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价格大跳水!下跌超80%

还有分析称,毛坯钻石价格暴跌和市场需求下滑,特别是人工培育钻石的普及减少了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
【千问解读】
一颗天然钻石曾是很多人追求的“心头好”,而昂贵的价格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但近两年,天然钻石的价格不断失守。
据了解,从2022年初至今,培育钻石毛坯价格累计跌幅高达85%。
在销售端,1克拉培育钻石相比高点已累计下跌超80%。
消息面上,据彭博社报道,全球最大的天然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De Beers)宣布,将其销售的大部分商品价格下调10%—15%。
这是自今年年初以来的首次大幅降价,幅度之大历史罕见。
钻石巨头低头:
降价超一成、放弃设置价格防线
戴比尔斯一直是钻石行业的垄断巨头,上世纪80年代掌握着全球80%的钻石产量,如今依然供应着全球约40%的天然钻石。
据彭博社报道,戴比尔斯于美东时间12月3日将二级市场上销售的毛坯钻石价格下调了10%至15%。
记者注意到,此次降价并非戴比尔斯今年首次调价,在2024年1月已经将原钻价格下调了约10%。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天然钻石供应商放弃了设置价格底线的尝试。
戴比尔斯在毛坯钻石市场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公司每年举办10场销售活动,买家通常都会接受戴比尔斯提供的价格和数量。
知情人士表示,即使公司本次实施了降价,仍比二级市场上的现行价格要贵。
目前,戴比尔斯正面临困难的时刻。
年内早些时候,其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拒绝了必和必拓集团规模49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并宣布寻求大幅简化并收缩业务。
英美资源上月表示,正在考虑进一步削减钻石产量,因为该行业受到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的拖累,并打算出售或剥离戴比尔斯。
毛坯钻石价格暴跌
天然钻石市场份额被抢占
对于近期钻石价格跳水背后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偏好从钻石转向黄金首饰,以及婚礼数量的减少,这都压缩了人们对钻石的需求。
此外,戴比尔斯的CEO也提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消费者正逐渐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因此奢侈品类的消费,例如钻石的需求就急剧下降。
还有分析称,毛坯钻石价格暴跌和市场需求下滑,特别是人工培育钻石的普及减少了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需求。
技术进步使得人工钻石品质接近天然钻石,但价格更低,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特别是在日常首饰消费中,抢占了天然钻石的市场份额。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左右,稳居世界第一,而河南人造金刚石的产量占到全国80%。
在培育钻石领域,中国的产能约占全球培育钻石总产能的50%,其中又有八成属于“河南造”。
据咨询公司贝恩的数据分析,中国2021年毛坯培育钻石销量为140万克拉,培育钻石市场渗透率达6.7%,预计到2025年,中国毛坯培育钻石销量将达400万克拉,培育钻石渗透率将达到13.8%。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认可度提升,培育钻石产业正迎来快速成长期。
网友评论
责任编辑:
昭陵六骏背后的唐朝养马事业,战马产量丰富
昭陵六骏指的是伴随唐太宗南征北战的六匹骏马。
为了纪念这些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坐骑,唐太宗命宫廷工匠画师阎立德、兄弟,将六骏制作成浮雕,装饰在自己的陵寝前所谓陪伴。
这六匹马的石刻,曾经在唐太宗陵寝昭陵的北祭坛中安放。
后来历经战乱,其中两个石刻流散海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收藏。
其余部分则收藏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中。
