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霸,中考失利后一蹶不振:孩子成绩想回升,关键在于……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12 点击数:
简介:作者:主创团·哎呀妈身边一位朋友,儿子初中时是全校有名的学霸,考试经常前十,还参加了不少校内外竞赛,拿过不少奖。

就在大家满怀期待,想看这孩子上重点高中后一路绿灯,顺利考上985、211,谁知道意外发生了。

去年中考,孩子突发疾病,状态受到严重

【千问解读】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身边一位朋友,儿子初中时是全校有名的学霸,考试经常前十,还参加了不少校内外竞赛,拿过不少奖。

就在大家满怀期待,想看这孩子上重点高中后一路绿灯,顺利考上985、211,谁知道意外发生了。

去年中考,孩子突发疾病,状态受到严重影响,结果只考上普通高中。

成绩出来那一天,孩子情绪崩溃,接受不了失利的事实,自此一直郁郁寡欢。

后来每回见他,总感觉他还没走出困境,对学习兴趣缺缺,别人问上高中有什么变化或收获,他都不怎么应答。

朋友事后担心无比地吐槽几番,说儿子心态崩了,一点动力都没有,作业越写越差劲,成绩直线下降,送去补习班也无济于事。

以前总以为,学习根基还算可以的孩子,考差一两次问题不大,总有机会追上来。

偏偏忽略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如果孩子考试失利,严重影响到心态,那他很容易会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挣扎不出来。

一旦捕捉不到孩子的“潜在”问题,光劝他好好学习,赶紧调整,根本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反倒错过帮助孩子的最佳时机。

孩子学习“补”不好,心态是大成因

《学会自己长大》一书中,有个叫周翔的孩子。

成绩一向中等偏下的他,有次期末成绩出来,虽然达到自己的预期,但分数并不好看。

他不是没有努力补习,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可即使对自己要求再高,成绩也有进步的迹象,一看到别人比自己考得好,心里就不平衡,总忍不住会想:

在学习上,我是不是就永远比不上别人?

为什么我都那么努力了,但成绩还是比不上那些看上去不怎么努力的人?

还有,我每次都考这么差,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智商低……

铺天盖地的负面想法萦绕在他的脑中,让他很难静得下心来,看一会书就想玩手机里的游戏。

虽然最终因为学习的压力,让他断了玩游戏的念头,但这些负面情绪,一直干扰他学习的专注力。

像周翔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

朋友任教的高中班上,也有不少学生,初中都有一两门学科学得不错,有过满分经验。

但到了高中,学科数量变多,作业量变大,课程难度也增加,考试反馈出来的学习效果很一般,结果直接滑铁卢,越学越糟糕。

孩子越是到了高年级,心思越复杂。

他不说出口,不代表不在意、不惦记。

有时候他甚至会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想那么多”、“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学习上”。

结果却是一边逼自己回避问题,一边陷入混乱失措的状态中,无法自拔。

有这么一个公式:学习成绩=学习心态×学习能力。

谁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突破,但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的心态0分,纵使他学习能力有100分,或者请最好的老师,投入最好的资源,孩子也学不好。

有时候,忽视孩子的心理动向,觉察不到孩子在学习上的坏情绪,往往会自乱阵脚,得不偿失。

治标不治本的催逼,孩子容易越学越废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当孩子情绪不好、心态不佳,学习就会陷入一个“怪圈”。

让他刷题,催他学习,本意是让他心无旁骛,把心思多放在学新知识点、备考上。

可到头来,反倒把孩子推向精神内耗的绝境中,在心理患病的边缘上徘徊。

看过一位妈妈的分享。

女儿一向成绩不错,学习自律用心,自己很少操心。

可升高中后,第一次模拟考考差了,排了全班三十几名。

她看得出女儿心理压力很大,但想着让女儿自己慢慢消化,缓过去应该很快就能迎头赶上。

于是特地给女儿腾出更多学习的时间,不让女儿做家务活,还经常做提神补脑的营养餐,叮嘱女儿只管写作业、做练习,其他的有爸爸妈妈在。

以为这么做,能缓解孩子的压力,却不知,想学又学不下去的女儿,对自己要求很高却怎么也做不到,日积月累,情绪越来越低落低沉。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期末考,成绩并不理想,第二学期女儿直接厌学,提出休学的想法。

这位妈妈吓坏了,怎么给足女儿学习的空间,却起了反效果,导致女儿精神愈发内耗,更不想学习?

