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百科解读】
今天是2018年的4月20日,是老历的三月初五了,这一天也是传说中的中国二十节气中的谷雨了,这个节日也非常的重要了,那么有的网友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谷雨这个节气名字是得名于雨声百谷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学习!
“谷雨”时节播种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摹绘)
左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上的“浴”字,与甲骨文“浴”字完全两样,右图为甲骨文“浴”字。
左图为甲骨文“谷”字,右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上的“穀”字,与“谷”没一点关系。
《甲骨文字典》释“谷”字
谷雨时“戴胜降于桑”,一女童拉弓打鸟护桑(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采桑图》,摹绘)
倪方六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间节点在每年4月20日前后。
过了谷雨,春天就与我们挥手作别了。
南宋诗人杨万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诗便写出了谷雨时节人们对春的留恋:“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
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那么,谷雨节气到底是怎么得名的?真与“雨生百谷”有关吗?
为什么说“谷雨”得名“雨生百谷”值得商榷?
《孝经纬》:“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
”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要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即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谓:“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在农业生产上,此时则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与“清明”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早期,这两个节气的时序刚好调个位置,现在有学者称谷雨节气这天为“古清明”,但作为节气名的“谷雨”一直没有改变过。
“谷雨”之名是如何来的?最有代表性也最流行的说法是“雨生百谷(物)”。
这一说法见于《孝经纬》:“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物生清净明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条也有类似的说法:“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雨读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此记载也认为,谷雨节气得名与雨水有关系。
但不容忽视的是,《孝经纬》为汉佚书,而二十四节气早在先秦时已出现,“雨生百谷”一说只是汉朝人的观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元人吴澄编撰,成书就更晚了。
所以说,谷雨得名于“雨生百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古人为什么强调“谷雨要雨”?
《养余月令》:“二十七日,宜沐浴,令人神清气爽。
”
那么,“谷雨”为什么不干脆叫“谷风”?《诗经·邶风》中的《谷风》诗中开头就是“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看来,古人早知道刮谷风的时候多阴雨天,以“谷雨”名之或许更恰当?
从农业生产来讲,谷雨节气到了以后,南方开始育秧,更需要的是雨水,而非谷风。
农谚“清明早,立夏迟,谷雨下秧正当时”就是这个意思。
而将这个节气定名为“谷雨”还含有先秦农人祈求雨水的用意。
从现在尚存的谷雨节气风俗上,也可以发现古人对“雨水”的企盼比对“习习谷风”更强烈。
如谷雨时节,各地桃花盛开,人们有洗“桃花水”的风俗。
所谓“桃花水”,即桃花汛,指谷雨节令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
过去民间认为,“桃花水”洗浴可消灾避祸。
从明戴羲《养余月令·三月下》所记来看,古人对谷雨前后的洗浴十分重视,除了三月三河边洗浴外,农历三月的初六、初七、二十七等日子洗浴也都被认为有益身心健康。
如《养余月令称:“初七日,早沐浴,招财延长”、“二十七日,宜沐浴,令人神清气爽”。
而且,谷雨之“谷”与“浴”的关系也十分有意思。
如果将“谷雨”当成猜字谜面,谜底即是“浴”字。
而“浴”与“谷”在早期,读音与意义是一样的。
宗福邦主编《古训汇纂》中即持此观点:“浴与谷,古声义亦同。
”也就是说,谷雨即“浴雨”。
另一层解释则是,水灌满山谷就是一个“浴”字,此即《老子》中说的“谷得一以盈”一说。
在甲骨文中,浴是这个造型,意思是一个人在盆中洗澡。
“浴”这个字形的变化是从金文开始的,推测与古人对“谷雨”、对“水”与身心健康的某种理解有关联,可能受到当时流行的《易经》中坎卦卦义的影响。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体也若“谷”,与穀物一样,得“水”才有生机。
而在古时,春三月,人们都是亲水的,被视为“沐浴之月”。
从三月三的上巳节开始,人们就会去水边洗濯污垢,称为“祓禊”。
到底是“雨生百谷”还是“雨生百穀”?
