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四大瘟疫,第一个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0 点击数:
简介: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很多重大瘟疫,我们这辈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非典了。

瘟疫一般发生在自然灾害后,由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那么人类历史上被称为“四大瘟疫”的疾病有

【千问解读】

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很多重大瘟疫,我们这辈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非典了。

瘟疫一般发生在自然灾害后,由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那么人类历史上被称为“四大瘟疫”的疾病有哪些? 西班牙流感、黑死病、天花和艾滋病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四大瘟疫。

1.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至於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事件经过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

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今属土库曼斯坦)。

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

许多人早上还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

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

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除了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之外 )。

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

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口聚集地。

西班牙流感的影响,在约6个月内夺去2千5百万到4千万(一说7千万或一亿)条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

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在一波的大流感也传入台湾,在当时造成约两万五千人的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2.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治病是因为鼠疫杆菌,死亡率极高,目前为止死亡总数高达2亿人,肆虐地球至少300年。

历史上鼠疫有三次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六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波及到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二千五百万人。

但由于缺乏详细资料确认,一般不能确认这是鼠疫造成的。

第二次发生于十四世纪,仅欧洲就死亡二千五百万人,即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英国近1/3的人口死于鼠疫。

到1665年,这场鼠疫肆虐了整个欧洲,几近疯狂。

仅伦敦地区,就死亡六七万人以上。

1665年的6月至8月的仅仅3个月内,伦敦的人口就减少了十分之 一。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9月竟达8000人。

鼠疫由伦敦向外蔓延,英国王室逃出伦敦,市内的富人也携家带口匆匆出逃,剑桥居民纷纷 用马车装载着行李,疏散到了乡间。

伦敦城有1万余所房屋被遗弃,有的用松木板把门窗钉死,有病人的住房都用红粉笔打上十字标记。

当时还是大学生的牛顿,还因此从英国剑桥大学辍学一阵子。

据说最初黑死病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

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

约在1348年,黑死 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都相继死去。

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最大规模的一场黑死病 1348年,一场鼠疫大流行,改变了欧洲的历程,也改变了人类的卫生保健史。

这个时候是中国的末年。

这次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有肿块,然后皮肤会出现青黑色的斑块,因此当时被称为黑死病。

染病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

疫病皆有传染源,黑死病的源头是老鼠及其携带的跳蚤。

当时传说:最早感染黑死病的是蒙古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草原上的老鼠把瘟疫传染给了他们。

蒙古人居于中国北方,从起向西扩张,横扫中亚和欧洲。

鼠疫曾经肆虐中国,并且于1331年开始肆虐中国。

时值中国住民武力反抗元朝统治的顶点,元朝遂于1368年灭亡于 。

其实在元朝之前,鼠疫曾多次传入中国,所以虽然中国也曾发生过地区性鼠疫传染,但中国人也逐渐有了对鼠疫的免疫力,死亡率相对较低。

而欧洲人则在此之前几百年内从未接触过鼠疫,一旦爆发,自然死亡惊人! 1345年,占领中亚、西亚的蒙古人进攻黑海之滨一个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东罗马帝国称臣。

面对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加法人坚壁清野,闭城不战。

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蒙古大军中蔓延。

蒙古人知道这种瘟疫会传染,于是用抛石机将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尸体抛入城内,这可谓全世界最早的细菌战。

加法人不了解这种瘟疫,对抛进来的尸体置之不理,甚至莫名其妙。

尸体腐烂后,恐怖的瘟疫便随之爆发。

现在看来,是腐烂的尸体释放出病菌,污染了空气,毒化了水源,导致了瘟疫。

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开城门,纷纷仓皇逃窜。

而城外的蒙古大军也没有高兴多久。

入城几天后,他们同样放弃加法仓皇逃走,因为鼠疫也没有放过他们,蒙古人也大量死于黑死病。

劫后余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们的宗主国——东罗马帝国。

然而,加法城爆发瘟疫的消息已经传遍欧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绝他们登陆。

意大利威尼斯让他们的船只在海上隔离40天后才准许上岸,意在阻止瘟疫传入。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船上携带细菌的老鼠却是会游泳,它们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开始在整个欧洲蔓延。

