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区部分初中2024年中考成绩不完全统计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17 点击数:4
简介:2024年中考早已落下帷幕,铜牛角整理了青岛市区部分初中中考成绩,并列示在下方,以飨读者。

人们往往对于热衷于对比各个初中的中考成绩,但是各个初中整体的中考成绩与学生自身的成绩之间并不总是正相关关系。

【千问解读】

2024年中考早已落下帷幕,铜牛角整理了青岛市区部分初中中考成绩,并列示在下方,以飨读者。

人们往往对于热衷于对比各个初中的中考成绩,但是各个初中整体的中考成绩与学生自身的成绩之间并不总是正相关关系。

我们大家都知道即便是整体成绩差的初中,也总是会有考上顶尖高中、最终考上清北的例子,与之相反,即便是整体成绩最好的初中,也总是会有考不上高中的案例出现。

也因此,铜牛角更建议大家,与其津津乐道于各个初中的整体成绩,不如集中精力提升自身的成绩。

青岛市区部分初中中考成绩如下:

1)青岛实验初中

自招考试中,青岛实验初中考入2中约15人,58约7人,前四约40人。

初二奇点计划考上8人,其中青岛2中和58中各4人。

是目前了解到今年考入奇点班最多的一个学校。

2)青岛二实验

青岛二实验今年有14个毕业班,通过自招考入青岛2中本部26人(拿到2中自招资格最多的公办初中),考入青岛58中7人,通过自招考入258中本部人数合计33人,在所有公办初中里面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通过自招考入青岛1中11人,青岛9中15人,青岛实验高中13人…再加上2中院士港、58高新校区,一梯队自招通过总人数高达75人!

此外,今年有8人获得2中、58中的特长生资格。

另据家长透露中考达2/58本部线(324分以上)的有70多人。

3)青岛四实验

青岛四实验普高一段线率超70%,二中自招笔试最高分就出自四实验。

4)青岛65中

青岛市区裸分最高分为出自青岛65中的丁锦宣同学,语数英总分345分,普高一段线超过70%。

5)青岛7中

青岛7中杨雲涵同学以340.5分的语数英总成绩,跻身青岛第11名,青岛7中是市南中片340分以上唯一上榜的学校。

6)青岛57中

青岛57中今年毕业生140多人,2中考上了11个(裸分过了线),整体普高一段线率超过60%。

7)青岛24中

青岛24中普高达线率连续四年四连升,今年的一段线达线率超过50%。

8)青岛61中

青岛61中被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录取的总人数超过50人,整体一梯队高中录取达90多人。

其中,

初三10班考入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9人,录取一梯队高中13人,达一段线33人,班主任王博闻老师被家长誉为“最牛班主任”。

还有初三8班考入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7人,录取一类高中11人,达一段线30人。

9)青岛63中

青岛63中该校有80多人被一梯队高中录取。

10)崂山实验学校

崂山实验学校在自招考试中有27名学生被二中五十八中本部、二中院士港、五十八高新校区录取,录取比例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10%。

被一类高中录取人数共计41人,录取比超过16%。

共有57名同学自招成功上岸,录取比接近23%。

其中,九年级五班被258两所学校录取7人,九年级七班被258录取6人,录取比率双双超过班级人数的20%。

九年级六班一个班就有两名同学同时被二中国防科技育英班录取。

中考普高一段线达线率超80%,最终的普高录取率接近或超过90%。

11)崂山育才学校

崂山育才学校有50余名学生获得一类高中自主招生资格,比例达到13%。

二中和五十八中(含分校)有近40人成功上岸。

其中有3人被二中国防育英班录取,4人闯进强基班。

青岛一中6人、青岛九中8人分别拿到自招资格。

中考达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线的有90多人。

12)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青岛学校(崂山实验初中)学校

崂山区的中考最高分为崂山实验初中的张恬菲同学,语数英总成绩342分,位列市区第8。

13)超银中学

超银中学三校区26个毕业班,在自招考试中,获得2中资格的有41人、58中35人,2中、58中本部总人数76人。

此外,还有6人入选2中、58中奇点计划。

超银中学三个校区毕业生合计约1200人,390多人达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的分数线,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达线率超过30%。

14)青大附中

该校有22个毕业班,获得各高中自招资格的人数分别为:2中37人、2中院士港7人,58中23人、58中高新3人,1中41人,9中19人,获得前四所自招资格的总人数高达130人。

