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还是做事?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选择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做题还是做事?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选择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4年各省中考将采用全省统一命题的形式。

在这一背景下,中考试题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这是广大师生十分关心的问题。

要回答这些问题,没有官方发布的权威样卷,却有官方发布的权威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供参考:“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素养立意、依标命题、科学规范’是命题的三个基本原则”。

从以上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学业水平考试旨在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核心素养,大家都不陌生,“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哪些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也已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论的综合性品质”(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检测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真实综合能力,即核心素养。

笔者以新课标发布后长沙市和温州市两地2022、2023年的中考语文真题为考察对象,探索素养导向下的中考语文命题思路,以期为语文课程教学和即将全面铺开的省级统一中考命题提供鉴见。

之所以选择长沙、温州两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作为考察对象,主要是考虑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该市的语文课程,乃至各学科课程改革都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也在不断创新。

而温州作为东南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的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改革,卓有成效,每年的中考语文真题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1

两地语文中考试卷基本情况

两地近两年的中考试卷时量、分值、试题总数及试题结构等,均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利于指导当地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当地的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不至于因某一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型、难度等变化太大,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给当地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冲击。

两地语文中考试卷的基本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两地中考语文试卷除了时长和分值不同外,最突出的是温州中考语文有书写5分。

这5分实际上是学生全卷的卷面分,以此突出“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书写”“规范书写”的识字写字要求。

但这书写5分,由谁评判,按什么标准评判,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规范的程序来保障。

在全卷的小题数上,长沙卷基本稳定为23道小题,而温州卷由2022年的18道小题,下降至2023年的14道小题。

一般来讲,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总分,小题数越少,表明每小题的分值越大。

因为分值的大与小,通常是依据学生测试时需要投入的阅读量、思维容量和书写量这三个因素综合考量的。

从两地的对比来看,温州的考生需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150分总分的试题(18道或14道小题),而长沙的考生只需在150分钟时间内完成120分总分的试题(23道小题)。

显然,对于同等分值题目的解答,两者相比,温州的考生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缘何如此?仔细研究试卷,我们发现:温州卷更考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所以需要调动更多的高阶思维,聚焦于语文的阅读、思维与表达;而长沙的中考语文试题,更多地倾向于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较简单的运用,所以每道题花费的时间比温州考生少。

心理学研究表明,测评时,对知识记忆和简单运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相对要低些,而需要学生大脑深度参与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相对要高。

温州的中考语文试题更趋向于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所以温州的试题总量有下降趋势。

此外,从两地的试卷结构看,长沙中考语文延续传统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表达与写作”三个板块,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温州中考语文试卷则是以探究主题(学习主题)的形式,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阅读和写作能力考查,融入每一个探究主题中。

据笔者梳理发现,2019年之前的温州中考语文试卷,也是按“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表达与写作”三个传统的测评板块呈现;学业测评以探究主题形式呈现自2020年始。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中考语文试卷确实明显地呈现如上两种命题思路,究竟哪一种命题思路更科学、更接近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尚无定论,还需要更多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研讨,共同找到一条科学的语文学业测评道路。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传统的就不行,传统的表面也可以是现代的里子,我们更需要的是,对其命题意旨进行解剖式的分析研究。

2

两地语文中考真题语料考察

学业测评的研究视角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仅以两地中考语文真题的语料为考察对象,分析试题语料是否能够真实检测学生语文素养。

语料,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材料。

它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资料,也是语文测试的主要元素。

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王荣生教授认为,国民的语文能力,是指国民个人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语文学业测评的语料是考试做题情境,还是真实生活情境,关系到学业测评能否检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性作用也十分突出。

本文所分析语料既包括试题语言材料本身,又包括试题题干,因为只有将试题语言材料与试题题干结合起来,才能完整理解该试题的测试向度。

因当前的写作教学与测评,也呈现“生活交际写作”和“小文人写作”两种教学与测评思路,限于篇幅,本文研究的视野不涉及写作题的语料。

1.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做题”与“做事”分化明显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的学业测评,主要涉及学生对语言材料与语言经验的积累。

“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这一学习要求,表现为对学生掌握字词句等语言应用能力的检测。

大多情况下,我们将古诗文默写这一识记类测试,及综合性学习这一语言应用类也归入语文基础知识,即除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之外,其余均纳入语文基础知识。

2022、2023年长沙卷基础知识均为8题,分别测试字音字形、成语应用、句子语病、口语表达、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对联标语及采访活动/宣传标语及封面设计(综合性学习)。

近两年长沙卷的语料,除综合性学习第7题和第8题外,均没有设置情境,题干均以“阅读题目,回答问题”这类面目示人,给学生的感觉是“为了做题,所以做题”“为了考高分,所以认真做题”。

笔者认为,这一类试题命制思路,难以检测学生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与课程标准“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的命题要求有一定差距。

综合性学习语料还是设置了较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如2023年的“青春赛场·活力绽放”主题体育节宣传活动、2022年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成果汇报活动,但是试题的思维含量不够,只是一些简单的语言应用,不需要考生过多地组织语言,难度不大,分值不高(每题2~3分)。

如果说长沙的这两题是“做事”的话,那也只是做“简单的事”,不是做“复杂的事”,难以真实检测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而温州卷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均置于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这与其学习主题的命题形式相关。