当时欧洲城市的卫生极差,大街上四溢着脏水和粪便,到处都是垃圾和杂物,这正是老鼠的天堂。

任何一个欧洲城市,都有大量的老鼠存在。

疯狂的欧洲人,把瘟疫的爆发迁怒于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犹太人。

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

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 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 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

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

当时,欧洲教会不知道老鼠是传染源,认为猫是幽灵和邪恶的化身,鼓动人们捕杀猫。

猫几乎濒临灭绝。

加上瘟疫爆发后,人们认为猫有可能是传播瘟疫的载体,更是大肆捕杀。

没有了天敌的老鼠肆意繁殖,加剧了黑死病的流行。

那时欧洲的医学也非常落后,不论得了什么病,都是千篇一律地实行放血疗法,放血不奏效,又使用通便剂、催吐剂,仍不奏效,就用火烧灼淋巴肿块。

这都是西方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传下来的方法,不过也超越了希波克拉底,新疗法是把干蛤蟆放在皮肤上,或者用尿洗澡。

这些疗法自然也无效。

于是人们只好相信上帝,把瘟疫归结为人类自身的罪孽惹得上帝愤怒。

要赎罪,一些人手执带着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一边被打一边哼唱着“我有罪”。

这场黑死病使欧洲人死亡约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才可比拟。

3.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后死亡率高。

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最典型的要数墨西哥 1565年,一个负责调查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皇家法官在其调查报告中写道:“在赫纳多·科尔特斯侯爵占领并统治该地区的7年时间里,当地人受到了残酷的镇压,无数人死于非命;抢劫,压榨,肆无忌惮的掠夺,种种耸人听闻的交易随处可见……由于统治者的暴政与苛税以及天花等各种疾病,当地人口正在急剧减少。

” 上述文字,讲述的是这样一件事:1519年赫纳多·科尔特斯带领西班牙军队涌入墨西哥城时,当时,阿兹特克王朝总人口是2200万。

然而,到了16世纪末,在遭受了一系列可怕瘟疫与杀戮的致命打击之后,阿兹特克王朝人口只剩下不到200万。

如此高的死亡率,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欧洲黑死病也不能与之相比,流行病学家把它称之为“印第安人大灭绝”。

时光到了1520年5月,阿兹特克人一年一度的“青玉蜀黍节”来临了,这是他们庆祝部落战神威齐洛波其特里的节日。

人们请示了西班牙人并被获准照例庆祝节日,然而,背信弃义的西班牙人正在筹划着一场大屠杀。

阿兹特克人精心准备了这场仪式,他们希望西班牙人明白他们也是有自尊的。

当阿兹特克人地跳起蛇舞的时候,西班牙人的行动开始了:他们先是向场院中央的老人挑衅,扇他们耳光,再砍掉他们的双臂,又割掉他们的脑袋,然后把刀插在战神雕像的鼻子上;他们包围了神庙的出入口,不放过一个人。

鲜血在地上流淌,人们绝望地叫喊……愤怒的阿兹特克人开始反击。

但西班牙人把他们的国王莫特库索马戴上脚镣,押到皇宫阳台上,让他命令他的人民投降。

于是,人们朝他投掷石块——国王被活活砸死了。

此后,国王的弟弟登上王位,他带领阿兹特克人继续围攻西班牙人。

一周后,在一个的夜里,西班牙人弃城仓皇逃跑。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悲惨之夜”,据统计,西班牙人在战斗中共死亡了800多人。

获胜的阿兹特克人俘虏了一些西班牙士兵,缴获了很多战利品。

正当阿兹特克人庆祝胜利之时,灾难却悄悄降临。

在西班牙战俘中,有几个是天花病毒的携带者。

到公元11至12世纪,伴随着十字军的东征,天花开始在欧亚大陆蔓延。

同时,大量的亚洲移民和非洲朝圣者及商人跨越撒哈拉大沙漠,又把天花带到了非洲。

天花在欧洲曾多次爆发,在天花肆虐之后存活下来的欧洲人,多少都具有一些免疫力。

而印第安人则不然,他们历代祖先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疾病,所以自然对天花不具备任何抵抗能力,从而大批大批地倒下了。

