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事件是怎么回事?李鸿章一念之差错失摧毁日本最佳良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简介:题记:1886年8月,震惊中日两国朝野的“长崎事件”爆发。

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与日本一战。

停泊在日本长崎港口的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铁

【千问解读】

题记:1886年8月,震惊中日两国朝野的“长崎事件”爆发。

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与日本一战。

停泊在日本长崎港口的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铁甲舰进入临战状态。

官兵们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

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全面开战。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电告,只要李鸿章一声令下,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艘铁甲舰上威力巨大的炮弹将会把日本炸成。

但是,由于李鸿章的一念之差,让北洋水师错失了这次全歼日本舰队,甚至摧毁灭掉日本的最佳时机。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而甲午战争爆发的前9年,是中国在19世纪下半叶国际环境最好的一段时期。

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历经30年,效果明显。

当时中国在世界东方建立了亚洲最为强大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

这使始终抱有向海外扩张野心的日本望而却步。

一、北洋水师水兵日本嫖娼案的起因 1886年7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接到袁世凯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而俄国正觊觎元山口外的永兴湾。

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鲜落入他国,必将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借以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制止日本可能的侵略企图。

当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总教习琅威理接到命令后,立即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军演。

随后又奉命前往海参崴迎接当时参加中俄关于吉林东界勘定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

北洋水师的舰队将吴大送至摩阔崴,留下“超勇”、“扬威”两舰在海参崴待命。

由于铁甲舰海上长途航行需要上油、修理,于是“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等4艘军舰奉李鸿章之命,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

并展开对日本进行所谓的“亲善访问”。

这也是中国铁甲舰队的第一次访问日本。

1886年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日本长崎港。

长崎人对欧美军舰早已司空见惯,但来自中国的铁甲巨舰却还是首次目睹,码头上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望着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4艘铁甲巨舰,长崎市民中夹杂着惊叹、羡慕和嫉妒等复杂的情绪。

8月13日,日方邀请抵达长崎的北洋水师的官兵上岸购物。

但是,个别水兵却跑到妓院嫖娼,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一名日本警察受重伤,一名中国水兵受轻伤。

当时,《长崎快报》报道说:“有一群带有醉意的水兵前往长崎一家妓馆寻乐,因为发生纠纷,馆主前往警察局报告。

一日警至,已顺利将纠纷平静,但由于中国水兵不服,不久乃有6人前往派出所论理,非常激动,大吵大闹,引起冲突。

日警一人旋被刺伤,而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其他水兵则皆逃逸。

” 英国驻长崎领事在一份报告中则称:“有一中国水兵与妓馆的仆人在街上争吵,警察前来干预,水兵遂将之刺伤,但那水兵也受了轻伤。

” 李鸿章后来也承认:“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

但他又说:“弁兵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亦系恒情。

即为统将约束不严,尚非不可当之重咎,自不必过为急饰也。

”“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贪慕功名,自然就我绳尺”,对水兵的违纪行为表现出一种宽容。

在李鸿章看来,嫖妓引起的冲突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二、李鸿章深,“长崎事件”错在日本 然而,事态很快就扩大了,竟酿成一场骚乱,被称为“长崎事件”。

8月15日,李鸿章授意全舰队放假一天,并允许450名水兵上街自由观光。

丁汝昌鉴于前日的冲突,严禁上街观光的水兵不许带械滋事。

但在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中国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预谋的袭击,便发生大规模冲突。

结果双方死伤80多人,其中中方水兵死亡人数多于日本。

当时,数百名日本警察将各街道两头堵塞,围住的中国水兵挥刀砍杀。

当地居民也在日本警察的煽动下从楼上往下浇沸水,掷石块,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参与混战。

中国水兵猝不及防,又散布在各条街上,结果吃了大亏,被打死5人,重伤6人,轻伤38人。

日本警察被打死1人,伤30人,当地市民负伤多名。

李鸿章深信此事错在日本:“长崎之哄,发端甚微。

初因小争,而倭遂潜谋报复,我兵不备,致陷机牙。

观其未晚闭市,海岸藏艇,巡捕带刀,皆非向日所有,谓为挟嫌寻衅,彼复何辞?”是非曲直显然,中国“断无不坚持到底之理”,而“日人自知理短,断不敢再生事端,贻人口实”。

三、李鸿章一念之差错失灭掉日本最佳良机 “长崎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与日本一战。

据有关史料记载,“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艘铁甲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们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

当时,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全面开战。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电告李鸿章,只要李鸿章一声令下,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艘铁甲舰上威力巨大的炮弹将会把日本炸成一片焦土。

起初,李鸿章在得知“长崎事件”后,随即愤怒地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不无威胁地对波多野说:“如今开战端,并非难事……”这就是说,李鸿章曾经考虑到向日本开战。

如果,按照李鸿章此时此刻的愤怒之情,与日本开战不是没有可能。

而此时中国拥有“亚洲第一”的强大海军军力,对日本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灭掉日本也绝不是天方夜谭。

