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分裂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何时开始分裂

【千问解读】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原各王朝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是僭伪偏霸政权,一直以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这也是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半个世纪后而迅速走向统一的政治因素之一.后粱王朝建国后,处在三面受敌的形势,北有晋王、父子,以及幽洲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两大割据势力;南有淮南杨行密割据势力;西有歧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李茂贞还曾以“兴复唐室”相号召,致书李克用、剑南、淮南杨渥联合讨伐朱粱,并推李克用为盟主.总之,后粱政局始终处在战争状态,特别是与山西晋王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使百姓疲于征役,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严重影响了政治安定,自无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后唐灭梁后,北方取得暂时的统一.庄宗素有统一之志,当时荆南高季兴入朝觐见,庄宗曾问他,想用兵吴、蜀,哪一个为先?不久,进军剑南、并歧,灭前蜀,尽得汉中及两川之地,此时后唐的版图为五代鼎盛时期,后唐平蜀,南方割据诸国大为震惊,高季兴得此消息后,吓得连手上的筷子都快掉下;马殷听到消息后,立刻上表,愿归老衡山之麓,上印绶以保余年.然而,庄宗没有利用平蜀所造成的有利形势进一步统一全国,却因倒行逆施遭到杀身灭族之祸.时,曾出现短暂的“小康”之局,但对方镇奉行姑息政策.此后,国势日衰,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依靠契丹支持夺得政权的后晋、后汉王朝,外部受到北方契丹人的牵制和侵扰,无暇南顾,内部政治败坏,方镇骄横,根本无力统一全国。
南方割据政权中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只有南唐.南唐不仅地域广大,经济发达,而且封建文物制度也是十国中最完备的.南唐建立后,实行“保境息民”政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国势日强.当时的形势,只有南唐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南唐烈祖李?是有自己一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但过于谨慎,认为条件尚未成熟,不主张贸然出兵,对统一心不足.中主李?改变了其父的成策,用兵闽、楚,结果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坐失了千载难逢的统一时机.此后,南唐国势一落千丈,当后周强大起来后,南唐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只得废除帝号,改用后周正朔。
历史的发展,使统一的重任最终落到中原王朝后周和北宋的肩上.在位时间短,只能做到政局初安,来不及进行统一活动.柴荣继位后,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进行整顿与改革,革除不少五代时期的积弊陋习,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的混乱局面,经济实力也有所恢复增强,打破了分裂割据相安的局面,为统一全国开辟了道路.于是周世宗先后进行三次统一战争,即收复西北秦、凤、成、阶四州;攻取南唐江北十四州和北伐北汉、契丹.后周统一大业虽因柴荣北伐途中报病而中止,但这三次的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之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也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上所云,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差异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而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策略.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为阻止南方各政权的联合而采取的外交手段.中原王朝与吴越、楚结盟,不仅可以分化瓦解南方割据政权可能形成的联合,而且形成了对南唐这一南方最具实力对手三面包围的态势,有力地牵制了南唐,使南唐统一中原的战略构想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复杂和微妙的政治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南方割据政权普遍采取“保境息民”政策,正是这种平衡格局在政策上的体现,而“保境息民”政策反过来更稳定了平衡格局.正因为这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政权基本上都能与五代十国历史相终始.南唐是率先打破平衡格局的南方政权,它用兵闽和楚,但很快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同时也暴露了它拓土的野心.其时,中原王朝的后周开始强大,南唐也成了后周统一南方的第一个目标。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治、军事力量远不及北方,但整个南方总体经济实力大大超过北方,一旦南方出现统一局面,势必形成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统一的进程将大大的延缓.南方割据政权之间相互制衡的格局无疑避免了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对北宋王朝实行“先北”的统一战略时,得以轻而易举各个击破南方政权,从而加速了北宋的统一进程,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随机文章有关”推恩众建”典故埋下亡国种!如果清朝12位皇帝齐聚皇太极最想骂谁?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大脑陡然接收前世记忆可是会变精神病的吸毒草可以放在卧室里吗,不适合放在卧室(晚上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历史进展
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历史时期 早期 在大约距今 20-30 万年前至距今 1 万年前左右,中国历史便由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阶段顺序进入旧石器中、晚期的智人(亦称古人、尼人)、新人阶段,血缘家族公社组织也渐变为母系氏族公社组织。
血缘家族公社组织向母系氏族公社组织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原始社会史由此进入一个极为重要的崭新阶段。
母系氏族组织从血缘家族组织中的裂变或分化,即母系氏族组织的萌芽或初现,学者或认为是在距今约 20-30 万年前至 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而从距今 5万年前至距今 1 万年前左右,母系氏族公社组织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学文化也从旧石器中期进入晚期阶段,对从旧石器中期至晚期诞生并有所发展的母系氏族组织,学者或称作早期母系氏族公社。
