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常吃败仗,为什么孙权还要重用他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是时期孙吴重臣,经弘咨推荐,为孙吴效力。

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孙吴的关系。

诸葛瑾在东吴功绩不多,为何能够一生受到孙权的器重,官运亨通? 诸葛瑾是东吴名臣。

他的长处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德行服人,至于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就不是诸葛瑾的强项了。

事实表明,诸葛瑾指挥打仗的水平确实很差,他戎马一生,参加过多次战役,有时甚至担任统帅,但几乎没有打过胜仗。

然而,就凭着如此令人看了直犯尴尬癌的战绩,诸葛瑾在东吴却是官运亨通,历任孙权讨虏将军府长史、中司马,绥南将军、南郡太守,左将军,最后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吕范和上大将军,是东吴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为什么呢?是孙权眼瞎吗?当然不是,孙权一向有识人之明,他之所以重用诸葛瑾,不仅仅是看KPI指标,而是有着更深层面的考虑。

诸葛瑾的战绩令人尴尬 诸葛瑾早期主要在孙权的幕府中任职,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袭取荆州后,诸葛瑾出任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从此离开孙权幕府,担任的大将。

此后一段时间,诸葛瑾参与了几次重大战役,主要有: 南郡、江陵之战 黄武元年九月,魏军大举南进,亲至宛城督战,遣、、、围攻南郡、江陵。

江陵守将时为,孙权派诸葛瑾、前往救援朱然。

《·诸葛瑾传》注引《吴录》记载了诸葛瑾在此战中的表现:“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权以此望之。

” 诸葛瑾是个慢性子,他位居援军统帅,率领着“大兵为之救援”,本应积极进攻魏军以解朱然之围。

但他每天开会商议,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沙盘推演,就是没有认真出兵和魏军交战过。

以至于“兵久不解”,连孙权也很有意见。

此时再任由诸葛瑾拖下去只怕要出大问题。

于是潘璋出手,趁春季水涨,用着火的竹筏顺江而下烧坏魏军的浮桥,迫使曹真退兵。

朱然在江陵城内也沉着应战,坚守城池,围攻江陵的夏侯尚眼看师久无功,也只好退兵。

此战中诸葛瑾完全束手无策,进退失据,虽然最后有“全师保境”之功,但那主要是朱然和潘璋的功劳,诸葛瑾不过是捡了个便宜。

江夏、 黄武五年五月,曹丕去世,即位。

八月,孙权趁大丧,亲自领兵进攻江夏,同时命诸葛瑾、张霸等进攻襄阳。

魏抚军大将军先败孙权,后败诸葛瑾,并斩张霸。

孙权本打算赚点便宜,没想到被司马懿打得惨败。

诸葛瑾这次可没那么走运了,不但被司马懿打败,而且还赔上了部将张霸的性命。

第四次合肥之战 嘉禾三年五月,为配合蜀汉北伐,孙权起兵攻魏,三路北进,陆逊、诸葛瑾等攻襄阳,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阴,孙权自率大众围合肥新城,史称“第四次合肥之战”。

亲御龙舟东征,未至寿春,孙权退还,孙韶、张承也退军。

三路大军中两路已退,只剩下陆逊和诸葛瑾这一支孤军,他们将如何应对呢?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了二人的表现。

孙权退兵后,陆逊派去和孙权联络的亲信韩扁也被魏军俘获,诸葛瑾写信给陆逊建议跟着大部队尽快退兵,否则到了枯水季节就不好走了。

陆逊担心再次泄密,得书不答,而是催人种菜种豆,又和诸将下棋射箭,摆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样子。

诸葛瑾急了,亲自赶到陆逊的大营,陆逊这才告诉诸葛瑾,如果急着撤退,魏军一定会紧跟追击,那样说不定会变成大溃败,所以要先稳定将士之心。

陆逊还把自己的计划告知诸葛瑾,由陆逊率陆战主力佯攻襄阳城,这样魏军就会把兵力集中到城内。

而诸葛瑾则指挥水军准备船只,就绪后和陆逊一起登船出发。

诸葛瑾依计行事,魏军果然害怕陆逊真的来攻城,悉数集结到襄阳城内,来不及追击,陆逊和诸葛瑾顺利返回东吴。

这一战对于东吴来说是失败了,问题只是在于吴军能不能安全地撤退。

这个问题不是诸葛瑾能够解决的,他只是急吼吼地想着快点跑,最终还是陆逊深谋远虑,有计划有秩序地撤退,否则在魏军追击之下,急着回家的吴军很有可能四散奔逃,变成溃退。

全靠有陆逊,才让诸葛瑾避免了一次溃败,保住了一点面子。

樊城、柤中之战 赤乌四年四月,趁即位不久,政局未稳,吴军再次兵分三路攻魏,卫将军全琮攻芍陂,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

