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致敬教育哲理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各位看官,且听我道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郭诗韬身着一袭长衫站在讲台上。

面对学生们充满好奇的眼神,她单手执扇,声音洪亮,一首气势十足的定场诗拉开了五年级《景阳冈》一课的序幕。

这堂课上,郭诗韬老师以“说书人”的身份亮相,引领学生分别通过自己、说书人、阳谷县乡民三重身份读水浒,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古典名著的文学价值。

这堂课巧妙地以身份置换为驱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赢得了台下听课专家与教师的好评。

在近日于苏州市甪直镇举办的第五届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观摩研讨活动中,如此精心设计的语文课例不在少数。

本届活动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份的语文教师参展课例378件,最终有184名教师获奖,其中11名获得特等奖的教师在活动现场进行课例展示。

在这些获奖课例中,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得到了传承与致敬,“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这句话如一盏明灯,照亮教师的育人之心。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我的小荷叶们,‘挨挨挤挤的’是什么样子?你们能相互配合表演下吗?”在给三年级学生上《荷花》一课时,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语文教师刘靖冉即兴提出了这个问题,台下的学生们立即向身边的同桌靠过去,争先举手回答他们心中对于“挨挨挤挤”一词的理解。

通过身体模仿、小组讨论与自主思考,学生们逐渐领悟了课文中“挨挨挤挤”“冒”等字词的精妙,体会到了散文的意韵之美。

“所谓一字立骨、一词传神,课堂上抓住了关键的字或词,可能这一堂课就活了。

”上海市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友认为,这堂课以一字一词为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文背后的散文修辞之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教师要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思考。

苏州市吴中区华中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教师张雪艳教《山居秋暝》时,由单篇到多篇,以同类型山水田园诗为例,注重培养小学生品鉴诗歌的素养;山东省济南市南山柳埠街道初级中学教师王孝珍教《乡愁》时,以本诗四个诗节为例,引导学生续写诗歌,抒发个人对乡愁的理解与思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慧腾教《赤壁赋》时,以作者苏轼的人生背景为例,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背后的悲乐哲思……

“教师们充分利用了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通过教材例子的‘凭借’功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尤立增表示。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代立然带领学生学完《狼》这篇课文后,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你认为蒲松龄的这篇文章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一场关于小说阅读意义的讨论随即在课堂上展开。

在听完学生们的发言后,代立然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虚构有时候是更深层次的真实。

他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小说,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出广阔的大千世界。

代立然老师的这堂课引发了在座专家、教师的共鸣。

“代老师点出了学习这篇小说的意义,哪怕观点不一致,也能起到触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教师要敢于亮剑,亮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思考学习背后的意义。

这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等问题。

”山东省教科院基教中心主任、语文教研员张伟忠说道。

叶圣陶先生孙女、《中国少年报》原主编叶小沫在回忆叶圣陶先生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时说道:“爷爷在教书的时候和大家一样,每天面对着一教室的学生,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什么’和‘怎样教’。

就是这两个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却让爷爷思考了一辈子。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练好自主学习的本领,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学生自己能‘走路’了,老师不但可以放手,而且可以放心了。

”叶小沫说道。

“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作为11堂特等奖展示课之一,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李乐天的单元整合式教学《致青春》获得了一致好评。

李乐天老师在讲完选文具体意象的内涵后,为了激发学生对青春内涵的思考,提出现场诗歌创作的要求。

学生们受到了教师的启发,完成创作后纷纷举手分享,其中不乏饱含深情的佳作。

尤其是一位美术生以“画彩”为题当堂创作了一首诗,当她读完最后四句“颜料使画面有了色彩,绿叶使窗台有了色彩。

你我来了,使青春有了色彩”,台下掌声如潮。

“李老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养成阅读、写作、思考、探究的好习惯,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价值。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叶圣陶先生重视阅读和写作。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师自身也应坚持做好这两件事。

“讲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如果语文教师不阅读、不写作,会影响语文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特级教师何郁表示。

为了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倡导“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设立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今年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共有来自全国各省份263位教师参评,最终有30名教师获奖。

“研究会创办了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和教师文学奖,一个是教学奖,一个是创作奖,两者并驾齐驱,又与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相得益彰。

我们希望以活动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文学育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世龙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08日 第05版

作者:本报记者 胡茜茹

2025北京人大附中初三 下开学考语文试题

自主选拔在线整理2025北京人大附中初三(下)开学考语文试题PDF资料,欢迎下载。

2025北京人大附中初三(下)开学考语文试题公布,为方便考生巩固练习,自主选拔在线整理2025北京人大附中初三(下)开学考语文试题PDF资料,欢迎下载。

2025北京人大附中初三(下)开学考语文试题温馨提示:为了方便大家下载练习,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高清无水印版《2025北京人大附中初三(下)开学考试题答案》PDF版,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北京中考升学交流群】。

