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驿站干什么用 “八百里加急”是最快的速度?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03 点击数:
简介:中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

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

【千问解读】

中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

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

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

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递铺用以传递公文。

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

我国1995年8月17日发行两枚《古代驿站》特种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

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

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另外在浙江安吉县的县城叫递铺镇,有古驿站的园林,但已是新建的驿站古迹了。

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而要传递的公文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按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网络配图 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千里马”是形容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实际是不可能的,按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能跑得更多一些,因此实际是驿卒们,以最快速度奔跑,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天宝十四年在范阳起兵叛乱,在临潼,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这一消息,可见传递速度每天达五百里。

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

五百里约合现代的227公里,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两天才能到。

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精彩场面,只见远方黄尘滚滚,瞬间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穿着黄马挂,身背公文袋的驿卒翻身下马,急忙将公文袋传给另一个驿卒手中,大喝一声“八百里加急”,随即又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远去。

唐代诗人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前一段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威阳,暮及陇山头。

”在这里他把驿骑比作流星。

据《大唐六典》记载,唐代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有二万多人,人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

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

到金代时,为了适应军事需要,加强通信联络,仿宋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的递铺。

递铺一般建在有驻军的主要交通线附近,好像一个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

铺与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十里左右,管理非常严密,具有军事性质。

这时的递铺和驿站归朝廷统属兵部领导。

网络配图 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这时驿站也叫“站赤”,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到了明代在各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

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

由各地卫所管理。

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

邮驿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的共三种,各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

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

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

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

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都要填写连排单。

驿站驿长和驿卒都负有责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规定,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

唐朝规定,驿长负有的职责中必须每年呈报驿马的死损肥瘠,以及经费支出等帐目明细表。

对驿卒他们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邮递人员,不论烈日,寒风,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驿道上。

规定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

唐朝还规定,凡文书在途中耽误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

若耽误是重要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如因文书耽误而导致军事上严重后果者,判处绞刑。

网络配图 一般来说盗贼是不敢抢劫偷盗驿卒他的重要文件,以免遭受官方剿杀。

但交战的敌方往往会派间谍途中拦截情报,所以常采取派兵保护或变化传递途径等各种措施。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邮驿的速度与数量与今天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来说并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

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

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砝有异曲同工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广西巡抚梁章钜在干什么

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两广总督邓廷桢是林则徐的重要助手。

实际上,林则徐的重要助手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广西巡抚梁章钜,与林则徐是福州同乡。

梁章钜在文学史上的名气不小,著作甚丰,又擅长楹联。

只是,梁章钜在禁烟,以及对英国的强硬态度,则少为人知。

梁章钜是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来到桂林,出任广西巡抚的。

当时的大烟早已,广西和广东都是重灾区。

当时两派斗争的非常激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认为应该严厉打击大烟,而梁章钜则在林则徐的基础上,又提出:大烟是人吸食的,应该首先打击吸食者。

对于主张将大烟合法化的,梁章钜则痛斥:如果将之合法化,那么地方上的土匪恶霸将以合法的身份,勾结官府中的败类赚钱,到时白浪外流更加严重。

梁章钜的眼光确实不同寻常。

他看到一点:上行下效。

民间老百姓抽大烟,其实是受到王公大臣的影响。

一切的乱象,都源于那些饱食终日的王公大臣不自律。

所以,梁章钜提出:先杀几个抽大烟的大官,自上而下禁烟。

很多抽大烟的大官都恨透了梁章钜,但梁章钜为官廉洁自律,没有任何小辫子可抓。

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禁烟钦差大臣,南下广东,就需要广西巡抚梁章钜的鼎力相助。

二人的关系,在禁烟的态度上基本一致。

更重要的是,二人私交甚密,早在30年前,二人就曾在一起共事。

多年以来,互赠诗词,可称为过命之交。

所以,林则徐可以放心,梁章钜会百分之百配合他的禁烟工作。

林则徐刚到广州不久,梁章钜下令在广西省内推行禁烟的严厉章程。

他说在广西境内,不允许有一支罂粟花的存在,各部门要深入大山深处,全力铲除。

梁章钜想出一个办法:在乡村,每10户人家为一组,是为十家连保。

一家贩烟,九家受连累,让他们互相监督。

责任落实到各个府州县,谁完不成任务,摘掉谁的官帽子。

尤其是官员绝不允许碰大烟,否则他有的是办法对付这些人。

各府的府台大人都知道梁中丞的脾气,谁也不敢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查烟可谓不遗余力。