当时,欧洲人得天花的死亡率是10%,而美洲印第安人由于第一次遭遇天花,死亡率竟然高达90%。

就这样,蔓延了60多天的天花,夺去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命,其中包括他们的新国王。

然而,阿兹特克人悲惨的故事还在继续,还在向纵深发展。

1521年,科尔特斯卷土从来,他惊讶的发现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西班牙人所见到的是遍地无人掩埋的尸体——天花病毒杀死了大量的阿兹特克人。

当时在场的一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在一些地方满门皆灭,死者太多,以至无法全部掩埋。

”见到同伴大批倒下,而西班牙人却地活着。

迷信的阿兹特克人因此惊慌失措地认为是西班牙人信仰的上帝比他们信仰的神更有神力,所以他们相信了这场灾难是上帝的安排。

于是,活下来的印第安人从此顺从地接受了西班牙人的统治。

另一个印第安部落——南美的印加部落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数百名西班加人在攻打印加部落的过程中,把天花带到了南美,造成了南美印第安人大批死亡。

天花在美洲继续流行了数十年,导致约2000万到3000万印第安人死亡,也导致了整个印第安文明的衰落。

1518年:Hispaniola岛(今天的多米尼加和海地),天花杀死了当地50%的原住民。

1519—1520:天花肆虐危地马拉。

一名印第安幸存者记下了这样的话:“一半人逃离家园,狗和秃鹫啄食着尸体。

” 1520—1527年;在墨西哥、中美、南美,天花杀死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

1527—1530年:天花抵达,国王Huayna Capac和20万印加人死亡。

1560年:巴西再次爆发天花,印第安人死亡惨重,葡萄牙人甚至找不到人来收割甘蔗。

1617—1619年:北美东北海岸,天花杀死了当地90%的印第安人。

1630—1635年:一场天花席卷安大略地区的Huron,约10万人死亡。

1634年:丹麦商人将天花带到了今天的康涅迪格州,95%的当地印第安人死亡,这场瘟疫一直传播到了今天的加拿大。

4.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病的起源 最初艾滋病的起源,传说是非洲民主刚果一种黑猩猩身上有原始的艾滋病毒。

当地黑人有引用和将猩猩血注入体内的习惯,据说这能提高性能力。

由此艾滋病毒从猩猩身上传入人类! 但现代医学证明,虽然这种黑猩猩身上的病毒和艾滋病毒非常相似,但仍有较大不同,顶多算是艾滋病毒的远亲。

这种原始病毒并不致命,至于是否能传染给人更是无法确定。

所以,黑猩猩是艾滋病的源头,这个学说今天也不能成立。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消息称洛杉矶爆发了一种异常的肺炎。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艾滋病发现日。

30年前,人们认为艾滋病是男同性恋的特有疾病。

30年后,对抗艾滋病要走的路仍然很长,但随着社会了解的增加,人们看待爱滋病人的目光则更温柔。

它的最开始是静默的,茫昧的。

1959年,一名刚果籍男子死于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

后对该男子的血液标本分析认定为第一例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意外发现的两个医学样本使得我们能够大致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来源,艾滋病传播有百年历史。

这两个样本是50年前在刚果收集到的,当时刚果是法属殖民地。

1998年,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1959年收集到的血液样本。

紧 接着,在2008年时又发现了另一个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样本,该样本是1960年从一位女性的淋巴腺收集到的。

由于独立的进化历史,这两个样本中的病 毒之间有些微妙的不同。

在对它们建立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可能是从同一位祖先身上进化而来的,始于1902到1921年之间,这意味着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至少在人群中存在如此之久了。

基因序列还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非洲传播到海地——可能是在1960年,现今的刚果共和国从比利时独立后不久, 并在1969年左右传播到美国。

对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保罗-夏普看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所以在70年后才被检测出来是显而易见的。

他说,如果符合指数曲线的话,1960年非洲中西部的感染者可能是4000例。

图森亚利桑那州大学的迈克尔-沃罗贝,就是发现这两个样本的研究人员之一。

他说:“发现那些样本确实是需要运气,但同时也要耗费时间、精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那么久都没有被发现是有其他原因的。

