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古时候最有骨气的年代到底是真是假?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我们看待和评价一个朝代,不能仅就几件事去判断,而要全面客观历史地观察,才能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通过翻阅史料,查看记载,对虽有些粗浅但明确的印象,浮现在笔者眼前,那

【千问解读】

我们看待和评价一个朝代,不能仅就几件事去判断,而要全面客观历史地观察,才能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通过翻阅史料,查看记载,对虽有些粗浅但明确的印象,浮现在笔者眼前,那就是明朝无疑是属于中国历史上较为有骨气的朝代。

其一,明朝面对危机不屈不挠。

我们先看看明朝与的对比。

长期以来,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

派兵北伐匈奴,而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

确实有过在土木堡被俘的经历,但当年同样也曾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不同的是二者的处理态度: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

虽“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口号很响亮,但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再分析明朝与的不同。

我们承认,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

可盛唐以后发生的叛兵和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

可以比较的是:在和中,和都曾弃都南逃蜀中。

明朝却从未有过这种例子。

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一旦受到入侵,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肯,有人劝他逃到南京他不逃,最终登上了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

尽管这种做法并不为人称道,却也显示了皇帝宁死不屈的一种态度。

还有一点,汉朝、唐朝,包括后来的清廷长期实行“和亲政策”,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送于蒙古、满洲去“换”和平,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大不同”的骨气体现。

其二,明朝面对强敌从不妥协。

本文开头认为明朝没有骨气的“给蒙古送地说”、“越南升藩说”、“增加岁币说”等,我私以为并不是大不了的问题,只是统治者管理方法不同罢了。

试想,历朝历代哪个没有分封建藩举措?相比起来,反倒是明朝做得更有分寸些。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

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起义军,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中,明朝更是坚定,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这与清廷的皇帝致京城百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来对比一下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就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截然不同态度: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宣统帝溥仪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其三,明朝未拿国家利益做交易。

确实,澳门是明朝被葡萄牙“晒货物”晒掉的,但真正丢掉澳门的不是明朝,而是。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通过向明朝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

数年之间,葡人聚落成村,并自行设置官吏,建立了他们所谓的远东最早的据点。

随着入居时间的久长与贸易兴旺,居澳葡人日渐骄横。

广东官吏曾商讨驱逐这批不速之客的办法,于是葡萄牙船商除缴纳船税外,每年给广东官吏贿赂500两白银,以巩固其在澳门的地位。

1572年,葡商在按惯例馈赠500两白银之时,因有其他中国官吏在场,葡商翻译只得说,那是付给中国政府的“地租银”,受贿官吏亦宣称将把这笔“地租银”上交国库。

从此,葡商的贿赂变成了地租。

可见,这时澳门还不是真正属于葡萄牙人。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后,居澳葡萄牙人一反恭顺常态,派代表与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并有葡萄牙士兵驻防整个澳门半岛开始的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允许所有外国商船来澳自由贸易。

1851年和1864年,葡萄牙又分别侵占了凼仔、路环两岛。

1887年(即十三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同意葡国“永驻管理澳门”。

至于说到台湾被西方列强侵占,更是一言难尽。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占了鸡笼(今基隆)和淡水。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军在台湾北部击败西班牙殖民军,霸占整个台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台湾、淡水两处为通商口岸;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派军队侵略台湾,最终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1884年期间,法军攻打基隆、淡水,封锁台湾海峡,并占领澎湖,当时的台湾居民称这场战争为“西仔反”。

1895年,通过《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直至1945年,将台湾归还中国,共统治台湾50年。

其实,在清政府手里签订的卖国求荣条约,又何止这两个,林林总总何其多,想想都悲哀。

由此看来,台湾的丢失,帐也不能全部都算在明朝身上。

综上所述,通过史料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认为明朝是中国古代较有骨气的时代,并不是毫无根据之说。

