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干怎么吃最健康 睡前吃几粒葡萄干有哪些好处

葡萄干作为甜的零食,很多人都对其有误解,认为吃葡萄干会肥胖、会导致蛀牙、还会升血糖。
那么葡萄干怎么吃最健康?睡前吃几粒葡萄干有哪些好处?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葡萄干怎么吃最健康 直接食用:葡萄干富含纤维和抗氧化剂,可以直接作为
【千问解读】
说起来,葡萄干可能是被人误会最深的零食。
葡萄干作为甜的零食,很多人都对其有误解,认为吃葡萄干会肥胖、会导致蛀牙、还会升血糖。
那么葡萄干怎么吃最健康?睡前吃几粒葡萄干有哪些好处?下面八宝网小编带来介绍。
直接食用:葡萄干富含纤维和抗氧化剂,可以直接作为零食食用。
建议选择无糖、无添加的葡萄干,以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
泡水食用:将葡萄干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以使其中的糖分和营养成分更易被身体吸收。
同时,泡水后的葡萄干口感更加柔软,也更容易消化。
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葡萄干可以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如燕麦、酸奶、坚果等。
这些搭配不仅可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以提高饱腹感,减少食量。
无论选择哪种食用方法,都应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热量。
此外,由于葡萄干中含有较高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应谨慎食用。
睡前吃几粒葡萄干有哪些好处补充营养:葡萄干中含有钾、磷、镁、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睡前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营养,有助于促进营养均衡。
预防低血糖:葡萄干中的糖分含量较高,在睡前适量进食可以补充糖分,有助于降低夜间或次日清晨出现低血糖的几率。
增加饱腹感:若在睡前感到饥饿,适量进食葡萄干可以增加饱腹感,能够减少饥饿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抗氧化:葡萄干中含有的花青素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美白皮肤、延缓皮肤衰老。
促进消化:葡萄干中含有的维生素、有机酸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对胃肠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保护血管:葡萄干中某些物质可以降低身体的胆固醇,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改善视力:葡萄干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这种物质可以保健眼睛,给眼睛提供一定的营养,改善视力,预防近视。
补气养血:葡萄干当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在睡前吃一把葡萄干,能够很好的改善贫血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很好的缓解痛经的现象。
然而,也需要注意葡萄干富含糖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或蛀牙等不良症状。
此外,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葡萄干。
因此,在食用葡萄干时,应注意适量,保持均衡饮食。
解析:北魏至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是怎么样的?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人口发展的又一重要土地制度。
同时,也是古代封建社会不断剥削民力和财力的主要赋役手段之一。
从公元485年即太和九年,颁布颁布均田令开始标志“均田制”正式诞生。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心怀“大一统”思想的开明之君,他在位期间通过施行一系列改革,让处于劣势地位的北魏一跃成为强国之列。
他在位期间采纳汉臣李安世的建议,将北魏实行多年的“计口授田制度”,演变为更适合王朝发展的“均田制”。
所谓“均田制”指的就是一种,可以“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在钱穆《国史大纲》中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从北魏开始一直到前期,“均田制”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巩固了国家统治,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北魏均田制产生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北魏孝文帝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改革,他在位的时候进行了阔斧的改革。