据《三国志·齐王纪》注引干宝《晋纪》载,樊城被围后,司马懿督军南征,认为南方湿热,不宜久留,于是积极备战。

“乃令诸军休息洗沐,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

然等闻之,乃夜遁。

追至三州口,大杀获。

”司马懿能够“大杀获”,也就意味着吴军损失惨重。

这次朱然也救不了诸葛瑾,诸葛瑾又吃了一回败仗。

诸葛瑾官运亨通,越做越大 诸葛瑾参加的四次大战役,无一取胜,有两次是勉强安全撤退,还有两次则是不折不扣的败仗。

按理说,以这样的战绩,不被追责治罪就很不错了,但诸葛瑾却不一样,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屡屡升迁,直至进入东吴军队的最高层,担任大将军、左都护。

当时大司马吕范已死,东吴军队中只有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的地位与诸葛瑾相当。

在重武轻文的东吴政权里,诸葛瑾可以说是除了孙权之外排名的人物。

孙权为什么重用诸葛瑾?是因为孙权不知道诸葛瑾打仗很差火吗? 不,恰恰相反,有迹象表明,孙权对诸葛瑾的军事水平非常了解。

自从江陵之战后,孙权就已经知道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孙权不再让诸葛瑾单独担任统帅之职,而是安排陆逊、朱然等名将和他共同行动,目的是让诸葛瑾有打胜仗的机会,即使在战败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保住名声。

诸葛瑾为什么得到孙权的特别青睐?孙权为什么处心积虑要扶诸葛瑾上位,为他打怪升级加经验值创造机会?综合起来分析,孙权考虑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诸葛瑾是“淮泗集团”的标杆人物 东吴集团的文官武将来源很杂。

是吴郡富春县人,但出身孤寒之家,在江东没有多少社会基础,孙坚以武职起家,转战南北,收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例如、、、等。

孙坚死后,在淮南依附,在这一时期,孙策又网罗了一批出身淮水、泗水流域地区的人士,例如、张纮、、吕范、诸葛瑾、、等等。

这批人出身于淮泗地区,因此被称为“淮泗集团”。

孙策渡江略地江东,依靠的就是淮泗集团的力量。

孙策死后,辅佐年幼的孙权立足江东继续创业的,仍然是淮泗集团。

此后孙吴政权逐渐吸纳江东本土士人进入统治阶层,但始终仍以淮泗集团为根本。

孙权临死前指定的三名辅佐孙亮的顾命大臣,、滕胤、,全部都是淮泗集团人士。

可见,在孙吴统治者眼里,江东并不完全可靠,淮泗集团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但是,淮泗集团有个弱点,这些人虽然大多出身地方豪族,但门第都不高。

张昭虽然号称名士,但主要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彭城并非名门望族。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没有名门望族参与的政治集团,难免会被人瞧不起,也缺乏吸引力。

在淮泗集团中,只有诸葛瑾出身的琅琊诸门第较高,是西汉名臣诸葛丰之后,可以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诸葛瑾的叔父诸葛玄一出仕就是二千石级的豫章太守,这是只有名门望族子弟才能享有的特殊政治待遇。

由此也可看到琅琊在时人眼中的崇高地位。

诸葛瑾是孙权所依赖的淮泗集团中唯一的名门望族、高第世家子弟,是个标杆性的人物,孙权不断扶持诸葛瑾上位,目的不外乎是提升孙吴政治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吸引更多的士大夫,将更多的人才纳入麾下。

诸葛瑾为人谨慎 《三国志·诸葛瑾传》称赞诸葛瑾“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

“德度”是指社会道德规范,“规检”是严格遵守的意思,这是说诸葛瑾做事小心严谨,严格遵守道德。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评价诸葛瑾:“瑾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

