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

【千问解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 1
1、秋收冬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2、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
泛指时光流逝。
3、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4、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
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5、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
常用作作谓语、定语、宾语。
6、天凝地闭:天地都凝固冻结了。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7、料峭春寒: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8、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
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9、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10、嗬气成霜:嗬一口气出来,马上就凝结成霜。
比喻天气非常寒冷。
11、寒风侵肌:寒冷的风都侵入到肌肤里面去了。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12、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13、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14、凄风苦雨: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
形容天气恶劣。
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15、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本指人子孝道。
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6、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
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7、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
一千里都被冰封了,也可以说明天气的寒冷。
18、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
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19、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
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20、雪兆丰年: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21、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
22、寒风刺骨: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
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寒冷天气。
23、冬温夏凊:凊:凉。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本指人子孝道。
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4、天寒地坼:坼,裂开。
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
25、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
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26、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27、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28、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
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29、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
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30、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31、林寒洞肃:寒:寒冷;肃:肃杀。
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32、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33、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34、夏虫朝菌: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
比喻极短的生命。
35、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6、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37、寒风凛冽:冽,寒冷。
寒风凛冽,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38、风雨凄凄:凄凄:寒冷。
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39、缩手缩脚:缩:收缩。
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
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40、风刀霜剑:寒风象刀,严霜象剑。
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
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41、天寒地冻:寒,温度低。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42、欺霜傲雪:欺:欺凌。
傲:傲视,傲岸。
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
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43、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
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44、山寒水冷:冷冷清清。
形容冬天的景象。
45、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
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46、温凊定省: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
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47、集萤映雪: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48、啼饥号寒:啼:哭;号:叫。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
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49、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
到处是冰和雪。
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 2
1、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2、天寒地坼 解释:坼,裂开。
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
3、数九寒天 解释: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
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出处:《刘胡兰》第一幕:“数九寒天下大雪,天气虽冷心内热。
” 4、天寒地冻 解释:寒,温度低。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 5、嗬气成霜 解释:嗬一口气出来,马上就凝结成霜。
比喻天气非常寒冷。
