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荣留王与唐朝断交的真相是?

在唐初与高句丽的战争前后,两国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
既有和睦相处的十余年时间,也有不互
【千问解读】
在唐初与高句丽的战争前后,两国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
既有和睦相处的十余年时间,也有不互相断交的十余年,使得整个辽东局势跌宕起伏。
很多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两国的领土之争,尤其是对辽东半岛的所有权问题,其实不然,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其根源还是在于高句丽内部的政治争端问题。
高句丽和唐朝之间各种跌宕起伏的外交斗争,本质上都是国内政治斗争的对外表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高句丽国王荣留王高建武和渊盖的关系尤其重要,两人的之间和睦与否直接影响着高句丽的对唐政策。
实际上自高氏高句丽建立以来,国内都被分为了两个政治派系。
其一是以高句丽国王高氏家族为核心的贵族集团,其二是以大对卢(相当于宰相)为核心的而贵族集团。
高句丽建国的历史很短,是由的贵族后裔和高句丽五部共同建立的王国。
因此来自于扶余国和高句丽五部的贵族们都享有很大的特权,而且这些特权是世袭罔替的,高句丽国王在国内做不到乾纲独断。
高句丽的王室是扶余国后裔,而大对卢则是高句丽五部的贵族后裔,所以双方为了争权常常发证政治斗争。
这种政治斗争从建国开始,一直延续到高句丽被灭国。
在唐太宗时期,高句丽的国王为荣留王高建武,大对卢则是。
荣留王最初采取的对唐政策是和睦相处的,可后期却转为与唐断交,为后来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在他执政的前半期,高句丽积极与唐朝交好,派出了十余次向唐朝贡的使团,保持着与的关系。
而在执政的后期,荣留王切断了两国之间的交往,撤回了使团,使得两国关系非常紧张。
很多人认为荣留王的这种转变是因为唐军毁掉了高句丽用隋军将士遗骸筑造的京观,他担心唐军入侵高句丽,所以才断交并做军事防御方面的准备。
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也不了解高句丽国内当时的政治生态。
高句丽的国王集团和大对卢集团存在严重的对立,这种对立延续了数百年,形成了政治传统。
双方在政治上的合法性都得到承认,而且都希望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
作为野心勃勃的高句丽国王,荣留王是想打破这种政治传统的,所以希望得到唐朝的支持。
而渊盖苏文作为大对卢集团的首领,他需要保持集团的权势,垄断高句丽的政治资源,将这种政治生态保持下去。
双方在这种情况的斗争下,都求助于唐朝,所以在唐初都对唐朝交好。
然而这种交好得到的结果却不令荣留王满意,所以他以唐朝摧毁隋军遗骸京观为借口与唐朝断交。
当时唐朝已经在为经略东北方面做准备,这一方面是为了收复后失去的土地,包括要收敛隋军遗骸,安抚国内隋军的后裔。
另一方面也对高句丽趁着中原大乱是占据东北土地不满,重新规划东北方各国的政治秩序。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向东北增加兵力,派营州都督张俭驻守在东北,另一方面也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句丽,打着外交的旗号,刺探高句丽国内的情况。
陈大德到了高句丽不但对高句丽王室不假辞色,反而与渊盖苏文交往密切。
最令荣留王感到畏惧的是,陈大德在高句丽与渊盖苏文交好,接受其宴请和贿赂,这实际上对高句丽王室的王权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国人很难理解的是,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等藩属国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甚至能够左右王位的更迭。
在唐初荣留王与渊盖苏文都与唐朝交好,就是利用唐朝的影响力团结国内的贵族势力,占据政治斗争的主动权。
然而唐朝使节在高句丽的两种不同表现,实际上让双方的斗争天平发生偏转,使得政治形势对渊盖苏文更有利。
面对这样的情况,荣留王出了个大昏招,不但为战争埋下隐患,还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他对唐朝进行了断交操作,还撤回了朝贡的使团,又在东北修建千里长城,堵住唐军东进的路线。
