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给孩子退烧(孩子退烧的过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07 点击数:
简介:江苏一名3岁幼童,因发烧在当地卫生院输液后突发不适,抢救无效死亡; 湖南一名6岁男孩,注射退烧针后,身体广泛分布弥漫性水肿红斑且大片表皮坏死,住院治疗一周后抢救无效死亡; 蒲城一名7岁女童,因发烧生病住院,治疗期间打了两针退烧针,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有了呼吸; 广州一名11岁女童,使用退烧针静滴,2小时后出现疼痛、烦躁、软瘫等症状,最终急性肾衰死

【千问解读】

江苏一名3岁幼童,因发烧在当地卫生院输液后突发不适,抢救无效死亡;

湖南一名6岁男孩,注射退烧针后,身体广泛分布弥漫性水肿红斑且大片表皮坏死,住院治疗一周后抢救无效死亡;

蒲城一名7岁女童,因发烧生病住院,治疗期间打了两针退烧针,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有了呼吸;

广州一名11岁女童,使用退烧针静滴,2小时后出现疼痛、烦躁、软瘫等症状,最终急性肾衰死亡;

……

本应该作为药物治疗发热的退烧针,最后却成了“夺命针”!

这些“夺命针”,孩子千万不能碰

01柴胡注射液

以前,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烧针”在儿童发热治疗中应用得很普遍。

但有资料显示,在1988年至2005年间,就有24篇学术论文报道过41例注射柴胡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

其中,儿童不良反应病例并不在少数,多半表现为过敏、过敏性休克、晕厥等。

河北医科大学曾收到1名8岁患儿,因发热注射柴胡注射液,出现紫癜、结膜出血等症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在禁忌项下列出了“儿童禁用”。

02复方氨基比林

也叫安痛定注射液,研究数据显示: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用氨基比林可能会引起儿童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受损等严重现象。

央视曾报道过一个注射复方氨基比林留下后遗症的案例。

03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可以说是一种有立竿见影退热效果的药物,但它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比如抑制免疫系统,导致感染加重等,用它治疗发烧是得不偿失的。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等多种作用。

但在2011年卫计委发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应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症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应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其中也提到,“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04安乃近

安乃近是上边提到的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氨基比林已经是一种非常强力的解热镇痛药了,但安乃近比它的退热效果还更快、更强,相应的副作用也更大。

口服可能引起皮肤荨麻疹、药疹、渗出性红斑等过敏表现,严重的会发生剥脱性皮炎及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甚至导致死亡。

关于退烧的谣言

为了让孩子快速退烧,家长不惜使用各种方法,但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烧存在误区:

01捂捂汗就好了

“发烧了蒙着被子捂捂汗,第二天就好了。

”我们似乎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捂捂汗感冒就真的好了吗?

错!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捂汗更加危险!

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退热,反而会导致体温持续上升,甚至达到42℃以上,另外短时间内大量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曾有新闻,一名1个月大的婴儿就因为发烧捂汗,第二天脱水而死,发烧捂汗的做法绝对不可取。

02退热贴可以降温

一贴上退热贴,孩子的体温就能降下来?

错!

现在市场上卖的退热贴,大部分属于巴布剂(也叫凝胶膏剂),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它跟凉毛巾或冰袋敷头达到的效果差不多。

所以,它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给孩子带去暂时的舒适感,安抚他们哭闹的情绪,但对退烧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用退热贴,有些孩子用退热贴后,会出现皮肤瘙痒、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机构,都不曾提到过退热贴可以起到退烧的效果。

03发烧会“烧坏脑子”

很多家长急着给孩子退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烧坏脑子”。

然而发烧一般不会“烧坏脑子”,只有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炎以及脑膜炎引起的发烧,或持续高热才有可能“烧坏脑子”,而一般的发烧是不会“烧坏脑子”的。

但发热时要尽量防止发生惊厥。

怎样给孩子正确退烧

根据数据统计,在医院住院的患儿里,发热的比例占第一。

当孩子发烧时,一定要正确处理。

1.判断孩子是否真的发烧

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肛温≥38℃,或者腋温≥37. 5℃就可以判断是发烧了,或体温较基础体温上升了1度以上也可视为发烧。

体温发热的程度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

低热是指38.5℃以下中等热是指38.5-39℃ 高热39-40℃超过40℃,为超高热。

一般孩子体温达到38.5℃,家长必须要给孩子用药;如果体温在38.5-度以下,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则暂可以通过给孩子补充水分、物理降温等方法来控制体温。

孩子发烧,正确降温很重要

孩子发烧了要进行物理降温,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意识。

关于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可以让发烧的孩子感觉会舒服一些,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但维持时间短。

美国儿科学会和国内虽不推荐温水擦浴但仍然可以用,只要孩子可以接受就可以尝试温水擦浴。

禁止冰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禁止捂汗

家长可以给孩子少量多次、补充液体,小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选择既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清淡的汤、粥等,也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

正确用药

尽管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但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

布洛芬有混悬液和混悬滴剂两种,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1-12岁的儿童;而布洛芬混悬滴剂则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用于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

因为两种药物浓度不同,所以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药物。

但不论哪一种都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使用,以免产生肾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对呕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剂。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相差不大,二选一即可,不推荐联合或交替用药。

发烧对患病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从容应对。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小孩自闭症7特征妈妈必须了解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1.对父母也不亲近患有自闭症的小孩,自婴儿时期时就会出现一些异常其他宝贝的表现,他们不爱与人亲近,即便是自己父母也会有疏离感,比如面对爸爸妈妈的呼唤,以及亲近的表现,他们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当家人要抱起他时,不会有期待被抱着的姿势或表情等。

