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阅兵服饰:唐朝有纸铠甲是怎么回事?明代出现“V”字领
【千问解读】
以阅兵式壮军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想知道古代兵哥哥接受检阅时穿成啥样吗?南京服饰史学者黄强为您揭开古代军戎礼服的神秘面纱。
竟有纸做的铠甲 黄强介绍,古代战争使用冷兵器,短兵相接,故将士们操练和上战场都身着铠甲。
到了唐朝,国力鼎盛,军队的一部分戎服和铠甲开始从实用的功能中脱离出来,出现了众多以装饰为主的仪典服饰。
据《唐六典》记载,的铠甲有13种: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
其中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木甲等铠甲是用丝绸等布料和一些皮料制成,这些铠甲开始用于礼仪性质的场所。
唐代还出现了非常特别的铠甲:纸甲。
它是用多层纸叠粘在一起制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铜、铁制作的铠甲轻。
“要注意的是,唐代的布甲、纸甲依然具有实用性和坚固性。
”而且布甲、纸甲上绘有缠枝花卉、云形宝相图案,制造精美。
华丽的“五色介胄” 黄强表示,宋代的军戎服饰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战铠甲,另一种是仪卫礼服。
实战铠甲中,用铁制作的叫铁盔、铁铠、铁甲,组件较多。
据记载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叶,一副铠甲近50斤。
还有用皮、纸制作的轻甲。
宋代仪卫礼服外表装饰非常华丽,被称之为“五色介胄”:用黄絁(粗帛)为面,用布作里子,用青绿色画成甲叶的纹样,并加红锦缘边,以青絁为下裙,红皮为络带。
这种甲胄刚好到人的膝盖,前胸绘有人的面目,从背后至前胸缠以锦带,并且有五色彩装。
《宋史·仪卫志》记载,宋代铠甲的颜色,有黄、青、朱、白、黑、金、银等色,仪仗用的绢甲色彩比唐代更加丰富。
元丰后公服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
出现“V”字领铠甲 黄强介绍,明代是重型铠甲和轻型铠甲地位交替的时期。
重型铠甲不便于实战,逐渐被淘汰。
另一种轻型甲——绵甲便应运而生。
绵甲柔软、轻巧,在表面还缀有大量的铜甲泡和铁甲泡,轻便灵巧,蘸湿后还可以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
“明代的铠甲在设计、制作中也注意了时尚化。
比如出现了潮味十足的‘V字领’、 ‘镂空式护耳’等时尚元素。
” 明代很重视军事检阅和礼仪仪式,出现了专门的礼仪铠甲。
检阅军队或进行礼仪展示时,从事仪卫活动的侍卫官戴凤翅盔、锁子甲;戴金盔甲;将军着红盔青甲、金盔甲、红皮盔戗金甲和描银甲等。
将军、锦衣卫都腰悬金牌,持弓箭矢、佩刀,执金瓜、叉、枪。
礼仪铠甲色彩鲜艳;兵器明亮锋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银光。
清军队以服色命名 甲胄分为明甲、暗甲、铁甲和绵甲等几种。
前三种属于带甲片的铠甲;后一种则是布面甲,以缝制厚实的布质纤维层为里,表面缀有甲泡,用来阻挡敌人射出的弓箭。
清代中后期,铠甲逐渐以绵甲为主,它用缎布做表面,因此颜色较多。
早期的八旗以红、白、橘黄、蓝为基本色,配上相互错开的四色镶边,组成八旗服色,并根据服色确定旗名。
清代帝王除了有为御驾亲征提供保护的铠甲之外,也有专用于检阅的铠甲。
清代前期帝王的铠甲实用性非常强,到了清代中后期,御驾亲征也只是形式上的亲征,更注重装饰性。
博物院保留着清代皇帝检阅时所穿的大阅甲:明黄缎绣五彩朵云金龙纹和海水江崖纹的绵大阅甲。
此甲属于礼仪铠甲,甲的周身用了很多黄金材料,制作精美,突起的纹样具有浮雕的效果,彩云金龙等纹饰,彰显出皇帝的威严。
随机文章汉朝究尽是经学取士还是孝廉取士?17亿美元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潜艇,可击沉任何美国核潜艇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揭秘国外天体浴场,十个天体浴场让您找到目不暇接(宅男好去处)耶稣为什么不杀了撒旦,信徒只有感受邪恶的恐怖才会向往光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