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哪些好处?为什么董卓“挟天子”却被围殴?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哪些好处?为什么“挟天子”却被围殴?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受《演义》的影响,人们大多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干的事,但这个建议其实是给提的。

《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

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

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挟”这个字眼威胁性太强,曹操谋士提的建议都比较柔和,如的“奉主上以从民望”、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不过二者的意思是一样,把攥在自己手里,既可以获得合法性,占据道义制高点,又可以合法地收买人心。

或许你会认为乱世之中拳头最大,扯这么多虚名没用,但名头这个东西,说没用确实没用,一个皇帝也差点被饿死;说有用确实有用,有了皇帝以后,曹操封官揍人都容易多了。

这就是挟天子有优势的第一个前提:天子还有号召力。

如果天子没有号召力的话,其实是个烫手山芋。

汉朝的灭亡其实是自上而下的结果,黄巾起义只起了催化效果,决定因素是地方豪强支持产生的军阀混战。

曹操起家的时候就是典型的豪强军阀,他跑回老家扯旗一喊,、夏带着人马来投,这就是曹操的第一桶金。

曹操是宦官之后,这个身份是比较受歧视的,跟袁绍四世三公的身份比起来,号召力要低很多,获取更多豪强支持也就成了难事。

所以荀彧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这个“民”不是老百姓,老百姓可不管汉朝死活,而是那一帮地方豪族。

手中握有天子后,曹操就能以政府的名义取得豪族的支持,如颍川、钟繇、、华歆、等等。

这些豪强的支持也成为曹操在初期巩固后方稳定,得以进行屯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了天子这张大牌,曹操跟其他军阀的关系也大有回旋余地,既能以朝廷名义安抚距离远的、实力强的,如、韩遂都派了人质,以示服从。

也能以天子名义征讨距离近的、实力弱的,被打败后,这些军阀投降也没什么负担,毕竟是降汉,符合大义。

官渡之战前贾诩劝张绣投降时,首要理由就是“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甚至赤壁之战前劝投降时,用的也是曹操占据政治、军事双重优势。

其实曹操接到汉献帝后,受影响最大的是袁绍,在此之前他是军阀中最具号召力的(世家身份摆在那里),现在完全被曹操压制,汉献帝一封诏书下来,责问他“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他再咬牙切齿也只能上表谢罪。

曹操很快为自己的翘尾巴付出了代价,给袁绍太尉,袁绍不要,曹操吓得赶紧把自己的大将军让出去,生怕袁绍兴兵来攻。

因为此时的曹操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刚脱离袁绍附庸呢,翻身装个十三就被教做人。

这就是挟天子有优势的第二个前提:要有足够的武力守住天子。

天子要在你手里才是你的优势,在别人手里就不是了。

汉末盯着天子的军阀其实不少,袁绍阵营就早有人提议抢天子,但袁绍觉得自己的号召力足够了,没这个必要。

而且他干过另立天子的事,跟汉献帝有过节,把人接来就是个麻烦。

后面袁绍被人下诏下烦了,又找借口想让汉献帝从许都搬到他的地盘去,曹操不傻,自然不让。

袁绍南下官渡之时,沮授还劝道:“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这就是没有天子的苦恼。

也是官渡之战时,“阴欲袭许,迎汉帝”,幸亏他被刺杀了,不然曹操还要应付一番。

当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只有优点,只要第三个前提没搞好,优势瞬间被劣势,那就是跟天子的关系。

董卓手里也有天子,结果被群殴。

袁绍也是考虑到自己跟汉献帝的关系,接受“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的建议,不迎天子。

从曹操受到的待遇来看,曹操跟汉献帝的关系还算好的,曹操从没有真正威胁过汉献帝的生命安全,杀也是汉献帝先动的手。

至少在表面上,曹操给了汉献帝足够的尊重,这使得他没成为董卓,落下把柄给军阀围殴。

曹操跟董卓结局的差别,恐怕还是内政方面的,董卓残暴不仁、骄奢淫逸,曹操却兴修水利、提倡节俭,这些政策既可以为百姓带来有饭吃的好处,也可以大大增强曹操的实力,让曹操有足够武力守住天子、剪除群雄,把政治口号落到实处。

还有一个前提,是曹操没遇到的,那就是天子没有武力,如果天子身边跟着一支,迎天子搞不好把自己迎没了,所幸汉献帝身边没几个人,曹操直接捡回家就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乌巢之战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不占据袁绍的粮食 一代奸雄曹操火烧粮食的真相是什么

对乌巢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末年,不仅出现了人祸,还出现了天灾。

东汉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战争也非常频繁。

频繁的天灾人祸,使得东汉的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

东汉末年人口大量减少,人口从鼎盛时期5000多万,下降到时期的500多万。

一方面是人口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

正如的《蒿里行》所描述的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由于经济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人口大量锐减,所以军队的粮饷也经常出现供给短缺。

东汉末年,各个军阀或多或少受到粮草供给问题困扰。

东汉末年的军队,都想尽各种办法补充军粮。

曹操这么狠的人物,也多次遭到军粮短缺的威胁。

曹操为了补充军粮,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实行度,补充军粮。

建安元年,曹操开始实行屯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问题。

曹操的属地是,打仗需要大量粮食,所以曹操的军粮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建安五年,正式爆发。

