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钏简介是怎么回事?金钏是如何死的?死因为什么?
【千问解读】
是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是的贴身丫鬟。与王夫人房中的另一个丫头“”是姐妹,构成金玉二字。
金钏的出场十分随意,以致人们对于她后来与调情,进而遭劫,总有种进展太快的感觉。
在收养林黛玉,拜见二舅舅的时候,曾有见一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是金是玉、是霞是云并未做介绍。
所以她的正式出场是在去世后,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话找到梨香院时,与一起出现。
她是个爱热闹的女子,也是个活泼的女子。
清虚观看戏,王夫人未去,她却跟了凤姐去。
后来宝玉被叫去,守在门外的金钏,还给宝玉开玩笑,“我这嘴上才擦的,这会可吃不吃了?”此时的宝玉正忧的双腿打颤,她却有空和他玩笑,虽然是在早知贾政此时心情不错的情况下,但也体现了她活泼爱闹的性子。
出来时逃过劫难,向金钏伸伸舌头,一副小儿女一起长大,天天玩在一处的样子。
而她这么一个性子的养成,还可以侧证实际上她还是很得王夫人信任宠爱的。
金钏的一些言行虽然有不妥之处,但然自始至终给人以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印象。
投井自杀的结局也就更点明其人刚烈、其质清洁。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
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
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
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
”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
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到这儿说明了金钏是投井而死的,那么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子,为什么会选择放弃生命呢?无她,正是因为她这爱闹的性子害的。
“谁知目今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之时,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闻。
从这里出来,往西走了穿堂,便是凤姐的院落。
到他们院门前,只见院门掩着。
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的,进去不便,遂进角门,来到王夫人上房内。
只见几个丫头子手里拿着针线,却打盹儿呢。
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
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
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
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
“金钏儿不答。
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
“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去了。
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
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
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
“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
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
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
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
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 看这段,可以想见金钏投井而死的原因。
一、起因便是与宝玉玩闹,口无遮拦,越了规矩。
二、在王夫人心情极不好的时候,触了王夫人的眉头。
尽管王夫人喜爱这个丫头,但到底宝玉才是自己的心头肉,见金钏和宝玉打闹,只觉自己的儿子,便是被这些个丫头,带坏的,所以毫不留情将金钏撵了出去。
三、因为面子问题,被这样撵出去,让金钏无法做人。
“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
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这话就是说,怎么都行,千万别将自己撵出去,不然绝对没法儿活了。
这事事关女子名声,就这样出去了实在无法见人,也会给家人脸上抹黑,所以金钏选择了投井自杀,洗刷自己的冤屈,证明自己的清白。
随机文章「天若有情天亦老」2百年后才有人对出下一句 成千古名对奥多赛尔Odoacer简介内蒙古4米巨人是真的吗,巨人遗骸发现即被送往秘密基地魔鬼阿斯摩蒂尔斯,九层地狱之主连神祗都害怕(从未被击败过)电磁轨道炮威力有多大,可摧毁卫星或导弹/能轻易穿透坦克装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
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
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
自时代至,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
历史上,姓“嬴”(音“yín”)、名“驷”(音“sì”)。
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手拈来。
“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
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被称作“”,其实都是一种误称。
还原先秦有规律:女称“姓”男称“氏” 姓氏使用,先秦“有别”。
姓的诞生目前最早可溯之西周,它的产生是为了避免同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音“fán”)。
”说的就是古人极为警惕同姓结合、重视后嗣繁衍这件事儿。
西周之前,人类的聚居范围还十分有限。
但随着人口的逐渐膨胀、迁徙,“姓”诞生了。
它发挥出标明聚居人群来源、区别家族的实际功能。
从史料来看,先秦女子多用“姓”来称呼,正因为它与婚姻息息相关。
电视剧中的“芈月”“”在历史上是来自楚国公族的少女。
“芈”姓就是楚国公族的代表姓氏之一。
上古至春秋,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姚、妫(音“guī”)、姒(音“sì”)、子、姬、姜、嬴、风、己、任、羋、祁、妘(音“yún”)、姞(音“jí”)、漆、归、偃(音“yǎn”)、允、曹、董、曼、隗(音“wěi”或“kuí”),共22个姓。
其中多个姓为女字旁,反映了姓的母系社会起源。
先秦贵族们坐的车上就常的标志,以彰显各自的家族身份。
先有姓而后。
与所不同的是,“氏一再传而可变”。
通俗地说,氏就是细分后的姓。
早期家族社会,同一家庭里也是等级森严的。
先秦贵族男子一般以氏来称呼,以示尊卑贵贱。
然而,随着分封制的瓦解与此后郡县制的产生,个人逐渐取代家族与国家发生关系。
家族符号的重要性逐渐没落,姓与氏的独特涵义渐渐模糊起来。
秦始皇之所以被误称许久,也正肇始于此。
郭永秉告诉记者,“嬴政”这个称呼最早在《法言》里已经出现,这是汉代人已经不熟悉先、氏之别的结果。
《》里记载,“始皇及生,名为政,氏”“卒,秦王赵政立”。
北大汉简里有一篇《赵政书》,也可从侧面证明秦始皇其实叫做“赵政”,或者“秦政”“秦王政”。
“秦宫里的公子们,由来自不同诸侯国的女子所生。
为了从宫廷内部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区分,经常会以母氏而氏,”秦始皇‘赵政’之称由此而来,董珊说,“她的母亲不是赵国贵族,氏虽不可考,但秦异人是在赵国遇见她,便以赵相称。
” “姓、氏、名、字”皆关乎礼 从汉代流传至今的误称已然成为一种“俗称”,今天的人们虽然没有必要锱铢必较、推倒重来,但学者认为,认识其中的区别还是很有必要。
现代人对古代“姓、氏、名、字”其实很陌生。
它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发展源头,与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对于影视剧这样的大众文化消费品来说,若想要还原一个精致的战国,需要做好更加深厚、用心的历史功课。
回到《》中,秦始皇的祖辈——秦惠文王实则也不该称作“嬴驷”。
尤需一提的是,秦惠文王的字“驷”,古人就曾认错。
据前些年发现的秦惠文王祷病玉版铭文,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驷”字实际上是“骃”字(音“yīn”),因为写法与“驷”太过相近,古人在传抄刊刻时发生了错误。
因此,秦惠文王被称为“秦骃”才是正确的。
“秦骃这种称呼方式其实是一种‘对称’”,董珊告诉记者,作为古人对“礼”重视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称呼”的使用非常复杂。
发生在“国际外交”“宫廷生活”“君臣对话”等不同场合中,同一人往往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其实,现代社会也未尝不是如此。
仅仅翻看先秦典籍《左传》中涉及的人物称谓,就足以令不少非专业人士大呼头疼了。
但这也并非说,其中的丰富性无法展现。
“有不少描绘同时代的影视剧作品有较为成熟的示范。
关键在于,如何为观众铺设好认知的通道。
”董珊说。
电视剧《芈月传》里,楚王与大夫、谋臣们在议事中张口闭口称呼秦惠文王“嬴驷”,其实不符合楚王的身份。
类似的,秦惠文王在朝廷会议上谈到赵武灵王时,称他为“赵侯雍”也不妥。
史料记载,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韩、魏为独立诸侯国。
赵武灵王八年,虽发生过“五国相王”的轶事,楚国、越国及魏国借此僭越称王。
然而赵武灵王却最终表示了他不称王的心意,“无其名,敢处其名耶?”这段历史可见于《史记》的记载。
因此在“正式场合”中,秦惠文王称他为“赵侯”最合适。
而若是赵国人,称呼他们的君主,用“赵君”则比较妥帖。
先秦时期,男女皆有名和字。
一般说来,出生后取名,成年时取字。
女子未出嫁时,以伯、孟、仲、叔、季、少等序称加上姓来称呼。
在此基础上也可加名、加字。
例如史书中有个著名的公主、楚平王的女儿“季羋畀我”,季表明她的排行,羋是楚国公族姓氏之一,“畀我”是她的字(“畀”,音“bì”)。
若是同姓少女共事一夫,史书中不乏出现类似的情况,女名往往以“大”“小”“长”“少”来区别,例如齐国曾有“长卫姬”“少卫姬”。
秦惠文王可以称两位“芈姓”嫔妾为“大芈”“小芈”,也是这个道理。
随机文章宛如雕像的欧洲沼泽木乃伊,相貌清晰内脏都还在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为什么不去水星探索,公转速度和超强太阳风成为阻碍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修行人能看到几维空间,可获得通灵或开天眼能力/最高可达七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