各府捷报频传,梁章钜说的明白:有功者升官,有过者罚。

怎么罚?比如靠近广州的梧州知府刘锡方,他手下有个仆人,成了烟贩子的保护伞。

此人被梁章钜查获,不过刘锡方查明并不知情,但也要负连带责任。

梁章钜把刘锡方的官帽子摘掉,说:这帽子我代你保管。

你什么时候破获更大数量的大烟案,我就什么时候把帽子还给你。

否则,你的仕途可以中止了。

有人要是不听话,梁章钜会说:想必你应该知道我和林则徐的关系。

这句话分量重如千钧,再没人敢不服梁章钜。

广西省内查禁的力度,丝毫不逊于广东的力度。

梁章钜“戏红”人不红,他参与的都是著名事件,但他本人却不出名。

除了两广禁烟,还有因禁烟而起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梁章钜更是深入参与。

这次战争,出名的除了林则徐,还有广东提督关天培。

而梁章钜同样没闲着,他告诉林则徐:前线需要什么,广西砸锅卖铁也要供上。

梁章钜没有食言,林则徐缺兵,梁章钜立刻调广西兵二千人急驰广州,听林则徐调遣。

林则徐缺炮,梁章钜下令在广西境内寻找大炮小炮,能拆掉的全部拆掉,火速运到前线。

还有一件事。

林则徐被主和的琦善等人攻击,被革职。

琦善洋洋得意,梁章钜气得大骂琦善误国,上折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炮轰琦善。

琦善做事的地方太多,也被道光帝革职拿问。

正所谓,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

梁章钜可以说替林则徐等主战派出了一口恶气。

此战以清廷向英国妥协而告终,但梁章钜在其中的表现,堪称有风骨,对得起国家和百姓。

随机文章明朝的戚继光在哪一个皇帝的朝廷任职?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以貌取人/以偏概全形容对人的第一印象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中国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鲢鱼/草鱼/鳙鱼/青鱼成为中国食用最多的鱼黄河水变清是什么异象,民间认为是吉兆/专家称可能为不祥之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犯人如何不想死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死里逃生的

,这句话是在告诉大家,坏人势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基础条件,没有法律整个国家将混乱不堪,烧杀抢掠随处可见。

所谓杀人偿命,在古代凡是杀人和反叛等重罪皆会被判定为死刑,可是蝼蚁尚且偷生,死刑当然也不想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呢?此四种办法可死里逃生,最后一种很受欢迎。

首先第一种是有免死金牌傍身。

免死金牌是皇帝颁发的,其目的是要奖励功勋卓越的重臣,或者是皇帝的心腹之人,这个免死金牌可以可以当你在犯下死罪的时候救你一命,免除死罪,不过谋逆大罪除外。

不过整个朝堂之上可以得到免死金牌的人是寥寥无几,想当初紫薇一行人人还是在紫薇救驾深受重伤之时才求得的。

其次就是行贿,古代地域辽阔,交通和通讯条件都落后,所以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谋取暴利就会受贿,赦免死囚,或者寻找乞丐等人代替有钱的死囚行刑。

如此以来,死囚就可以脱离监狱,继续为恶人间了。

然后第三种办法则是遇上皇帝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将牢中的所有犯人都赦免放出,死罪之人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样的好事并不容易遇见,因为牢中犯人大都是穷凶极恶之人,放出来只会危害百姓,除非天下有大喜之时,比如新皇登基,或者大灾,比如洪涝灾害,需要大量劳动力才会大赦天下。

最后一种则是受宫刑。

这种方式听起来很残忍,但相对性命来说,大部分还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这个办法只需要过自己的这关,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反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办法,根据历载,文学家曾未免死刑而接受看宫刑,可见确实很受欢迎。

不过最后这个办法之受用于男人,若是女人死囚难道就只能依靠前三种办法了吗?而且小编认为古代这种免除死刑的刑罚是有漏洞的,极易让人钻空子,使恶人继续危害人间。

随机文章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为什么中国没有龙卷风,美国是龙卷风之乡/每年会发生2000多起龙卷风西方三大神话体系,揭秘欧洲国家神话起源/最具现实色彩的神话故事我国历史上最逗逼的谋反事件,最终两脸懵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古时候驿站干什么用 “八百里加急”是最快的速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