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胡林翼都是湘军的领袖,两人有哪些不同?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是湘军重要首领。

湘军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还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就了一大批人才。

世人只知道和的功劳,而不知道胡林翼在曾、左之前。

胡林翼的才学与能

【千问解读】

是湘军重要首领。

湘军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还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就了一大批人才。

世人只知道和的功劳,而不知道胡林翼在曾、左之前。

胡林翼的才学与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曾国藩和左宗棠。

曾国藩和胡林翼都是湘军的领袖,但是他们却是两路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反差。

最早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比较的,是他们的年轻朋友王闿运。

王闿运说:曾起农家,胡称贵胄,诸所措置,曾不及胡,而同时名人希与胡接,由其少无边幅,又荒于学涉故也。

使曾有胡材略,胡有曾声望,则豪俊效用,规模宏远。

中兴之业实成自胡,而外议不知所由,或谤或谀,皆非事实。

这段话见于王闿运的《王志》。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曾国藩的局面太小,他的气量、胆气太小,比不上胡林翼。

胡林翼是一个贵家子弟,他的手眼要比曾国藩高一些,手段要老辣一些。

如果胡林翼有曾国藩那样的名望,曾国藩有胡林翼那样的才干,这个江山恐怕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恐怕就是另外一个天下了。

其实曾国藩自己也对赵烈文说过,说“胡文忠做事有气魄”,总是批评我“军中保举不优,用财不泰,不足以鼓舞人才”,然后我接受了他的批评,“后来一切较宽于前”。

也就是说,曾国藩胆气稍微放开一些了。

胡林翼一生的成功得力于权谋,而不是像曾国藩那样得力于理学修养。

胡林翼熟谙封建官场之道,当人说人话,当鬼说鬼话,把他的顶头上司官文简直是玩弄于股掌之上。

胡林翼首先是贿赂,每个月给予三千两银子供你挥霍;其次是笼络,让自己的老妈收官文的小老婆做义女,然后就在湖北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据说官文有一次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跟胡林翼写了封信,说按照大清律例,总督是可以管巡抚的,你该不该我管?胡林翼怎么说,胡林翼毫不退让,该用权术就用权术,该贿赂就贿赂,但是该出击就出击,该顶就顶,一下子把他打回去了。

胡林翼说按照大清律例,总督要是受贿,要是不法的话,巡抚也有揭露的职责,我知道你接受谁谁谁的贿赂有多少,你说我该怎么办。

官文这一下子不敢做声了。

胡林翼玩弄权术,当时的人都看得很清楚。

刚直不阿的,就看不惯胡林翼的这套手腕,说他不太正派。

曾国藩马上为胡林翼说话,说胡林翼对我们湘军是从不来这一套的。

确实,胡林翼用权谋,几乎从来都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他是一心一意为湘系军政集团谋发展的。

为了他的大,为了他的湘系军政集团,胡林翼是把命都搭上了的,在他50岁的时候,就活活累死了。

因为胡林翼,所以朝廷给他的是“文忠”。

胡林翼的权术和为人,却是曾国藩做不来的。

据王闿运的学生杨钧说,曾国藩有一次问自己的一帮幕僚和手下:“你们说说看,我可以和谁比?”有的说像张三,有的说像李四,曾国藩却说:“你们说的都不是。

我啊,我一辈子就想做,可惜我做不到!”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看魏武帝,一是一生都在用权术、用权谋; 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阔斧,敢作敢当。

这两件事情曾国藩都做不来。

又有一次,曾国藩对自己的幕僚说:“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我看在当今天下做事,还要增加一科,叫做什么科?叫绝无良心科。

这个世道,太正直做不来事情,要那种昧着良心才能做事。

”这应该是一种愤激之言,调戏之词,也是一句无奈的叹息。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曾国藩做不来绝无良心,他做不来魏武帝。

为什么呢,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名臣,他顾及的是自己的名声,顾及的是自己的道德,顾及的是自己的文化传统。

所以,大清国给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

还有两件事情,也能帮助我们看出曾国藩和胡林翼的不同。

一是围攻安庆,明摆着是抢头功,其他的部队都在为他清扫外围。

曾国荃心知肚明,因此也学他的大哥,在写给别人的信中,一再自谦,说我这里都是孱兵弱将,顶多只能相持不败,不敢做立功之想。

胡林翼看不下去,马上回信说“弥谦弥伪”,说谦让过头就是虚伪,你想立功有什么错! 二是曾国荃贪图大功,一口气冲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别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认为他后路空虚,非常危险。

