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不先平定最弱的蜀汉,而是一直南征东吴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公元208年,曹操起兵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万),亲自南征,准备一举平定江东,与五万孙刘联军会战于赤壁,最终孙刘联军,曹操遭遇一场耻辱惨败,史称“”。

公元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再一次亲自南征,在濡须口与孙权7万兵马相持月余,由于水战失利加上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公元217年,曹操再次南征,率军猛攻濡须口,击败孙权,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同意,并允诺重新结为姻亲,《》云“既而从讨孙权,破之。

军还,权遣使乞降。

” 有一统天下志向,孙权有一统天下之梦,曹操更有一统天下的执行力。

但之中,刘备才是最弱的一个,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曹操应该先平定刘备、其次平定孙权才对,为何却一根筋的总是南征东吴? 、东吴、蜀国,三国孰强孰弱,通过史书记载的人口数据可见一斑。

1,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

《文献通考·卷十》: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户663423户,人口443万人。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考虑未纳入的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则魏国境内约有1300万人。

曹操第一谋臣,在曹操很弱小的时候,就提出“以制天下”的战略,其实就包括重视耕种。

在刘备浪迹天涯、诸侯乱战之际,曹操就开始推出了,组织流民耕种官田,增强了曹操实力。

2,汉末天下大乱,虽然没有波及江南,但的江南,大城市只有吴、山阴等少数几个,人口也比较稀少。

东吴立国之后,大力招抚北方南迁的百姓,以及强制原来住在皖、赣、浙、闽山区的山越人民出山务农和当兵,经过60年没有战争破坏,直到东吴灭亡,孙吴在籍人口有256.2万人,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加上没有统计的人口,东吴应该当时有人口550万。

3,刘备占据的主要是荆州与益州,公元221年时蜀国在籍户口分别为20万户与90万人,经等治蜀,至蜀亡时(263年)共有108.2万人,其中户数28万、民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官吏4万。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蜀国灭亡时大约有400万。

通过三国人口简单对比可见,曹魏一家独大,东吴其次,蜀国最弱。

既然蜀国“弱不禁风”,东吴不仅实力相对强大,而且还有强大水军,为何曹操却不是先打蜀国,而是一直南征东吴呢?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曹操战略误判,也有客观情况,让曹操不得不率先南征东吴。

公元198年,再次反叛朝廷与结盟,击败刘备,并俘虏刘备妻子,走投无路的刘备败投曹操。

曹操对刘备非常好,“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还对刘备说了一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中,罗贯中将这一桥段改编为。

公元213年,曹操南征东吴,与孙权在濡须口相持一月有余。

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

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曹操判断认为:“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

”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

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

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儿子若豚犬耳!” 可见,即便赤壁之败在前,曹操也没有认为孙权如何了不起,直到213年时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曹操还是把孙权放在晚辈的位置上,而不是平辈位置。

相反,曹操一直把刘备当成平辈,而且是与他一样的英雄。

因此,曹操先打孙权的第一个原因,与他对刘备、孙权的认知有关:孙权年少无知更容易打,刘备老奸巨猾不好打。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二个原因,与赤壁之战有关。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的智慧结晶,靠智谋与实力击败了曹操,但真实历史上,曹操失败其实有着诸多客观原因,所以曹操认为是非战之罪。

《·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疫情影响之下,曹军死伤惨重,而且战斗力急速下滑。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又今盛寒,马无藁草......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因此,赤壁之败让曹操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只要克服这一些客观问题,必然就能平定东吴,因此才有后来两次南征。

除此之外,曹操一生征战多年,尽管有过战败,但赤壁之战最惨,所以曹操还有报复或挽回颜面的心思。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三个原因,与三国地理环境有关。

魏国占据北方,东吴割据江东,蜀国偏居荆益,这三国之中,最是易守难攻的不是东吴,而是蜀国。

尤其益州的主要部分四川,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刘备的意志和智慧,曹操想攻破益州防线,基本上不可能。

汉中是蜀国战略屏障,刘备第一谋士评价是“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但在217年之前,汉中属于,而不是属于曹操,所以曹操不可能从汉中进攻刘备。

至于荆州防线,刘备派遣虎将镇守,又占据地利,曹操自认很难讨到便宜。

总之,荆州、益州地形过于险峻,让曹操望而却步,但相比蜀国,应对东吴相对容易,只要顺利过河渡江,曹操自信就能打败东吴。

曹操一直南征东吴的第四个原因,与刘备穷兵黩武有关。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一共还不到100万在册人口,但兵力却超过10万,估计除了时代之外,任何时代都没有这么高的兵民比了,典型的穷兵黩武。