在生活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学习所得,解决特定情境下的复杂问题,是温州卷所彰显的“做事”取向。

2022年的“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第1题考查的不是对汉字的简单书写,而是对4个汉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第2题以“稻穗”的口吻撰写介绍词,需要综合阅读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组织语言进行写作表达,试题语料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应用性、综合性。

2023年的中考卷以“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戏曲生活市集为情境。

在“打卡戏文大道”环节,学生需要结合戏剧节的戏文,联想相类的诗词名句默写;在“打卡主题市集”环节,学生需要根据手机壳上的戏曲扮相,联系《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林冲对戏曲脸谱进行分析;在“打卡九山戏台”环节,学生需要结合南戏名目《琵琶记》经典选段《糟糠自餍》,借助助读资料,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

这些考查内容不是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参与生活、获得思想和精神的启迪”(王荣生《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其思维含量和育人价值,不言而喻。

同时,这些情境还具有浓郁的温州地方文化特色。

2023年,央视的戏曲晚会就在温州举行。

历史上,温州也是南戏的重要源头。

考试当年,打卡戏曲生活市集,一时成为当地年轻人的风潮,这既反映了温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焕发的新活力。

如何促进学业测评由“做题”走向“做事”,更好地发挥学业测评的课程导向作用?笔者认为,“素养导向、真实生活、具体情境”,是试卷命制要着重考虑的。

2.针对文言诗文的测试,两地均具有鲜明的统整意识,“做事”取向鲜明

所谓统整,指的是课程学习和测评要统一于“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

素养时代,所有学科或学习领域均应体现“综合育人”原则,让课程内容与当地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适切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程学习的意义。

同理,素养导向下的中考语文命题也要有统整思维,以学业测评的结构化服务于“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的。

所以,试题的语料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个体。

2022年长沙卷古诗文阅读,以俞大猷的诗歌《舟师》和《明史·俞大猷传》(节选)统整测试语料;2023年长沙卷古诗文阅读,以李白的诗《苏武》和《汉书·苏武传》(节选)统整测试语料。

学生运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古诗文积累,在“做事”的过程中迁移应用知识,达成语文素养检测的目标;同时,也以古代民族英雄俞大猷和苏武的光辉事迹影响学生,达成课程育人的目标,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知识学习与文化传承、学业测评与精神培育结合起来,赋予古诗文学习以时代内涵、生活意义。

2022年温州卷古诗文阅读,以“探究辛词豪放风格”为活动任务,按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他的五篇古诗文,语料也具有高度的统整性。

2023年,则以《琵琶记》整合《南词叙录注释》和《留青日札》两篇古文,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做事”的基础上,完成对古汉语的理解、阐释、鉴赏与评价。

在古诗文测评的语料选择方面,长沙市和温州市都有鲜明的“做事”取向和“统整”思维,体现了“综合育人”的思想。

3.针对现代文的测试,两地在“做题”与“做事”上有同有异

现代文阅读类型,根据王荣生教授的理论,大致分为文学性作品阅读和非文学性作品阅读两类。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也基本上以这两类文体来组织现代文阅读的测试语料。

在非文学性作品阅读测试中,长沙、温州两市均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组织多篇、段语料。

2022年长沙卷以“铅笔”为探究主题,2023年以“音乐治疗”为探究主题,考查学生对实用性文本的理解推断和迁移运用能力。

2022年温州卷以“稻作文化”为探究主题,2023年借助“资料夹”开展探究活动,综合历史、地理、社会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做事”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事”中检测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

可以说,在非文学性阅读测评模块,两地都一致趋向于“做事”。

当然,做事,也有做简单的事和做复杂的事之分。

做简单的事学生只需要调动简单的信息读取、归纳能力就行,而做复杂的事则需要学生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和更高的思维品质。

比如,2022年、2023年长沙卷的第15题,学生只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就很容易做出信息的筛选、理解与推断,其测评的效度并不高。

在文学性作品阅读测试中,长沙、温州两市呈现差异。

2022年长沙卷小说《号魂》、2023年长沙卷小说《圆满》,均有3道小题,分别考查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理解鉴赏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至于学生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什么要“做事”,就不清楚了。

而温州卷则不同,学生读完文章后,为什么要“做事”,原因是清楚的。

2022年卷,读完作家乔叶的散文《在桃花峪看黄河》,不只是要求读懂、品鉴这篇文章,学生更需要借助“预学笔记”来学习散文,在考场上读“这一篇”时,学会读“这一类”。

这种读法,是学生当前生活和未来生活都能够用得上的,它将增强学生主动“做事”的动力。

再比如,2023年的温州卷,学生读完童话《鲲鹏记》一文后,为什么要“做事”呢?是因为班级要开展“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有一系列的任务需要学生独立完成。

而这些活动不单单是在考场上、试卷上“做事”,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时常遇到与之相类的“复杂情境下的事情”,需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综合素养来解决。

3

结论与反思

核心素养提出已经有一些时间了,很多人也时常将之挂在嘴边。

但事实上,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表现在学业测评上,是让学生“做题”还是“做事”,是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标准。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检测素来是一道难题,笔者仅从测评语料的组织这一角度,提出自己的拙见。

学业测评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教、学、评一致,用科学的评引导科学的教、科学的学,才是核心素养时代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来源:湖南教育

一键“分享”支持下,觉得好看请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