随机文章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地质奇观重庆武隆天坑地缝,世界最大的天坑群(80个)揭秘水星的水冰之谜,430多度炙热水星上面竟还有冰山存在盘点精神系异能有哪些,催眠/控制/精神穿刺/制造幻象/幻想具现化达·芬奇睡眠法猝死,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不适合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施特劳斯家族有多少人?全部都是拉小提琴的吗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是绝对的主角。

可是,谁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理查·施特劳斯...这些你都分的清楚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我不认识约翰他们 首先要分清楚的一个人是理查·施特劳斯,他是德国人,他和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他比施特劳斯家族最小的成员差不多晚了四十年,他和马勒和布鲁克纳是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风格也比较相似,喜欢大编制的乐队,喜欢写漫长的旋律线条。

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有《唐璜》、《英雄生涯》等等。

他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头部分,被许多电影引用。

但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他既写具有哲学高度的作品,同时也会写一些自然到庸俗的曲子,比如《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蒂尔的》。

《蒂尔的恶作剧》是一首比较具体的曲子,音乐里面充满了各种活泼的节奏,起伏的音阶,描绘蒂尔在集市上一会牵走了谁的马,一会打翻了谁的小摊子,所以就比较好理解,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古典曲目之一。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我们都爱圆舞曲 说完了理查·施特劳斯,再来说说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先来看看他们的一张家谱。

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老约翰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他们是重名的两父子,后人为了区分,加了老和小的称谓。

左一是老爸 在维也纳,每逢新年人们都要以音乐会来庆祝,据说最早的新年音乐会是在1847年,开创者正是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指挥着乐队,先是演奏了海顿的作品,接着开始演奏舞曲。

那时候的舞曲有波尔卡,圆舞曲,加洛普等等,人们在这样的音乐里跳个通宵。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的作品,一般是每年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

我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家里的长子 维也纳金色大厅在1873年落成,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为了庆祝这个仪式,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在金色大厅演奏,大获成功。

在过去,人们跳的是端庄的小步舞曲,而华尔兹让整个维也纳旋转了起来。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的作品,目前也是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传说中,老约翰自己的童年绝对称不上幸福,是小提琴让他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后来,老约翰生了小约翰,但是沉迷演出不能自拔,而且对小约翰可不怎么好,甚至有一段时间相当畏惧小约翰的才华。

至于他俩谁比较厉害,也许维也纳的小金人雕像能说明一点问题,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无论如何,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成为新年音乐会必演曲目,是他们整个家族努力的结果。

除了上面说过的两位,还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据说前者把贝多芬的音乐写作手法融入了圆舞曲里,后者带着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圆舞曲带给了全世界的爱好者。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斯·里希特被给小费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被给小费

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1843–1916年),指挥家。

1876年在拜罗伊特指挥了瓦格纳《指环》组剧的首演。

里希特生于匈牙利,就读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慕尼黑、佩斯(今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等地担任指挥,指挥了瓦格纳的很多作品。

1897—1911年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指挥,首演了当时许多杰出作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退职后于1912年回到拜罗伊特。

两位艺术家之间的那段佳话就发生在“罗曼蒂克”的一次排练之后。

里希特后来回忆说,“交响曲结束后,布鲁克纳向我走来,他热情焕发,兴高采烈,我感觉到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我手里。

‘拿去,为我的健康喝上一杯啤酒吧’。

” 据记载,布鲁克纳给里希特的是一枚玛丽亚·特雷西亚塔勒银币,这种钱币虽然已于1858年10月失去法定货币地位,但银币终究是银币,其贵金属的价值并没有消失,仍等于两个福林。

作为小费,似乎不少,尤其是以布鲁克纳的家境来说,出手算是相当大方了。

但给小费要看场合,要看对象。

虽然在今天的乐迷心中,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影响力远胜于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传世的指挥家里希特,但回溯一百多年,两人的声望和地位正好互换。

在那古典音乐一统圈的年代,里希特就是音乐之都的大腕儿。

布鲁克纳给他小费一事,如果放在今天,无异于一个的音乐人因为华唱了他写的歌而“打赏”一百块钱。

随机文章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明朝是中国古时候最有骨气的年代到底是真是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