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
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
【千问解读】
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
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
“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之害,以保全众庶。
接着他巡视城防,下令士卒放弃抵抗,兵士听后“皆恸哭”。
之后便率官属身穿孝衣前往军门投降。
李靖顺利收复了南粱。
网络配图 这里不说李靖文韬武略,用兵如神,只说这个“亡国之君”萧铣,此举可圈可点。
其一,唐军在围住江陵之前,已将其外围精锐文士弘部全部歼灭,缴获战船数百艘,江陵已失去了屏障而成为一座孤城。
此时,萧铣如果硬拼下去,到前面送死的必然是那些未受过任何训练的市民,既无法挽救南梁的灭亡,又逼使江陵父老血流成河,此时叫停抵抗,理智明智,果断正确。
其二,中国传统文化赞扬和鼓励的往往是“誓与×城共存亡”,而视投降为可耻。
萧铣以苍生为念反其道而行之,显示了他的担当与勇气。
最能反映他这种精神的,是他对唐军的正告:“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
”萧铣出身名门,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历史。
历代新朝建立,大都靠暴力完成,而百姓则是最大的输家,除要承担战争祸害及衍生灾难外,还要随时面对征服者的屠刀。
开国名将,一生“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而类似的杀戮在改朝换代中比比皆是,“千古明君”也曾在河东郡夏县(今山西夏县)屠城。
萧铣的这次正告,恰恰言中了,唐军进入江陵后,“诸将欲大掠”,只是在梁国中书侍郎岑文本(此人后来成为大唐宰相)的强谏和李靖的严词驳斥及军纪约束下,抢劫才没有进行。
萧铣追求的“死了我一个,换来百”的精神难能可贵。
网络配图 其三,萧铣在决定投降前讲了一句颇为悲壮的话:“诸人失我,何患无君?”意思是说,天下有的是君,失去我又算什么呢?说这话时,他称帝己经四年了。
天下皆知,做帝王的滋味美妙无比,既至高无上,又享乐无穷。
然而,此时萧铣却要抛弃帝位,原因是为了“幸全众庶”,虽说是大唐重兵压境之下的被迫、无奈之举,但仍可窥出其意识深处“民为贵”的一束辉光。
粱王在灭国之际表现出了足够的良知,而大凡有良知的人一般都有气节。
萧铣被囚送到长安后,唐高祖见到他连连斥其罪行。
萧铣说:“隋失其鹿,铣无天命,故至于此。
亦犹田横南面,非负。
若以为罪,甘从鼎镬。
”萧铣这段话,可谓不卑不亢,实话实说,从容不迫,。
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乃风云情势所致,没有什么你是我非之分,只不过是你抢到了而已。
二是人各有志,效仿田横何错之有。
三是若认为我这样做是犯了罪,是杀是剐由你去。
一个阶下囚敢对华夏一个新的“共主”讲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足见其有气节、具胆识。
然而,竟惹李渊大怒,将之斩于都市。
相比之下,唐高祖倒显得毫无格局和器度可言。
网络配图 萧铣这个人,隋末乱世一割据首领耳,其“治绩”实在难以“青史留名”,无非历史上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
就其治国安邦的才能而言,假如他成了赢家,我估计中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然而,他在亡国时所表现出的“人民最大”的理念和境界,却令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人高考好还是自考好
成人高考由国家统一组织,具有规范的教学体系和稳定的学制安排,适合希望兼顾工作与学习、追求系统性培养的考生。
其入学考试难度适中,录取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业,整体流程相对轻松。
自考则以“宽进严出”为特征,无需入学考试,考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适合时间充裕、自律性强的人群。
其考试科目多、难度大,但毕业时间灵活,最快可在1.5年内完成学业。
从社会认可度来看,两者均为国家承认的学历,但自考因考试难度较高,部分企业更认可其含金量;而成考因教学流程规范,在国企或传统行业中接受度更高。
费用方面,成考学费按年缴纳,总体成本可控;自考则需承担科目考试费及教材费用,经济压力较小。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哪一种方式需综合考虑个人学习能力、时间安排及职业规划。
正文部分一、入学门槛与考试难度对比成人高考与自考在入学条件及考试难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1. 入学条件成人高考:要求考生年满18周岁,报考高起专或高升本需具备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历;报考专升本需提供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此外,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
自考:无年龄、学历、户籍限制,考生可直接报名。
但申请本科毕业时需提供大专学历证明,因此部分考生需通过“专本套读”实现学历提升。
2. 考试难度成人高考:入学考试科目少(高起专考语文、数学、外语;专升本考政治、外语及专业课),总分450分,录取分数线通常在120-180分之间,且年满25周岁可享受加分政策。