2.明显的语言障碍大多数自闭症患儿的语言都很少,他们不愿意开口说话,多是通过手势来表达自己,或是十分小声地自言自语,重复一些音调的话语,有一些患儿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淡,语言交流上也存在代词运用颠倒,,如:他常用“你”、“他”来表示他自己,部分患儿还会经常出现尖叫。

3.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对正常小朋友热衷的游戏,玩具,动画片之类都不感兴趣,相反,总是爱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比如瓶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而且这种行为可以持续几个小时,没有厌倦感。

4.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闭症儿童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其他事物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愿意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

此外,他们通常会避对方的目光,平时,目光也游移不定。

5.行为刻板重复有一些患儿要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生活,精确到每天吃的食物都要一模一样,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等等。

如果改变了之前形成的生活方式或是其他习惯,他们会出现焦虑反应,甚至大哭大闹。

6.社会交往障碍患儿不能正常与他人建立关系,爱独处,不会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当看见另一些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游戏时,他们不会有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7.智能发育迟缓在儿童自闭症中,患儿的智力 发育水平表现得十分不一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只有少部分患儿在正常范围。

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

自闭症如何医治 重要有两方面1.药物医治目前的药物医治只能改善患儿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等等,这类医治只能当作辅助性的医治,可以帮助维护患我的自身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心理医治。

2.训练干预方法教育和训练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是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医治方法,通过一点训练促进患儿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比如:平时不要包办孩子的全部事物,在他能自理的范围内,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点一点加大训练程度,哺育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则需要多一些耐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与呵护。

公众场合孩子吵闹别人时该怎么处理

孩子故意在公共场合乱叫,试图引起爸妈注意。

涵涵妈妈:「涵涵现在2岁半,带她外出时,有时周围人太多,她会有点『人来疯』,似乎想藉由尖叫来引起爸妈的注意,我跟爸爸『唸』过她好几次,但她还是时不时会发出尖叫,该怎么做才干让她停止这样的行为呢?」罗宝鸿老师:「唯有让孩子体验错误选择后的结果,她才干真正地学习。

」我们说过蒙特梭利教育的规范,是用以培养孩子了解「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环境」的约束。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已经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或不尊重环境的时候,成人就需要当下介入给予提醒与规范。

世全2岁半时,有一天中午我和太太带着他跟一位老师朋友聚餐。

到了餐厅后,可能是因为餐厅太吵闹、还是「人来疯」的关係,世全少有地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他开始偶尔会发出短暂的尖叫声。

妈妈听到后当下给予提醒:「世全,这样叫会打搅到别人喔,请你不要这样。

」世全当下没有继续。

但过了一阵子世全又再尖叫一声,妈妈又再提醒他一次,世全只是笑笑。

我开始观察世全,尝试了解他这样的塬因;一下子后,世全又尖叫了,而且是笑笑地叫。

※故意挑战环境规范于是,我就对他说:「世全,你要安静地在这边,跟我们一起吃东西;还是要继续叫,我把你带出去?」※两个选择世全说:「ㄜ,要在这边。

」我就说:「好。

」果然,一阵子后他又尖叫了。

果然如我所料于是,我就对世全以柔软的语气说:「世全,爸爸抱抱喔。

」并以缓和、优雅的方式把他抱起来,并开始离开座位、往门口走……※让孩子经验选择后的结果这时候世全对我说:「不要。

」他知道我要把他抱出去,但因为我没有用任何挑衅他情绪的方式,所以他也没有巨大的情绪表现。

等我优雅地把他抱出餐厅外面后,我就把他放下来。

我脸上没有笑容,看着他的双眼、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对他说:「你现在没,有,办,法,进去了。

」这时候,他知道选择继续叫的结果是什么了。

他看着我,皱着眉头有点伤心并逞强地说:「不要!」我看着他双眼,顿了叁秒……※营造戏剧张力然后我说:「那我可以相信你现在进去之后,会遵守约定不再叫吗?」※提醒四步骤3世全看着我说:「可以!」我就笑笑地、边点头边对他说:「好,爸爸相信你!我们进去吧!」※提醒四步骤4于是,我们回到餐厅裡面;进去的时候我没有牵着他的手,而是让他自己走回去,代表我对他的信任。

世全回到座位后,妈妈也很有智慧地处理,完全没有说任何「落井下石」的话。

果然,世全就没有再尖叫了,我们于是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蒙特梭利观点 1岁半∼3岁:孩子正在探索并学习环境该有的规范--家长要做的不是「骂到他听话」,而是让他经验选择后的结果在公众场合乱叫,是会打搅到别人的行为。

在我们同理孩子做出这种事的背后塬因的同时,也应该使用有效率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正确规范。

1岁半到3岁的孩子,正在探索与学习环境该有的规范,同时也处于「自我认同危机期」,对于我们的提醒很可能会故意不遵守,来挑战规范与测试我们的底线。

这是孩子学习的必经过程;要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我们要做的不是「骂到他听话」,,而是要让他经验错误选择后的结果,他才会有真正的学习。

注意事项:不要强迫1岁半∼3岁的孩子久坐,这阶段的孩子坐不住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必需要了解:这阶段的孩子到餐厅吃饭,是没有办法待太久的,大概半小时左右就会坐不住。

如果有事情让他做keep himself-occupied勉强可以让他再坐久一点,但不太可能坐上一、两个小时都不吵闹。

除非睡着了!建议当孩子坐不住的时候不要一直勉强他坐着,更不要严厉地对他说「你再不坐好下次就不带你出来啰」这种话;虽然这样会有阻吓效果,但并没有教育效果;他坐不住不是因为他故意不乖,而是因为意志力与控制力不足,何必骂他呢?建议这时候成人要适时地带他离开座位走走,看看周遭的环境、到餐厅外面散散步、逛一下之后再回到座位。

加入收藏
               

快速给孩子退烧(孩子退烧的过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