例子:独自站在7楼的阳台,嗬气成霜的冬夜,忽然想纪念些什么,手中半举的像机,流动的画面无法定格,但还是想留下点什么。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 3
1、寒风侵肌 解释:寒冷的风都侵入到肌肤里面去了。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例子冷锋过境,寒风侵肌,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2、寒气逼人 解释: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
常用作作谓语、定语、宾语。
出处: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寒气逼人,毛骨俱悚,狂飙刮地,人马俱惊。
” 3、折胶堕指 解释:极言天气寒冷。
出处: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铄石流金,此衲不热。
”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 4、透骨奇寒 解释: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例:“当黎明的曙色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
” 5、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 4
1、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2、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
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3、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4、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
形容冬天寒风刺骨,十分寒冷。
5、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6、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7、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8、鹅毛大雪: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
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9、白雪茫茫:茫茫,辽阔深远的样貌。
白雪茫茫就是雪很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形容冬天雪下的很大。
10、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1、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
雪花很多飘落的样貌。
形容雪下得大。
12、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13、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貌,多用来形容霜雪。
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4、傲霜斗雪:傲视寒霜,抗击白雪。
形容不畏严寒。
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15、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
银素:白色。
裹:包。
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十分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16、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
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17、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18、山寒水冷:冷冷清清。
形容冬天的景象。
19、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成语 5
1、滴水成冰: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例:“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 2、例:目今日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3、雪虐风饕:风雪交加。
形容严寒。
4、天寒地冻: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例:“他抡起大镐来象旋风似的,尽管是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还是满头大汗。
” 5、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
形容天气风寒。
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
古人冬天御寒穿什么衣服?选择的种类多种多样
裘是皮衣,毛向外,所以《说文》在“表”字下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可见,贵族穿裘,在行礼或待客时要罩上裼衣以增加服饰的文采。
这是因为兽毛外露,通体一个颜色,不好看。
例如《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共(供)王祀天之服。
”注:“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质。
”所谓质,即朴实无华。
用以做裘的皮毛多种多样,例如狐、虎、豹、熊、犬、羊、鹿、貂,后来还有狼裘、兔裘等。
其中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为所服,鹿裘、羊裘则最一般。
例如《春秋·分职》:“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
’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zōu,邹)隅(屋角)有灶,是以不寒。
民则寒矣。
’公曰:‘善!’令罢役。
”《左传·襄公十四年》:“右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
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乃赦之。
”谷是大夫,逃往,他先跟从逃亡,后来又回到卫国,国内反对献公的一派要杀他,他说当初就不愿意出亡,并以打比方,卫人果然饶了他。
解释道:“言一身尽善,惟少有恶,喻己虽从君出,其罪不多。
”狐裘是珍贵的,只有袖子是羔皮,所以用来比喻过失是局部的。
狐裘的价值也并不一,狐腋下之皮毛最为轻暖,因而是最高级的。
狐腋纯白,所以又称狐白裘。
古书中提到这种裘的地方很多,都反映了服之者的高贵身份。
如《春秋·外篇》:“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其资千金。
”《·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一裘千金并非夸张,赐给晏子的也是如此昂贵。
《·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就是《将进酒》中说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并不能以“吹牛”视之。
狐、貂、貉所制的裘既然名贵,所以,在古代作品里就拿来做富有的象征。
例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毛乱的样子)猎城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三月十七日夜醉作》:“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组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子路的名)也与?’”“衣狐貉”即穿着名贵的狐皮或貉皮的裘。
因为这些皮料又轻又暖,所以又统称轻裘、轻暖。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梁惠王上》:“抑轻暖不足于体与?”《衣箴》:“今人务在奢,严志好美饰。
帛必薄细,衣必轻暖。
” 上面提到的“羔裘”是羊皮衣中的高级品,与一般的羊裘不能并论。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鲁昭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玉名)于齐侯,遂入羔裘,齐侯喜,与之阳谷。
”齐侯因得一件羔裘而把阳谷邑给了公衍,虽不能说这羔裘,但其贵重也很可观了。
《论语·乡党》:“缁衣,羔裘。
”皇侃疏:“是君臣日视朝之服也。
”至于羊裘就不同了。
《淮·齐俗训》:“贫人则夏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札”。
因此衣羊裘常常说明一个人的贫困。
《史记·刘敬列传》:“娄敬(后改)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指)言便事。
