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岳家军的骑兵:纵横驰骋于中原的王牌部队
【千问解读】
军一级的编制至少有十二军,计有:一、背嵬军;二、前军;三、右军;四、中军;五、左军;六、后军;七、游奕军;八、踏白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十一、破敌军;十二、水军。其中踏白军和游奕军都是马军番号,而背嵬军则是的亲军,也基本上以骑兵为主。
也就是说,岳家军约有四分之一的编制为马军。
而根据瑜先生考证,岳家军全军约有十万人,平均每军八千余人。
踏白、游奕和背嵬三军相加,尽管应该不会有二万骑兵之多,但上万骑兵应该是有的。
网络配图 而岳飞的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第二十二卷《吁天辨诬卷之二淮西辨》中曰“而况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颖昌、朱仙,皆以是军取胜,而八千余骑亦不可谓寡矣。
”也就是说,在经历颖昌和朱仙镇大战后,岳飞前往淮西救援的时候,手下尚有八千余骑。
但如此以来,问题就来了。
一向马匹缺乏,尤其如此,岳飞从哪里拿那么多战马么?据考据,这些战马并不是朝廷给的,也不是买的,而是从伪齐手中抢回来的。
在绍兴六年八月十三日,岳飞第二次北伐,兵进伊洛。
其麾下猛将带兵攻克西京长水县,此外还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
当时岳飞上书给朝廷的原始奏折是这样:《复西京长水县捷奏》:「据统制官王贵申:『遵依指挥,差武经郎、第四副将杨再兴等统率军马,前去收复西京长水县去後。
今据申:八月十三日进兵到长水县界业阳,逢伪齐顺州安抚张下孙都统,并後军统制满在,拥贼兵数千人拒敌。
当时分布军马,掩击贼众,杀死五百余人,生擒後军统制满在并徒众一百余人,及当阵杀获孙都统首级,其余残党尽皆奔溃。
再兴遂再进兵,於今月十四日到本县界孙洪涧,再逢张宣赞亲率贼马二千余人,隔河相射,遂鼓率人马斗敌杀散。
至次日二更已来,收复长水县了当,夺到马万匹,粮斛二万余石,给散百姓、官兵食用,即时招抚,并与安业,别无分毫搔扰,申乞照会。
』」网络配图 而《杨再兴传》亦载:「飞屯襄阳,以图中原。
遣再兴至西京长水县之业阳,杀孙都统及统制满在,斩五百余人,俘将吏百人,余党奔溃。
明日,再战于孙洪涧,破其众二千。
复长水,得粮二万石,以给军民。
尽复西京险要,又得伪齐所留马万匹,刍粟数十万,中原响应。
复至蔡州,焚贼粮。
」 而高宗则对此的评价是“卿学深筹略,动中事机,加兵宛、叶之间,夺险松栢之塞。
仍俘甲马,就食糗粮,登闻三捷之功;实冠万人之勇。
”(摘自《高宗宸翰二十八》)这里专门提到“仍俘甲马”,显然是针对夺到马万匹的赞誉。
就当时而言,伪齐得金兵全力援助,马匹得来甚易,加上到北宋亦曾在洛阳设置洛阳马监(《宋会要辑稿兵》),而且洛阳地处伪齐境内腹部,在此畜养大批马匹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只是他们万万想不到,岳家军进军如此迅速,这上万马匹,就成为岳家军强大之本了。
网络配图 此外,在绍兴六年十一月,岳家军进行第三次北伐。
在牛蹄战役中,岳家军俘获马三千匹,骑兵千余人。
这段记录,在前永州军事判官孙逌编:《岳王飞事迹》有详细记载 「(董)先遂与牛皋等议日:『诸君要与虏战,今日正当效力,须死战可矣。
』既击虏,先身插数小旗,用小鼓、小锣与虏骑对垒,使步人皆坐。
先出战,走马观军毕,候虏骑近,出小旗,军起立,再旗,戳定,鸣小鼓,前击。
虏众不动,铺枪作走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康熙帝陵中石柱为什么突然向西扑倒摔碎
期间,她历尽沧桑,屡遭磨难,较其它陵寝尤为严重,下面试举几例: 十二年(1832年)正月初九日、正月十四日,东朝房和西朝房先后起火,幸亏扑救及时,为造成重大损失。
因纵火犯查拿不着,两位东陵守护大臣及看护景陵的值班官兵都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网络配图 三十一年(1905年),隆恩殿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同时殃及东西配殿,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才重建起来,起火原因至今不详,已成历史之谜。
清王朝覆亡不久,不知何因,二柱门西柱向西扑倒,摔成数段,原因不详。
于1979年才修复起来。
20世纪30年代,牌楼门六根石柱中的西数第三根突然向南倒下,摔成三截,查找无因。
1978年修复如初。
20世纪40年代,宫门前马槽沟上的三路三孔拱桥上的玉石栏杆,被一伙无知激进的人腿倒,全部砸碎。
