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物种学期刊《古代物种学》杂志。
世界著名三角龙足迹专家、中
【千问百科解读】
神奇的地球uux.cn据榆林日报通讯员 高原: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在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一组十分罕见的、约2亿年前的鲎hòu和鱼类遗迹化石组合。
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物种学期刊《古代物种学》杂志。
世界著名三角龙足迹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对鲎足迹化石进行研究。
鲎hòu,俗称“马蹄蟹”,是一种生活于4亿年前的古物种,号称物种界的活化石。
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鲎有3个种属,其中中华鲎原产于我国南方海域,其血为蓝色,经人工抽取后,可制成十分稀有的贵重药物供临床使用,因而遭到乱捕乱杀,目前已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海洋物种。
复原图。
受访者供图
横山区是我国主要的晚三叠世遗迹化石产区。
1997年夏,当地采石场在生产石材的过程中,曾在岩板上陆续发现了许多无脊椎动物遗迹。
鲎行迹。
受访者供图
2006年5月,古物种爱好者、榆林市收藏文化研究会会员高俊民、赵绥琴二人在野外考察时,在横山区高崖畔村村民院落和采石场的个别石材上,发现部分或规则、或零乱的划痕和疑似刻划的痕迹,于是他们对石材出产地的地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访了采石场一线石匠以及石材加工场的技术人员等,最终确认这些痕迹既不是人为的,也不是石材开采机械所为,而是原始地层自然形成的。
高俊民左和北京自然博物院的专家在户外考察。
高俊民供图
为了进一步研究,从2006年5月开始,他们二人对这些采石场周边区域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先后对佳县、清涧、绥德、子洲、吴堡以及延安市的延川、子长、安塞等县区的几十家石材加工场、石材用户进行考察和实际比对,确认这些石材痕迹具有古物种特征。
截至2019年,他们先后在横山区高崖畔村方圆上百公里的范围内收集到有代表性的化石标本30多块,实地考察了几十次。
在此过程中,他们先后到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南京古物种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地质大学、陕西省古物种博物馆等机构,访问了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开阔眼界,增长了专业知识。
豆荚状鱼游迹。
受访者供图
2019年5月,他们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国际著名三角龙足迹专家邢立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王妙言等达成了共同研究的课题。
同年5月,邢立达带队考察了采石场及周边地层,并对高俊民、赵绥琴收藏的标本进行了研究。
王妙言表示,研究表明,这些足迹的创造者并非四足类动物,而是我们所熟知的活化石——鲎。
之后,邢立达副教授等又联合德国足迹学专家亨德里克·克莱因,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经过4年多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课题及论文著述。
这项研究成果对于陕北地区远古时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以及研究远古时期庆阳湖的物种演化等都具有主要的意义。
王妙言表示,横山鲎足迹多与鱼游迹伴生,这些遗迹均显示出了显著的形态多样性。
其中,横山标本包含了17条可识别的鲎行迹和至少60个孤立足印。
与之前报道过的类似的鲎行迹相比,千问网,横山标本中的晚三叠纪鲎造迹者的平均尺寸要大得多,根据长度公式估算,个体的最大尺寸可达89厘米,或为中国化石记录中最大的鲎。
原标题:横山发现2亿年前鲎足迹化石,或为中国化石记录中最大的鲎!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