胡林翼还是,又给曾国荃写信,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兄弟,哥哥是的,什么都不管,为所欲为; 而弟弟呢,是循规蹈矩的,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什么事情都怕碰到黑煞神,生怕碰到灾星。

这样,哥哥弟弟都太平无事。

后来弟弟想,我也懵懵懂懂一次看看,我也向哥哥学习,随心所欲,多痛快啊,我干吗要这么约束自己呢,干吗要这么循规蹈矩呢? 于是他也就不看皇历,也就这么懵懂而行,结果还真碰到了黑煞神。

这个时候弟弟就说:“我哥哥经常这样,你这么不找他的麻烦? 怎么我一偶然这样,你就朝我来了呢?”这个黑煞神说:“我们这种人,怕就怕那种懵里懵懂的人。

你太拘谨,当然撞到我的手上啦!” 胡林翼把这个故事说完,然后又给曾国荃写了几句话,大意是:“去吧!这个天下的事情,就是要懵里懵懂的人才干得出来,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也干不成!”这就是说他们两兄弟的不同,曾国藩这个人,确实在不少问题上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

胡林翼拿“懵懂兄弟”的故事来激励曾国荃,这件事好像不少人都知道。

后来,曾国荃在湖北巡抚任内,弹劾顶头上司官文,闹得两败俱伤,说了一句十分顽皮的话:“这也真的太懵懂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曾胡二人性格不一样,作风不一样,战略战术也不一样。

当曾国藩受命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胡林翼建议曾国藩遵照朝廷“兼程前进、收复失地”的旨意,提议分兵奇袭,一出杭州,一出淮扬。

也就是说,大胆用奇兵,出其不意地杀到江浙去,深入敌后,变被动为主动,打进敌人的地盘去。

但是曾国藩却是十二分的谨慎,你让我这么一万人部队,孤军深入,这会不会是飞蛾投火? 这会不会是以卵击石? 这会不会是有去无回、白白送死? 出其不意,出奇制胜,攻其必救,掌握主动,从这点看,胡林翼的胆气确实比曾国藩大得多。

但是反过来说,曾国藩的稳重也是很有道理的。

当时,真正能够担当此任的湘军将领,恐怕也很难找得出来。

江忠源、王錱、李续宾,,堪当大任,可惜都了;而且,江忠源、李续宾都是死在过于勇猛、过于冒进上,都是孤军深入,一去不回;曾国荃算是一个,但是围攻安庆,抽不开身; 鲍超有勇无谋,左宗棠谋勇兼备,但是此时刚刚出山,左家军还在筹议之中。

曾国藩实在不敢轻易派队深入太平军密集之地,因此不管朝廷如何督责,胡林翼如何激将,也不管吴中官绅如何吁救,曾国藩总是以不变应万变:牢守鄂、赣后方,先清皖南,次及皖北,次及吴越,以上游规取下游。

现在看来,胡林翼追求的是将要获得的利益,曾国藩关注的是可能付出的代价。

前者进取,但或者得不偿失;后者持重,则难免贻误战机。

胡林翼之忠勇奋发与曾国藩之老成持重,形成了鲜明对照。

曾国藩对待外部人,也就是政敌或君长,或有用权术之处。

比如他对王有龄之见死不救,对朝廷隐瞒李秀成供状的部分内容,显然都是权术。

但是对自己的下属,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贵权术”。

首先是他自觉天性拙直,不擅长此道。

他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

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 就是说,我原本是一个老实人,没什么太多的心机。

但是以前因为在官场上混,也学了些权术,结果把自己的心术学坏了,权术用得还不如别人好,往往会让人看出来,只让人笑话,有损无益。

再者,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拙诚”。

他认为“天下之至诚,可以胜天下之至伪。

天下之至拙,可以胜天下之至巧。

”拙诚效率可能一时不高,但是持久没有后患。

自己集团内部的人,是需要终生相处的,你用权术,早晚会被看得出来,有副作用。

“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如果大家都钩心斗角,进入恶性循环,那事情只能会越来越坏,对谁都不好。