扫码加群群内有各区重点初高中试题、中考签约、点招等北京中考政策分析,还有以大学为目标的初高中升学规划指导,欢迎广大考生家长加入。

1 23412前往页扫码进群领取无水印版试题及答案(北京初中)点击进群

期中模拟八年级语文试卷

期中模拟八年级语文试卷期中模拟八年级语文试卷1  一、综合性学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溃(kuì)退 泄(xiè)气 颁(bān)发 仲(zhōng)裁  B.巨额(é) 翘(qiào)首 悄(qiāo)然 娴(xián)熟  C.镌(juān)刻 畸(jī)形 不逊(xùn) 诘(jié)责  D.佃(diàn)农 慰(wèi)勉 不辍(zhuì) 黝(yǒu)黑  2.下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邺已 建树 由衷 桅杆 摧枯拉朽  B.酷似 咆哮 匿名 绯红 弹尽竭虑  C.教侮 呜呼 淍济 酒肆 藏污纳后  D.粗造 滞留 器宇 轩昂 诚皇诚恐  3.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告谴责了没有目标的狂轰滥炸,指出这是一种潜在的战争罪,并就以色列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摧枯拉朽似的批判。

  B.几人立时意识到了不对,停止了戏耍,均屏气敛声地注视着远处沙漠边缘,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

  C.语文课上,苗艺恩同学抑扬顿挫地朗读了一篇散文,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廖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地坐下和我对话起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B.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C.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D.一个人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现代文阅读  科技说明文阅读  别让智能手机出卖你  杨洋  ①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  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②目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一半以上都选择了ROOT或者越狱,两者都是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只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叫法不一样罢了。

最高使用权限的意思,就是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第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

但凡ROOT或越狱成功,如果有不法分子侵入了用户的手机,轻则用户隐私不保,重则手机变砖。

  ③如今,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连接。

无须键盘输入,只需要用摄像头扫一扫,或是图片直接识别,便可轻轻松松地获取信息。

但这块“风水宝地”也已经被不法分子锁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④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提示。

很多时候一次跳出多个提示,如果用户不留意内容,就容易都点“允许”了。

有些“允许”的协议说不定就是一张“卖身契”,什么通讯录、账户信息都允许获取,个人隐私就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了。

  ⑤相信大家对于微信诈骗已经见怪不怪了,例如“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能让手机用户成为诈骗或者骚扰的对象。

为了避免此种使用风险,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

此外,用户还要在微信“设置-隐私”选项中关闭“通过QQ好友搜索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和“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等功能,以绝后患。

  ⑥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订购商品需要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获取用户的所在地址信息,往往通过“GPS定位”。

而这些定位服务,恰恰为一些O2O(OnlineTo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不法分子开辟了绿色通道。

苹果手机在iOS7系统中,加入了“常去地点”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

该数据如果被他人知道,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关闭这些功能为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来关闭该功能。

  ⑦如果用户需要变卖自己的旧手机,那么最好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音乐等塞满手机储存卡,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了。

  ⑧可能有人觉得,要记住那些林林总总的设置、操作实在太麻烦了,如果能安装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什么都不必费心了,何乐不为呢!话虽没错,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用户多长个心眼儿,因为APP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欧洲著名的安全软件——熊猫卫士(PandaSecurity)就在某次更新中,因为一个文件签名的小小错误,把自己的核心文件标记成了恶意程序并进行了隔离,于是整个软件都不好了。

不管怎么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1.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获得设备的最高使用权限后,就可以任意安装未经认证的笫三方程序,自主启用或禁用任一进程以及硬件,甚至有权修改系统的参数和文件。

最严重的后果是用户的隐私将不保。

  B.已被不法分子锁定的“风水宝地”——二维码,它既可以是文本信息,也可以是网络链接。

用户扫描二维码打开的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程序。

  C.用户使用的手机不论ROOT或越狱与否,所有提示不假思索都“允许”,将会使用户的通讯录信息、账户信息等个人隐私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

  D.苹果手机1057系统中,“常去地点”这一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用户曾到过的所有位置。

该数据对普通用户毫无意义,伹一旦被警察或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告诉所有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一个手机安全类的APP,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智能手机了。

  B.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用二维码是有风险的,所以只要是二维码,绝不要扫描。

  C.选文④-⑧段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了使用智能手机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D.选文笫②段加点的词语“目前”可以删去,笫⑤、⑥段中的“可能”、“一些”是不能删去的,删去后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结合原文分析,相比较而言,以下哪种做法被智能手机“出卖”的风险较大?  A.用户一般不要轻易把手机ROOT或越狱,要养成平时关闭“常去地点"等有安全隐患功能的习惯。

  B.—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提示,特別是短信、微信、QQ等里面出现的不明链接更是不要轻易打开。

  C.为了避免微信在使用“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所带来的危险,手机用户尽量少使用这些功能。

  D.旧手机变卖时,一定要对手机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并用电影或音乐等塞满手机内储存卡。

如手机有外置储存卡必须取出,不卖给回收商。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在语文课堂上致敬教育哲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