’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娄敬把羊裘跟“褐”(粗麻、毛的编织品,详下)相提并论,而又与“鲜衣”、“帛”相对而言,可见确为贫者所服。
《·传》:“[援]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乃尽散以班(颁)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绔。
”这是说马援自己生活简朴。
羊毛可以做毡,羊裘日久,毛变得板硬也像毡,所以羊裘又称毡裘,多用以表现北方的生活。
《史记·列传》:“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
”《胡笳十八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
” 鹿裘也是粗劣之裘,大约是因为中原地区鹿较易得而皮又不如狐、羔轻暖的缘故。
《·天瑞》:“游于太山,见荣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用绳子系腰)。
”《史记·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淮南子·精神训》:“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揜(掩)形,鹿裘御寒”。
《晏子春秋·外篇》:“晏子相(齐)景公,布衣鹿裘以朝。
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贫也,是奚(何)衣之恶也?’” 袍、襺(同茧)也是御寒之服。
《说文》:“袍,襺也。
《论语》曰:‘衣敝组袍。
’”“襺,袍衣也。
以絮曰襺,以组为袍。
”《礼记·玉藻》:“纩为茧,组为袍。
”郑注:“衣有著之异名也。
纩谓今之新绵也,组谓今纩及旧絮也。
”《说文》:“组,绋也。
”“绋,乱枲也。
”综合起来看,袍与襺的区别在于絮在衣服里子与面子之间的东西不同,絮新丝绵的叫茧(襺),絮乱麻和旧丝绵的叫袍。
显然,袍是比较低级的。
《·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诗写的是即将走上战场的战士,彼此间相互鼓励。
袍是战士所服。
《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组袍而且破,跟狐貉之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汉书·羊续传》载,想让羊续当太尉。
按当时的习惯,羊续应该献上一千万钱,而且对派来取钱的人也要送大笔钱财,但羊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组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惟斯而已。
’左右白之,帝不悦,以此故不登公位。
”羊续以简朴不贪著称,在这以前他任南阳太守时,即“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其资藏惟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乱麻和旧绵絮做成的緼袍,正与他的性格和生活状况相符。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改名,在秦做相,魏之须贾出使到秦,范睢装成佣人的样子去看他,须贾说:“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绨是较粗糙的丝织品,这里的袍也是緼袍,对于“为人庸赁”的劳动者来说,已是很好的寒衣了,所以后来范睢在数落了须贾的过错之后说:“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意,故释公。
” 茧(襺)则比较高级。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
”这是记述的申叔豫装病的情况。
暑天穿了两件茧,又套上裘,以示身体极为虚弱,但又热得受不了,所以在地上挖坑,放下去冰块,再摆卧具躺在上面。
杜预解茧为棉衣,孔颖达说是新丝绵絮的袍子,都与《说文》、郑注相合。
絮是由茧抽缫而成的,所以把绵絮也叫茧,再进而把絮绵的袍子叫茧,这是很自然的。
段玉裁说:“絮中往往有小茧,故絮得名茧。
”这倒不见得,有小茧的絮是制造得粗糙的或是今之所谓“丝绵头儿”。
古人的丝绵絮,在穿脏了以后要在河面上洗。
《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以洴澼絖(纩)为事。
”《经典释文》引李颐说:“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
”洴澼又叫漂。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集解》引韦昭说:“以水击絮为漂。
”这两个例子同时说明,远在先秦和就有人以洗丝絮为业,足见以丝絮做衣、拆洗丝绵衣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袍有另一种含义。
《广雅.释器》:“袍,长襦也。
”《释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脚背)者也。
袍,苞也。
苞内衣也。
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相连,四起施缘,亦曰袍。
”《礼记.丧大记》:“袍必有表,不褝,衣必有裳,谓之一称。
”(表:指罩衣。
一称:等于一副、一套。
)郑注:“袍,亵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称也。
”清人任大椿《深衣释例》说:“盖袍为深衣之制,特燕居便服耳,故云亵衣。
若无衣以表之则不成称。
”这样看来,另一种袍类似后来的长袍、大褂,单层,因为是贴身穿的,不便裸露,所以要在外面再加一层衣。
这和现在不宜穿着睡衣衬裤见客是一个道理。
随机文章隋恭帝杨侑,杨侑是谁的儿子美国不明飞行物大全,美空军承认正开展UFO研究私人飞机一年的费用是多少,湾流g650为什么那么贵(飞得远和快)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外星人为美国工作,奥巴马承认外星人存在/外星人就在人类身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为什么在大冬天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都是如何来的
这得益于现代温室技术的发展。
时期,北方人到了冬天,要想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几乎就跟做梦一般不现实。
除非你是。
只有,才能在过年时,吃上几样新鲜水果蔬菜。
水果是来自台湾的西瓜。
台湾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温暖湿润。
由于冬季气温较高,台湾全年均可以出产西瓜。
特别是台湾阿里山的西瓜,相当有名气。
五十二年(1713年)4月,御赐了一批西瓜籽,命福建巡抚觉罗满保在福建、台湾等地试种。
当年7月,御赐西瓜籽在台湾种植成功,收获了西瓜。
觉罗满保便将这批西瓜经过精心挑选后,千里迢迢地送到京城来,进呈给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却不高兴,说:“此物,朕未曾令尔呈送,只是说在台湾地方试种。
将此作为一事赉送,殊属不合。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西瓜还是收下了。
在那以后,每年冬天,闽浙总督、福建巡抚都会向京城进呈来自台湾的西瓜。
乾隆皇帝上位之初,曾经发布上谕,停止各省进贡:“其各省照例进朕之物。
概行停止。
虽食物果品、亦不许进。
”台湾西瓜自然也在停止进贡之列。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初六,正值期间。
闽浙总督郝玉麟写了一道折子上来,说:“钦奉上谕,各省食物果品,停止进贡。
但此项西瓜,系奉颁瓜种栽植,非臣下备办者比,理合照例恭进。
”郝玉麟的意思是,台湾西瓜每年进贡皇宫,是康熙时期的规定,不是他个人办理的,建议继续进呈。
乾隆皇帝看了郝玉麟的折子后,批示:“览。
”于是,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可以继续向皇宫进呈台湾西瓜。
因此,乾隆皇帝在位后,每年过年时,都能吃上台湾西瓜。
蔬菜是玉泉山温泉旁种植的黄瓜。
黄瓜是典型的夏季蔬菜,清朝时候,北方到了寒风的冬天,是绝无可能种植出来黄瓜。
当然,凡是具有例外。
乾隆时期,宫廷菜农利用玉泉山温泉旁土壤温度较高的因素,种植黄瓜等蔬菜。
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出产了第一批黄瓜,赶在过年前送到皇宫里。
第一批黄瓜数量不多,只有7条,可毕竟是货真价实的新鲜蔬菜。
这7条黄瓜,因为太过于宝贵,乾隆皇帝将它们作为珍贵的礼物送人。
7条黄瓜都送给了谁呢?送皇3条,乾隆皇帝自己留了2条,剩下2条送给了他最宠爱的惇妃。
也算是雨露均沾了。
后来,乾隆皇帝还为玉泉山温泉题写“玉泉趵突”4个大字,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
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 随机文章运30运输机最新消息曝光,或改用两喷气式发动机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一百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看任何事物只是一个点(纯猜想)外道魔像打得过九尾吗,九尾一半力量可吊打佩恩放出的魔像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