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
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注释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逝去的光阴。
景,日光。
③并禽:成对的鸟儿。
这里指鸳鸯。
赏析: 作者:佚名 总释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
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这首词情致比较低回。
流年易逝,旧欢难拾,就是词人惆怅的缘由吧。
然而措语深婉,并不激烈。
换头以下,景物如绘。
“云破月来花弄影”韵致高绝。
一个“弄”字尤能传出活泼的生机。
结句“落红”上承风起,又把“伤流景”缴足,层折井然。
《后山诗话》称:“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 上片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
但他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
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
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
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
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
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
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
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
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
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
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
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
“后期”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
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
甜蜜的往事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
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
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
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
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
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
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
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
”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
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内的。
“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
好景无常,刚才还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园中的小路上了。
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
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2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
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
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
”《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平韵或仄韵转平韵体。
《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
《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
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
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
景,日光。
唐武平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 后期:以后的约会。
记省:记志省识。
记:思念。
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
这里指鸳鸯。
瞑: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弄,摆弄。
落红:落花。
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
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
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
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
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
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
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这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
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
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但伤春的内容却依然是年轻时风流缱绻之事。
理由是:一、从“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微逗出个中消息;二、下片特意点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说鸳鸯一类水鸟,天一黑就双栖并宿,燕婉亲昵,如有情人之终成眷属。
而自己则是形影相吊,索居块处。
因此,“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
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
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作者所“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
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让读者凭想象去补充。
“临晚镜,伤流景”。
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有句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张反用小杜诗句,以“晚”对“晓”,主要在于写实。
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张先词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
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
从词意含蓄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妙之处。
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语绾合得更紧密些。
“后期”有两层意思。
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
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
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
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
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
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
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
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
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
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
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
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
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
”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
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
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
“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
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
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
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
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
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
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