早期母系氏族组织的形态或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两个相邻而居的血缘家族,受自然选择原则的支配,通过相互间的族外群婚,构成了原始的母系氏族组织雏型;二是从一个血缘家族中分裂出两个小集团,即两个半边或称两分组织,通过两个集团间实行集团外的群婚,从而构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母系氏族形态。
以上两种组织形态,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所共有的明显标志是:有共同的女系(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女子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组织形态亦基本能保持其稳定性。
据考古资料,中国境内实行过早期母系氏族制度或流行这种社团习俗的古人类或古文化遗址,迄今所知已为数不少,粗略统计已达数十处,如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等等。
发展繁荣期 母系氏族公社从距今 1 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新石器早期始至距今 5000-6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止,母系氏族公社组织进入了大发展的繁荣期,到了距今 5000年至 4000 年期间,随着新的氏族形态父系氏族公社组织的诞生,母系氏族公社组织便逐渐走向衰落和解体。
发展繁荣期的母系氏族公社组织形态,除保持早期的有共同女系祖先、母居制,世系为母系、财产按女系继承,共同劳动、分配、女子在生产经济上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等等基本特征外,并发展出在婚姻制度上的对偶婚,在丧葬上的族墓地等新特色和新内容。
衰落期 衰落期的母系氏族组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组织形态出现所带来的冲击,其组织形态的部分特征除了转移、溶合到新的形态中外,绝大部分特征均已,为新的父系组织形态所削弱并取代。
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成果表明,发展繁荣期至衰落期的母系氏族组织规模,已不是早期的、简单的两邻或两分组织,它们在两邻、两分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选择原则,已进一步分化发展出若干的母系家族大、小集团,又逐渐发展成规模更大的氏族集团。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其规模可谓是盛况空前,呈现出在全国范围内到处和星罗棋布的流行发达态势,并以此构成了规模宏大的母系氏族社会。
迄今为止,经考古发掘揭露和研究证实的属此阶段的中国古文化遗址,其总数已逾千处,因篇幅关系,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其中重要者主要有: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西藏、新疆和广东等地发现的细石器文化,以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陕西半坡、河南庙底沟等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以及其它地区同一时期的原始文化等等,也都是属于流行此期母系氏族组织习俗的主要文化遗址。
尤其是辽宁凌源牛河梁"女神"庙、"女神"像的出土更突出地说明了母系氏族制的问题。
关于母系氏族组织的存在和流行,在中国古文献中有不少传说。
《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类似的记述,亦见于《绎史》、《白虎通》、《春秋》、《春秋公羊传》、《路史》注、《汉书人表考》、《帝王世纪》、《》、《三代世表》诸书中,这些传说,为研究认定中国古代母系氏族公社组织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从社会发展史的总体情况看,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制逐渐被父系氏族制所取代。
但从个别现象观察,这种制度并未完全消亡。
据史籍记载,从殷周时期直到近现代,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仍可见到母系制习俗流行的残余。
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导致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出现和发达繁荣,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则是其发达繁荣的催化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适应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男子逐渐在各经济生产部门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
这样便使原来的母系制与生产力发展产生不相适应的矛盾,故当务之急,改善原始社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便成为一种的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其结果便是旧有的母系氏族制度迅速解体,走向衰亡,而新兴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父系氏族公社制度崭露头角,逐渐走入发展的坦途。
随机文章关于成吉思汗长子尤赤的身世之谜《史记.项羽本纪》节录乾隆的一些生平事迹领导风格?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405分左右的中医药大学推荐:历史类2所,物理类3所
圆梦小编将在下文展示全国各个高考省份:405分可以上的中医药大学名单,历史类有2所,物理类有3所。
一、历史类405分左右的中医药大学历史类405分,在全国各个高考省份能上的中医药大学名单不一样,请2025年历史类405分的考生,在下表直接找到自己的高考省份进行查阅。
例如,在广东高考历史类405分左右的中医药大学有1所,包含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
在甘肃高考,历史类405分能上的中医药大学有: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
高考省份学校名称2024分数2024位次广东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501组405118272甘肃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001专业组40527382二、物理类405分左右的中医药大学物理类405分左右的中医药大学,在全国各个高考省市一共有3所。
其中,在江西高考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05分的中医药大学有1所,分别是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
在广西高考物理类405分左右的中医药大学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等学校。
高考省份学校名称2024分数2024位次江西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501组405189725广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153专业组405130821贵州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40513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