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20 点击数:
简介:汉末三国时期,黄权是蜀汉和曹魏的将领,先是效忠于刘备,后来改投曹魏。

他在刘备身边的时候,虽然在后世并不是特别出名,但实际上刘备攻取汉中的主意也都是黄权力劝才让刘备下定决心

【千问解读】

汉末三国时期,黄权是蜀汉和曹魏的将领,先是效忠于刘备,后来改投曹魏。

他在刘备身边的时候,虽然在后世并不是特别出名,但实际上刘备攻取汉中的主意也都是黄权力劝才让刘备下定决心的,他深知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

然而他后来却投降了曹魏,这是为什么?在刘备死后,曹魏满朝欢呼,为什么只有黄权一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公元221年,刘备响应群臣的劝进表,以大汉天子自居,在成都正式称帝,与魏、吴正式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刘备乃汉室宗亲,自公元184年首斩黄巾以来,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在走过37年跌宕起伏的创业人生后,从一个在大街上卖草鞋的小摊贩,而一跃成为蜀汉皇帝,也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

称帝后的刘备,野心急剧膨胀,遂以东吴强夺荆州,杀死二弟关羽为由,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反对,于公元222年举两川之兵,讨伐东吴。

刘备大军到了夷陵地带,便开始连营扎寨,绵延四十余里,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加上过于轻敌,最后中了东吴都督陆逊的火攻之计。

刘备几十万大军顷刻间瓦解,葬身于火海之中,幸亏部下大将奋力死战,刘备才得以安全退往白帝城。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经历夷陵惨败的刘备,从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李严、赵云等重臣后,便在悔恨中离世。

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群臣沉浸于一片痛苦之中,国内局势一度动荡,危机四伏。

反观曹魏阵营,魏文帝曹丕和群臣听闻刘备死讯后,都拍手叫好,举杯庆贺,并有趁机伐蜀的倾向,但是有一人却闷闷不乐,此人就是曹魏的镇南将军黄权。

黄权本是益州刘璋帐下主簿,可谓忠心不二,且足智多谋,但是并未得到刘璋的赏识与重用。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当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要请刘备入西川以讨伐张鲁之时,黄权以死劝谏说:“刘备有骁勇声名,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又不能容二主。

眼见主公刘璋左右犯难之时,黄权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万万不可请刘备入蜀,倘若他生异心,则主公就危险了,倒不如紧守边关,静待时局的变化。

”刘璋不听,派谋士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县长。

黄权是一片忠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反受到了贬黜。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结局果然如黄权所料,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发兵攻打益州,各郡县是望风归顺。

黄权寡不敌众,也在投降之列。

经过三年的攻伐战争后,刘璋众叛亲离,率残部投降,随后被刘备迁往荆州公安,并于公元220年病逝。

刘备收降黄权后,不计前嫌,反对黄权加以重用,封他为偏将军。

黄权自当肝脑涂地,以报刘备知遇之恩。

公元215年,曹操发大军攻打汉中张鲁,张鲁败逃巴中。

黄权看到了危机,就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巴蜀之地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等于是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

”刘备听从黄权建议,火速发兵救助张鲁,可是张鲁却憎恨刘备,顺势投降了曹操,随之而来的便是刘备与曹操的一场汉中争夺大战。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在汉中争夺战中,70多岁的老将黄忠毛遂自荐,率部成功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占领汉中。

曹操兵败后,此后余生再没能踏进汉中半步。

然而后世的人们,却只知道刘备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这些计谋其实都是黄权首先向刘备提出的。

所以凭良心说,汉中争夺战的第一谋士非法正,而是黄权黄公衡。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便大封群臣,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

黄权就此成为蜀中的高级幕僚,经常替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夷陵之战前,黄权就劝谏刘备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从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请求作为先锋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方坐镇,切不可轻易冒险!”

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反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偷袭,而自己率大军奔赴江南前线,在夷陵地带连营扎寨,绵延四十余里。

吴国大都督陆逊看出了破绽,使用火攻之计破敌,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全线溃败。

刘备率领残余部队,仓皇撤退到白帝城,但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因此他只好率部投降了魏国。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蜀国司法部门依照律法,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却替黄权辩护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于是下令不许伤害他的家人,还要妥善安置。

可见刘备在经历夷陵惨败后,是做了自我检讨与深刻反省的,也从侧面看出刘备对人才非常地爱惜,当年“三顾茅庐”就是铁证。

刘备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把罪责全都推给下属。

所以有世人曾吐槽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也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非常后悔地说道:“悔不听臣相、子龙之言,才导致今天的惨败啊!”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大家不妨回想当年官渡之战后,袁绍处置谋士田丰的态度,再和此时的刘备一对比,就能瞬间感觉刘备的人格魅力是如此地高大上。

当年青梅煮酒之时,曹操就明言“袁绍等人都是冢中枯骨,而你刘使君才是当世之豪杰”。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现在再来品读,也就不言而喻了。