艾滋病从感染到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长达10年,而且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通过其他感染病致死的。

在一些地区,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的致命性疾病都是很普遍的,知道有一部分人死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只是后见之明。

沃罗贝说,真正想说的并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非洲传播了70年却未被注意到,而是1969年到1981年之间,美国一直没有发现这种病毒。

从传播的指数速度来看,在1981年报道首个病例时,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了100,000。

“一个病例高达100,000的发达国家,花了12年才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现该病毒也是不足为奇的,”他说,“过去30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史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 1981年1月的一天,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一间地下办公室里,刚进屋的研究员对大伙说:“那个实习医师有个奇怪的病人。

”这句话引起了33岁免疫学助理教授迈克尔·戈特利布的注意。

病人的名字也是迈克尔,是个31岁的高大帅气的男模,为了公开同性恋身份搬到洛杉矶,因不明原因的高烧和体重减轻住院。

检查发现他的免疫系统非常糟糕,就像是一个刚经历了一轮残酷化疗的癌症患者。

而问题是,他并没有患癌症,也没在化疗,甚至在此之前,一直很健康。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戈特利布诧异地说。

戈特利布所在的免疫小组每天都去看迈克尔。

五天后,在没有被确诊的情况下,克出了院。

但一周后,他又因高烧重回医院。

这次的病因为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这是一种极罕见的肺炎,通常会出现在器官移植者或是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身上。

这个神秘病例在医学圈很快散播开来,同行们都知道戈特利布在关注这个病人,于是陆续有人告知戈特利布助教,还有4个类似的病人。

这么短的时间内,洛杉矶就出现了5个相似的病例,似乎预示着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戈特利布和同事联系了《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该刊物编辑建议他们有必要直接联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CDC当时并没有发现全国范围内有其他异常情况,不过还是邀请戈特利布他们写一份《发病率与病死率周报》(MMWR)报告。

1981年6月5日,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了这篇报告,描述了洛杉矶5名年轻健康的同性恋男子被诊断患上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事件。

不过这篇报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但是,这一天是重要的,后来被定为艾滋病发现日。

几周后,事态发生了变化。

另一篇报告报道了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共有26名原本健康的同性恋男子患有PCP和一种非同寻常的癌症——卡波西肉瘤。

这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有线新闻网(CNN)、美联社等媒体都争相进行了报道。

1981年7月3日,《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41名同性恋患上罕见癌症》的文章。

12月11日,《邮报》发表了《免疫系统疾病困扰男同性恋》一文。

仅从题目,就可直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倾向——这是男同性恋的特有疾病。

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所面对的事态,几乎一无所知:它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治疗,或者到底该怎么称呼? 在这些最早的关于艾滋病的官方报道中,并没有对AIDS症状的详细描述,关于这个疾病的许多方面,都是在数年后才慢慢为人认知的。

同样,至于是什么导致了该病的发生人们也无从知晓。

发现了第2、3例病例的乔尔·韦斯曼医生当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我感到在他们身后或许还有更多人将生此病。

”或许,让韦斯曼医生也想象不到的是,30年后,这场疫病会发展成全球感染六千万人(并在持续增长),并造成至少二十五万人死亡的世界性传染病。

跟所有重大疾病始现时一样,人们的最初担忧源自对新病种的未知和猜测。

在一切没弄明白之前,担忧是隐约的,恐慌局限于小范围之内,公众是沉默的。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

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

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

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

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

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机文章导弹是谁发明的,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为德军发明薛定谔把妹法方程详解,成功率超55%的科学追女生法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看不起搞理论研究的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骑兵的战斗能力如何?曾被外媒评为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为什么又被取消

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十几年前的一部抗日巨作《亮剑》,说起来,这不电视剧的导演非常“心机”,总是用很多镜头来“吸泪”。

相信大家都记得其中这样一段,连连长孙德胜,带着仅剩的十几名骑兵,数次向日本骑兵联队发起进攻,最终骑兵连全体阵亡。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军人,更是代表着中国军魂。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历史上中国的骑兵曾被外媒评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

