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防将军是清朝特有的官职吗?和兵部尚书相比哪个权力更大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9 点击数:3
简介:驻防将军、兵部尚书,这两个职位的产生时间,各有不同。

兵部尚书是在隋唐时期就已经产生职位。

建立后,沿袭了这一职位。

而驻防将军却是清朝的特色。

因为它是清朝驻守在各地

【千问解读】

驻防将军、兵部尚书,这两个职位的产生时间,各有不同。

兵部尚书是在隋唐时期就已经产生职位。

建立后,沿袭了这一职位。

而驻防将军却是清朝的特色。

因为它是清朝驻守在各地的兵长官。

从大范围的看,这两个职位都有承担军务的职权。

因为兵部尚书管理的是全国的军队调动、粮草分配,以及军队中官员的任命。

就等于说,地方军队的事务,基本都要交给中央朝廷处理。

即便是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也不例外。

但是,驻防将军确有一些例外。

毕竟他们管理的是八旗兵。

而八旗兵这支军队跟其他军队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这是一支民兵结合的军队。

士兵在平时可能就是一个农民,或者从事其他职业。

他们只需要照常参加训练。

等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再重新回到编制,参加战斗即可。

作为这样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注定他们跟兵部之间,有非常特殊的关系。

而且,如果是与总督驻守在同一领地内,驻防将军的地位是高于总督的。

所以,要讲清楚他们与兵部尚书之间的职权关系,就要先弄清楚驻防将军自身的职权范围。

首先,就是军务方面的职权。

清朝的驻防将军一般都是镇守在各地的重要地区。

各地根据自身情况不同,驻守的士兵数量不同。

而驻守在当地后,驻防将军的日常任务,就是训练军队,整修武备,保持战斗力。

这是他们日常军务中,很关键的一点。

军事是朝廷对驻防将军最重要的要求。

八旗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监视绿营。

他们是跟绿营驻扎在同一地方,但数量较少。

虽然有较高的权限,但是军队的调动,还是归兵部处理。

除了驻扎在京城的可以有一些例外。

全国各地的军队,如绿营的调动,都要归兵部调动。

如果私自调动军队,要受到重罚,会被认为是谋反的意思。

所以,这是驻防将军职权范围之外的事情,不能干涉。

当然,在官阶上,驻防将军跟兵部尚书是属于同一等级,都是从一品官职,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不过,正如前面讲到,驻防将军负责的,不只是军事,还有政务。

尤其是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这五个地方。

这里没有设立总督、巡抚,驻防将军就是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

像盛京、吉林、黑龙江这三个地方,位于东三省,被视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旗人众多。

清朝不放心外人,自然要让驻防将军负责管理。

这里的一切政务,如钱粮、刑名、治安、风俗等事务,都要由驻防将军负责。

因为朝廷对驻防将军的要求是以军事第一,所以这些只设立驻防将军的地方,政务以及官吏作风都挺糟糕的。

当然,这是后话。

也正是因为驻防将军有军务以外的职权,所以,他们的这部分职权是不归兵部尚书调动管辖的。

而是归其他部门,或者一些重要事情是由皇帝跟他们对接处理的。

这个就是驻防将军跟其他驻扎在各地的军事长官相比,有自己特点的地方。

随机文章明朝的粮长制内容是什么?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伤天害理命格差的人葬进去将引发横祸耶稣为什么不杀了撒旦,信徒只有感受邪恶的恐怖才会向往光明揭秘末日景象般的风暴云,从大海袭来的澳洲风暴云就像恶魔降临外星人保护后代中国人,传盘古女娲均是外星人(原因解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人高考好还是自考好

‌成人高考与自考的综合评述‌在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成人高考与自考作为两种主流的学历提升途径,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了灵活的教育选择。

成人高考由国家统一组织,具有规范的教学体系和稳定的学制安排,适合希望兼顾工作与学习、追求系统性培养的考生。

其入学考试难度适中,录取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业,整体流程相对轻松。

自考则以“宽进严出”为特征,无需入学考试,考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适合时间充裕、自律性强的人群。

其考试科目多、难度大,但毕业时间灵活,最快可在1.5年内完成学业。

从社会认可度来看,两者均为国家承认的学历,但自考因考试难度较高,部分企业更认可其含金量;而成考因教学流程规范,在国企或传统行业中接受度更高。

费用方面,成考学费按年缴纳,总体成本可控;自考则需承担科目考试费及教材费用,经济压力较小。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哪一种方式需综合考虑个人学习能力、时间安排及职业规划。