北方最大的两大诸侯发生战争。

占据河北之地,管辖土地远大于曹操,人口也多于曹操。

袁绍发动十万大军对付曹操。

曹操能够用于对付袁绍的总兵力不过两万,双方实力悬殊极大。

一方面袁绍兵多将广,另一方面粮草供应也非常充足。

曹操则,粮草也经常出现短缺。

曹操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实现了以少胜多,击溃了袁绍大军。

官渡之战中,曹操击溃了袁绍十万大军,斩杀袁军七八万。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至关重要的一战,曹操击败了北方最强大的敌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之所以能够打赢袁绍,除了有曹操出色的军事才华之外,还有某些偶然因素。

比如临阵背叛袁绍,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

许攸半夜投奔曹操,并且建议曹操将袁绍囤积于乌巢的袁军粮草全部烧掉。

史称:“今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操果断听从了许攸的建议,率领军队化妆成袁绍军队,击溃了袁绍的乌巢守军,将乌巢的粮草一把火全部焚烧殆尽。

乌巢粮草大营被曹操焚烧之后,袁军顿时大乱。

曹操趁机对袁绍发起全面进攻,并且一举击溃了袁军主力。

其实官渡之战,曹操是绝处逢生。

如果官渡之战再拖几天的话,最终失败的极有可能是曹操。

曹操夜袭官渡之时,军中已经接近断粮。

史载:公曰:“向言戏之耳。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乌巢的粮草对于袁军至关重要,对于整天缺少粮草的曹操来说也非常具有诱惑力。

曹操如果将乌巢的粮草收归己有,一来可以弥补军粮短缺,二来也可以将多余的粮食留做他用。

为什么非要一把火烧了粮草呢?官渡之战时的曹操看到粮草估计比亲爹还亲,如果能将这些粮草运到自己的军营中,曹操肯定会把所有的粮草全部运走。

曹操之所以选择烧掉粮草,完全是。

曹操火烧乌巢粮草的时候,正是官渡之战最紧要的阶段。

曹操和袁绍都处于最紧要的关头,曹操需要利用乌巢的粮草扰乱袁绍的军心。

如果曹操只是运走粮草的话,袁绍军队就还心存希望,希望能够夺回粮草,而不会顿时全军大乱。

曹操攻击乌巢之前,就和许攸确定了焚烧乌巢粮草计策。

焚烧粮草可以击溃袁绍的军心,起到的目的。

曹操焚烧乌巢的战机紧急,如果曹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前功尽弃。

袁绍其实也知道乌巢的重要性,也派了重兵把守乌巢。

曹操焚烧乌巢之后,乌巢守军军心大乱,曹操才得以趁机击溃乌巢守军。

如果曹操只是运走粮草的话,势必会和袁军有一场血战。

到时候就算曹操可以击败乌巢守军,自己伤亡可能会更大,最终也未必能够将粮草安全运回军营。

对于曹操来说焚烧乌巢粮草的难度要远远小于运走粮草的难度。

曹操焚烧粮草只需要放一把火就可以了。

如果可以的话,曹操派一个人偷偷地焚烧粮草也可以。

但是运送粮草的话,则非常困难。

曹操运走粮草一是速度会非常慢,运送粮草的途中随时有可能会被袁绍军队堵截,曹操也极有可能随时失去这批粮草。

当时袁绍已经派军队救援乌巢,曹操参与焚烧粮草的军队也极有可能被袁绍军队消灭。

曹操固然非常想要粮草,甚至比见到亲爹还开心。

但是打败袁绍对于曹操来说更加重要,曹操选择优先打败袁绍。

焚烧乌巢粮草只是曹操打败袁绍军队的一步计划,曹操还需要趁机击溃袁军主力。

曹操的军队需要轻装上阵,投入新的战斗。

如果曹操被乌巢的粮草所累的话,就会打断继续进攻袁绍军队的计划。

袁绍军队经过恐慌之后,有可能重新稳定阵脚,或者连夜逃回北方。

一旦袁军稳定阵脚或者逃回北方的话,曹操就失去了打败袁绍的最佳时机。

乌巢军粮被焚烧之后,袁军只有随军所带粮草,军粮出现了短缺。

曹操军中所剩的粮草也不多,袁绍还是拥有军队数量上的优势。

曹操再想击败袁军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趁袁军大乱之际给袁绍致命一击才是最佳选择。

曹操焚烧粮草之后,立即率领军队进攻袁绍主力军队,并且一举击败了袁绍的军队,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这就是曹操的厉害之处。

在粮草这么大利益面前,曹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以击败袁绍为第一目标。

所以,曹操才会选择焚烧乌巢的粮草,而不是占为己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袁术为什么敢直接称帝,而一代奸雄曹操却一直不敢呢?