但为何这支队伍被彻底取消了呢? 其实骑兵并不是抗日时期才有的产物,无论是中国古代亦或是西方国家的古代,骑兵这个词就一直存在着,他们骑在战马上面,凭借着高超的马术与刀术,对敌人发起进攻。

而后来随着热兵器的出现,骑兵则越来越少了,但是依然有着骑兵的存在。

而随着我国“骡马化”的淘汰,骑兵部队便被彻底取消了,仅仅只是象征性的保留下了几只骑兵连队。

要说起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外媒严重“最可怕”的军队,其实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组建了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的彭雪枫,而当时考虑到中国军人与欧美的不同,所以他放弃了苏军的马刀,而设计了一种刀身修长且轻薄的钢刀,将之称为“雪枫刀”。

而也正是雪枫刀的存在,使得中国军人使起来非常顺手,再加上骑兵自身的优势本就比陆军要强,毕竟有了战马的加持,骑兵无论是在行军速度上面还是在机动性上面,都要比步兵强上很多,所以在当时骑兵也是战功赫赫。

纵然因为当年的大裁军,将骑兵的兵种彻底抹去,但是骑兵永远都存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无法抹去。

随机文章元朝和建立四大汗国, 有什么关系?诸葛亮怎么死的?专家反覆研究后「只说4字」解释了一切1998年大洪水出现龙尸真相,疑似数百米巨龙翻身所致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中国正缩短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引美嫉妒)顶级掠食者蛇发女怪龙图片,头大如牛秒杀各种陆地恐龙(体长8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叶桂:温病学派的创始人,清代最为著名的临床医学家

(1667-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江苏昊县人.叶桂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叶紫帆擅长儿科,行医40多年,以医德高尚、治病不分贫富而名噪吴中.父亲叶阳生,喜好琴、诗、书、画,也精于医理,所治病症较为广泛,为乡里所推重,可惜享年不永,未满半百而逝,其时叶桂只有14岁。

叶桂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白天向老师习读经书,晚上随父学医,对医学尤为热心,未及弱冠之年便已通读了《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为日后从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父亲死后,家庭生活艰难,叶桂放弃举业,从其父门人朱某学医并应诊。

未及数年,他的医术已超过老师,以至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叶桂不仅聪明,读书有之能,而且虚心好学,只要听说某位医者擅长某技,他总要拜师学艺。

在他整个学医、行医过程中,前后拜师达17人之多,因此博采众长,医道日精。

他通过切脉望色、听声究原,揭示病症,言之确凿,就像能见到病人的五脏一样。

他治病多有奇效,对于疑难病症,或就患者平日嗜好而找到得救之法,或就其他医生的药方而略加变通,有时并不开药,仅使患者注意饮食起居而消病,有时在未患病时而预知,甚至预断数十年后病的结果.对于“病之极难捉摸者,一经诊视,指示灼然”.种种遗闻逸事颇多流传,所以未满30岁便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先生”.可以说,叶夭士是最为著名的临床医学家. 叶桂对医学精益求精,对前人的经验主张师古不泥,兼收并蓄,反对那些盲目效仿,偏执一方以及以人试药的流弊陋习。

他曾说:“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

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

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

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

近之医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伟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症、有变症、有转症,必灼见其初中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

”他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医术,决不可把病人的性命当儿戏。

因此临终之前,他告诫子女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这充分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值得后世汲取. 叶桂幼承家学,始以儿科为主,以后拜师多人,博采众长,学力日进,由内科而“贯通各科”。

特别是受温病学家周扬俊的影响,对温热病的研究较为深入,著有《温热论》一书。

从首倡《温疫论》,周扬俊著《温热暑疫全书》,至叶桂《温热论》的问世,反映了吴中温病学派逐步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

《温热论》是叶桂在吸取前贤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而撰成的阐述温病学的论著。

全书词简意深,论析精辟,说理透彻,是中医温病学中一部高度概括、提纲挚领的重要代表作,它对温热病的发生与变化、诊断与治疗以及预后的顺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在温病学派中起到了承前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叶桂《温热论》的问世,标志着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吴中温病学派的正式形成.如果说金、元以来,特别是明末吴有性等人开创了温病学说,对温病学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的话,那么直到清代前期,温病学说才渐趋成熟,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专门学说。