主要的目的就为了改变北魏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
因为北魏自“”后,再到孝文帝统一北方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经历了多次战乱而且经济和民生,也都处于一群混沌的状态。
尤其是北魏国内人更是出现了口凋敝,大量土地荒芜没有人耕种,以及富豪兼并土地等一连串的问题。
为了改变国家现状并且促进人口和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绝地采纳并实行“均田制”。
北魏太和九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并以法令的形式宣布“按人口数来分配田地”。
如果用一种比较浅显易懂的话说,其实就是让“耕者有其田”。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土地大量荒芜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国家有“赋”可收。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国家赋税来源,同时也为促进国家强大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均田制”的本质是“土地国有制”,虽然获得土地的农民在耕作一定年后,国家可以让其拥有形式意义上的“所有权”,但实际上土地依然为统治者所有,而且在实行“均田制”的时候也进行了区别对待。
原来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他们的土地并不在“均田制”的范围之内。
通过实行“均田制”将无主的土地,按照人口数量分配给小农耕种,这在客观意义上实现了所谓的“平均”化。
北魏孝文帝在实行“均田制”的时候,主要的做法就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然后耕种土地的农民向国家交纳租税,然后承担适度的徭役和兵役。
这其实也是北魏孝文帝前期,大力推行并坚决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
二、均田制的演变和废止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开始实行“均田制”,到北魏覆灭结束“”的混乱局面之后,“均田制”在隋唐时期依然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这主要因为无论隋朝还是唐朝,都是在不断战乱中建立起来的国家。
所以依然需要“均田制”增加税收。
“均田制”在隋唐的主要作用,除了可以让荒芜没有主人的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也设立了很多,关于“赋”、“役”方面的制度。
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均田制”规定“奴婢和牛只亦得受田60亩,以四牛为限共240亩”。
而在隋唐时期对“奴婢受田”,已经做出了比较明确的限制。
隋朝时期“丁牛受田”制度基本废止。
而唐朝时规定“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这除了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关系之外,还与封建思想逐渐模式化有关系。
但是作为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来说,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惜巧立名目抗拒“均田制”,还通过购置大量更牛和奴婢的方式,从国家攫取更多。
这个阶段“均田制”的作用正在不断被削弱。
尤其是在唐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国家战乱“均田制”形同虚设。
“均田制”在隋唐的延续和发展,虽然对巩固政权、发展农业和经济,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当时人口逐渐增加,而可以被“均田”的土地却越来越少。
尤其是唐朝中期的时候,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行为日益严重,“均田制”已经开始逐渐走向落幕。
“均田制”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人少地多,为了能够让无主土地得到耕种,北魏孝文帝才采纳汉臣建议,开始积极推行“均田制”。
从这个角度可以得知,土地国有制是“均田制”施行的重要基础。
而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 赖以生存的根本被,至此实行了几百年的“均田制”彻底走下历史舞台。
公元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这个税法制度可以更好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两税法”开始实行之后“均田制”被废止。
三、均田制与赋役制度 从北魏“计口授田制度”,演变而来的“均田制”,从根源上来讲其实完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意图。