这种操作明显不是藩属国对宗主国的态度,让唐太宗李世民感到非常难堪。
只是因为当时唐朝的战略重心放在东、薛延陀和,无法出兵辽东,李世民只能派陈大德出使高句丽。
而陈大德在高句丽采用的却是借渊盖苏文压制荣留王的做法,使得高句丽国内矛盾激化。
这种操作唐朝得了面子,渊盖苏文得了里子,荣留王却被搞得狼狈不堪。
荣留王本想切断了与唐朝的联系,削弱唐朝对国内贵族的影响力,这样就可以凭借自己高句丽国王的身份压制渊盖苏文的贵族势力。
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想当然的,因为高句丽贵族的利益对辽东方面依存度极高。
荣留王切断与唐朝的联系,本质上是对贵族势力利益的巨大破坏。
高句丽为小国,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贫乏,完全靠农耕养不活百姓,更无法给贵族集团提供奢侈的生活需求。
高句丽贵族除了土地上的收益外,在辽东的商业利益非常的重。
他们与中原王朝的经济交往才是他们奢侈生活的基础,与唐断交让这些人连茶都喝不上,更不要说身着绫罗绸缎了。
而渊盖苏文则利用与唐朝良好的关系拉拢了不少亲唐的贵族势力,使得势力越来越大,压过了高句丽王室。
面对政治对手的威胁,荣留王坐不住了,竟然想出了除掉渊盖苏文的馊主意。
他先是以修建千里长城防线的理由,想把渊盖苏文调出平壤,发配到辽东去。
渊盖苏文拒绝,在贵族势力支持下拒不接受命令。
然后荣留王又安排了暗杀计划,结果暗杀计划泄露,渊盖苏文先下手为强,直接干掉了荣留王。
最后渊盖苏文扶持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上台称宝藏王,自封为大莫支离,垄断了高句丽朝政。
荣留王与唐朝断交,本质上是要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手段来处理国内矛盾。
这虽然得罪了李世民,但他知道李世民抽不开身对付他。
等搞定了渊盖苏文,他大可派使团进贡请罪,重新恢复两国关系。
可这样的做法却迫使贵族集团下杀手,因为渊盖苏文不可能在没有唐朝支持的情况下。
而渊盖苏文上台后,唐朝却没有支持他,反而支持了傀儡国王宝藏王。
这对唐朝来说是制衡控制高句丽的必要操作,因为只有政治对立的高句丽,才是符合唐朝在东北利益的。
如果让渊盖苏文统一了高句丽内部势力,再统一朝鲜半岛,那对唐朝的东北将是很大的威胁。
渊盖苏文得不到唐朝的支持,干脆继续拒绝唐朝使节对宝藏王的册封,进一步激怒了李世民。
在李世民看来,高句丽国内怎么斗都行,但不能不听话。
渊盖苏文甚至于联合百济入侵新罗,并拒绝唐朝使节的调停,这更是不把宗主国放在眼里。
实际上渊盖苏文的这些操作都是,完全没有之间的挥洒自如。
也许是掌控高句丽朝政之后有些膨胀,想要问鼎高句丽国王之位。
他从此便开始作死的行为,一步步的把自己拉入了对唐战争的深渊。
而李世民父子不是父子,军事上和政治上强悍无比,高句丽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好古:元代医学家,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
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伤虚证的探讨。
在张、家的影响下,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
王好古(1200—1264年),字进之(一作信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博通经史,究心医道。
他少时曾经与李杲一同受业于张元素(年辈较李氏为晚),后来又从师兄李杲学医。
王好古以儒者而习医,特别喜好经方。
其造诣很深,后来又尽得张、李二家之传,成为易水学派又一名家,他的学术思想,尤以阴证学说为独到之处,并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有较大的影响。
王好古一生著述较多,可考者达20余种,其中《医垒元戒》12卷、《阴证略例》1卷、《汤液本草》3卷、《此事难知》2卷,乃王氏代表作,备受后世医学家之推崇。
现存尚有《汤液仲景广为大法》4卷、《斑疹论》1卷均佚。
王好古早年博通经史,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
曾同李杲学医于张元素,以年幼于李杲二十岁,后复从学于李杲,尽得其传。
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伤虚证的探讨。