1996年在维修景陵时,将重新雕刻的石栏杆全部安装好,恢复了原貌。
网络配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第二次盗陵狂潮中,景陵被盗,劈棺抛尸,掠走了一帝四后一妃的全部随葬。
著名的九龙玉杯也在劫难逃,后来虽然被追回,有,至今不明去向。
在这次盗案中,景陵的损失最为惨重。
至今地宫内,棺木散乱,尸骨狼藉,未能得到保护和清理。
1952年7月14日(农历闰五月二十三日),电闪雷鸣,景陵的圣德神功碑亭突燃触电起火,熊熊的火焰,尚未落地早已化成一团雾气而散。
诺大的一座碑亭竟化为灰烬。
高达7米多的东边满文碑断裂倒地,西边的汉字碑也残损严重,岌岌可危。
至今此碑亭尚未复建,仅将石碑粘接竖起。
景陵圣德神功碑亭是清王朝建的第一座立双碑的碑亭。
碑文长达4300多字,文物价值极高,竟失于天火,损失之重,可想而知。
还有其他灾难,如东西值班房全部被毁,神厨库、南北神库无一幸存,朝房、大殿、明楼的门窗、槛框全被盗走,1978年神厨库发生火警等,不再一一列举细说。
上述灾难中,前五项都是其它陵寝从来未发生过的。
大碑楼火灾也只有孝陵发生过。
网络配图 景陵是清东陵继孝陵之后营建的第二座陵寝,在相度陵址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应该说,景陵的风水是仅次于孝陵,优于其它陵寝的。
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松树围护,可称得上风水宝地,上吉佳壤,为什么还是灾星屡降,劫难常临?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抗击外侵,兴农救灾,开创盛世,为什么单单他的陵寝屡遭灾殃?实在匪夷所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战略家库图佐夫:一生驰骋沙场50余年
其作战英勇,一生参加过数不清的战斗,并战胜过当时的,就连对手拿破仑都给予他特别高的评价,他是沙俄的第一名将。
库图佐夫勋章 库图佐夫于1745年出生在圣彼得堡,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军事家庭中,优良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为他之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64年服役从军后,因为才华出众,他的身份层层攀升。
从1768年升为少校后,先后又连续升为中校、上校和准将。
并在1784年正式升为少将,之后又先后升中将、上将,并开始担任总司令带军。
这是库图佐夫简介中着重描述的。
库图佐夫除了在军事上有很大成就外,在政治和外交上的才能也很出众,他于1792年被沙皇派到当时与沙俄关系特别差的土耳其去当大使,他在此期间帮助俄国解决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也使得俄国和土耳其的关系得到改善。
之后又与普鲁士外交,并成功完成这次使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让普鲁士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强大的法国;这是库图佐夫简介中突出介绍的内容。
库图佐夫在拿破仑出征俄国前大败土耳其军队并与土耳其签订有利于俄国的合约,使土耳其军队无法参加拿破仑的远征,大大减少了沙俄的压力。
之后库图佐夫运用游击战大败拿破仑,战胜了当时的无敌之师拿破仑大军,成为俄国的卫国将军,但是在追击拿破仑的途中病死。
库图佐夫的一生 据史料记载,库图佐夫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俄国,一生战功显赫,最终病死。
库图佐夫画像 库图佐夫的一生是光辉的,他于1745年在圣彼得堡出生,1759年14岁的库图佐夫就毕业于炮兵工程学院,在1761年仅仅16岁的库图佐夫就升为准尉,并与一年后升为大尉。
1764年19岁的库图佐夫参军从伍,并在和鲁甸采夫手下做事,在此期间,库图佐夫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后来参加了俄土战争并在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这是他之后能成为军事长官的前提。
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屡次建功被升为少校,开始指挥部队作战,并表现出优秀的作战能力,并因此在1771年再次被升为中校,1777年32岁的库图佐夫升为上校,又于1782年和1784年先后升为准将、少将,这时库图佐夫才39岁。