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诸葛瑾妻子死后不再续娶,与爱妾所生的子女,都不养大(意思是杀死或丢弃)。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似乎,但当时的人觉得这恰恰是诸葛瑾为人谨小慎微、坚守伦理道德的表现。

《三国志·诸葛瑾传》还载,诸葛瑾对孙权有所进谏,都是以温和委婉的方式进行,使孙权容易接受。

正是诸葛瑾这种小心翼翼的做事风格,让孙权觉得这个人非常靠谱,因此放心重用。

诸葛瑾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孙权其人很有才干,但他和父兄一样都是暴脾气,经常迁怒于人。

这就需要有个高情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替他协调、缓和与下级的关系。

这个高情商的人,就是诸葛瑾。

据载,、虞翻、步骘、殷模等人都曾因孙权的一时之怒险些要被重罚,都是诸葛瑾巧妙设法,地化解孙权的情绪,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诸葛瑾与孙氏宗室也有密切交往,常受孙权委托处理涉及宗室的事情。

比如孙权堂兄弟孙皎,“与诸葛瑾至厚”。

孙皎曾与发生争执,孙权致书训诫,说“今故烦重宣吾意”,也就是让诸葛瑾去处理孙皎与甘宁的纠纷。

孙权侄子孙松也结交诸葛瑾。

孙松去世时诸葛亮特别致信诸葛瑾表示悼念。

这说明诸葛瑾曾介绍孙松给诸葛亮认识,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孙权是多疑的人,诸葛瑾能够结交宗室而不引起孙权的猜忌,还能受命协调敏感的宗室关系,可见诸葛瑾情商很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多疑的孙权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诸葛瑾是孙权倾吐真心话的对象 古代帝王处于孤寡之位,内心往往极为寂寞,难得有可以倾吐真心的对象。

而诸葛瑾由于情商高,说话办事小心稳妥,正好可以成为孙权推心置腹倾吐真心话的对象。

陆逊在曹丕死后曾上表孙权,称曹睿治国有方,不宜轻易对魏用兵,孙权把陆逊的上表拿给诸葛瑾看,批评了陆逊的看法。

当时诸葛瑾和陆逊分别为左右都护,地位相当,孙权可以当着诸葛瑾的面批评陆逊,却从来没有当着陆逊的面批评诸葛瑾,可见在孙权的内心,对诸葛瑾的信任远胜于陆逊。

诸葛瑾在对蜀外交中起特殊作用 诸葛瑾与诸葛亮时同胞兄弟,这一层关系,使诸葛瑾在对蜀汉的外交中居于特殊的地位。

事实上诸葛瑾也曾多次充当使者与蜀汉交涉,特别是在吴蜀关系紧张的时期,诸葛瑾代表东吴去索取荆州、在起兵伐吴时劝说刘备退兵,都是的差使。

诸葛瑾硬是把这些任务一肩挑起,确实很有担当,这也是他能够得到孙权另眼相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被内定为未来辅政人选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自幼聪慧过人,引起了孙权的注意。

“权甚异之,欲试以事”。

这是指孙权有意培养诸葛恪,让他在各种岗位上锻炼,增长见识和才干,以便在孙权死后可以辅佐新。

诸葛恪不负厚望,先是平定了丹阳郡的山越,又屯驻柴桑以防备司马懿南侵,屡立功勋,历任骑都尉、左辅都尉、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威北将军,陆逊死后,诸葛恪代陆逊任大将军,驻武昌,领荆州事,负责长江上游防务。

诸葛恪做事刚愎自用,孙权对此有些意见,但诸葛恪总的表现基本令孙权满意。

孙权临终之际,急召诸葛恪入宫,命诸葛恪辅相幼主。

诸葛恪之所以会被孙权委以重任,除了他本人足智多谋之外,还在于他是诸葛瑾的儿子,是孙权最为信赖的淮泗集团的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因此早就被孙权内定为诸葛瑾和陆逊的接班人,并且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培养。

另一方面,诸葛恪作为未来接班人的特殊地位,也提升了诸葛瑾的地位。

孙权把诸葛瑾安排好了,当然有利于让诸葛恪更加死心塌地效忠于东吴。

可惜的是,诸葛恪的性格与父亲诸葛瑾完全不同。

也许是诸葛瑾平时小心谨慎过了头,反而引起诸葛恪的抵触和反感。

诸葛恪下定决心不像父亲那样只做低调的,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了强势的个性和独断专行的作风,最终因连年用兵失败,失去人心,被孙峻谋杀。

