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贵妇墓出土精美水晶项链是怎么回事?保存完好

【千问解读】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持来向明月,的皪(lì)愁成水。
”唐代著名诗人的这首《咏水精》,描绘了水晶的晶莹剔透,从中也可看出唐代人对于水晶的喜爱。
近期,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安城南某住宅小区的考古发掘成果。
在其中的一座未遭盗扰的唐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条水晶项链。
“墓主人遗体保存较为完整,而串水晶珠的丝线由于已经腐朽,部分水晶珠中留有些许残余,导致水晶珠散落在颈部周围。
经过整理,共发现有92颗水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
”考古专家称,水晶珠大小不一,均呈扁球形,由两端向中间对钻成孔。
吊坠一端大一端小,其中小端嵌入金扣之中,形成坠饰。
经过修复后,这串水晶项链看起来十分精美,晶莹剔透。
据专家介绍,虽然水晶珠中国曾出土过不少,但像这样完整的水晶项链,之前出土的并不多。
而修复后的水晶项链,雍容华贵的程度,到今天也不过时。
幸运的是,该古墓没有被盗,随葬器物保存完好,有陶器、铜器及其它杂器共34件(组),另有铜钱9枚,墓志1合。
最为可贵的是墓志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墓主为唐辅君夫人,云安郡人,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国”。
墓志称赞她“坤与柔德,天资敏慧,处事周旋,性多闲雅”,十九岁嫁给一个叫做辅公的人,六十岁去世(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共育有三个儿子。
“除了水晶项链,还有银盒、镜是文物中的珍品。
”据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介绍,该墓出土的鸾鸟衔绶镜,直径达25厘米多,镜体厚重,镜面光亮,铸造精良。
镜形采用盛唐时期流行的菱花形,纹饰则以鸾鸟衔绶为主题,但尚未见与此纹饰完全相同的铜镜,不论其大小还是品质,均堪称唐镜中的珍品。
出土的银盒虽尺寸较小,但表面錾满花纹,花纹以象征崇高圣洁的莲花和象征男女爱情的鸳鸯为主,錾刻手法细腻,纹饰寓意美好,也是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
值得一提的还有漆盒,漆盒木胎虽已朽无存,但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银箔的团花、牡丹花枝、鸾鸟衔绶、瑞兽衔花枝、莲花童子等,图案多样,造型逼真,推测原应贴于漆盒表面,此精美珍贵之器也绝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享用。
随机文章西安活死人墓能下去吗,金庸小说中活死人墓真实存在神奇的过度学习效应,天才没有99%的汗水那不是天才谷歌和苹果哪个厉害,谷歌市盈率是苹果1.8倍(未来或更强)霍金完美体现鲨鱼效应,与病魔斗争50年获得惊人成就(内心强大)外星人为美国工作,奥巴马承认外星人存在/外星人就在人类身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万斯同墓在哪里?墓葬形制介绍
墓葬建成后曾湮没无闻,清末被再次发现,1937年进行修整。
2006年,万斯同墓与白云庄、黄宗羲墓、全祖望墓一起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形制 万斯同墓位于莼湖镇乌鸦冠山(或称乌阳观山)南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剩余一面面向象山港。
墓前有华表,上书“万乡贤墓”四字。
华表后有牌坊一座,正面墓坊题额“万季野先生墓道”为蒋中正所书,联语“史笔殿千军先生不死,布衣终一世后进群瞻”为庄崧甫所书,背面墓坊题额“高风亮节”四字为林森所书 。
牌坊后为拜坛,形状为方形,边长17.7米,上有一张祭桌,两张石凳。
墓葬前的墓碣和两侧联句为清代遗物,墓碣“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墓”为王顼龄所题,两边“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对联为翰林裘琏所题。
墓圹直径7米。
莼湖镇内原有1936年建“乡贤祠”一座,包含前后两进,蒋中正和林森曾分别题额“志行卓绝”和“民族典型”,后被莼湖小学改为大礼堂使用 ,20世纪90年代尚存后进三开间正厅,1997年莼湖小学扩建时拆除。
2018年,莼湖岙新建万斯同纪念馆。
保护 万斯同墓于1982年6月以“万季野(斯同)墓”的名义列入奉化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以“万斯同墓”的名义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与白云庄、黄宗羲墓、全祖望墓一起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保护范围为墓葬本体、拜坛并向周围延伸10米。
墓葬曾于1985年重修,2012年再次进行修缮,重葺墓圈和拜台,修复墓道,重建墓坊和华表。
随机文章法国凯旋级核潜艇造价300亿,能瞬间毁灭俄罗斯神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施加一个小小的力量就可以毁灭世界常见木桶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人要成为明灯而不是短板中国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因水电站而沉没于湖底的千年古城(保存完好)平行时空的真实案例,三件事证实平行世界真实存在/不同时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代诗僧齐己:以诗为伴的禅意人生
他不仅是一位虔诚的僧人,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高产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出身贫寒,与诗结缘 齐己,本名胡得生,出家后改名齐己,字子野,号衡岳沙门,晚年又自号白莲居士。
他出生于晚期,约863年,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今宁乡市沩山乡同庆村)的一个佃户家庭。
家境贫寒的他,自幼便与寺庙结下了不解之缘。
6岁多时,他便开始为寺庙放牛,一边劳作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诗句语出天然,令人惊叹。
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计,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
游历四方,诗才横溢 出家后的齐己,更加热爱写诗。
他成年后出外游学,遍览名山大川,登岳阳,望洞庭,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
这段游学生活不仅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也让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与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
齐己的诗风古雅清和,格调清新脱俗。
他的诗作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被誉为“唐代诗僧第一人”。
他的代表作之一《早梅》诗更是脍炙人口:“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
”这首诗以梅喻人,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独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一字之师,佳话流传 齐己在诗歌创作上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向他人学习。
他曾拿着自己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
郑谷阅读后,建议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以更贴切地表现梅花的早开和孤傲。
齐己听后大为震动,当即顶地膜拜,尊郑谷为“一字之师”。
这一佳话不仅传颂了齐己的谦逊好学,也体现了唐代诗坛上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氛围。
高洁志向,禅意人生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
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高洁的志向和禅意的人生。
他在荆州期间,虽然月俸丰厚,但并不喜好钱财,而是致力于诗歌创作和佛学研究。
他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自己的高洁志向。
晚年时,他以《白莲集》传世,内含诗歌809首,对晚唐五代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