但是,结果李鸿章还是忍住了,采取了外交和司法途径来解决“长崎事件”。

当时,在李鸿章高级幕僚、法学家伍廷芳的策划下,驻日公使徐承祖依照国际法就事件同日本政府交涉,但日方拒不认错,并拖延再三,希望不了了之。

李鸿章决定“停审”,做出一种中国准备单方面处理此事的强硬姿态。

总教习琅威理提出“撤使绝交、以兵相胁”的主张。

这一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应。

中日双方通过外交和司法的途径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最后延至1887年2月,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彼此让步,达成协议,称这次冲突是语言不通,彼此误会,没有追究责任和是非,对死伤者各给抚恤。

日方付恤款5.25万元,中方付恤款1.55万元。

此外,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千7百元由日方支付。

“长崎事件”虽然以通过外交和司法的途径得以解决,但是在日本当局的挑动下其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却因此被煽动起来。

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当时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由此发狠:“一定要打胜‘定远’‘镇远’。

”在军国主义思想蛊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国军舰“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

李鸿章将北洋军舰送到日本修理本来含有威慑日本人的意图,却没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当然,如果当时李鸿章采取军事解决“长崎事件”的话,即便是不能灭掉或者摧毁日本,也会全歼当时的日本舰队。

这样甲午战争的胜败将大不相同。

随机文章中国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为何是隋炀帝杨广秦始皇死后是谁即位?不明飞行物坠落苏州,直径10米球体砸中路人和车辆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施特劳斯家族有多少人?全部都是拉小提琴的吗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是绝对的主角。

可是,谁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理查·施特劳斯...这些你都分的清楚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我不认识约翰他们 首先要分清楚的一个人是理查·施特劳斯,他是德国人,他和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他比施特劳斯家族最小的成员差不多晚了四十年,他和马勒和布鲁克纳是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风格也比较相似,喜欢大编制的乐队,喜欢写漫长的旋律线条。

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有《唐璜》、《英雄生涯》等等。

他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头部分,被许多电影引用。

但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他既写具有哲学高度的作品,同时也会写一些自然到庸俗的曲子,比如《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蒂尔的》。

《蒂尔的恶作剧》是一首比较具体的曲子,音乐里面充满了各种活泼的节奏,起伏的音阶,描绘蒂尔在集市上一会牵走了谁的马,一会打翻了谁的小摊子,所以就比较好理解,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古典曲目之一。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我们都爱圆舞曲 说完了理查·施特劳斯,再来说说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先来看看他们的一张家谱。

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老约翰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他们是重名的两父子,后人为了区分,加了老和小的称谓。

左一是老爸 在维也纳,每逢新年人们都要以音乐会来庆祝,据说最早的新年音乐会是在1847年,开创者正是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指挥着乐队,先是演奏了海顿的作品,接着开始演奏舞曲。

那时候的舞曲有波尔卡,圆舞曲,加洛普等等,人们在这样的音乐里跳个通宵。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的作品,一般是每年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

我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家里的长子 维也纳金色大厅在1873年落成,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为了庆祝这个仪式,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在金色大厅演奏,大获成功。

在过去,人们跳的是端庄的小步舞曲,而华尔兹让整个维也纳旋转了起来。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的作品,目前也是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传说中,老约翰自己的童年绝对称不上幸福,是小提琴让他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后来,老约翰生了小约翰,但是沉迷演出不能自拔,而且对小约翰可不怎么好,甚至有一段时间相当畏惧小约翰的才华。

至于他俩谁比较厉害,也许维也纳的小金人雕像能说明一点问题,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无论如何,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成为新年音乐会必演曲目,是他们整个家族努力的结果。

除了上面说过的两位,还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据说前者把贝多芬的音乐写作手法融入了圆舞曲里,后者带着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圆舞曲带给了全世界的爱好者。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斯·里希特被给小费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被给小费

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1843–1916年),指挥家。

1876年在拜罗伊特指挥了瓦格纳《指环》组剧的首演。

里希特生于匈牙利,就读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慕尼黑、佩斯(今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等地担任指挥,指挥了瓦格纳的很多作品。

1897—1911年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指挥,首演了当时许多杰出作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退职后于1912年回到拜罗伊特。

两位艺术家之间的那段佳话就发生在“罗曼蒂克”的一次排练之后。

里希特后来回忆说,“交响曲结束后,布鲁克纳向我走来,他热情焕发,兴高采烈,我感觉到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我手里。

‘拿去,为我的健康喝上一杯啤酒吧’。

” 据记载,布鲁克纳给里希特的是一枚玛丽亚·特雷西亚塔勒银币,这种钱币虽然已于1858年10月失去法定货币地位,但银币终究是银币,其贵金属的价值并没有消失,仍等于两个福林。

作为小费,似乎不少,尤其是以布鲁克纳的家境来说,出手算是相当大方了。

但给小费要看场合,要看对象。

虽然在今天的乐迷心中,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影响力远胜于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传世的指挥家里希特,但回溯一百多年,两人的声望和地位正好互换。

在那古典音乐一统圈的年代,里希特就是音乐之都的大腕儿。

布鲁克纳给他小费一事,如果放在今天,无异于一个的音乐人因为华唱了他写的歌而“打赏”一百块钱。

随机文章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长崎事件是怎么回事?李鸿章一念之差错失摧毁日本最佳良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