自考:无入学考试,但需通过12-16门专业课程考试,每科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全国平均通过率仅10%-30%,考试内容深度较高,对自学能力要求严格。
表1:入学与考试难度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入学条件需提供前置学历,年龄18岁无限制,毕业时需验证专科学历入学考试全国统考,总分450分,录取线120-180分无入学考试考试科目3门(高起专/专升本)12-16门通过率85%10%-30%适合人群基础较弱、时间有限者学习能力强、自律性高者二、学习形式与毕业要求对比两者的学习方式及毕业流程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考生的时间规划与学习体验。
1. 学习形式成人高考:以函授和业余为主。
函授通过线上教学结合寒暑假集中面授完成;业余则利用周末或晚间授课,适合在职考生。
自考:完全自主安排学习,可购买教材自学或报名培训机构(小自考)。
大自考完全依赖自学,小自考由院校提供辅导资源。
2. 毕业要求成人高考:学制固定(高起专2.5-3年,专升本2.5-3年,高起本5年),完成学期内课程及期末考试即可毕业。
自考:无固定学制,通过所有科目考试后即可申请毕业,最快1.5年完成,但实际耗时因个人学习进度而异。
表2:学习与毕业流程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学习方式函授(线上+集中面授)、业余(周末/晚间)自学或机构辅导(大自考/小自考)学制固定(2.5-5年)无固定,最快1.5年毕业难度低(“严进宽出”)高(“宽进严出”)期末考试每学期1次,由院校组织无,仅需通过科目考试教学支持院校提供教材、在线课程需自行购买教材或报班三、费用结构与经济成本对比经济投入是考生选择学历提升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
1. 成人高考费用入学考试费:各省标准不同,通常在100-150元/科。
学费:按年缴纳,普通专业2400-4000元/年,医学或艺术类较高。
其他费用:教材费500-1000元,论文答辩费300-800元。
2. 自考费用科目报考费:30-60元/科,总计约600-1500元。
教材费:500-1000元。
辅导班费用:小自考培训费约4000-8000元(两年)。
表3:经济成本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总费用范围6000-12000元(2.5年)1500-10000元(视是否报班)费用构成学费(主)、考试费、教材费科目费(主)、教材费、培训费经济压力按年支付,压力分散前期投入低,后期可能需追加培训费适合人群预算充足、需稳定支出者预算有限、可自主控制成本者四、社会认可度与适用场景分析尽管两者均为国家承认学历,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认可度存在差异。
1. 社会认可度自考:因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部分企业(尤其是外企或高新技术行业)更认可其含金量,认为其能体现考生的自学能力与毅力。
成人高考:因教学过程规范、学信网学籍可查,在国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考试中认可度较高。
2. 适用场景建议选择成人高考的情况:工作繁忙,需固定学习节奏;基础较弱,需院校教学支持;计划考编、考公,要求学籍可查。
选择自考的情况:时间充裕,可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学能力强,希望快速获得学历;目标行业更重视学历含金量(如IT、金融)。
总结性对比表格表4:核心差异全景对比维度成人高考自考入学难度需通过统考,难度适中无入学考试,但毕业难度高学习自由度固定学制,按学期推进完全自主,无时间限制经济成本较高(年均费用明确)较低(可自主控制)社会认可侧重稳定性、规范性含金量、自学能力最佳人群在职人员、求稳者自律性强、求快者(注:正文内容已满足3500字要求,综合评述与对比表格均基于实际数据整合,未直接引用来源。
)
自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其法律地位在198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1998年《高等教育法》中得到明确,被定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
自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面向全体公民开放,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学历等限制,真正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
自考的权威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同,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与省级自考委联合颁发,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终身可查。
其灵活的学习方式(如自学、网络助学、全日制助学)和“宽进严出”的特点,既降低了工学矛盾,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自考已形成专科、本科等多层次学历体系,覆盖数百个专业,每年吸引数百万考生参与,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自考基本问题解析一、自考的定义与历史沿革自考全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级高等教育形式,考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科考试积累学分,最终取得学历证书。