一位儿童精神科医生坦言:许多把孩子送过来看病的家长,最喜欢问的问题是:“我家孩子什么时候能上学?”

哪怕孩子出现明显的厌学、抑郁症状,为了不上学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父母还是习惯性地催逼、诱导。

觉得孩子心情不好是矫情,成绩上不去是逼得不够狠,甚至变法子先哄孩子学习,再见缝插针提要求。

结果,倒得最快的,就是这群被成绩裹挟着成长的孩子。

教育专家陈默说过这样一段话:

退出“竞技场”的学生并非全是因为学力不足,恰恰相反,有越来越多的所谓“学霸”出状况,他们都是曾经的班级前十、年级前十,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通常在小学阶段名列前茅,继而进了一所排名靠前的初中,最终汇聚到学霸云集的高中。

因为习惯把自我评价完全维系在成绩上,所以比较容易学“崩”。

看不清孩子出问题的本质,不把孩子负面情绪和状态当回事,迟早亲眼见证孩子倒在竞技场上,后悔莫及。

想让孩子重振旗鼓,父母这样做

有人说,如今的教育环境,就是推着大家不自觉地“卷”,父母也知道很累,但不知道怎么帮孩子缓口气、停一停。

的确,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或者中途落后别人一大截。

但成绩的回升、学习力的恢复,不能单靠蛮力的催和逼,更关键的是,父母懂得帮孩子把心态调好,稳住情绪。

1、做学习型父母,觉察孩子情绪背后的成因

孩子一到青春期,思想和自我认知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单纯。

这时父母需要更透彻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态,仔细觉察孩子情绪背后的成因。

要清楚认识到,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会自我放弃,他的诸多负面情绪、负能量,更多是受挫下的无奈之举。

理解孩子当下遭遇的困境,陪伴在孩子身边,聆听他对问题的看法,体会他的脆弱。

只有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关心和安慰,才能给到孩子真正贴心的理解和支持。

2、帮孩子重建心态和信心

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始终是父母。

要恢复孩子的自信,就要让他能在父母身边站起来。

父母要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指指点点,让他遭受打击和批评。

多说肯定、鼓励的话,比如孩子有进步了,夸奖他的努力和付出。

就算孩子一时半会没什么起色,可以陪孩子找出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孩子:“现在不会的地方,我们一起研究,相信总能攻克下来。

让孩子相信自己前,父母要先学会接纳和相信孩子,从而一点点恢复孩子的学习动力。

3、引导孩子正确缓解考前焦虑

孩子会不会过度焦虑,取决于父母对待考试的态度。

不要对孩子说“好好考,考得好就给你XXX”,这容易让孩子过于关注成绩,担心考不好;

也不要说“考好考差无所谓,你尽力就行”,这会让孩子太放松,不把考试当回事。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明白考试的意义,是对以往学习的反馈,以此找出知识点或学习方法的漏洞。

因此,引导孩子把考试的关注点从分数,转移到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减轻他的焦虑感。

如果孩子实在焦虑、紧张,父母可以借助音乐、电影、运动等放松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帮孩子调整心态的过程中,父母悉心平和的陪伴,绝对是一药强心剂,让孩子安心。

为人父母多年,太清楚孩子的学习状态,受分数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

孩子始终是孩子,就算他长得人高马大,半个大人的模样,依旧需要父母背后的托举。

别不小心把孩子越养越远,在他沉默不语的时候,越得主动想办法走进他的内心,帮孩子对付问题。

孩子正面临着未知的世界,父母作为过来人,最大的自觉就是陪他去理解、把握和驾驭。

解了孩子的“心结”,才能真正化除孩子的精神内耗,放下包袱,还他一身轻松,方能重塑孩子的自信,破解成长困境。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满心安定,肆意生长,快乐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哎呀妈 高校教育心理学老师,多平台签约作者。

愿用心和笔,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

海南省2025年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需在5月10日前确认完成

就在刚刚,海南省考试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的通知,这些确认工作需要在5月10日前确认完成,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海南省2025年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相关内容介绍!2025年海南省中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为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做好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接下来跟随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看具体内容!推荐阅读:重点地区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知汇总一、工作内容(一)考生应届生身份确认。

