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之后明朝还曾下过一次西洋是怎么回事?可惜却无人知晓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30 点击数:
简介:谈及中国航海史上的“下西洋”话题,相信之人,都会认为只有七次,即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

然而,中国其实还有第八次下西洋,可惜鲜为人知。

如果说郑和是

【千问解读】

谈及中国航海史上的“下西洋”话题,相信之人,都会认为只有七次,即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

然而,中国其实还有第八次下西洋,可惜鲜为人知。

如果说郑和是一朵红花,那么王景弘就是一片绿叶,其实王景弘的真实历史贡献,不比郑和低多少。

只是,郑和一直是领导,加上近代梁对他的追捧,所以郑和广为人知,而王景弘如今却鲜有人知。

所谓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在靖难时,屡立战功,具备军事才能。

和郑和一样,王景弘也是一个。

1405年,王景弘与郑和等人首次下西洋(王景弘为副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的岁月中,王景弘先后参加过五次活动(也有说王景弘参加了7次)。

其中,有两次值得重视! (1)1430年,王景弘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当时,王景弘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

换言之,第六次下西洋其实由王景弘与郑和两人领导。

(2)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病逝于印度古里。

同年7月底,王景弘率队归返。

因此,从这一次安全返航,也可以看到王景弘有能力带一支大舰队。

梁启超评价认为,“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其实,这一评价不太准确,因为在郑和去世的第二年,王景弘再度下西洋,这是官方第八次大规模下西洋。

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主持船队出使南洋,即第八次下西洋。

船队先到苏门答腊,后到爪哇。

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换言之,郑和七次下西洋,并非中国航海史的绝唱,因为还有明朝组织的第八次下西洋。

所以,别再被骗了,这才是历史真相! 郑和去世之后,王景弘仍负责南京水军的操练。

《实录》1435年载:“请以各卫风快船四百艘作为战船,令都督陈政操江。

上敕守备太监王景弘计议行之。

” 然而,在此之后,1436年明朝政策转变,大臣阻止下西洋,明英宗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从此再无官方大规模下西洋。

关于大臣为何阻止下西洋,传统认为这是短视,其实这可能是一阴谋。

因为下西洋贸易获益的是皇家,但国库不获益,大臣不获益,所以大臣阻止,其后明朝民间“走私”海贸依然盛行。

晚年的王景弘,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把一生航海所得编撰成《赴西洋水程》等书。

后来,这一些书籍流落民间,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明朝下西洋的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第一,郑和()、王景弘、侯显(),这三个太监是郑和舰队的主导,由于郑和具备军事才能,加上精通和伊斯兰教,所以才被选为正使,王景弘是一般是副使。

第二,郑和下西洋的荣誉,至少有一半归功于朱棣,梁启超评价“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其人也”。

随机文章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历史上最会说漂亮话的皇帝杨广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现代企业管理十大法则,上下级沟通/避免破产/激烈员工等技巧盘点二战十大废柴武器,600毫米的卡尔臼炮摧毁一栋楼(重达124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太祖赵匡胤当上帝王之后是怎么回事?他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妻子的

原本是后周的君王的臣子,而且是当时权力非常大的一位将军。

后来柴荣过世,只是留下了一个才7岁的小太子,还有一个新娶进门的皇后,小。

之后这位小太子成为了君王,小符氏也成为了符。

幼主上位,周围的各个国家都是虎视眈眈,契丹和北汉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后周,于是年轻的符太后就把所有的兵力调动权交给了赵匡胤。

后来就有了陈桥黄袍加身,这一系列动作很明显是准备了很长时间,最终赵匡胤建立了大宋。

在他成为君王后,并没有伤害符太后母子,反而礼遇有加,还直接下令,命令所有人不能对符太后母子不敬,更不能夺取符太后母子的财产。

然后把这位年轻的太后迁进了西宫,一直好好的对待,可以说除了没有之前的权力,符太后还是的生活的非常好的。

而那位小君王赵匡胤也没有杀了他,因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威胁,赵匡胤给他赐了封号,郑王,并且还给予了封地,等等,之后这位年幼的郑王就到封地生活,再也没有回来。

总体来说赵匡胤并不是一个不讲情面,不留余地的君王,他对先主柴荣貌美如花的老婆来是不错的! 随机文章塔西佗简介明朝历史硕妃娘娘之谜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宇宙空间是怎样形成的,奇点大爆炸喷发出大量能量形成物质宇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朝两宋和明朝的火药有什么分别?都是如何用火药制造武器的

1、时的火药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

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

火药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

火药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

据路振的《九国志》记载,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2、两宋时的火药 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

据《·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

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

《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

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

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

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

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

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

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

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

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

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

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

公元1126年,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

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

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

《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

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药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

火器的发展有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

《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个火药配方。

唐代火药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为1比2,甚至接近1比3。

已与后世黑火药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

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性配料,是为了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

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1044年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

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

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

火枪是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

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

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

“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

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

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逐步发展起来的。

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制造的而得此名。

《》所引的《行军须知》一书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时曾用过火筒,用以杀伤登上城头的敌人。

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

1332年的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管状火器实物。

3、 明代在作战火器方面,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

明燕王(即后来的)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就曾使用了“一窝蜂”。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

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

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的外壳上缚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

”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

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

另外,该书还记载了“神火飞鸦”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雏形飞弹。

“神火飞鸦”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四支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它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火箭的发展,使人产生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

根据史书的记载14世纪末,的一位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

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行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随机文章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无人机和遥控飞机的区别分析,无人机能自动控制飞行/性能超屌距离产生美感的刺猬效应,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应有私密空间释放恶臭的红笼头菌能吃吗,红笼头菌有毒吗/有毒不建议食用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郑和之后明朝还曾下过一次西洋是怎么回事?可惜却无人知晓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