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接下去词人写他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
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不是迁就词谱的规定,而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
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
“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加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二则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已经散场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忆往,甚且包括了怀人)的一片深情。
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径上了。
作者这末一句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复次,自嗟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府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在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
这正是用这末一句衬出了作者在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云破月来花弄影”。
创作背景 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
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
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
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翻译赏析3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
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
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调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免,不赴府会。
”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懒,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感兴趣,这首词写的正是这种心情。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 其实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
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以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
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以后便昏昏睡去。
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增减。
张先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
这里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
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春省。
”上片后三句是说,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
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面两个“春”字各具不同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只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罢了。
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但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
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淡忘,只能向自己的“春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
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
可是作者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就像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
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下片前两句是说,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的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
不料云满晴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
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
风起了,刹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吹动,也竟自在月光照耀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喜悦和无限的美感。
这才是在张先的许多名句中唯独这一句始终为读者所爱好、欣赏的主要原因。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末四句是说,一重重帘幕密密的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经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结尾写词人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
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因为外面有风,如果帘幕不遮,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就赶快拉上帘幕。
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灯焰仍在摇晃,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
“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夜深人静;二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三是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的一片深情。
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
作者在末一句所蕴含的心情是复杂的,春天毕竟过去了,自嗟迟暮的愁绪更强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再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
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
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
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
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
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
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
”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
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
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
“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
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
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
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
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
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
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
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虽消,愁却未曾消减。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
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
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
”《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平韵或仄韵转平韵体。
《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
《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
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
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
景,日光。
唐武平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 后期:以后的约会。
春省:春志省识。
春:思念。
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
这里指鸳鸯。
瞑: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弄,摆弄。
落红:落花。
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