为了能够尽快改变民生凋敝、经济落后、国家羸弱的局面,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让北魏从一个“五国合众”欺负的弱国,变成了一个可以统一北方的强国。
同时,“均田制”之所以能够延续至隋唐时期,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土地和赋役制度的先进性。
从隋唐时期实行的“”,不难看出其实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寓兵于农”的制度。
战时农民可以当兵打仗,和平时期官兵复原耕种,既为国家养兵减轻了负担,同时也可以避免土地大量荒芜。
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增加赋税收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四、结 语 古代中国“均田制”的实施和推行,是在“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之上,而提出的一种“均田”策略和思想。
但这种制度的前提必须是“土地国有”,否则就会出现唐朝中期,因为土地兼并过于严重而导致无地可“均”的局面。
其实,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待“均田制”,这种土地与赋役制度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可以让“耕者有其田”,同时也可以让国家有税可收,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均田制”,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制度和政策。
在有利于王朝发展的前提下,也对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通过“均田制”不仅解决了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局面,同时也让那写没有土地的流民,在重新获得土地的同时得到了一定尊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均田制”有效减少了田产纠纷,这不仅有利于耕种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均田制”在保障税收和赋役的前提下,让小农阶层更加依赖于统治者。
这不仅可以巩固统治,还为增强中央集权统治开了良好的开端。
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没有土地,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阶级来说,他们不仅对统治者感恩戴德,同时为了能够创造财富以及建设家园也会更加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真的是陈圆圆间接改变了历史吗?她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今天小编来说说的故事。
在《》中,陈圆圆是的小妾,但和生下。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过陈圆圆这个角色,她的经历也各自不同,那历史上真正的陈圆圆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陈圆圆是“”之一,她的确当过吴三桂的妾,后来李自成攻入京城,陈圆圆被刘宗敏看上,导致吴三桂大怒,将清军带入关内,可以说陈圆圆间接改变了历史,甚至成为历史上的罪人,但这一切真是陈圆圆一手造成的么? (一)此身谁属:莫问奴归处 此生最不能选择的也往往是最令人的是出身,此生最不能左右的也往往是最令人无可奈何的是命运。
龙生龙未必是真的,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却是不可否认的。
或许有一日我们把自己折腾的遍体鳞伤,甚至自认为已经脱离了出身与命运的枷锁,但当某一件事来临,我们瞬间就会被打回原形,原来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我们自以为是认为的捅破了一层天花板,但也仅仅如此。
就算如此,也已经拼尽了我们全部的力气、耗尽了我们全部的幸运。
很多时候,很多人,连这一道天花板,都够不到,甚至看不到。
他们怎么办?古往今来的答案都一样:顺便。
所有当陈圆圆被她的姨夫卖进梨花戏班时,她不应该有任何怨言,而且应该感激,毕竟是梨园,不是妓院。
那些个青楼女子在投胎之前也是梦想做公主或者格格的,虽被迫出台,但也会留一丝念想。
陈圆圆生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是在苏州桃花坞姨娘家长大的。
桃花坞虽然不是燕子坞,但也是好地方。
才子唐伯虎曾隐居于此,并由诗云“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可惜啊,陈圆圆晚生了百年,不然素来风流的唐大才子断然不会让佳人如此委屈。
有些人的风华就算坠入泥潭也掩盖不了,陈圆圆大概就属于这一种。
她“容辞闲雅,额秀颐丰”,一登台开腔,就“观者为之魂断”,她也很快成为了梨园内的台柱子,成了“腕”,而且是“大腕”,这或许让她觉得她可以选择了,于是她喜欢上了邹枢。
