一个分支变成了石炭兽,这是一个由四足兽组成的大家族,最早的始祖始于始新世,类似于瘦小的河马,头部较小而狭窄。

石炭兽的所有分支,除了演变成河马科的分支,在上新世都灭绝了,没有留下任何后代。

人们认为挤河马科是在非洲进化的。

已知的最古老的河马是肯亚河马属(Kenyapotamus),它在16-8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

尽管河马类生物遍布亚洲和欧洲,但在渐新世早期,尽管各种石炭兽属移居北美,但在美洲却从未发现过河马。

从7.5-180万年前,现代河马的始祖太古河马(Archaeopotamus)居住在非洲和中东。

尽管河马的身体很像猪和其他陆地上的偶蹄目,它们最亲近的亲戚是鲸目,如鲸鱼、海豚等等。

鲸鱼和河马的共同祖先石炭兽类是由其他来自六千万年前的偶蹄目分支。

最早的河马化石,属于来自非洲的大约是一千六百万年前。

形态特征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第二大哺乳动物,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为350-450厘米,尾长约56厘米,体重3000-3500千克,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

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

嘴里的牙也巨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重要武器,下门齿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长度可达60-70厘米,重量为2-3千克,犬齿的长度也达75厘米左右。

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皮肤很厚,背部和两侧的厚度可达4-5厘米,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

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趾,趾尖有蹄,其形状如同扁爪,趾间略微有蹼。

河马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

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

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河马的皮上没有汗腺,但却有其他腺体,能够分泌一种类似防晒乳的微红色潮湿物质,并能防止昆虫叮咬。

河马不能在水外待太长的时间。

出于这个真相,河马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中国黑蓝虎灭绝秘密,人类成为黑蓝虎灭绝的罪魁祸首

老虎是陆地上的百兽之王,在人们印象中老虎外观是黄黑条纹加上白色肚皮,但是在现实中却有一种稀少老虎基本上没有人见过,那就是黑蓝虎,它长着黑蓝相间的毛发,是曾经中国皇家围猎场中饲养的变异猛兽,后来随着战乱消失了。

中国历史中的黑蓝虎事实上这种黑蓝虎就是普通老虎基因变异所形成的,就跟现在发现的白虎一样,而白虎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现,现在印度也有白虎真实存在供人观赏,而黑蓝虎虽然在人类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中出现过,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活着个体。

这个奥秘的黑蓝虎老虎出现于中国,在古代许多古籍里面都有黑虎的存在,而在大型神怪小说《封神榜》中,申公豹就是骑着一头黑虎,作者要是没见过或是听过黑虎的传闻,是不会描绘的那么详细的曾经在清朝年间有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在福建地区看到过这种黑蓝虎,黑色条纹,灰蓝色的毛发异常的美丽。

而且在当时清朝的皇室围猎场中也有一对黑蓝虎存在,这种稀少的猛兽被当时的看守者当成宝贝,可惜的是,随着清朝的灭亡,这对黑蓝虎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

新中国建立后的黑蓝虎见闻之后中国的黑蓝虎五十多年里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中国的许多生物学家认为黑蓝虎已经绝种了,只发现了黑蓝虎的虎皮,新中国建立后,令人振奋的是黑蓝虎又一次在中国出现了,位于北京密云县,有村民多次声称看到了黑蓝虎。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北京郊区一直有黑蓝虎现身的消息,不过可惜的是在70年代后,黑蓝虎可以说彻底消失了,在也没有人目击到黑蓝虎,可惜的是虽然当时有许多人募集到了黑蓝虎,但是动物专家并没有找到一个活体,到了现今,黑蓝虎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存在了。

迁移生存地而灭绝曾经许多人眼里的贫穷山疙瘩,黑蓝虎生存的地方变成了现代繁华城市的一部分,而百兽之王老虎只能够前往老虎只能够前往更加幽深的山林之中。

而黑蓝虎又是稀有的基因变异种,在更加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黑蓝虎灭绝了也就成为了必然。

不过在未来大家还有机会见到基因变异的黑蓝虎,据专家推测黑蓝虎也是由普通老虎变异而来的,说不定以后就会有普通老虎变异成黑蓝虎。

加入收藏
               

被人类灭绝的10种动物,以人为食物的古猫,还有被吃完的海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