所以他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要对同事、下属推心置腹。

曾国藩以“拙诚”为本,追求的无后患,而胡林翼以“权术”为用,注重的是高效率。

胡林翼是以“济世补天”为志的人物。

为了达到补天的目的,他机关算尽,手段用绝,需要用霸术的时候毫不犹豫。

他曾经说过:“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言道学者疑之,而英君贤相之方略,实不外此…… 帝王驭世之微权,必取强之人,预为驾驭,为我用而不为人用。

” 也就是说,强者生存,强者吞并压服弱者,这是天下不易之规律,那些所谓的圣君贤相,其实,就是以强欺弱,以大欺小。

所以,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自强”,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为人所兼、所侮,而且还能够取、侮他人,达到成功。

所以,做人谋事,要主动,要占据“为我用而不为人用”的先机。

胡林翼的王道霸道兼用,效率当然要高于曾国藩。

但是任何权术都不可能不留下痕迹,因此也容易获“德薄”之讥。

左宗棠称胡林翼“喜任术,善牢笼”。

赵烈文在和曾国藩谈起人物时也说:“胡咏芝颇得古人家数。

”哪些古人呢?显然是曹操之流。

曾国藩后来也曾以胡林翼为例告诫李鸿章不要常用权术:“闻渠于阁下不满处在‘权术’二字,昔年希庵不满于胡文忠,亦在此二字。

” 但曾国藩对于胡林翼用权术颇能理解,曾国藩说,胡林翼的权术不同于平常官僚,因为驱动他权术的动力,是救天下的诚心:“唯诚之至,可救欺诈之穷”。

他认为理学所讲的“诚笃”与世俗所需的“权术”,在胡林翼身上,通过“经世之志”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他说胡林翼虽“可入霸术一路”,但因为“进德”,所以由“霸术”一路转入救民济世的圣贤一路。

所以,胡林翼的霸术与曹操高下不同,结果也不同,仍不失为圣贤。

这与胡林翼自己的权术的理解是一样的。

的名言之一是“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同时,“术”与“术”不同。

“术”不仅是欺诈、手腕、虚饰,有的时候,“术”更可以称为技巧,让“道”浸润人心的过程更为顺畅。

胡林翼的“术”中,就包括他高超的沟通技巧。

要比较曾国藩、胡林翼的不同,我们可以对照看他两人的全集。

王闿运说,我以前没有合看他俩的集子,以为曾优于胡,现在我才知道,胡林翼高不可及,“精神远胜涤公”,“曾不如胡”。

这些话都写在王闿运四年的日记中。

对于曾、胡的异同,蔡锷也做过比较,蒋介石也做过比较。

他们先后编有《曾胡治兵语录》,《增广曾胡治兵语录》。

现在标点本的《曾国藩全集》和《胡林翼集》都出版了,我们可以从容比较。

我们前面说过,曾国藩在诗文选编方面下了很多的工夫,而胡林翼在这段时间他做的是什么呢? 他做的是《读史兵略》。

曾国藩从军这么久,他没有写过《读史兵略》。

当时曾国藩有《古文四象》,有《论文要略》,这说明他身上还是有一种儒臣理学文人气派。

而胡林翼是京官外放,分到贵州一个穷省,在一个穷地方当知府,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来的。

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是在一个偏远的贫穷的地区,从基层地方官做起来的。

他目睹民生艰苦,时局危难。

所以,胡林翼反省早年的一些过于放荡的地方,比曾国藩更早地进入了作为地方官的角色。

胡林翼的一个幕僚,编过《胡文忠公抚鄂记》,期间还有人编过《曾胡批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胡林翼大量的批牍。

从这些批牍来看,胡林翼的公文,比曾国藩要用心得多。

胡林翼治理湖北,比曾国藩治理两江,成果也要大一些。

曾国藩是一个京官起家,翰林官起家,是一个农家子弟起家,所以他在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可以保证自己的名节,但是到关系家庭利益、集团利益的时候,往往会比胡林翼要多一些私心。

胡林翼的心胸要大一点,手段要直一点。

曾国藩有时候有一点算计,这是因为曾国藩是从一个农家子弟起步的,他对自己得到的这一点家族利益、集团利益,看得比胡林翼要重一些。

而胡林翼早年是一个贵族公子,父亲就是一个朝廷高官,后来又做了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受到过陶澍、等人的熏陶,所以他遇到大事,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