曹操的那句话可谓点睛之笔,切中要害,他看人、看事的本领可谓高明之至。

豪杰不光要能率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也要有容人之雅量,与部属推心置腹,部属必定为你效死力。

在那个战火纷飞、充斥着阴谋诡计的时代,君臣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分,实属极其难能可贵。

而且黄权投降魏国后,并未忘记刘备对自己的恩宠。

魏文帝曹丕曾经问黄权:“你背弃刘备,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黄权义正言辞地说:“我受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定不能降吴,可又无法回归蜀汉,于是前来投降。

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敢效仿古人呢?”可见在黄权心里,刘备是个明主,是值得自己去精心辅佐的,至于投降魏国,实在是迫不得已,也许君臣的缘分就缘尽于此了。

所以在听闻刘备死讯后,黄权的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只不过碍于曹魏群臣之面,黄权不能尽情地表露出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先主刘备祈福了。

曹髦与曹奂:曹魏末代皇权的堂叔侄博弈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和珅的生活有多奢侈?他死后家人结局如何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赏识他的时候,他可以为虎作伥,的挟权弄私,可一旦皇帝这头大老虎饿极了,就会回过头来把这头肥嫩可口的狐狸一口吞下去,连渣滓都不剩。

可是在和珅被匆忙赐死之后,他的财富还有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家人后代的境况,却依旧留给了后人许多疑问。

搜集财富是所有人最大的爱好和梦想,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在变得富可敌国之后,却并没有向石崇王恺那两个蠢货一样四处显摆。

不过从人记录下的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还是可以看出他低调的奢侈的。

网络配图 在《清稗类钞·豪奢类》记载,和珅每日早起,会将珍珠磨成的粉,用来做早餐,但并不是为了像后世一样为了美容,而是因为和珅吃了珍珠粉之后,会变得心窍开明,办事更有效率,相当于是他的兴奋剂。

而这些珍珠也不是随便找来就可以用的,必须是品相最好的才可以,凡是有瑕疵,或者被人使用过的,都不会再用。

同时这些珍珠质量得价值也是不菲最好的两万两白银一粒,次一等的一万两一粒,最差的也要八千两银子才能买到,并且专门有一个珠宝商为和珅供应每天他所服用的珍珠。

并且为了保持从海里采出的珍珠不失“灵气”,要用赤金把珍珠包裹起来,再放在锦囊里,最后在贮藏在精美的小盒子里才能送到和珅家中,供他日后使用。

同样是服食珍珠的慈禧,也只是半个月才吃上一回,就在这一件小小的珍珠粉上的事情,和珅和慈禧高下立判,也足以看出和珅的财力有多雄厚了。

和珅因为父亲早逝,自幼困苦,最后是因为被当时的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中了,将孙女嫁给他,并且对他大力资助,和珅才慢慢开始飞黄腾达的。

所以对于这位结发之妻和珅既有感恩也有尊敬,并且冯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他的长子,和另外一位早夭的次子,也正是因为次子的早逝,冯氏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和珅为了这位结发之妻,将葬礼办的十分隆重,并且王公大臣全部前来吊谒。

网络配图 除了他的正室妻子,和珅最宠爱的就是他的小妾吴卿怜。

据《梼杌近志》记载,吴卿怜本来是被王亶望花了二万两白银在苏州买的歌女,谁知道王亶望被杀之后,和珅看见了她,便特别想得到此女,可她先被京中的一位蒋侍郎买去了。

这侍郎买完之后才听说和珅喜欢此女,于是便把她赠送给了和珅。

吴卿怜到了和珅府中以后,由于聪明伶俐,和珅将家中的内务都交由她打理。

而富可敌国的和珅自然是要姬妾成群的,其中有才华横溢的豆蔻姑娘,还有从那里“虎口夺食”得到的深宫美女黑玫瑰,甚至还有西洋来的美人玛丽,林林总总,而和珅也确实对这些娇妻美妾无微不至,喜爱非常,但他一生最敬重的还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冯氏。

时过境迁,在和珅被赐死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据《·和珅传》记载,因为丰绅殷德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娶了公主,皇帝为了皇家的声誉,只好保留他的伯爵头衔,但是当和珅的家产被清点完毕之后,皇帝大怒,于是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罢黜,让他承袭和珅原有的三等轻车都尉的卑微头衔。

后来又经过各种整治,丰绅殷德被圈禁起来,最后在嘉庆十五年病死,一生无子,和珅的血脉彻底断绝。

网络配图 而和珅的那些姬妾们最后的结果也很是凄惨,首先和珅最宠爱的吴卿怜,在得到和珅死亡的消息之后,,写了八首绝句,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在和珅自杀两天后上吊自尽,追随和珅而去,仅仅三十岁。

而另外一位小妾豆蔻在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这些有情有义的姬妾,也的确没有辜负和珅对她们的恩情。

和珅传奇的一生留下的疑问和谜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所谓他的二十条大罪,根本就是为了定罪而找出的罪名,从定罪到赐死只有短短的五天,这其中的关节更是留给人无线猜想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