邹枢是一个穷书生,摇头晃脑的念一念“两情若是久长时”还行,要真动“真金白银”,那还是算了吧。
同时,江阴贡修龄(四十七年)之子贡若甫也看上了陈圆圆,并用重金给她赎身,要她做妾。
赎身啊?多少梨园女子的梦想!就算做妾,对于他们来说,也已经是天大的喜事。
陈圆圆,她也再一次看到了那道天花板,改变出身和命运的那道天花板。
可惜啊贡若甫的老婆不愿意。
一个青楼女子,你玩一玩可以,但想娶进门,还真没门。
孔老夫子定的规矩,无数女填不满的鸿沟。
我们只能说是陈圆圆的相貌太过于惊人,当贡修龄见了之后,不仅绝了儿子的念想,还称之为“贵人”,然后把她放了。
陈圆圆自由了!那道天花板她似乎真的捅破了,当她遇见的时候,我都以后她真的实现了逆袭。
可惜他们的缘分很快就淹没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中。
然后她就被田弘遇掠夺进京,成了田的暖脚被,不久就被田献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甚是宠幸她,但她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成为刘宗敏攻进北京的内在动力和首要目标。
身居山海关的吴三桂也,陈圆圆最终落入刘宗敏的魔掌,成为他账下的美人。
美人帐下犹歌舞,可惜不是自己军中,吴三桂痛啊! 邹枢、贡若甫、冒辟疆、田弘遇、吴三桂、刘宗敏……原来她一直都是个戏子,被人转来转去。
这些事情在她踏进梨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所谓的自由,所谓的天花板,都是她的天真。
没办法,谁让她漂亮呢?男人,不就是裤裆里这点儿事吗? (二)乱世情缘:问世间情为何物 在明代,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其实有些。
他所谓的“六如”即六位的如夫人不过是后人可怜而演绎出的。
他早年因科场舞弊差点丢了性命,那还什么兴致“三笑戏秋香”?但冒辟疆不一样,窃以为如果冒辟疆早生一些时间,这“第一”的称号恐怕要易主了。
冒辟疆才华横溢,冠绝江南,有“东南秀影”之雅号,位列“”,后人称之为四人之中最具民族气节的。
他风流倜傥,更一日不可无女人。
与他有关系并有明确记载的女性就有十多个,且个个都是才艺双绝,世人有“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的赞誉。
秦淮名妓(令念念不忘的董鄂妃)比他小了十六岁,但甘愿为妾,侍奉左右。
另外王节、真、吴扣扣等一众才女无不心甘情愿为其宽衣解带。
他享年82岁,19岁娶中书舍人韩的女儿苏元芳, 68岁仍纳一妾,真真一辈子都没有闲着。
书读到这个地步,可谓读通透了。
陈圆圆为董小宛的闺蜜,也曾托身冒辟疆。
公元1641年春,冒辟疆回乡省亲途经苏州。
他本风流成性,得知陈圆圆大名,焉能不亲自拜访?多年之后,冒辟疆隐居山林,回忆起陈圆圆的歌声,动情写道:“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 陈圆圆何尝不是如此?她对冒辟疆更是一见倾心。
春宵苦短,几经缠绵;离别情长,望断泪眼。
临别时,两人约定八月再见。
可惜八月时已经拿下襄阳随州,正攻占信阳,李自成也正向叶县进兵。
大明王朝已经。
但冒辟疆还是按时来到苏州,当他到苏州时惊闻陈圆圆被人掠取,“讯陈姬,则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
他乃,在那个乱世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或许是上天可怜,几日之后,他在苏州城外意外的又见到了陈圆圆,两人遂,并定下迎娶之日。
如果就此,陈圆圆就和他的好姐妹董小宛一样入住冒府,过着,清贫但快乐的日子;如果这样,甚至或许也就没有了“大清入关”,我们的世界也是另一番光景。
但历史始终无法改写,到约定之日(公元1642年二月)冒辟疆来迎娶陈圆圆,可她再次被豪门大族掠取。
这次掠走她的人正是田弘遇,皇帝的老丈人,田贵妃的老爹。
命运毫不留情的开了个玩笑。
从此陈圆圆在京城内浮浮沉沉,反正不是他;从此冒辟疆浪迹江南反清复明,身边。
公元1693年,冒辟疆终老。
两年后,陈圆圆病逝。
最后日子,冒辟疆把陈圆圆写进他的《影梅庵忆语》中,情真意切,算是对那段感情的祭奠。
最后岁月,陈圆圆皈依道门,听暮鼓晨钟,看朝霞夕阳,在苍山洱海的道观里,或许她也会想起冒辟疆。
会有恨吗?一定会有的!因为她真真切切的爱过那个男人。
她这一生,身子归谁,她无权做主,但心在何处,只有她自己知道。
我本将心向明月,可惜,明月常缺。
(三)流落京城:侯门一入深似海 “裙带”这个词真是挺有意思的。
“裙”自然是女子之“裙”;“带”自然是绳带牵连之意。
通过女子的“裙”把相关的人绳在一起者,是不是很美好?至少听起来不错。
比如大词人和他们也应属于裙带,为什么呢?因为啊,两人至少都在李师师的温柔乡中沉睡过。
其实这种裙带还算正常,那些是不正常的呢?外戚! 外戚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存在。
就因为自家女儿嫁给了皇帝,自家也就成了皇帝的裙带,然后就“一人得道,”,她爹爹成了国仗,她兄弟成了国舅,摇身晋级豪门。
像杨玉怀,曾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更有甚者,皇帝一旦死了,小皇帝继位,那外戚更是飞扬跋扈,甚至独揽超纲,以至于萌生的也不在话下。
这样的事情在西汉乃至唐宋,不绝史册。
窃以为,外戚与宦官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存在。
于社稷无寸功,于人民无寸绩,却得享富贵与权势。