1790年库图佐夫指挥部队成功占领伊兹梅尔,就连俄国大元帅苏沃洛夫对库图佐夫都是,在这次战斗后他被升为中将,并被任命为伊兹梅尔要塞的司令。
他完美的控制住了这个要塞,多次打退前来攻占的敌军,也用自己的计策对敌军发起了毁灭性的突击,将敌军击溃。
在1806俄国再次跟土耳其发生战斗,俄国先后多年没有获得战果,只能请库图佐夫再次担任总司令,库图佐夫上任后起到了显赫的作用,打败土军并签下合约,保证了俄土边界的安全。
1813年战斗中身体抱恙死在波兰,这为库图佐夫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库图佐夫的成就 库图佐夫的成就有很多,他是俄国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库图佐夫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战斗上,他一生打赢了数不清的战斗,并打败过当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这是其一生中颇为浓厚的一笔。
库图佐夫在战斗中受伤失去了一只眼睛,因此被称为独眼将军。
因在战斗中战功显赫,取得成就无数。
库图佐夫画像 1790年库图佐夫率军队成功攻占伊兹密尔要塞,并担任伊兹密尔要塞的司令,并成功在敌军的多次进攻中守住阵地,并在之后一举击溃土军。
在1805年对拿破仑的战斗中战功也相当显赫,曾多次打败拿破仑带领的法军。
1811年因为俄国在与土耳其的战斗中一直难以取胜,俄国任命库图佐夫为总司令,结果效果显赫,成功战胜土耳其,并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合约》。
这个合约也保证了俄土边境的稳定,有利于俄国一心对付拿破仑。
1812年拿破仑侵略俄国时,库图佐夫担任总司令与拿破仑作战。
库图佐夫带军的能力十分优秀,取得了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
并在之后带兵追击拿破仑,但是这时候库图佐夫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在追击中途死在异国他乡。
库图佐夫得到的军衔也成功体现出库图佐夫的成就,他1761年升准尉,1762年升大尉,1768年升少校,1771年升中校。
77年升上校,终于在1782年升为准将后,又于1784升到少将,在占领伊兹梅尔后成为中将,多次担任总司令。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库图佐夫是伟大的。
库图佐夫的历史评价 关于库图佐夫的历史评价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历史资料普遍对库图佐夫的历史评价颇高。
库图佐夫墓 库图佐夫一生中50多年驰骋战场,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战功也相当显赫。
他是俄国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在拿破仑进军俄国提前做好战略部署,最后成功战胜拿破仑,保卫了自己的国家,是俄国的民族英雄。
他虽然好酒色,为人也比较懒散,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战斗上的强大能力。
他的战略方针是他成功的关键,行动上非常坚决,从不犹豫不决、拖泥带水,在作战中有多种战斗方式,为了战斗的胜利会提前准备好需要的一切条件。
在外交上也很优秀,曾去土耳其当过大使并成功帮助俄国解决了与土耳其的矛盾。
各个国家对库图佐夫的历史评价也不一样。
我国对库图佐夫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许多人认为库图佐夫是沙俄时期的俄国第一名将。
但西方就对库图佐夫的历史评价普遍不高。
就连俄国自身对库图佐夫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俄国把苏沃洛夫捧得特别高,把那个年代称之为伟大的苏沃洛夫时代,而对库图佐夫评价一般。
在一战时期库图佐夫留下的战略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被称为。
在列宁时期爆发十月革命时,又被骂成资本家的走狗,之后又被称为俄国的民族英雄。
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才重新客观的评价库图佐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