胡林翼去世时年仅五十岁,主政湖北七年。

这七年,湖北无岁无兵事,但他在萑苻遍地、兵连祸结之秋,,缔造支持,将“糜烂众弃之鄂”变为“富强可宗之鄂”,使湖北能够匡维全局,成为镇压太平军的重要基地。

由此可见他的确如《》所评价的那样,长于综核,干济冠时。

而“中外论者服公治行才望,相与欷歔慨叹,佥谓有清中兴之业,实基自公”,也是实事求是之论。

为何说没有胡林翼 湘军难成气候? 首先,胡林翼性格稳重乐观,交友也十分广泛,湘军的团结得益于他的居中调解。

湘军核心曾国藩虽官位甚高,但为人保守,不敢冒险,一遇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胡林翼长期任官于地方,比起曾国藩而言,官位品阶略低但遇事却临危不乱。

湘军多次在挫折中重生,不无胡林翼精神疗法之功。

湘军的领袖,诸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是儒生出身,文人相轻习气较重,加之湖南人性格较为执拗,意见相左的事情,很是常见。

胡林翼与曾国藩和左宗棠交情都很好,二人出生矛盾时,每每依赖于胡林翼居中调和。

胡氏一死,曾、左矛盾放大,直至分道扬镳。

故而《清史稿》评价胡林翼“使无其人,则曾国藩、左宗棠诸人失所匡扶凭藉,其成功且较难。

” 其次,胡林翼深谙官场之道,为人较为圆滑,不惜牺牲自己名气为湘军争取强援。

胡林翼就任湖北巡抚后,多为湘军谋划和贡献,而如要全力援助湘军,则必须得湖广总督官文的支持。

官文是满人,为人无甚才华,且较为贪婪,官名也较差。

但胡林翼主动示好官文,不仅以金钱孝敬官文,更是不惜自降名声,用讨好官文宠妾的方式争取官文支持。

本是用以钳制胡林翼、监视湘军基地的官文,成为了胡林翼的盟友。

此后,湖广之地,成为湘军最可靠的后方之地,官文也多次在湘军受到质疑时,上疏力保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再者,胡林翼经世才能突出,聚财更是厉害。

俗语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对于行军打仗而言最关键的就是钱粮问题了。

湘军是一支饷银很高的军队,军队人数也高达数十万,每月需要的饷银极为庞大。

但胡林翼在湖北励精图治,竭力筹饷,每月都力保湘军所需到位。

沈卓然评价说“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

由此而论,允推功首。

” 1861年,胡林翼积劳成疾而死,此时湘军已经享誉天下,也日落西山。

胡林翼可以说是没有遗憾的逝去,但假使没有胡林翼,湘军或许难以成功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帝王在饮食上都有什么规矩?和平民吃的食物又有何分别

《礼记》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在中国历史早期便被迫与国家政治相连。

《周礼》中关于不同阶级饮食礼仪上的规定可谓,不胜枚举。

无数历史名人的命运亦随着饮食起起落落:“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靠厨艺这块敲门砖走上了人生巅峰;则因赐宴时为他“独置大胔(无骨大块整肉),无切肉,又不置箸”而“心不平,怏怏而去”最终君臣失和。

够了,够了,实在是看厌了波诡云谲的政治,让我们回归温香软糯的食物本身。

古人力于农耕,却常常挣扎于温饱线上,难谈美食。

那贵为一国之君的天子呢?他们的餐桌上,又究竟摆放着哪些珍馐美味? 图1 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 配图 一、普通的餐桌 一提到天子的饮食,我们瞬间联想到的往往是一餐百余道菜,“吃垮”大清的。

但当我们真正翻看现存的天子食谱《清宫御膳档》时,也许会十分惊讶:的餐桌并不以珍奇见长,呈列的几乎都是百日所食之物,连咸菜豆腐都屡见不鲜。

历代天子饮食多不重奇。

北宋皇室“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官修的《政和本草》将羊肉与人参并列“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年间公众日均消耗羊肉1200斤以上。

此时之羊并非如先代高居庙堂,而是遍布江湖之远,诗云“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馨盘筵”,宋人食羊之盛,可见一斑。