应届生是在初中学校九年级有学籍且实际就读的中考考生。

对于具有海南省初中学籍的九年级学生,省考试局已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将基础信息导入海南省中招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报名,且默认考生类型为应届生,各初中学校应进一步核实考生“人籍一致”情况,确认考生类型。

对于在市县招办报名的单报生(往届生、外回考生、户籍和学籍均不在海南省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各市县招办应根据考生提供的学籍卡(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打印、加盖学校公章)、初中毕业证明等材料确认考生类型,无法提供学籍卡或学籍主管部门出具的认同为应届生身份证明的,一律不得认定为应届生。

(二)考生初中阶段同一学校就读情况确认。

初中阶段均在其初中毕业学校(海南省内初中)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是海南省普通高中“指标到校”计划招录对象的重要条件。

在中招管理系统中,符合此类情况的考生,其“初中阶段不在同一校就读”情况应选择为“否”,以便系统判断符合普通高中“指标到校”计划出档条件。

审核认定条件为考生在其初中毕业学校有三年学籍且就读满三年。

各初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审核此类考生初中入学轨迹、三年学籍和实际就读等情况,核实后在中招管理系统中确认。

(三)考生学籍和就读年限确认。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琼教基〔2023〕57号)要求,为落实好2025年相应政策调整内容,省中招管理系统中分别设置①本市县学校八、九年级有学籍且就读满两年②本市县学校有三年初中学籍且就读满三年③本省学校八、九年级有学籍且就读满两年(八、九年级省内跨市县转学)等3个考生学籍和就读年限的身份特征选项。

各初中学校应在学籍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审核相关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为所有考生进行相应选择。

其中,同时符合①②特征的,按②选择;③特征为八、九年级存在省内跨市县转学情况考生的特定选择;3个特征均不符合的,不作选择即可。

以上三项确认工作应在2025年5月10日前完成。

二、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考生的学籍和就读情况是中招录取的重要条件,做好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是中考报名资格复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防范和打击 “空挂学籍”“人籍分离”等违规行为的关键举措,关系每一位考生的切身利益。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学籍管理部门、考试招生部门、各初中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强化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促指导,履行公示制度。

各级考试招生部门要会同学籍管理部门,对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有关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各初中学校要在确认工作结束后,将符合普通高中“指标到校”计划招录对象条件的考生名单以及三类学籍和就读年限身份特征的考生名单在校内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公示信息包括考生准考证号、姓名和就读班级等,不得公布考生及监护人身份证号码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

(三)加强监督问责,严肃工作纪律。

对于学籍和就读情况存在弄虚作假的考生,考试招生部门应依法依规对考生进行取消报名、限制报考资格或取消录取资格处理,并如实记录在其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对于违反学籍管理规定或参与弄虚作假行为的工作人员,考试招生部门应提请有关单位按规定予以严肃追责问责,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咨询服务。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初中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解读海南省中考报名有关政策规定,耐心向考生和家长解释各类身份特征确认的条件和依据,确保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平稳、有序、规范进行。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公布,这3大变化需注意!

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公布,与2024年相比主要有三大变化,那么,到底是哪三大变化呢?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相关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现已公布,与2024年相比,这一新政策呈现三大显著变化,分别是志愿数增加、分配生比例提高,第三点是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招生,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相关内容!推荐阅读>>2025年全国各地中考时间安排汇总要点概览:一是志愿数增加。

名额分配生志愿数从去年的4个增加到5个,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志愿数从去年的8个增加到10个。

二是分配生比例提高。

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从去年的60%提高到70%。

三是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招生。

部分直属高中开设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在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

招生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可报考市区各类高中:  (一)杭州市区户籍的2025届初中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二)浙江省内非杭州市区户籍、港澳台籍、外国籍的杭州市区初中学校2025届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三)符合市区报考条件的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其中,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的2025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杭州市区初中阶段连续3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父母双方或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在市区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在近3年内至少参加1年社会保险;往届毕业生须初中毕业当年符合市区报考条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可以在市区报考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经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并毕业,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市区公安机关颁发的“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各类高中学校在册学生不得报考。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加入收藏
               

初中学霸,中考失利后一蹶不振:孩子成绩想回升,关键在于……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