诸葛恪被诛之后,其弟弟诸葛融自杀,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先后被杀,琅琊诸葛氏中诸葛瑾这一支遂不复存在。

这也是东吴淮泗集团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雍正为什么会被抹黑?因其惹怒清朝的文人集团

改革的过程有反复,而且会惹毛很多人。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四爷是个阴谋家,是个坏人呢?就是因为招惹了文人。

那时候没有微,没有微博,没有网络,只靠一只笔,诗书传天下。

只有文人可以记录历史,尤其是雍正身后编写历史。

而到了时期,报纸是非常发达的,从清末开始,报纸就像现在微信、微博一样,大家都看,就养活了一批文人。

现在吃这碗饭,得有良知、有底线、有操守,得有专业的技能。

有些人就不是这样,他就是靠写一些段子,充当段子手,来挣这个稿费。

“雍正跟爱恨情仇的故事”、“雍正跟嬷嬷不得不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野史。

也就是说,其实四爷的形象是被不断建构的,一方面是得罪了很多文人,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他们来塑造一个四爷。

但是在民国之后,我们很多段子手,他们为了谋生,为了取悦这些读者,又反复的去编一些东西。

那么这么多的关于四爷的作品,它是怎么进行艺术加工的呢?我认为,四爷的形象构造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1年《戏说》开始。

中国第一套戏说历史的连续剧就是香港拍的《戏说乾隆》。

当年郑少秋他们拍《戏说乾隆》,传入大陆以后,骗了很多钱,赚了很多钱,所以大陆的一些影视工作者、编剧、导演就发现,居然还能这样!我们也会写!于是乎就有了《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于是就有了《宰相刘罗锅》,然后又有了《铁齿铜牙》。

第一阶段跟四爷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二阶段,是《雍正王朝》阶段。

这一阶段才是雍正崛起的时候。

因为大家描述康熙也好,描述乾隆也好,描述和绅、纪晓岚也好,都是把自己想象的东西,想表达的东西,随时碰上、接上。

碰不上,也把一些想法寄托在古人当中,希望现在的领导者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是那个样子的。

所以就有了一批连续剧,将这些微服私访,到工厂、到农村、到山区、到矿山调查,然后除霸、除奸这些事。

其实这些事历史上都没有,都是不存在的。

第三阶段,当大家知道,这些恶搞,这些理想化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以后,就把钱和目光又关注到了后宫。

关注到后宫写谁呢?再写康熙,再写乾隆已经没人看了,所以生生地就把一部穿越小说、架空小说《传》按到了雍正这里。

为什么要按到雍正这里呢?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后宫,而雍正的后宫是最神秘的,因为他接近于没有后宫,有几个女人,也都是象征性的,每天十分钟例行公事般地结束一场战斗,然后接着去批阅文章去。

这个东西非常可怕,不是他身体不行,而是真的很忙。

随机文章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威力惊人,导弹可摧毁120座中型城市导弹是谁发明的,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为德军发明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人类是外星人的试验品,人类不是进化而来/是外星人创造(阴谋论)盘点人类不能承受的真相,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被收纳进秘密部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叔虞是晋国始祖是怎么回事?却为什么失去了在晋祠的主神位?

晋祠位于晋源镇西南10里,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自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著名风景区。

关于晋祠的最早记录出现在郦道元《水经注·晋水》中:“沼西际山枕水,有祠”。

同一时期的《魏书·地形志》也提到“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

可见,晋祠最早是祭祀晋的始封之主唐叔虞的祠堂。

晋祠的主神在宋以前一直都是唐叔虞,直到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的《新晋祠碑铭并序》中,唐叔虞的位置也没有动摇。

但几十年后,昭济圣母突然出现,将唐叔虞从主神位上挤了下去。

到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高汝行主持重修晋祠时,在圣母殿南侧又建了一个梳妆楼,楼中坐瓮女神就是后来的水母。

晋祠 关于唐叔虞,《·晋世家第九》中记载,梦到天对武王讲:“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后来邑姜生子,手中有文“虞”字,便取名为“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地反叛,被诛灭。