偏处东南,羊肉难得,天子便同常人一般大食螃蟹,号称“蟹痴”,曾因食蟹过多患上痢疾。

图2 (1328年—1398年) 则因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恐后世子孙不知民间疾苦,为后世子孙定下规矩,用餐时除精致饮食外,“民间时令小菜、小食亦必集”,囊括了苦菜、蒲公英、杂豆、麦粥等多种普通食物。

皇室偏好口味清淡鲜美的苏州菜,尤以、为盛,乾隆甚至将苏菜名厨破例由苏州织造府选入父子世代相传的御厨队伍中,将其封为七品官,每日头道菜必由所做,出宫巡游也必带此人。

而究张氏拿手的“苏造肉”,也不过是东坡肉的变种;传入民间后,百姓无钱买肉,将其手法用于烹调猪内脏,再加上火烧,便成了大名鼎鼎的北京小吃——卤煮火烧。

图3 东坡肉,又名滚肉、东坡焖肉 二、精致的餐桌 御膳普通而精致,普通的是食材,精致的是选材、烹调。

就清代而言,御膳对食材的品种、产地、时令、鲜活甚至是采摘、屠宰方法都要求颇严,仅日常使用的调和油便有十余种之多。

丰富的食材重在饮食均衡,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天子的主食中杂粮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每日餐后还要食用应季水果;在特定日子里,天子也会戒除荤腥,茹素度日。

有的天子本人对食材也相当挑剔,康熙曾讲他所食之物“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乾隆更是考究,春天榆树发芽他要求吃榆钱饽饽,初夏新麦灌浆抽穗他要吃新麦“捻转”(长条状食物),盛夏喜食茄子扁豆,常年食用鸭子,以其性阴,可降处理政务的心燥。

图4 八宝鸭是苏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 烹饪一道,食材固然重要,关键还在于烹调之人。

御厨的烹饪是一种艺术,能达到所谓“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的境界。

这有时需要极高超的技术,如乾隆喜食鸭子,御厨便把鸭子整个去骨,留下完整“滴水不漏”的带肉皮囊,再填上八中食材,煮五个小时后,仍是一只不失形状的完整鸭子,这便成了乾隆最爱的“八宝鸭”。

有时需要人文气息,如清宫有一味“绉纱馄饨”,以方形皮象征地,团状馅象征天,包在一起便是天地未分的混沌世界,绉纱则指半透明的馄饨皮,一锅煮出,仿佛整个宇宙尽在其中。

有时需要一点创意,苏造菜大师张东官拿手的“樱桃肉”便是将猪肉切成未分离的小块烹煮七八个小时,然后用红曲点睛其上,艳若樱桃。

图5 绉纱馄饨 三、规矩的餐桌 偌大帝国最好的状态便是稳定,帝国权力中枢的宫廷更是秩序井然,即使天子本人也不能恣意妄为,这在餐桌上也有所体现。

明代重祖制,自于洪武元年将樱桃、梅、杏、鲥鱼、雉定为四月供奉太庙的“荐新仪物”后,便预示了后世子孙的一场噩梦。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沿用诸物祭祀。

其他还好说,鲥鱼仅产于长江,朝廷便在南京设“鲥鱼厂”主管鲥鱼捕捞和运输,于每年五月十五祭祀过明太祖和,便将鲥鱼用层层冰雪覆盖,装于黄布遮盖的运船中,火速送往北京,必须与六月底到达,七月一日供奉太庙,然后皇帝必须食用。

这一过程复杂繁冗,而皇帝吃到嘴里的鲥鱼,经过将近月余的折腾,又没有冰箱冷库保鲜,此时的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天子才能够了解…… 清代宫廷按照满族习惯,天子每日进早晚两膳。