时期,作为三大党中最有势力的一方,不敢当。

但到了末年,得御玺,直接当上皇帝,引起诸侯不满,纷纷出击,最终败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当年爆发的时候,身为四世三公的整体实力要比曹操强数倍,曹操深知自己没有袁绍强大,不过却还要执意挑起战争。

曹操也不是一个二愣子,他之所以要和袁绍来一场正面决斗,那是因为倘若不干掉袁绍,那么他势必没办法一统整个北方。

也许是上天眷顾曹操,使曹操手下有这一批极其厉害的能人。

、、、等谋臣和、、、等武将,相互努力之下,最终使曹操一举大败了袁绍,从而开始慢慢的完成一统北方的梦想。

当然, 袁绍官渡惨遭大败之后,并没有死,而是选择了集结剩下的残军,准备从头再来。

袁绍由于历经了上一次的大败,感觉跟变了一个人一样,根本没有过多的犹豫,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直接派两万精兵前去驻扎在黄河以北的仓亭渡口,给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可谓是带来了极其大的威胁。

这个时候原本袁绍已经平定了冀州的内乱,曹操心里面十分的焦急,毕竟看着对手再度崛起,心里面怎么可能会舒服!于是曹操派大军多次前去征讨袁绍,可每一次都无功而返,正当曹操急的快要死的时候,袁绍突然不行病逝。

对于袁绍的病逝,有两个间接性的原因。

其一便是袁绍内心根本无法接受被曹操打败的事实,毕竟八十万大军和二十万大军对战,竟然落败!其二便是袁绍落败之后,冀州大本营也突然乱了起来,尽管袁绍平定了叛乱,可心里面怎么会舒服。

为此,袁绍整日郁郁寡欢,最终气得吐血身亡。

不得不说袁绍属实点背,生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好东西,袁绍病逝之后,这几个家伙纷纷开始抢夺财产,想着如何如何瓜分袁绍生前的势力。

既然袁绍已经死了,而且内部还发生了这么大的叛乱,曹操选择了果断出击,逐一击破,最终将彻底消灭。

按道理来说的话,袁绍死了之后,曹操应该开怀大笑,可他却到袁绍的坟头前痛苦了一场。

曹操作为袁绍生前的老友以及多年的对手,曹操并没有痛骂袁绍,反正是怀念起原本两人之间的感情。

尽管两人交情很是深厚,可毕竟这是关于自己存亡的时候,只能大打出手,一分高低。

不过说白了,曹操之所以会选择来到袁绍坟前哭丧,有着很多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收买人心。

毕竟袁绍出身显赫,虽然身死,但拥护袁绍的人并不少,而且有些人虽然最终投靠了曹操,但很有可能不是真正投靠曹操。

为了防止这些人为袁绍报仇,为了安抚人心,曹操自然要对这批人加以安慰,曹操这次哭丧,就是为了告诉陈琳和崔琰等人,他与袁绍是至交好友,袁绍死后他也很心痛,虽然袁绍死了,但大家跟着他其实与跟着袁绍是一样的。

有人说曹操哭袁绍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个人保留意见。

我认为一直以来对曹操的脸谱化太过严重,我觉得曹操其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枭雄。

曹操和袁绍其实在彼此不大的时候就认识了,两个人是有着相同的童年经历的。

曹操在童年时候,因为父亲被过继给了,因此常常被人讥笑为“阉丑之后”,袁绍是家中婢女所生,因此身份低微,不受重视。

但同时,曹操又是之后,祖父、父亲在朝中位居高位,袁绍家中四世三公,家门显赫,这让曹操和袁绍又成为了身份高贵之人,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二位是普通人眼中的高官子弟,是高官子弟眼中的“不入流”的人。

因此在这种相同经历的体验下,曹操与袁绍之间惺惺相惜,关系极好。

后曹操和袁绍都在京城,两个人开始了交往。

根据民间传说来看,两个人在京城之中可以说是“好哥们”。

两个人有一起绑架过别人的新娘,有一起打劫过其他的人,一起喝酒,一起撒野,好不快活。

虽然是民间传说,但我认为可以反映出的的一些问题就是,袁绍跟曹操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好。

而且两个人之间在此时是有着共同的理想的,即光复汉室。

袁绍继续继承他四世三公的荣誉,曹操可以去当汉。

然而后来乱政,打碎了两人的共同理想。

本人认为,此时两人仍对汉室有一定的向往,因此两人再次出于共同的理想,组织了讨董大军。

而这一次,将是二者的关系的转变。

在这一次中,袁绍相对来说转换得较早,他已经将自己视作了独立的军阀而不是汉室的属下;而曹操转变得较晚,从他率领手下追击董卓然后被打得大败就可以看出来了。

私人认为,此时维系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根线——“光复汉室”就此断绝,两人之间也出了隔阂。

不仅如此,曹操之所以感怀袁绍,更是因为如果没有袁绍,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曹操。

毕竟当年与曾结为兄弟,最终项羽被刘邦击败,在乌江自尽而死,刘邦同样为项羽痛哭。

这是因为项羽虽然是刘邦的对手,但他更是刘邦心中敬佩的人,毕竟没有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刘邦也没有隐忍与前进的动力。

因此曹操在袁绍死后感怀对手,是有真性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一代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哪些好处?为什么董卓“挟天子”却被围殴?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