昭陵六骏全图 昭陵六骏活跃的时代,也正是东亚骑兵实力和战术的巅峰时代。
为何骑兵如此强大?其实从昭陵六骏的石刻中不难找到答案。
从石刻马的生理特点可以看出,昭陵六骏的马种为蒙古马或中亚马。
其中三匹粗脖高鼻、筋骨健壮,是典型的蒙古马特征。
另外三匹长腿小腹,为典型的中亚马种。
事实上唐朝在崛起过程里,获得的战马也多为蒙古马种或中亚马种。
典型的蒙古马种 鲜有人知的是,隋唐养马事业的繁盛,直接得益于继承自北魏王朝的重视畜牧的传统。
北魏是游牧的鲜卑部落所建立的王朝,畜群的饲养规模相当庞大。
据说曾经拥有马匹二百多万,是隋唐骑兵崛起前的一个骑兵高峰。
建立后继续加强马政,并广泛从民间征调马匹参与军事行动。
远征高句丽时号称百万大君,其中骑兵就有五十多万。
典型的中亚良马 但隋朝的马政伴随着王朝末期各地战乱而被完全摧毁。
在太原起兵的李渊父子,不得不从多种渠道筹措马匹。
其中包括通过向称臣获得的2000匹良马和在战场上缴获敌方战马,以及搜罗的隋朝国营马场的残余。
这才不同程度的丰富了唐初的战马资源,使唐军拥有强大的骑兵,在对隋末群雄的战斗中夺取最后胜利。
天下一统之后,唐太宗曾亲自下令挑选突厥马2000匹与隋朝官营马场的3000匹剩余马匹,放牧陇右。
这被看作是唐朝官营马场的起源。
骑兵将领出生的李世民 对马匹非常热衷 当时战马的一个主要来源地是突厥。
其来源渠道包括了突厥的主动进贡以及战场缴获。
李世民就非常喜欢突厥战马,曾在突厥进贡的百匹良马中挑选十匹,称作“十骥”。
昭陵六骏的名字也大多和突厥相关。
如“什伐赤”中的什伐,当翻译为突厥语shad,就是突厥官职中一个叫设的职位。
这个职位位列可汗和叶护之下,地位相当尊贵。
“特勒骠”里的特勒,是特勤的转写。
特勤也是突厥的官职,通常由贵族子弟担任。
“颯露紫”中的飒露,可能是突厥语“isbasa”的翻译。
汉译一般翻译为“沙罗钵”,意思是勇士。
突厥是唐朝马匹的主要进口地 类似这样的音译转译在六骏的名字里都找得到踪迹。
从此可以推断,唐初的良马大多来自于突厥。
在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后,来自国营马场的自产马才逐渐占据主流。
到归德年间,陇右马场中的马匹数目多达70万匹。
堪称是中国国营养马事业的巅峰时期。
除了官营马场之外,民间也大量养马。
市场上马的数量之多,造成了马匹价格的下跌。
甚至出现过一匹马只能换一匹素绢的情况。
唐军出战前,马场优先供应强壮的战马。
等壮马抽调完后,才供应次一等的马匹。
所以唐军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冲击力和机动力,其物质基础比很多后来的朝代都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在骑马文化盛行的唐朝 才会有马球游戏 到了开元初年,随着国营马场的积弊加深和对吐蕃战争持续,马匹存栏数就越来越少。
为了应对战争需求,颁布了鼓励养马的优惠政策。
人民养马十匹以上者,皆可免除一定赋役。
于是王侯勋贵争相养马,数量远远超过州县储备的国营战马。
各军将领都畜养私人马匹,各军中马匹动辄以万匹计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唐军骑兵也提升了自己的战马储备,确保自己在开元和天宝年间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
唐朝的骑兵强势 源自丰厚的战马产量 自然,战马的充足只是唐代骑兵兴盛的物质基础。
唐朝骑兵的主动攻击精神和将领的指挥得当也是骑兵得以强大的原因。
但所有的唐军统帅都深谙“无良马即无胜利”的秘诀。
范阳节度使之所以有信心反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兼任了内外闲厩都使的职务。
这个职务让他得以控制玄宗时代后期最重要的养马基地——楼烦马场。
而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原本唐朝最大的陇右马场仅剩下马匹三十二万,其中二十多万是不能投入战斗的马驹。
唐军在战争前期的一败涂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随机文章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120多万颗或许存在外星文明世界禁用子弹威力惊人,击中人体引爆肌肉内脏(生不如死)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恐龙和人类共存时代,墨西哥现人类骑恐龙雕像/秘鲁恐龙人类图画石地震前都会有哪些征兆,三种异常需重视/养狗养猫必了解的知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帝王赏赐都是黄金万两起步 古时候黄金产量有那么高吗