成王年幼时曾与叔虞戏耍,削桐叶为珪,交给叔虞,说道:“以此封若”,史官听到后,请成王择日立叔虞。

成王说:“吾与之戏耳”。

史官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叔虞封到了唐。

因唐地有晋水,叔虞子燮改国号为晋。

这就是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

之前,晋祠就是指唐叔虞祠,而且其位置就在今日之圣母殿。

《水经注·晋水》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宋太平兴国九年赵昌言撰《新修晋祠碑铭并序》载:况复(唐叔虞祠)前临池沼,泉源鉴澈于百寻;后拥危峰,山岫屏开于万仞。

整个晋祠内,唯有今日之圣母殿的位置能够符合这两个文献的描述。

到了至元四年(1267年)弋彀撰《重修汾东王庙记》时,唐叔虞祠已经改在今日坐北朝南的方向上了。

唐叔虞究竟为何失去了在晋祠的主神位?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唐叔虞其实是一个有“前科”的神。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时逢江山,。

是年,马邑校尉周据汾阳宫举兵反隋,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商议将集兵平叛,此时李渊已早有夺取天下之心,于是命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基去招兵买马,不到半个月,李世民便募集了一万兵马,李渊又遣密使召建成和元吉二子来到太原。

王威和高君雅见形势不对,唯恐李渊造反,便想借请李渊赴晋祠祈雨的机会拿下他。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密告李渊。

五月,李渊将此二人斩首之后,在唐叔虞祠下誓师,第二年夺取了长安。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重回晋阳,次年诣晋祠,写下不朽名篇《晋祠之铭并序》,这通碑如今还保存在晋祠博物馆的唐碑亭内。

唐叔虞固然没有辜负李渊的期望一路保佑他顺利地夺取了天下,但自己也背上了一个保佑造反的恶名。

但如果认为赵廷是因此将唐叔虞请走的,那何以在重修晋祠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甚至在太平兴国碑中,仍旧不遗余力地称颂唐叔虞“泽及民生”之德呢?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经过充分筹备,第三次下河东。

四月二十日,赵光义亲抵晋阳城下,驻马“汾东行营”(今太原市晋源区庞家寨东北,也就是后来的平晋县所在),亲自督军日夜不息攻打晋阳。

五月,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降宋,城内粮草断绝,人心涣散。

五月初五日,刘继元终于纳表投降。

但晋阳的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刘继元投降之后,晋阳百姓还在继续抵抗,尤其是民间的习武组织“弓箭社”更是给宋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老百姓甚至拿砖头瓦块攻击宋军。

兄弟费尽心机和气力打下晋阳,本就怒火难平,百姓的抵抗更是火上浇油。

赵光义大骂晋阳人是“盛则后服,衰则先叛”的顽民,竟然下令将晋阳所有百姓驱逐出城,在五月十八这一天,一把大火将千年古城化为灰烬。

老幼不及出城焚死者甚众。

第二年,赵光义再次引汾、晋二水灌晋阳废墟,终于连废墟的痕迹也没有留下。

宋朝将太原府治移到北面20公里的唐明村,也便是现在的太原市,同时在“汾东行营”边上筑起一个周边不过四里的小城平晋县,禁止当地百姓返回晋阳故城居住,并将赵光义指挥作战时驻扎过的行营改建为统平寺,后来真宗将其改名为崇圣寺,立“崇圣寺碑铭并序”碑于寺中,夸耀其平定北汉之功。

赵光义攻下晋阳之后,还仿照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在晋祠立了一通“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碑,俗称“太平兴国碑”。

传说这块碑的碑文被当地人逐字逐句地凿掉了,现在晋祠胜瀛楼下立着一通光秃秃的“无字碑”,据说就是当初的“太平兴国碑”。

太原县从明至清共五个版本的县志,只有嘉靖《太原县志》录了这通碑文,其他县志对此只字不提。

而唐叔虞也正是在北汉被征服之后的最初这段时间被请出了正殿。

随机文章宇宙中最恐怖的生物,肉身畅游太空吸收暗能量(无敌)土星能住人吗,超强风暴/大气压强/低温导致土星不能住人(还缺氧)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处破产边缘,硅谷钢铁侠火星移民计划将破碎外道魔像到底在不在月球,最初封印在月球被长门和斑召唤到地球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背后靠山竟是如来/斗战胜佛真实身份是六耳猕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诸葛瑾常吃败仗,为什么孙权还要重用他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