王好古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复受历代医家如、、许叔微、韩祗和等的影响,特别是其师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及李杲的脾胃内伤论,对他的熏陶尤深,所有这些,都奠定了其阴证学说的基础。
随机文章1998年大洪水出现龙尸真相,疑似数百米巨龙翻身所致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以貌取人/以偏概全形容对人的第一印象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细数神秘的巨型螃蟹有哪些,谣传日本杀人蟹猎杀海边游客引恐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常山公主的驸马:王济的轶事典故
曹魏司空之孙,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之婿。
西晋初年外戚、官员。
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娶常山公主。
官至骁骑将军、侍中。
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庄子》等。
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
轶事典故 轻视后母 王浑任徐州刺史时,娶当地民女为后妻,但成礼时,观者认为新郎王浑作为长官不应该对身为民女的新娘答拜,于是王浑没有答拜。
王济认为没有答拜就是没有成礼,不但不视颜氏为后母,还呼为"颜妾"。
颜氏以为耻,却碍于王家的门第,始终不敢与王浑离婚。
叔侄恩怨 王济有个叔叔叫王湛,开始的时候,王济看不起他这个叔叔,吃饭的时候,大家面前都有菜,就不给王湛面前放。
王湛只是从容地让人把菜端来而已,没有任何不悦之色。
有一次,王济去王湛家,看到王湛在看《周易》,很不以为然地问:"叔父还看这?"王济让王湛说说易理,王湛说的都是王济闻所未闻的道理,王济从来没把这个叔叔放在眼里,听过之后,肃然起敬,流连忘返,怅然若失,叹道:"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这是我王济的罪过啊。
" 王济有马癖,曾经看到一匹马迟迟不前,王济对马的主人说,这是因为马害怕把披在身上的挡泥布弄脏了。
把布除去以后,马就踏泥而去,王济识见一斑,称他有马癖。
王济有一匹马最爱,王湛却说,"此马虽快,但是力薄不能坚持走长路。
近见一匹督邮的马比这个好,只不过粮草喂的不到位而已。
"王济把那匹拿来试养。
王湛又说:"这马任重才能知道他的本领,在平路上比赛比不出来。
"结果果然王济原来的那匹马不行。
从此,王济对这个叔叔佩服有加。
曾经问王济,你那个傻子叔叔死没有?过去王济总是无话可说,后来,司马炎又问,王济理直气壮地说:"臣叔根本不傻。
"司马炎问:"能和谁有一比?"王济回答:"在以下,魏舒以上。
" 偷吃果子 和峤生性节俭,家中种有一种好的李树,司马炎要求之下和峤才上贡了数十颗。
王济一次则趁和峤入宫值班,带着几名少年到和峤的园子里吃光李树的果子,更把李树斩了。
讥讽 东吴亡后,末帝孙皓被迁到洛阳。
一次司马炎与王济下棋,孙皓在侧,王济问他为何要剥人皮,孙皓见王济此时双腿在棋盘下伸直,甚为无礼,于是说对君主无礼的人就要被剥皮,借此讥讽。
喜欢驴叫 孙楚一向敬重王济,在王济死后在尸身前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王济生前喜欢听孙楚模仿驴的鸣叫,孙楚于是在他灵前叫了数次,就像真的一样,令宾客们都大笑。
孙楚却回头气著说:"让你们这些家伙活着,却让此人死了!" 历史评价 《》:"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
""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 赞曰:"武子豪,夙参朝列。
逞欲牛心,纡情马埒。
" 孙楚:"逍遥芒阿,阖门不帷。
研精六艺,采赜钩微。
" 李慈铭:"王济之傲纵,王澄之狂暴,之虚合,谢万之佻率,郗超之奸谄,王忱之轻很,皆乱世无赖,蠢国败家,而士类相矜,以为标准。
" 随机文章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秒杀人类的火焰龙卷风,比世界上最恐怖的龙卷风还牛(尸骨无存)揭秘广西桂平挖蛇事件是真的吗,17米的大蛇吓晕司机/咬死两工人迅猛龙能否猎杀霸王龙,单挑打不赢霸王龙/群殴可猎杀(得不偿失)达·芬奇睡眠法猝死,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不适合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