一开始刚有了冶铜技术和冶铁技术,铜制品和铁制品都较为珍贵,随着技术的提高和矿产的发现,铜铁通常被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可以大规模的生产。
但黄金是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珍贵难得之物,非常值钱。
不仅是因为黄金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的价值,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金是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经常看古装剧中皇帝恩赐谁谁谁,都是“黄金万两”的恩赐,以万起步。
铜铁矿易得,金矿可不好找,若皇都是这样恩赐黄金的话,按照黄金的矿产量,恐怕早就都被挥霍完了,根本恩赐不了几次。
那皇帝的恩赐之物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东西能够代替黄金吗? 首先先秦时期的“金”可不是真正的黄金,是铜,由于古代的“金”这个名词和现在意义上的黄金不一样,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后人的误解,古代“金”代表的所有的“金属”,等到以后开采金矿后,这才对黄金和铜银的使用划分差别,但仍然还会对后世造成误解,比如影视剧中经常会用恩赐黄金,让观众误以为皇帝出手大方。
金的外表是金黄色的,这与古代皇室所用的明黄非常匹配,再加上黄金稀少,使用黄金能够彰显皇室的尊贵,但大多数都皇帝不会大方地恩赐臣子官员的黄金,因为即便是黄金,也不可能随意挥霍黄金。
时期的金子,大部分是铜和锡,到了时期,黄金的储量渐渐增多,也就是那时,金成为了黄金的代称,但由于技术的限制,黄金的纯度并不高,所以赏金千两并不是真正的千两黄金。
历朝历代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有时候相同的话并不代表着恩赐一样,汉朝以后,金后面加计量单位两,才代表是黄金。
若是赏金万钱,那就是赏一万个铜钱,黄金万两,这才是真正的恩赐黄金,明清时期,不加单位的金,就是指银子,赏50金,就是恩赐50两白银。
而且关于黄金的度量单位也不同,秦汉之后,度量一统之后,16两代表现在的1斤,所谓的“”,其实是一样的,赏金千两,相当于现在62.5斤,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黄金100斤,所以根据史料统计出来的黄金数字不能代表真正的黄金储量。
而且黄金刚开采出来,由于外表金黄的颜色,它是作为宝物在上层社会观赏的,而不是作为货币流通,那时的主要货币仍然以铜为主,所以黄金在市场并不值钱,300克黄金只够买10袋小米。
皇室拥有黄金的开采权,最初发现金矿的时候,储量不会太少,经过一股脑地开采,汉室很快就有了高储量的黄金,时期,仅宫廷贮藏的黄金就在140吨以上,这么多的黄金要是放在现代,恐怕早就发财了。
但由于皇室的限制和挥霍,这些黄金被分散到上层社会,又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金逐渐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可大储量的金矿已经不多了,如此黄金成为了货币金字塔的最顶层,同样的金银铜,定然是黄金最值钱。
所以古代皇帝最值钱最稀少的恩赐就是黄金了,不可能有动辄“黄金万两”的恩赐,就算是出手大方的皇帝也只能一次恩赐“黄金千两”,根据史料记载,一次性恩赐出一千两金子,这一千两的金子已经是天文数字。
时期的黄金是最为常见的,统治者加大了对黄金的开采,由于经济繁荣,普通老百中也能够储存些黄金,此时的黄金在市场上开始流通,黄金成为最值钱的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不再成为仅供观赏的宝物。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黄金都是在国内流通,等到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外国人来到中原王朝,他们拿着白银高价换取黄金,然后带着黄金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使得黄金开始流到海外,再到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剥削掠夺更是为所欲为,用极低的代价换来大笔黄金,渐渐地,中国的黄金储量越来越少,而黄金在国内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