10万战兵,加上四万官员(蜀国灭亡时),至少需要50万成年人才能养活,扣除蜀国老弱病残幼,蜀国在册成年人几乎都为战争服务。

因此,刘备犹如一个疯狂的赌徒,而且还占有险峻地形,又是老奸巨猾、,各种因素叠加之下,蜀国就犹如一个铜豌豆,难以下口,远不如东吴好吃,于是曹操只能首先选择先打东吴。

相比较而言,东吴就比较理性了,在册260余万人口,却只有10余万兵力。

与疯子打,还是与正常人打? 曹操去世之后,继续执行先平东吴战略,222年、 224年、225年三征东吴,不是战败就是无功而返。

继位之后,于228年三路攻吴,双方爆发,结果魏国大败,让曹魏在此后24年之内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吴行动。

孙权去世之后,252年魏国再一次攻吴,结果又一次惨败。

总之,在统一天下的战略中,至少到252年之前,魏国战略一直是先打东吴。

或许,魏国南征东吴败的次数多了,终于恍然大悟,于是在263年转移战略,结果第一次大规模征讨蜀国,就灭掉了这一颗“铜豌豆”。

笔者认为,曹操去世之后,魏国继续一直执行先平东吴战略,也与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战略有关,即“以攻代守”,逼得魏国不得不防御蜀国进攻,进而让魏国把进攻目标放在东吴身上,由此可见诸葛亮不愧是眼光超前的战略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中的位置在三国时期有多重要?刘备和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要苦苦争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中的位置在时期有多重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与争夺汉中的战争。

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

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曹休、、曹洪、、、郭淮等。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汉中之战来说,不管是持续的时间,还是参战的将领,都可以体现出刘备、曹操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视。

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战役往往在数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而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左右,表明和刘备、曹操苦苦争夺汉中之地的态度。

并且,对于刘备一方来说,蜀汉中除了镇守荆州的,其他四人都参加了汉中之战,而曹操也派遣了张郃、徐晃等,还有夏侯渊、曹休、曹真等宗室武将。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汉中到底有多重用?为何刘备和曹操要苦苦争夺? 首先,对于汉末三国时期,汉中之地主要指的是汉中郡这一建制。

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设立,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

因在汉水中游得名。

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乾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

不过,战国时期秦国设立的汉中郡,疆域比较辽阔。

进入到时期,汉中郡的范围逐渐缩小。

乃至于在汉末三国时期,汉中郡的范围,实际上和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基本一致了。

汉中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早在战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彼时,秦国、、等,就反复争夺汉中之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正是占据了汉中之地,这才可以向南消灭、蜀国,从而占据巴蜀之地,并以此作为平台来进攻楚国。

到了之争时期,正是通过汉中来进攻关中,从而得以和争夺天下。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

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

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汉中之战来说,不管是持续的时间,还是参战的将领,都可以体现出刘备、曹操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视。

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战役往往在数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而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左右,表明和刘备、曹操苦苦争夺汉中之地的态度。

并且,对于刘备一方来说,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其他四人都参加了汉中之战,而曹操也派遣了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还有夏侯渊、曹休、曹真等宗室武将。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汉中到底有多重用?为何刘备和曹操要苦苦争夺? 首先,对于汉末三国时期,汉中之地主要指的是汉中郡这一建制。

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设立,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

因在汉水中游得名。

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乾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

不过,战国时期秦国设立的汉中郡,疆域比较辽阔。

进入到汉朝时期,汉中郡的范围逐渐缩小。

乃至于在汉末三国时期,汉中郡的范围,实际上和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基本一致了。

汉中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早在战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彼时,秦国、楚国、古蜀国等,就反复争夺汉中之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正是占据了汉中之地,这才可以向南消灭巴国、蜀国,从而占据巴蜀之地,并以此作为平台来进攻楚国。

到了时期,刘邦正是通过汉中来进攻关中,从而得以和项羽争夺天下。

最后,对于现在的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

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因此,夺取汉中之地后,曹操的势力,基本上就能嵌入到益州了,这不仅会给刘备带来非常大的防御压力,甚至获得了直接攻入成都的机会。

比如在公元263年的中,钟会大军突破汉中防线后,就成功来到了剑阁一带,如果不是回防及时,消灭蜀汉的大将很可能轮不到邓艾了。

并且,汉中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两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湿气流不易北上,气候温和湿润、干湿有度。

在此基础上,汉中盆地无疑是一个适合耕种的地方,能够带来一定的粮食产量,这自然也是汉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从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为了争夺汉中,可谓拼尽全力,调集了所有的资源。

因为不管是哪一方占据了汉中之地,都将直接影响到汉末三国历史的走向,也即正是因为刘备击败了曹操,获得了汉中之地,这才为蜀汉的存在提供了保障。

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如果没有失去汉中的话,那么蜀汉面对的局面将非常被动,曹魏很可能要提前消灭蜀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不先平定最弱的蜀汉,而是一直南征东吴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