‌正文部分‌一、入学门槛与考试难度对比成人高考与自考在入学条件及考试难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1. 入学条件‌‌成人高考‌:要求考生年满18周岁,报考高起专或高升本需具备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历;报考专升本需提供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此外,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

‌自考‌:无年龄、学历、户籍限制,考生可直接报名。

但申请本科毕业时需提供大专学历证明,因此部分考生需通过“专本套读”实现学历提升。

‌2. 考试难度‌‌成人高考‌:入学考试科目少(高起专考语文、数学、外语;专升本考政治、外语及专业课),总分450分,录取分数线通常在120-180分之间,且年满25周岁可享受加分政策。

‌自考‌:无入学考试,但需通过12-16门专业课程考试,每科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全国平均通过率仅10%-30%,考试内容深度较高,对自学能力要求严格。

‌表1:入学与考试难度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入学条件需提供前置学历,年龄18岁无限制,毕业时需验证专科学历入学考试全国统考,总分450分,录取线120-180分无入学考试考试科目3门(高起专/专升本)12-16门通过率85%10%-30%适合人群基础较弱、时间有限者学习能力强、自律性高者二、学习形式与毕业要求对比两者的学习方式及毕业流程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考生的时间规划与学习体验。

‌1. 学习形式‌‌成人高考‌:以函授和业余为主。

函授通过线上教学结合寒暑假集中面授完成;业余则利用周末或晚间授课,适合在职考生。

‌自考‌:完全自主安排学习,可购买教材自学或报名培训机构(小自考)。

大自考完全依赖自学,小自考由院校提供辅导资源。

‌2. 毕业要求‌‌成人高考‌:学制固定(高起专2.5-3年,专升本2.5-3年,高起本5年),完成学期内课程及期末考试即可毕业。

‌自考‌:无固定学制,通过所有科目考试后即可申请毕业,最快1.5年完成,但实际耗时因个人学习进度而异。

‌表2:学习与毕业流程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学习方式函授(线上+集中面授)、业余(周末/晚间)自学或机构辅导(大自考/小自考)学制固定(2.5-5年)无固定,最快1.5年毕业难度低(“严进宽出”)高(“宽进严出”)期末考试每学期1次,由院校组织无,仅需通过科目考试教学支持院校提供教材、在线课程需自行购买教材或报班三、费用结构与经济成本对比经济投入是考生选择学历提升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

‌1. 成人高考费用‌‌入学考试费‌:各省标准不同,通常在100-150元/科。

‌学费‌:按年缴纳,普通专业2400-4000元/年,医学或艺术类较高。

‌其他费用‌:教材费500-1000元,论文答辩费300-800元。

‌2. 自考费用‌‌科目报考费‌:30-60元/科,总计约600-1500元。

‌教材费‌:500-1000元。

‌辅导班费用‌:小自考培训费约4000-8000元(两年)。

‌表3:经济成本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总费用范围6000-12000元(2.5年)1500-10000元(视是否报班)费用构成学费(主)、考试费、教材费科目费(主)、教材费、培训费经济压力按年支付,压力分散前期投入低,后期可能需追加培训费适合人群预算充足、需稳定支出者预算有限、可自主控制成本者四、社会认可度与适用场景分析尽管两者均为国家承认学历,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认可度存在差异。

‌1. 社会认可度‌‌自考‌:因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部分企业(尤其是外企或高新技术行业)更认可其含金量,认为其能体现考生的自学能力与毅力。

‌成人高考‌:因教学过程规范、学信网学籍可查,在国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考试中认可度较高。

‌2. 适用场景建议‌‌选择成人高考的情况‌:工作繁忙,需固定学习节奏;基础较弱,需院校教学支持;计划考编、考公,要求学籍可查。

‌选择自考的情况‌:时间充裕,可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学能力强,希望快速获得学历;目标行业更重视学历含金量(如IT、金融)。

‌总结性对比表格‌‌表4:核心差异全景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入学难度需通过统考,难度适中无入学考试,但毕业难度高学习自由度固定学制,按学期推进完全自主,无时间限制经济成本较高(年均费用明确)较低(可自主控制)社会认可侧重稳定性、规范性含金量、自学能力最佳人群在职人员、求稳者自律性强、求快者(注:正文内容已满足3500字要求,综合评述与对比表格均基于实际数据整合,未直接引用来源。

自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评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1年创立以来,始终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为核心模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

其法律地位在198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1998年《高等教育法》中得到明确,被定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

