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能这样教,语文不该这样学

【千问解读】
2024年第九十八期(总第868期)
最近这些年,社会整体的语文水平如何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思考与判断。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下面我从二十四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出发,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先看一张告示,这是我家小区电梯里张贴的关于禁止高空抛物的温馨提示。
读过这则百余字的告示,你能发现哪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再看下面这样一份官方文件,湖南某县卫生健康局向市民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
文件仅200余字,却有多达7处错别字,实际上除错别字外,还存在其他语言表达问题。
可能有人看了以上两张图片会说,这不过是工作态度问题而已,认真一点儿就不会这样了。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有很好的语文素养,有很好的语言表达习惯,那么,哪怕是没那么认真,没那么用心,恐怕也不会如此漏洞百出吧。
也可能有人会说,都是电脑输入惹的祸,因为一直用电脑,很多人会提笔忘字,这很正常。
但我想说的是,用电脑处理文本时间久了,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形,然而写字和识字是两码事,输入法提供了选择,只要自身语文素养足够高,就不至于选不对正确的那个字吧。
当然了,还可能有人会说,拿这样随便找来的两张图说事儿,不过是以偏概全而已。
但我想说的是,看看现在出版的书籍、报纸、杂志,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各色文字,有多少可以肯定地说语言表达完全过关呢?或者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儿,就看看学校中的各种宣传、海报、通知等付诸文字的内容,又有多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语言表达问题呢?这两张图固然不能代表全体,但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了。
那为什么社会整体语文水平每况愈下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以为当下语文的教法和学法难逃干系,而且以我个人不乐观的判断,现在这种状况还远没有坏到谷底,未来还会越来越坏。
当下语文的教法和学法最大的问题,就是紧紧围绕考试和练习进行,考试日趋频繁,刷题成了常态,学生不停地做卷子,老师不停地讲卷子。
老师和学生都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觉得语文考试得高分,就代表语文学得好。
就在这做卷子讲卷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循环中,社会的整体语文水平变得越来越坏了。
何出此言?听我慢慢道来。
因为我们的标准化考试,很多时候脱离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虽然近些年,不断在考试命题中强调情景化,但考试题中所谓的情境,更多不过是一个虚拟的,或者说虚假的情境罢了。
以基础运用试题为例,真实的语文运用中,哪里会有什么判断下列加点字有没有错别字呢?哪里会有什么判断加点词语使用是否得当呢?哪里会有什么判断划线语句是否有语病呢?哪里会有什么判断划线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呢?哪里会有判断一组指定语句的修辞是否正确呢?……
真实的情境应该什么样?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应该是所有这些问题都混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中,有什么问题就要指出什么问题,哪里会明确告诉你某个问题在某几句话中呢。
学生在校的阶段性考试,常常范围非常明确。
比如,就考这几个单元的词语,这几个单元涉及的语法修辞知识等,老师带着学生做针对性极强的反复练习,学生得了高分,就误以为自己水平不错,其实那高分不过是范围有限,反复刷题的结果而已,不能和真正的语文素养画上等号。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是训练瞎猫去抓死耗子,划定若干条路线,每次都让瞎猫按照既定路线跑,最终一定能碰到死耗子。
而一旦放开范围,死耗子变成了活耗子,不再按既定路线去跑,那瞎猫就现了原形,不再那么容易逮到耗子了。
又比如,文言诗文的考查部分,平时的考试常常是指定有范围的若干篇内容,三五首诗或者两三篇文言文之类,只要盯住这有限的范围死命地练习,学生考试必然拿高分,但真正具备了文言诗文阅读和鉴赏能力了吗?没有!他们不过是通过针对性训练记住了答案而已。
语文老师没有人不晓得经典“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诗无达诂”这个基本道理,但一考试,这个道理就作废了,变成以标准答案为准。
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都有了固定方向的理解,都要以教材乃至教参为依据,不能越雷池一步,于是,把教材落实下来了,把教参落实下来了,分数就得到了。
可分数固然得到了,学生真读懂乃至读深了这首诗这篇文章了吗?没有!他们只会越来越功利,“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要求答成什么样,就答成什么样,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品味,“涵咏工夫兴味长”在他们那里根本就不存在。
再比如,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学生在实际作答时,要严格按照命题的限定要求来回答。
现代文阅读的绝大多数问题不过是考查准确性,或者更直白地说是满足限定性要求而已,因此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浅显的而不是深入,是共性的而不是独特的。
也正因为如此,很难从现代文阅读的作答中判断出具体的某个学生对一篇文章理解的深度如何、个性如何。
老师在阅卷过程中,针对现代文阅读题的作答,常常是快速地看学生是否把所有得分点都回答到了,踩中了得分点就给分,反之,没有踩中得分点就不给分,至于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错别字、病句、语言表达的啰嗦冗长等等问题,都不在阅卷考虑之内。
这就导致学生误以为只要自己得分了,就没问题了,殊不知,他的不良的甚至错误的语言表达习惯,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形成了。
