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都有哪些宗亲?他们做出了哪种贡献?
【千问解读】
,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国这个尤其重视宗族的社会,遭逢乱世家族中如果有人出头逐鹿天下,那一般都是全族出动。比如起兵,有、、曹洪、等人辅佐,到了第二代也有、曹休、等人护翼。
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吴的宗亲们: 孙羌一脉 孙羌,字圣台,(字文台)的同胞兄长。
孙羌与妻子皆早亡。
留下二子:长子孙贲,字伯阳;次子,字国仪。
由于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
孙贲初为郡督邮,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
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扶送灵柩,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孙坚军中,孙贲是”二号人物“。
于是表孙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参与讨平山越。
起兵后,孙贲回到江东帮助孙策,当时孙策已平定吴郡和会稽,后与孙策征伐庐江太守及江夏太守黄祖,回军时知道刘繇病死,于是又平定豫章,由孙贲领豫章太守,后来封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受奉诏拜为征虏将军,继续领豫章太守。
在职第十一年逝世。
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
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
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并招诱留下的百姓,纠合失散的兵卒。
又随孙策讨伐陵阳,活捉祖郎等。
建安四年(199年),孙辅随孙策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因功被任命为庐陵太守。
后升任平南将军,假节兼任交州刺史。
公元200年孙策死后,孙辅后担心孙权无力保守江东,便遣使与曹操暗中来往,事情泄露后,孙权将他软禁起来,数年后去世。
从孙策对孙辅的任命来看,不得不说非常重视他,可惜他在孙策死后起了异心,最终被软禁致死。
孙静一脉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
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
建安元年(196年),孙坚长子孙策进攻会稽,派人请孙静,孙静带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
孙静献计助孙策击败会稽太守,平定会稽。
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委以重任。
但孙静性格稳重留念故乡,不愿出外为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同意他的要求。
孙权掌权后,升任孙静为昭义中郎将,孙静后终老故乡。
孙静生有五子:长子孙暠、次子孙瑜、三子孙皎、四子孙奂、五子孙谦。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旧仇吴郡太守许贡门客杀害。
各地官员都打算奔丧,因时任富春长之虞翻在富春为孙策守丧,引导当时地方官员原地守丧,避免地方空虚。
孙暠时为定武中郎将,屯守乌程,整顿兵甲,欲乘时自立,遂兵向会稽。
会稽地方官员以兵自守,等待东吴统治核心的命令。
虞翻对他说:“孙策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统摄。
重兵已围城固守,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
”孙暠最后撤退。
有意思的是,孙权死后幼子即位,孙暠的孙峻、孙綝成为祸乱朝廷的权臣(捣乱基因)。
孙瑜,字仲异,官至奋威将军、丹阳太守。
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孙权等人征战,善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
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东吴开始设立学官。
215年,孙瑜去世,时年三十九岁。
孙皎,字叔朗,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
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都统夏口,曾随平定荆州。
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他的功勋,封其子孙胤为丹阳侯。
孙奂,字季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
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嘉禾三年(234年),孙奂去世,时年四十岁。
孙河一脉 孙河,字伯海,孙坚族子。
少时便为孙坚心腹从讨四方。
孙策东渡,又跟随孙策平定吴、会,从讨李术,术破,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后孙翊(孙权之弟)遇害,前往宛陵指责妫览、戴员保护不周,二人心虚,将其杀害。
孙韶,字公礼,孙河至侄。
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
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
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受封吴王,升任他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孙韶为镇北将军。
孙权后加任孙韶兼任幽州牧,假节。
赤乌四年(241年),孙韶去世。
陈寿在《·吴书·宗室传》最后评价道: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
宗子维城,诗人所称。
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意思是说东吴的这些宗室们,或是起兵之初就亲身跟随领兵作战,或是日后镇守边陲,为江东政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朝时期的国土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能分封如此之多的诸侯呢
三国时期蜀国灭亡后诸葛亮后代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时间永恒不变的道理,而倘若一个人沦为了败者的话,无论他旧时如何风光,都只能够成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在蜀汉灭亡之后,、和等人的后代几乎无一幸免,迎来了悲惨的下场。
但是有一个人则是例外,那便是,他的后代们大多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呢? 公元264年之时,蜀汉刚刚灭亡,钟会和邓艾便起了冲突。
后来,钟会和卫瓘联手除掉了邓艾。
之后,在的挑拨下,钟会妄图割据称王,不料计划败露,钟会被乱军所杀,姜维更是被碎尸万段,剖尸取胆。
而后,曹魏士兵便对蜀汉之人深恶痛绝,在成都洗劫了数日,史称“钟会之乱”。
而在这场祸端之中,太子刘璿、蜀汉的一大批老将、关羽后人都会杀害。
而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后代(诸葛亮的,的次子)则幸免于难,这是为何呢? 第一, 诸葛亮,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壮烈殉国,所以诸葛家族在蜀地有很高的名望。
倘若杀了诸葛京,那么曹魏就难以获得蜀地百姓的认同。
因此,钟会拿下了蜀地之后,还特意派人去清扫诸葛亮的陵墓,同时还亲自焚香祭奠。
后来,虽然曹魏杀红了眼,但是他们依旧是知道诸葛亮后人的重要性的,所以并未动他们。
第二, 诸葛府中并无遗财。
诸葛亮虽然作为蜀国的丞相,但是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一心为了蜀汉的发展。
而诸葛瞻之后,诸葛京又将家中的财物分为了阵亡的战士家属。
而此时曹魏士兵目的在于洗劫财产,他们都知道诸葛亮家中没有什么东西,又何必费力去抢,还为自己招来不好的名声呢?因此,诸葛京躲过了一劫。
在著名考据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 卷一》记载,诸葛瞻其实还有一个儿子,此人名为诸葛质,他在蜀汉灭亡前夕,便接到了刘禅的命令,前往南中和孟获后人孟虬通好。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回到成都,蜀汉便灭亡了。
诸葛质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世间将会变天,于是同刘禅的儿子洮阳王刘恂一起,退居南中,隐居于永昌地区,因此逃过了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