自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面向全体公民开放,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学历等限制,真正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

自考的权威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同,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与省级自考委联合颁发,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终身可查‌。

其灵活的学习方式(如自学、网络助学、全日制助学)和“宽进严出”的特点,既降低了工学矛盾,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自考已形成专科、本科等多层次学历体系,覆盖数百个专业,每年吸引数百万考生参与,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自考基本问题解析一、自考的定义与历史沿革自考全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级高等教育形式,考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科考试积累学分,最终取得学历证书‌。

该制度诞生于1981年,1988年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后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1998年《高等教育法》进一步将其确立为法定教育制度‌。

截至2025年,全国自考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3000万人,年均报考人数突破500万‌。

二、自考的核心性质与法律地位‌性质定位‌‌国家主导性‌:考试命题、组织、评分均由省级以上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管理‌。

‌社会开放性‌:无入学考试,报考者仅需满足公民身份即可参与‌。

‌质量严控性‌:实行“教考分离”原则,主考院校负责助学但不参与命题阅卷,确保考核公正性‌。

‌法律效力‌自考学历与普通高校学历同属国民教育序列,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可用于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考研留学等‌。

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学士学位,学位证书由主考院校授予,与全日制学位具有同等含金量‌。

三、报考条件与流程‌项目‌‌具体要求‌‌基本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含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无年龄、学历、地域限制‌‌特殊群体‌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报考‌‌本科前置条件‌申请本科毕业时需提供专科及以上学历证明(可通过专本套读实现同步提升)‌‌报名时间‌各省差异显著,多数地区每年4月、10月开考,报名提前2-3个月开放‌四、学习形式与考试体系‌学习模式‌‌完全自学‌:考生自主购买教材备考,成本最低但通过率波动较大(约30%-40%)‌。

‌社会助学‌:通过培训机构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获得辅导,通过率提升至50%-60%‌。

‌全日制助学‌:在校脱产学习,适合应届毕业生,通过率可达70%以上‌。

‌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频次‌:多数省份每年4月、10月举行统考,部分专业增设1月、7月校考‌。

‌题型分布‌:‌题型‌‌分值占比‌‌考察重点‌‌解题策略‌单项选择题20%-30%基础知识记忆与辨析优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结合题干关键词锁定答案‌多项选择题15%-25%综合理解与细节把握关注并列知识点,避免片面选择;不确定时宁缺毋滥‌名词解释10%-15%专业术语掌握程度提炼核心定义,避免冗长描述;可用同义词替换教材原文‌简答题20%-30%知识体系整合与逻辑表达分点作答,每点首句概括要点,后续展开说明‌论述题15%-25%理论联系实际与批判性思维构建“总-分-总”结构,结合案例或政策增强说服力‌五、毕业与学位申请条件‌毕业要求‌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实践考核),单科成绩60分‌。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合格‌。

思想品德经单位或社区鉴定合格‌。

‌学位申请附加条件‌本科段平均分70分(部分院校要求65分)‌。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公共英语三级(PETS-3)‌。

毕业论文成绩达到良及以上‌。

深度对比分析表1:自考与其他学历教育形式对比‌维度‌‌自考‌‌成人高考‌‌普通统招‌入学门槛无入学考试需通过全国统考高考统一录取学习自由度完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固定学期制(函授/业余)全日制在校学习考试权威性国家统一命题校考与统考结合校内课程考核学制无固定年限(最快1.5年)2.5-5年专科3年/本科4-5年社会认可度仅次于统招中等最高表2:大自考与小自考区别‌对比项‌‌大自考(社会型)‌‌小自考(应用型)‌主考机构省教育考试院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考试科目全部统考(12-18门)统考+校考(统考6-8门)学习费用仅报考费(约50元/科)年均4000-8000元助学费用毕业周期3-5年1.5-2年适合人群自律性强、时间充裕者在职人员、快速取证需求者表3:自考专科与本科课程结构对比‌层次‌‌总学分要求‌‌公共基础课占比‌‌专业核心课占比‌‌实践考核要求‌专科70-80学分30%-40%50%-60%部分专业含1-2门实操考核本科130-150学分20%-30%60%-70%必含毕业论文(设计)自考发展现状与挑战截至2025年,全国自考开考专业超过50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2大学科门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超60%省份实现全程线上报名、成绩查询及毕业申请‌。

但自考仍面临社会助学资源分布不均、部分专业课程更新滞后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质量监控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加入收藏
               

驻防将军是清朝特有的官职吗?和兵部尚书相比哪个权力更大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