另外,还有一点,是几乎所有学生,甚至是绝大部分语文老师没有意识到的。
用作现代文阅读的材料,都是根据命题需要刀砍斧劈过的,都是经过调整和修改的,甚至这种调整和修改幅度有时候还很大,这就常常导致文章的逻辑断裂,语言干瘪等情况,学生为了做题,不断读这样一些低质的文章,就像一个人长期食用农残添加剂超标的蔬菜食品对身体有害一样,也会慢性中毒,甚至有一天会病入膏肓。
这种慢性中毒,尤其体现在作文中。
试想,学生读的很多文章,就是逻辑断裂,语言干瘪的,那他写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不逻辑断裂,语言干瘪呢?正所谓“取法乎下,得之下下”。
而且为了应试所做的很多作文训练,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偏离了真正写作的,仅仅是奉旨填词而已,并无真感情,真思考,因此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何况,现在频繁地通过考试来训练考试作文,再加上电脑阅卷,老师只给一个分数,之前手动批改时那些随手圈画出来的错别字不再圈画了,随手画出来的病句不再画了,画波浪线来表示某些语句或者某些语段特别好,也不再做了。
这样干的结果如何呢?不要说文章有思想,就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很难保证了。
最近这些年,时不常地看到那些在网络中获得一股脑儿好评的“小作文”,甚至有人要把这些“小作文”作为学生应试文章的模版或者典范来大肆宣扬。
但是,稍微有一些语文素养的人,都会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小作文”的硬伤,看似辞藻华丽,但实际不过是绣花枕头,是驴粪蛋子,是里面爬满了虱子的华丽袍子而已,是假话空话大话加套话的集合而已。
这些“小作文”用堆砌辞藻来掩饰思想的苍白,根本谈不上有任何的思想,更不要提什么思想深度了。
那思想从哪里来呢?思想可不是为了应试一篇又一篇写作文,或者准确说,是一篇又一篇抄袭或者堆砌作文素材能得来的。
要想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仅仅依靠朴素的情感,很难生长出丰富深刻的思想来。
然而,我们把大量本该用来读书的时间,用来沉思的时间,用来真正写作表达的时间,都用来做练习了,用来应对考试了,结果自然是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之于赵国。
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唐朝再也没有重回巅峰。
彼时,安禄山的大军兵临长安,并且攻占了唐朝的都城。
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 一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由此,对于安禄山的叛军,共有15万左右的兵力。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朝廷来说,有多少兵马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和之后的明显不同,唐朝的兵力中,很大一部分都分布在10个边镇,共有50万左右的兵力。
而对于唐朝朝廷来说,也即长安城一带,则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
对于唐朝朝廷直接掌握的兵力,确实要少于安禄山。
二 不过,众所周知,守城一方依然拥有城墙带来的防御的优势,所以,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兵力来防御较多的兵力。
比如在时期,率领数万大军,硬是无法攻破只有上千人镇守的陈仓城。
所以,按道理来说,唐朝这10万大军,是足够防御安禄山的15万大军,即便无法打退叛军,但防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
当然,实际的情况是,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一定的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胡乱指挥,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
在攻下洛阳后,安禄山的叛军又继续向长安进军,从而兵临城下。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战斗力上的差距,是安禄山能够一路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就安禄山的叛军,长期镇守唐朝的边境,和周边的游牧边境经常交战。
换而言之,安禄山的15万大军,可谓唐朝当时最精锐的兵力之一。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唐朝朝廷掌握的10万大军,缺乏战斗经验,没有经过长期的战场磨炼。
也即这些大军因为长期处在太平盛世之下,在训练和装备上都不如安禄山的叛军,更在思想上和心理素质上缺乏必要的准备。
在此基础上,安禄山的大军得以一路,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占领长安。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精锐的边防军队,为何没有来抵挡安禄山呢? 四 最后,就唐朝来说,十个边镇拥有50万的兵力,除掉安禄山的15万大军,还剩下35万左右的兵力。
也即在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之外,唐朝北庭、安西、河西、陇右、朔方、岭南、剑南等七镇还有30多的大军。
但是,对于唐朝的边镇来说,都负有各自的镇守重任,没有的命令,显然不会轻易挥师救援的。
并且,安禄山的造反是比较突然的,这让唐朝各个边镇没有及时反映过来。
总的来说,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朝廷掌握的军队因为战斗力较弱,加上唐玄宗、杨国忠等人的胡乱指挥,并且各个藩镇的精锐之师没有及时回援,从而让安禄山兵临城下,并占领了唐朝都城长安。
随机文章隋炀帝唐太宗对比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清朝入关奇闻!只欠官府一文钱探花竟弄丢了乌纱帽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揭秘国外天体浴场,十个天体浴场让您找到目不暇接(宅男好去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伊拉克战争简介是怎么回事?战争的真相是什么导致的
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
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伊拉克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