清代皇帝按祖制普遍于四点钟左右便早起,早膳安排在清晨六七点钟,晚膳在下午一两点;早膳前和晚膳后各有一次点心加餐,皇帝可随时传唤。

到了晚上六点多,尚有一次酒膳,仅有小吃夜宵,不设大鱼大肉。

对于成年自律性强的天子,这样的制度自然科学有效,个别皇帝还会自主加强约束,如乾隆每日晨起,都要先喝一碗冰糖燕窝粥,以助养生。

而少年天子往往难耐固定时间的约束,如便常常私下出宫猎奇。

图6 乾隆皇帝汉服图 四、灵活的餐桌 宫中饮食固然精致,但往往一味求稳,灵活、创新不足,天子不耐规矩时,也常常会寻找灵活的补充途径。

宫廷盛行宫外取食,即遣人于宫外购买食物回宫享用。

宋代天子不似前代般小心翼翼,在饮食上更为洒脱,兼之汴京、临安美食荟萃,此制。

大宴群臣时,曾遣人至汴京市场上沽酒;仁宗也常于各店肆买食;到了徽宗宣和年间,商贩们聚集皇宫酸枣门,专等天子传唤购买“晨辉门外设看位一所,前以荆棘围绕,周回越五七十步,都下卖鹌鹑骨饳儿、白肠、水晶鲙……荔枝诸般市合,团团密摆,准备御前所唤”。

等到高宗南渡,汴梁名厨不少随军南下,这些北宋旧人于临安城中仿效旧时呼和,吸引了高宗注意,很快便被天子点名选购,并获得厚赐,临安宫外迅速再现汴京辉煌,和宁门外“早市买卖,市井最盛……遇有宣唤收买,即时贡进。

” 图7 的繁华闹市 明清天子受约束较多,宫闱森严,不复宋时盛况。

明代天子久居深宫,难得出游,其饮食上的灵活更多体现在个人爱好上。

如永乐皇帝喜食羊肉,正德爱吃灌肠,隆庆嗜好驴肠、果饼,天钟爱乳娘掌勺菜肴,则雅好燕窝羹。

清代皇帝受满族传统影响,天子出行自由度较高,于宫外灵活饮食的机会也更多。

康熙在亲征噶尔丹途中,曾亲手猎鹿,烤鹿肝享用,并传唤宁夏面食、水果;在黄河畔保德驻跸时,更是带随从大捕黄河鲤鱼恣情享用,还写信给留京太子讲述鲤鱼的鲜美。

乾隆爷酷爱狩猎,一次于木兰秋狝后,命手下烤制鹿肉享用,并由西洋画师绘图留念;下江南巡游时,慕名微服至苏州寒山寺平常僧厨烹调的素菜,大快朵颐后称赞“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

” 图8 乾隆帝南巡图(局部) 天子饮食固然胜过民间万万,但,妙手御厨在刀与火之间创造的奇迹,用的还是普通果蔬。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饮食之道,不在精奇,重在适度、均衡。

世事多艰,千载易逝。

当我们摩挲泛黄书页时,人间的那一抹烟火气穿越时空萦绕指尖,带来心头的一丝慰藉:或许,在那些冰冷名字之后,他们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随机文章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印度泰姬陵的传说,国王为宠妃花22年建成英国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武器配置,可瞬间摧毁任何航母我是飞行员见过ufo,美国战斗机飞行员发现超速行驶的UFO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去哪了,曝光全部被各国收进秘密行动部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是怎么回事?金代医学家,四大名医之首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

金代医学家,四大名医之首。

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人。

张从正私淑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称为“攻邪派”的代表。

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儒门事亲》等。

关于张从正的籍贯,张从正在自己的著作《儒门事亲》中就已说明:“考城之郜城,戴人之乡也。

” 金贞元四年(1156年),张从正生于金朝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

张从正因家乡民权为 春秋时期戴国,而自号“戴人”。

十余岁时承庭训,跟随父亲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二十余岁悬壶应诊。

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

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

他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

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

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

他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汴京、归德府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

张从正后来长期在陈州宛丘县行医,又有人称他为“张宛丘”。

金宣宗兴定年间,谕诏从正,补太医,因非其所愿,不久辞职归里,后与麻知几、常仲明等讲研医理,著书传世。

约于公元1220年前后著成《儒门事亲》,取名的用意是:儒者能明事理,事亲的人就应当知医道。

当时因有人对汗下吐三法持有异议、故书中有说、有辨、有诫、有笺、有论、有疏、有十形三疗。

还有六门三法等目。

旨在于攻,故号攻下派。

金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冬,张从正卒,享年72岁。

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卷、《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随机文章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全球干尸睡美人,跨越4000年干尸如同女孩发生在06年真龙吃人的照片真相,疑似神秘生物活吞游客中国最新型枭龙战斗机曝光,单价疑为2500万美元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神话,祭司知识掌管昏星和晨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曾国藩和胡林翼都是湘军的领袖,两人有哪些不同?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