15)海信学校

普高一段线达线率89.02%,普高二段线达线率92.68%。

青岛2中、58中本部录取62人(含1名艺术特长生),两所高中达线率25.1%。

学校中考第一组合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学科达B率80.49%,

第二组合达到C率95.53%。

张钰涵同学以345分(含政策性加分)的青岛市最高分被青岛二中录取。

16)青岛国开实验学校

青岛国开实验学校有42人超过2/58本部分数线,达线率约22%。

17)青岛格兰德中学

青岛格兰德中学今年104个毕业生参加中考,17人被青岛2中、58中本部录取,达线率17%,创历史新高。

另外,330分以上2人,此外,有一个班全员过普高一段线。

18)青岛志远学校

该校达青岛2中、58中(含2中院士港和58高新)线的约120人,约占总人数的30%。

19)智荣中学北校

智荣中学北校贾皓麟同学以338分(数学120分满分)获李沧最高分。

海南省2025年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需在5月10日前确认完成

就在刚刚,海南省考试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的通知,这些确认工作需要在5月10日前确认完成,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海南省2025年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相关内容介绍!2025年海南省中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为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做好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接下来跟随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看具体内容!推荐阅读:重点地区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知汇总一、工作内容(一)考生应届生身份确认。

应届生是在初中学校九年级有学籍且实际就读的中考考生。

对于具有海南省初中学籍的九年级学生,省考试局已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将基础信息导入海南省中招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报名,且默认考生类型为应届生,各初中学校应进一步核实考生“人籍一致”情况,确认考生类型。

对于在市县招办报名的单报生(往届生、外回考生、户籍和学籍均不在海南省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各市县招办应根据考生提供的学籍卡(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打印、加盖学校公章)、初中毕业证明等材料确认考生类型,无法提供学籍卡或学籍主管部门出具的认同为应届生身份证明的,一律不得认定为应届生。

(二)考生初中阶段同一学校就读情况确认。

初中阶段均在其初中毕业学校(海南省内初中)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是海南省普通高中“指标到校”计划招录对象的重要条件。

在中招管理系统中,符合此类情况的考生,其“初中阶段不在同一校就读”情况应选择为“否”,以便系统判断符合普通高中“指标到校”计划出档条件。

审核认定条件为考生在其初中毕业学校有三年学籍且就读满三年。

各初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审核此类考生初中入学轨迹、三年学籍和实际就读等情况,核实后在中招管理系统中确认。

(三)考生学籍和就读年限确认。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琼教基〔2023〕57号)要求,为落实好2025年相应政策调整内容,省中招管理系统中分别设置①本市县学校八、九年级有学籍且就读满两年②本市县学校有三年初中学籍且就读满三年③本省学校八、九年级有学籍且就读满两年(八、九年级省内跨市县转学)等3个考生学籍和就读年限的身份特征选项。

各初中学校应在学籍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审核相关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为所有考生进行相应选择。

其中,同时符合①②特征的,按②选择;③特征为八、九年级存在省内跨市县转学情况考生的特定选择;3个特征均不符合的,不作选择即可。

以上三项确认工作应在2025年5月10日前完成。

二、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考生的学籍和就读情况是中招录取的重要条件,做好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是中考报名资格复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防范和打击 “空挂学籍”“人籍分离”等违规行为的关键举措,关系每一位考生的切身利益。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学籍管理部门、考试招生部门、各初中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强化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促指导,履行公示制度。

各级考试招生部门要会同学籍管理部门,对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有关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各初中学校要在确认工作结束后,将符合普通高中“指标到校”计划招录对象条件的考生名单以及三类学籍和就读年限身份特征的考生名单在校内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公示信息包括考生准考证号、姓名和就读班级等,不得公布考生及监护人身份证号码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

(三)加强监督问责,严肃工作纪律。

对于学籍和就读情况存在弄虚作假的考生,考试招生部门应依法依规对考生进行取消报名、限制报考资格或取消录取资格处理,并如实记录在其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对于违反学籍管理规定或参与弄虚作假行为的工作人员,考试招生部门应提请有关单位按规定予以严肃追责问责,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咨询服务。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初中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解读海南省中考报名有关政策规定,耐心向考生和家长解释各类身份特征确认的条件和依据,确保中考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确认工作平稳、有序、规范进行。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公布,这3大变化需注意!

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公布,与2024年相比主要有三大变化,那么,到底是哪三大变化呢?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相关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现已公布,与2024年相比,这一新政策呈现三大显著变化,分别是志愿数增加、分配生比例提高,第三点是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招生,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2025年杭州中考招生政策相关内容!推荐阅读>>2025年全国各地中考时间安排汇总要点概览:一是志愿数增加。

名额分配生志愿数从去年的4个增加到5个,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志愿数从去年的8个增加到10个。

二是分配生比例提高。

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从去年的60%提高到70%。

三是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招生。

部分直属高中开设职普融通试点班、综合高中试点班,在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

招生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可报考市区各类高中:  (一)杭州市区户籍的2025届初中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二)浙江省内非杭州市区户籍、港澳台籍、外国籍的杭州市区初中学校2025届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三)符合市区报考条件的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其中,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的2025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杭州市区初中阶段连续3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父母双方或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在市区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在近3年内至少参加1年社会保险;往届毕业生须初中毕业当年符合市区报考条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可以在市区报考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经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并毕业,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市区公安机关颁发的“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各类高中学校在册学生不得报考。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

加入收藏
               

青岛市区部分初中2024年中考成绩不完全统计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