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不同命我便改命:2024年上海跨区中考,代价有几分优势有几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18 点击数:
简介:在2024年上海的中考招生政策下,由于各区的教育规模,教育水平和所持有的高中资源不同,同分不同命的现象必然存在,也时有发生。

跨区中考的原因在中考系统中,考分就像货币,各地区间实际存在着某种汇率差。

【千问解读】

在2024年上海的中考招生政策下,由于各区的教育规模,教育水平和所持有的高中资源不同,同分不同命的现象必然存在,也时有发生。

跨区中考的原因

在中考系统中,考分就像货币,各地区间实际存在着某种汇率差。

以四校平行分为例,下表中选取了特异性较强的四区,可以清楚看到区位间有明显兑换关系:假如拿分708,在青浦可以四校任选,在松江则没有任何机会。

因此有不少家长会考虑跨区考的可能性,试图在策略上为孩子完成跃迁。

利用两区间的区位差异,以更小的代价进入更优质的市重点。

但跨区参考意味着直接放弃到校机会,本质上是原属区和跨考区之间的博弈。

跨区中考的“溢价”

因此我们先整体看一下优质市重在各区的录取分数线情况(优质高中分类见挤干水分的各区市重率,闵行最受头部高中青睐。

下表数据选取全市综合排位前50左右的优质高中,校内中位数成绩基本保底上师、上理;已剔除尾部的名义市重)

下表的<极值参考>,记录了这批优质高中的平行志愿和到区计划,在该区的最低收分情况。

统计学意义较小,仅作填报参考。

需要注意此类极端情况有可能引发不理性的涨退潮,比如由于23年建平在黄浦收分极高,导致今年填报人数骤减,最终到区分仅687。

上表中的跨考溢价,基本反映该区和外区分值的汇率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想跨到这个区参考,需要比原地考生多支付多少分值,属于某种“跨区税”。

以对原地考生保护最好的长宁为例,如果外区考生在长宁中考,平均需要多拿6.2分,才能和原地考生进入同一梯队的高中。

所以,跨考溢价越小的区,对原地考生的保护越小,也就对跨区考生越友好。

本质上,跨考溢价是在用分数换资源。

当然,只看溢价是不够的。

有些区即使没有征收“跨区税”,但本身区内教育水平较高,市重分数线一直水涨船高,溢价再低也是高分考区。

跨区中考的溢价分数线分析

所以我们引入溢价分数线的四象限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这样就很清楚了, 四个象限中的各区特征一目了然。

分高,且跨入难度大:落在第一象限的区,浦东、静安、宝山。

不建议流向这三区跨考。

像浦东,原地考生的优质市重线都要683分,再额外征收5分的“跨区税”,外区要拿到688才行。

什么概念呢,假如原属地在卷区徐汇的考生拿分684,不跨区能上松二,但如果跨区浦东,进不去大同。

分低,但跨入溢价高:落在第二象限的区,长宁、金山、黄浦。

部分原区分数线高的区可考虑。

这三区对原地考生的保护相当友好,有较大区内红利。

对于原区考分就很高的区来说,除非有明确的意向高中,否则没有太大必要支付这笔溢价。

跨入溢价低,但分高:落在第四象限的区,松江、普陀、闵行、杨浦、嘉定。

没什么必要考虑去以上几区。

这个象限里的基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卷区,市重分居高不下,没有必要再去掺和。

分低,而且“跨区税”少:落在第三象限的区,徐汇、虹口、青浦、奉贤、崇明。

建议重点考虑去这几个区跨考。

性价比较高的流向区,不仅分数线合理,而且溢价也不高,对跨区考生友好。

(徐汇区很有意思,是唯一溢价为负的考区,下文我们会详细解释一下该现象的成因。

)

以上是流向区的大致情况。

但为了通盘考虑,需要把原区数据一并纳入考量。

重点区分析

为了方便对照,我们先把各区跨考溢价交叉表附上,再重点讲解部分区情况:

松江:原地考生分数线最高的区,几乎跨到任何区都有机会。

松江对原地考生保护力度很小(如果有人铁了心跨到松江中考,几乎不用支付溢价)。

意味着本区考生在区内几乎没有区内红利。

松江的卷是一视同仁的卷,“来了都是松江人”。

假如分数在本区中上段,除非在到区环节直接打一手稳牌,否则很有可能掉档区重。

松二的平行志愿收分691,假如拿分690.5,只能去市重守门员松一,但哪怕是跨考浦东这个人口逃离大区,也能刚好够到进才。

徐汇:如果要争四校,建议跨到其他区;如果考虑八大五虎,留在本区也可。

刚才说过,徐汇是唯一外区跨入的溢价为负的区,何以如此?主要是被本区交附和华二考生的到校分拉高了数值。

所有优质高中的数据里,异常波动值就是四校的分数。

交附和华二的到校分都比到区分高出6分左右,这个情况在16区里绝无仅有。

即最头部的考生虽然卷值高,但都在卷上中。

这批高分考生,都在到区猛猛冲了上中,无奈徐汇的金字塔尖竞争激烈,最后在到校环节被其他四校招走。

徐汇考生的“上中情结”、“只卷塔尖”给第二梯队的考生留下了机会:其余市重的录取线水平均值回归。

比如行知在徐汇收分仅616.5,创下16区所有优质市重之最。

但我们之前分析过各区市重质量,徐汇的优势是梯度极好,几乎每个分段都有对应的市重。

假如想利用区位分差,考进比自己高半档的学校,可以考虑跨考,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考生的分数焦虑。

