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特需学生参加中考、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这所中学为每个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简介:转自:上观新闻

【千问解读】

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以下简称闸北八中)的篮球馆里,初一年级的一节篮球课正在进行。

一位男孩子的表现引起了小编的注意——他在运球时左手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摆正位置,手指僵直,但努力地跟上所有人的节奏;他做老师的小助理,鼓励同学做好高抬腿等动作,还能进行点评。

小编通过体育老师翻看了他的体育课数据,一年多来,他参加运动的时间在变长、次数在增加,喜欢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多。

2023年秋季开学,这个叫小童的男孩从上海市闸北田家炳小学升入对口的闸北八中,闸北八中的老师也跟田家炳小学的老师了解到了小童在小学随班就读的信息——有轻微脑瘫,左手做精细动作有困难,但乐于助人、乐于分享,对机器人、画画感兴趣。

在新的环境里,闸北八中鼓励同学多给予小童帮助,老师多关注小童在学校的学习,并根据他的发展情况为他增设了无人机、乐高、烘焙等融合课程,对他左手的精细化动作加强训练。

“这一年多来,他尝试了很多以前没有参与过的运动,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很多同学积极帮助他一起面对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现在他放学的时候能跟同学一起回家,为他今后步入社会、独立生活也打下了一定基础。

”看到儿子一年多的进步,小童的妈妈激动地表示。

11月26日,“因学评估 适性调整”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九季闸北八中专场暨上海市随班就读课程随班教学调整研讨会举行。

第一教育走进闸北八中,探访这所以成功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如何助力每个学生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小童并不是闸北八中接收的第一个随班就读学生。

校长陈婷介绍,闸北八中营造包容、接纳、多元的融合环境与教学样态,借力数字化转型,再造学习时空与资源,推进因材施教、因人导学、因学融做的教学改革,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功体验。

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多动,上课时桌上摊开的不是教科书而是课外书籍和手工材料——这位叫茜茜的女生,在小升初时进入了闸北八中。

学校老师借助静安区特教指导中心对茜茜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制订个别教育计划:茜茜有一定的绘画能力,语文老师就鼓励茜茜将课文中最精彩的情节绘制成连环画,并在课堂上做小小讲解员;彩泥社的老师邀请茜茜从跳绳社转到彩泥社,她的作品还入选了上海市艺术教育师生彩泥作品展。

闸北八中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融合教育行动小组,分管校长既是融合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也是一线授课教师;加强融合教育资源教师人员的配置,做到全学段全年段全覆盖;加强考核激励,为资源教师给予津贴补助,对班上有特殊需求学生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奖励。

学校还利用常规活动设计,为学生搭建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将融合教育开展融入学校特色项目创建之中,为不同需求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活动体验;依托学校静安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优势,为特殊需求的孩子进行定制类活动的开发与应用。

据陈婷介绍,学校还做好中小转衔工作,提前了解特殊需求学生的信息,像小童、茜茜这样的学生,闸北八中与他们就读的小学提前进行了对接,实现中学、小学与区域特教中心的协同。

学校同时重视家校社协同,开展好家长培训,达成教育共识,对特殊需求学生的家长开展“一对一”指导,并与医疗机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等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开展融合教育讲座或座谈,对特殊需求学生进行个案研讨。

陈婷表示,闸北八中始终立足研究普通生源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融合教育的推进也是为所有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

学校支持特需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鼓励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中考,更好地融入社会,截至目前,闸北八中的随班就读学生,均通过中考的统一招生批次完成了升学。

每周二中午,一辆班车从闸北八中出发,到学校附近的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上海市彭浦第三中学、上海市华灵学校等学校,接上那里需要参加融合课程学习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跟这些孩子已经很熟悉,有个孩子,我每次接送他,他都会把来接送他的老师家长介绍给我。

他们更加纯真,偶尔也会有些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小聪明’。

”负责融合课程的闸北八中教师江伟说。

作为静安初中学段的片区融合资源中心,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融合资源中心辐射周边多所中学初中阶段的特需学生,目前涉及特需学生类别包括多动症、脑瘫以及智力低下和学习困难等。

每周二下午,他们在这里进行3个学时不同课程的学习,从基本的成功心理、基本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起步,促进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