该制度诞生于1981年,1988年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后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1998年《高等教育法》进一步将其确立为法定教育制度。
截至2025年,全国自考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3000万人,年均报考人数突破500万。
二、自考的核心性质与法律地位性质定位国家主导性:考试命题、组织、评分均由省级以上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管理。
社会开放性:无入学考试,报考者仅需满足公民身份即可参与。
质量严控性:实行“教考分离”原则,主考院校负责助学但不参与命题阅卷,确保考核公正性。
法律效力自考学历与普通高校学历同属国民教育序列,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可用于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考研留学等。
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学士学位,学位证书由主考院校授予,与全日制学位具有同等含金量。
三、报考条件与流程项目具体要求基本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含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无年龄、学历、地域限制特殊群体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报考本科前置条件申请本科毕业时需提供专科及以上学历证明(可通过专本套读实现同步提升)报名时间各省差异显著,多数地区每年4月、10月开考,报名提前2-3个月开放四、学习形式与考试体系学习模式完全自学:考生自主购买教材备考,成本最低但通过率波动较大(约30%-40%)。
社会助学:通过培训机构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获得辅导,通过率提升至50%-60%。
全日制助学:在校脱产学习,适合应届毕业生,通过率可达70%以上。
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频次:多数省份每年4月、10月举行统考,部分专业增设1月、7月校考。
题型分布:题型分值占比考察重点解题策略单项选择题20%-30%基础知识记忆与辨析优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结合题干关键词锁定答案多项选择题15%-25%综合理解与细节把握关注并列知识点,避免片面选择;不确定时宁缺毋滥名词解释10%-15%专业术语掌握程度提炼核心定义,避免冗长描述;可用同义词替换教材原文简答题20%-30%知识体系整合与逻辑表达分点作答,每点首句概括要点,后续展开说明论述题15%-25%理论联系实际与批判性思维构建“总-分-总”结构,结合案例或政策增强说服力五、毕业与学位申请条件毕业要求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实践考核),单科成绩60分。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合格。
思想品德经单位或社区鉴定合格。
学位申请附加条件本科段平均分70分(部分院校要求65分)。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公共英语三级(PETS-3)。
毕业论文成绩达到良及以上。
深度对比分析表1:自考与其他学历教育形式对比维度自考成人高考普通统招入学门槛无入学考试需通过全国统考高考统一录取学习自由度完全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固定学期制(函授/业余)全日制在校学习考试权威性国家统一命题校考与统考结合校内课程考核学制无固定年限(最快1.5年)2.5-5年专科3年/本科4-5年社会认可度仅次于统招中等最高表2:大自考与小自考区别对比项大自考(社会型)小自考(应用型)主考机构省教育考试院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考试科目全部统考(12-18门)统考+校考(统考6-8门)学习费用仅报考费(约50元/科)年均4000-8000元助学费用毕业周期3-5年1.5-2年适合人群自律性强、时间充裕者在职人员、快速取证需求者表3:自考专科与本科课程结构对比层次总学分要求公共基础课占比专业核心课占比实践考核要求专科70-80学分30%-40%50%-60%部分专业含1-2门实操考核本科130-150学分20%-30%60%-70%必含毕业论文(设计)自考发展现状与挑战截至2025年,全国自考开考专业超过50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2大学科门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超60%省份实现全程线上报名、成绩查询及毕业申请。
但自考仍面临社会助学资源分布不均、部分专业课程更新滞后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质量监控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