《诗经》:“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
“谷雨”得名到底是不是源于“雨生百谷”?考证一下这个“谷”字的原本意思,就明白了。
在甲骨卜辞中发现的“谷”字字形与现代谷字完全一样。
有一卜辞是这样说的:“甲寅卜,王曰贞,翌乙卯,其亡灾于谷。
”
这里的“谷”是什么意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
凡谷之属皆从谷。
”意思是,源头流水出口,一直通达川流的地方叫“谷”,由“水”显现一半,而出现在“口”字上面。
显然,所谓“谷”就是指两山之间有口的低地,有水经过之处。
甲骨文的“谷”字字形正是上面似流水出来的样子,但又不是水,下面是一个“口”——山川里的溪流汇集流出山口,构成了“谷”字的全部内容。
《尔雅·释水》称:“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可见,早期的“谷”字是地理称谓,与农作物谷物(粮食)之“谷”字没有关系,既如此,“雨生百谷”只能是后人的认知。
但从农业生产来说,“雨生百谷”又是事实,这又怎么理解?“雨生百谷”在古代写作“雨生百穀”。
这里的“穀”才是现代意义上的“谷”字,即农作物的总称。
“五谷杂粮”中的“谷”就是这个意思,五谷原本也写作“五穀”。
将“穀”、“谷”二字弄混了或许与实行简体字有直接关系,但从历史上来看,古人也存在“穀”、“谷”不分的现象。
如《前汉·王莽传》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其夕穀风迅疾。
”隋唐学者颜师古注称,穀“即谷”。
再如清《康熙字典》“谷”部释“谷”时也提到:“《诗·邶风》:习习谷风。
《诗诂》:风出谷中也。
《疏》:谷之言穀。
穀,生也,生长之风也。
”
《尔雅·释天》“风雨”条称:“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东风即谷风,多来自山谷,故名,谷风多刮时阴天多雨,此时农作物开始生长,“谷雨时节,麦长三节”,所以说谷风是“生长之风”。
结合清明节与“清明风”有关的观点,谷雨节气得名无疑应与谷风有关。
谷雨与仓颉造字有关系吗?
《淮南子》:“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关于“谷雨”,民间还有一种版本认为是因仓颉而来。
仓颉,传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左史官,当时还没有文字,古人绳结记事。
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颇受启发,于是根据事物形状创造出了象形文字。
此即《说文解字》后序中所谓:“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仓颉的举动感动了上苍,知道其部落将受饥饿,上苍在其造字成功之日洒下“谷雨”以作褒奖。
黄帝知道后,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日,称为“谷雨节”,从此有了谷雨节气。
这个传说在陕西白水一带特别流行,当地还建有仓颉庙,每年到谷雨节这天举行纪念活动。
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谷雨祭仓圣”是可以理解的,但“仓颉造字”却并不可信。
最早提及仓颉发明文字的是战国时思想家荀子,《荀子·解蔽篇》称:“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此后的韩非子、吕不韦也都提到了这点,《韩非子·五蠹》称:“昔者仓颉之作书也”;《吕氏春秋·君守篇》称:“仓颉作书”。
三本古籍中均不见仓颉与谷雨有任何关系,但到西汉时,刘安撰《淮南子·本经》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意思是,从前苍(仓)颉创造了文字,苍天担心没有人再种粮食而降撒粟谷,鬼怕得夜里哭泣。
仓颉发明文字,鬼怕什么?原注称“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
随后的谶讳之书《春秋元命苞》更夸张地记述了仓颉的事迹:“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
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粟即谷,雨粟即雨谷。
后来关于仓颉字成之日天下谷雨的说法越传越神。
其实,文字和节气都是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试想连“天雨粟”本身都不可信,“谷雨节”因仓颉造字而来,自然更可疑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