学校建设了彩泥、烘焙、书法、舞蹈等特需学生专用教室,购置了相应的沙盘、乐高等智力、心理活动用具,打造融合活动课程方案,两名融合教育、普通教育的双证教师为特需学生授课,并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

“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

“小步子”: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可能跨度,小步前进,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尽可能减少学生失败受挫的频率。

“多活动”:针对特需学生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局限性,在各类活动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快反馈”:在活动的每一环节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及时把学生取得的成绩变成有形的事实,让他们受到鼓励。

闸北八中副校长宋懿介绍,在这样的学习中,特需学生的多样性被认同、被理解、被尊重,学生成功的次数增加了,让他们都能发掘自己成功的潜能,体验到多方面的成功。

学生的成功感增强了,才会有意去尝试各方面的发展,未来能够更好地独立生活、融入社会。

在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各区、校的代表开展了“精准定位的教育评估”教育对话、“普通课程适性调整”校际沙龙、“量身定制特殊课程”区际教研等活动。

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勇表示,为每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倡导高品质的个性化,是静安每所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

多年来,融合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静安的教育土壤上生根生长,为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昝飞表示,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理念与融合教育的理念非常接近,她同时建议特需学生的评估可以由能力评估转向情境评估,在课程、教学的个性化设置中注重特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中正表示,初中阶段的融合教育,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闸北八中把成功教育和融合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

2023年9月,上海市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随班就读工作提高融合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刘中正表示,融合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评估为基、课程为纲、教学为重,“开展融合式教研,关注学生、关注真实问题,并把成果形成项目进行推广。

融合教育同时也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脑科学、数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解决融合教育此前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此外也要建立制度,共同承担起融合教育的责任,推动融合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芮德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025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放日安排

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组织两次校园开放日,分别在5月1日和5月5日。

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组织两次校园开放日,分别在5月1日和5月5日。

活动内容包含国际课程测试,自主选拔在线同步活动安排,感兴趣的家长提前预约参加。

推荐阅读:2025年重点高中校园开放日安排汇总温馨提示:高中升学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差,家长务必提前了解升学政策,做好升学备考策略调整。

欢迎加入《低年级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与全国优秀考生家长一起讨论交流。

群里有一手新鲜升学政策、好题推荐,还有老师在线答疑。

扫码加群2025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放日安排PGA高中国际课程班,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鄂教外【2011】5号)的武汉市公办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校园开放日时间:5月1日下午2:30、5月5日上午8:30武汉市教育局政策支持第一批次填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代码018)中考达市示范线以上&通过英语专业测试签订PGA国际课程班就读协议即可被华科附中正式录取活动内容国际课程介绍国际课程测试【英语+数学】参观校园及咨询咨询电话及报名办公室:027-87793533钟老师:18827425328管老师:15671543196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喻家湖路30号华科附中

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启动,申报截止4月16日

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启动!那么,如何申报?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有哪些选拔环节?各阶段时间如何安排?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相关内容介绍!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工作开启,面向2024年9月在校上海高一学生,有申报条件。

申报时间为4月10 - 16日,通过官网申报,有复旦等高校培养基地,选拔含多环节,信息通过指定平台发布。

重要信息概览:申报时间:2025年4月10日至16日申报条件:面向2024年9月在校就读的上海市高一学生。

申报者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热爱科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学科之一具有浓厚兴趣,具备独立思考和科技创新能力。

申报过程:登录“中学生英才计划”全国官网完成注册和材料提交,并选报相关高校、学科与导师。

通知原文如下: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选拔工作启动为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发掘和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根据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统一部署,英才计划上海管理办公室将组织开展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选拔工作。

本次选拔面向2024年9月在校就读的上海市高一学生。

申报者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热爱科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学科之一具有浓厚兴趣,具备独立思考和科技创新能力。

本年度的高校培养基地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将分别在相关学科方向提供导师指导与实践机会。

申报时间为2025年4月10日至16日,学生需登录“中学生英才计划”全国官网完成注册和材料提交,并选报相关高校、学科与导师。

选拔工作将包括中学推荐、统一笔试和导师面试等环节。

选拔进程中的最新安排与相关资料将通过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布。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加入收藏
               

鼓励特需学生参加中考、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这所中学为每个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