从溢价对照表里看,徐汇考生外考的选择区不算少。

比如跨考崇明等于自动加分7.2。

黄浦:没什么跨考机会,但建议不用一直盯着南模。

黄浦本区就有相当不错的高中资源,原区分不高,跨考并不划算。

不过黄浦有个特点,高分考生除四校以外,偏爱南模,导致该校在黄浦的到区分涨到703.5。

永昌作为黄浦第一班,主力走中考路线(自招只录走2人),所以都要拼到区,但是心态上却比较保守。

已知永昌至少有706、713、716.5的三位考生都填了南模。

主要是地缘优势,可以走读。

浦东:除了长宁、普陀、松江等部分区不要去,外跨到其他区都有红利。

跨到黄浦、虹口、徐汇几乎都等于自动加了4分左右。

以家门口的老大哥建平为例,原地考生即使是到校也要689分(何况这个机会相当看手气),但如果跨到黄浦区,到区687就能走掉,688分考生表示美滋滋回家。

闵行:除了松江、普陀和浦东,跨考任何区都有优势。

闵行和松江的情况非常近似,原地分数线高,且对区内考生保护力度小。

除非目标是家门口的七宝和交闵,平行志愿收分仅690。

如果目标是下一梯队的市重,完全可以考虑跨考。

静安:外跨机会不多,集中在郊区。

静安的区内保护力度较大,外区想进来的话需要支付5.8分溢价。

所以如果原区考生有到校机会的话,完全可以试图争取一下。

静安的问题是区内市重梯度差,假如到区四校没走掉,会直接掉档进市西。

但跨考奉贤可以去奉中,至少后者近年都属于低进高出的选手。

杨浦:原地分高,跨考机会多。

杨浦头部考生分数线不低,假如拿到的分数在一个可以冲击四校四分的位置,可以考虑跨考弱势区抢机会,即使掉档平行志愿也有托底。

比如拿分683,在原区是够不上控江的,但跨考长宁则刚好可以去延安。

原地考分比较低的区,如果还有较大区内保护力度,建议不要跨区考了,比如金山、宝山、奉贤等地考生。

除非自身水平极高,可以到外区博弈一下,但很有可能拿着高分,反而进了比自己水平低半档的学校。

最后要说明的是,所有分析来源于24年的中考数据。

但“中考移民”是近几年比较多见的现象,自然也会有分数大小年,市场最终仍会回到动态均衡的水平。

上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岁,平均预期寿命上升为86岁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在自身、家庭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昨天,市妇联和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发布《改革开放40年女性发展调研报告》,通过大数据回答了这些问题。

近年来,上海女性和男性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的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74.8岁上升到2017年的85.9岁,上升了11.1岁,高出全国平均数6岁多。

女性婚育状况有何变化?调查显示,上海女性晚婚晚育已成趋势,未婚女青年的比例不断攀升。

与全国相比,上海男女的初婚年龄提高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且女性初婚年龄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

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5.0岁和5.4岁。

另外,2015年,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龄为29岁,已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说,过去10年中,青年女性的婚姻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但是,上海青年的不婚比例在国内并不算高,低于北京、天津、重庆等市,人口总体的婚姻状况更显传统。

调查显示,40年来,上海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性别差距持续缩小。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获得硕士学位女生6.84万人,占硕士总数的50.3%;获得博士学位女生1.27万人,占博士总数的48.8%。

2018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的女性占比达33.2%,比1983年的22.5%上升了10.7%。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31个省区市人大女代表比例,上海居第三位,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38.0%)和广东(33.3%)。

据统计,从1982年到2015年,在全体女性就业人口中,从事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三个职业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7%、12%和8.5%,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幅度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课题组透露,职业性别隔离仍然是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现象。

尤其是在高层级职业之中,2015年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仅占29.1%。

随机文章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正确的决定」的陈述是否有理?现在世界上真的有龙吗?传闻中国龙袭击美飞机致其坠毁西沙群岛蓝洞夺得世界第一,深度300.89米秒杀各国蓝洞中国的军用无人机排名,翼龙无人机屌炸天(能发射千枚武器作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考考不上如何办?如何应对失利?

每年很多的学生在中考的时候就会出现大批的风流情况,有一些学生则因为平时学习的原因是考不上高中的,那么中考考不上怎么办?如何应对失利?今天和千问网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应对。

一、如何备战中考?对于准备参加中考的同学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多做试卷:做真题、模拟试卷等可以熟悉考试规律和考点。

2.复习重难点:重点复习知识点,特别是薄弱点和易错点。

3.寻求老师、家长、同学等帮助:针对自己的短板和薄弱点,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4.保持体态和心态平衡:良好的体态和心态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5.制定学习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6.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多种渠道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听讲、做练习等。

二、中考考不上怎么办?对于初中考不上的学生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报考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对口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就业率较高。

2.报考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班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补习课程,也可以是技工学校和技术培训班等。

3.报考其他非统招高校:非统招高等教育学校招生门槛相对较低,同时还有多样化的专业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具有优势的专业进行学习。

其实中考考不上怎么办有很多的解决办法,中考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小小的选择题,就看我们如何选择了,如果你想要上学校,小编则建议你根据自己的目标去选择是继续就读职业学院还是选择专业教育。

如果都不想选择,今天给你推荐一下精选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入学门槛是非常低的,而且有些学校还会在你入学的时候签订就业协议,让你毕业即就业>>高校招生院校库推荐阅读:中考技校多少分可以考上呢?初三想走中考艺术生来得及吗?

加入收藏
               

同分不同命我便改命:2024年上海跨区中考,代价有几分优势有几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