而叶桂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作了这样的评价:“邪之寒热不同,治法迥异,岂可混哉!二千年来,纷纷议论,不能辨析明白。

近世叶天士始辨其源流,明其变化,不独为后学指南,雨实补仲景之残缺,厥功大矣。

”与叶桂同时或稍后,苏州的许多医家都在温病研究方面取得了成绩,较为著名的如薛生白、缪遵义等.前者著有《湿热论》,着重于对湿温病的探讨,后者著有《温热朗照》,着重于整理前人对温病理论阐发的心得。

他们与叶桂被并称为“吴中三大家”。

在他们的影响下,温病学的研究率先在吴中地区形成中心,并很快扩散出去,掀起了温病学研究的高潮.因此,称叶桂为吴中温病学派的创始人绝非虚誉。

叶桂对医学的贡献,不止在温病学方面,在杂病诊治方面,也有许多创见.叶桂在诊治疾病方面的医疗经验,在《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有较为集中的反映。

该书以医案形式介绍了他诊治温热病、内科杂病以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症的案例,在古代个人医案著作中最负盛名,刊本达数十种之多.他的医术见解和方治特色,在这本书中有充分的反映,要而言之:第一,胃阴学说。

金元时期的医学名家认识到脾、胃的重要性,视之为人体“硫柱”。

但是具体论述则各有偏颇,有的重在阳气的升发,有的将脾、胃合一而议.医家虽然注意了“脾阴”,而对“胃阴”却未引起重视。

叶桂倡言胃阴,使脾、胃学说得到新的发展。

他认为,脾、胃有别,,脾气主升,得阳始运,胃气主降,柔润则安.因此,治脾应甘温升发,治胃宜甘凉通降。

脾、胃分治,是叶桂的独到见解。

他关于甘凉育养胃阴的方法,被认为是“超出千古”之论。

第二,调补奇经八脉学说。

叶桂重视奇经辨证,结合个人实践,发展了奇经八脉的辨证论治法则。

在生理上,他认为奇经有收摄精气、调节正经气血以及维续、护卫、包举形体的作用;在病理上,凡肝、肾、脾、胃之病,久虚不复,必延及奇经;在辨证上,奇经之病须分虚实;在治疗上,常须通、补兼施。

第三,久病入络说。

叶桂认为,凡寒、暑、劳形、阳气受损、嗅怒动肝、七情郁结等,均能造成气血阻滞而伤人经络.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是叶桂在杂病诊治方面的著名论点。

他认为,络病的治疗,应以辛润通络为用药原则。

第四,中风病议.叶桂认为中风诸症,皆为“身中阳气变”所致。

他在《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有中风病的专论,指出造成阳气动变的因素有二,一为肝风内动,二与心肾相关.病机既明,在治疗方面,应注重补肾水、养心血、平肝木等方法.此外,他最先描述了猩红热的舌象,对于血症、产后病、儿科病、老年病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叶桂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为人敦厚.他对于前来就医的,索费甚高,毫不通融,而对于贫病无告的贫民百姓,则往往不收分文,甚至还以药相赠。

在清人的文集、笔记及方志资料中,记载了不少关于他医术精湛、助人为乐的故事。

清代的苏州状元石楹玉在为《本事方释义》作序时说道:“余生晚,不及见先生。

然吴中父老皆乐谈其轶事,书之虽累犊不能尽,谓为当今之、淳于意可也。

”吴中父老对叶桂的遗闻逸事,正表明了人民群众对他的敬慕之情. 叶桂的学术思想和实践,在灿烂的祖国医学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在此,我们可以借用余瀛鳌、陶晓华先生的一段话对他的一生进行概括:“总结其治学特点,就是广访名师,博取众长,,不耻下问,加上刻苦钻研,终成一代名家.他在医学上的突出贡献是:创立了温病的辨治体系;较完整地介绍了他个人的学术临床经验,为后世时方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方药和医案。

”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代的影响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欧洲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却被轻松拦截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院士提议引雅鲁藏布江水入新疆,可让新疆生活2亿人/印度听后却慌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四大瘟疫,第一个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