他们一个献祭了自己的女儿,一个献祭了自己的男身,总之都是出卖身体的主儿,还不如青楼中出台卖唱的风尘女子。
只是比较可悲的是这种人不但从来未曾消失,反而越来越大。
田弘遇就是外戚,虽然已经天下大乱,但崇祯皇帝的裙带还是很管用的。
当冒辟疆前来迎娶陈圆圆的时候,她已经落到了田弘遇的手里。
据《茨村咏史新乐府》记载:“崇祯辛巳年(公元1642年),田贵妃父宏遇进香普陀,道过金阊,渔猎声妓,遂挟沅以归”。
这段文字充分说明田弘遇的强盗本色,他是看见了美女就抓啊,艳名远播的陈圆圆焉能幸免? 或许这也是注定了的,不被田弘遇带到京城,她怎么会遇上吴三桂?当我们后人唏嘘这些故事时,不得不生出对命运的敬畏。
似乎无论你如何挣扎如何努力,都始终摆脱不了它给你设定的轨道和藩篱。
我当然不是宿命主义者,但这一切一切的,让我不得不怀疑大主宰的存在。
陈圆圆成了田弘遇的家乐演员,其实就是“家妓”,但她也只能逆来顺受。
我们不能指责这样的弱女子,在那个时代,能苟且偷生已经不易。
不是谁都有勇气选择去死的!再说她为什么要死?为大而死?呵呵,笑话,她欠大明朝吗?!她不欠!至少她现在能安稳的吃口饭!不是吗?尽管外面刀兵四起,但田弘遇这棵大树还是可以遮风挡雨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些是孔门弟子的事情,是崇祯皇帝的事情,而她只是一个唱歌的戏子。
所以我能理解现在的纸醉金迷。
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跟读书人谈理想那是未来,跟企业家谈责任那是现实,跟戏子呢?只能谈票子! 戏子当道,票子当然也当道。
(四)江山美人: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的转机或者说的机缘却不在票子,毕竟有些东西是钱玩不转的。
田贵妃死了,田弘遇的裙带断了,一个死掉女儿的皇帝岳父就真的不值钱了,况且崇祯也是泥菩萨过河,只等赶赴景山的那一天。
但田弘遇不怕,为什么呢?因为他善于钻营啊!当田贵妃去世后,他毫不犹豫的就抱上了军中实权派吴三桂的大腿,陈圆圆也自然的成了他奉献给吴三桂的见面礼。
历史终于来到这一天—— 田弘遇请吴三桂赴家喝酒,“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
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
”这位淡妆丽质者正是陈圆圆,吴三桂也“不觉其神移心荡也”。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就像收,认一样,田弘遇认陈圆圆为干女儿,并将其许配给吴三桂。
做不成外戚,还可以联姻嘛!我不得不承认这实在是一步好棋,哎,中国的“干女儿”大概也就是这么被玩坏的。
如果一切就此打住,陈圆圆也算有个好归宿。
但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她,可能是她上辈子屠杀了银河系把,也或者是崇祯皇帝太过倒霉。
一个张献忠已经够折腾的了,又来一个更能折腾的李自成,关键是山海关外也已经。
还有蝗虫,山东河南河北到处闹蝗虫。
哎,有时候会觉得可笑,中国的历史,真正的推动者,似乎就是这些个不起眼的小动物——蝗虫!东汉红巾军,等等,他们都是背后元凶! 蝗虫不是人,他们也只是啃啃庄稼;有些人比蝗虫还可怕,比如贪官污吏,他们直接喝老百姓的血! 公元1644年一月,吴三桂领兵山海关,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颇为滑稽的一面——吴三桂佣兵三海关,抵御多尔衮,但他保护的大明连都城都没有了,皇帝夜自杀了。
他怎么办?投降外族还是臣服李自成?这样的问题本不该成为问题,谁愿意做汉奸啊! 正当吴三桂的天平倾向于李自成之时,刘宗敏横插了一杠子——他掠取陈圆圆,做了压寨夫人。
陈圆圆成了压倒吴三桂选择的最后一根稻草——《·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
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
三桂惧,乞降于我”。
吴三桂联合多尔衮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城,救回了陈圆圆,然后带着陈圆圆,南征北战,直到成为独霸云南的“平西王”。
中国的历史最终在陈圆圆身边打了个转,几个大男人,几个大英雄——吴三桂、李自成、多尔衮、刘宗敏,几个王权,几个政府——大明王朝、大顺王朝、大清王朝,就这么在这个小女子身前被旋进了滚滚洪流,把那些所谓的英雄与史诗,冲荡的干干净净,而她却还是一个受尽委屈的小姑娘,不问世事,任人摆布! 这一切跟她本来也没有关系!但谁让她美呢?这美,犹如蜜糖,其实就算穿肠毒药,也自有人甘之若饴。
这历史,就如同她的百褶裙,优雅但已经肮脏。
(五)后记:原来开遍 门前冷落车马稀。
年老色衰的陈圆圆在平西王府中渐渐失宠。
男人对女人的选择,年轻漂亮是永远且唯一的标准。
她脱下宫装,披上道袍,从此青灯为伴,了此残生。
公元1678年,吴三桂兵败而亡,陈圆圆还不知在哪个道观里静修。
公元1695年(三十四年),陈圆圆辞别尘世,她的一生终于像她的名字一般,画上了“圆”。
美丽归土,,这未尝不是最好的结局。
繁华,人人都渴望的繁华,人人都以为会永远常驻的繁华,最终的归宿还是平淡。
大明,大清,拟或大顺,在她的记忆中,始终不过是一个称号而已,始终抵不过一个冒辟疆。
就像《》中唱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这世界,唯有时光与爱情不可替代。
这世界,难道美丽真的有罪?是为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