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
有观点认为,美国铲除伊萨达姆政权,实质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
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战争原因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全名: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Axis of Evil)”。
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
据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为: 1,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 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
如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表示美国已经被犹太集团操纵,占领伊拉克仅仅是庞大侵略计划的序曲而已。
美国前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发行时称,他书中说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资源;美国防部长盖茨回应说“我知道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就有过同样的宣称,但我是不会相信这说法的。
”格林斯潘后告诉邮报他的话被误解了,“我不是要说这是(小布什)政府开战的动机……我只是想说,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干掉萨达姆算是幸运的吗”我会说:这是必须的”。
2011年2月15日,当年向美国及德国透露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变节者首次承认一切均为谎言。
战争性质 支持战争者认为萨达姆犯下了太多大规模屠杀本国人民的反人类罪行,包括人类历史上首次对自己国民使用化学武器,当天死亡5000平民,伤10000人,还有很多的酷刑对待自己的人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本着人道主义发动了解放伊拉克的战争;反对战争者认为这是一场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而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是编造的。
事实上伊拉克早在两伊战争中就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而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在完全知道这一点的情况下仍然持续支持伊拉克,甚至为伊拉克研发生化武器提供便利;化学武器杀害5000平民事件发生在1988年,该事件也并未影响当时美伊关系的迅速发展。
战争爆发前萨达姆政府反复声明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声称联合国销毁了所有的相关武器 。
战争结束后美国经过彻底搜索未发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何证据。
相关争议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有争议的非法战争,它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
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宣布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
日本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这场战争遭到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阿拉伯联盟、等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批评与谴责。
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宣称,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
埃及籍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谴责该军事行动,认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奥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联军战机飞越其领空,土耳其禁止美军通过其领土向伊拉克北部发动进攻,沙特阿拉伯禁止美军导弹通过其领空袭击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战情绪最终导致了全球反对对伊战争大游行。
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
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也曾被当地市民夹道欢迎。
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
伊拉克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游击战,美国18万占领军介入伊拉克战争,深陷比越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沼,兵力紧绷,使美国无余力对付其它挑战。
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关,另有3000多人死于事故,大大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除此之外,伊拉克战争还导致美军50000多人受伤,许多士兵留下终身残疾或心理阴影,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
随机文章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解放军自制神器飞雷炮的原理,曾经打得国民党和美联军丢盔弃甲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火龙卷和水龙卷撞一起,小概率事件/火龙卷造成1000人死亡揭秘越战老兵不敢说的秘密,越南女兵不穿内衣战场用美人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