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是雍正的重臣,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继位后却烧了他的石像呢?

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深受赏识。
李卫在雍正时期风生水起 继位之后他的结局如何?乾隆为何烧毁李卫的神像? 历朝历代都有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
【千问解读】
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深受赏识。
李卫在雍正时期风生水起 继位之后他的结局如何?乾隆为何烧毁李卫的神像? 历朝历代都有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那些花钱上位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贪官污吏,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花钱买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大捞一把。
但清朝出了个例外,这就是历经、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赏识和重用,成为雍正心腹,被其称为“国之卫器”的李卫。
据《·李卫传》《实录》等史料记载,生于江苏丰县的李卫至少是个富二代,家里很有钱。
中国人历来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家里再穷也要想尽办法让子女上学读书,李卫这种有钱人家,就更不用说了,读到月球也供得起,然而李卫却不是读书的料,上了一段时间的学,什么也没学到,还觉得上学比吃黄连还苦,比坐牢还难受,后来干脆不上了。
这个“目不识丁”的家伙,却赢在了起跑线上——公元1717年,30岁的李卫花了一笔巨款,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实授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人生起点竟然比还高,因为进士的第一份工作,多半是检讨,从七品。
这家伙虽然没文化,运气却出奇地好——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康熙的二十四个儿子,参与夺嫡的有九个,其中就有四阿哥,最终四阿哥胜出,康熙去世后继位,是为雍正皇帝,而在这之前,李卫就是四阿哥的人。
如果说站队正确是第二个起跑线的话,那么第二个起跑线,他也赢了。
李卫虽然没文化,但智商绝不欠费,头脑灵活,甚至可以说出奇地精明能干,而且善于并敢于出“奇招”。
比如在康熙朝户部任小职员时,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乱收费,每收一千两钱粮都要加收十两,美其名曰“收平余”,李卫说领导这样不行哦,您不能这么干哦,谏阻多次都无济于事。
李卫便毛了,也不管他是亲王还是什么王,更不管得罪对方的后果,弄来一个柜子放在走廊上显眼的地方,让人帮他在上面写上“某王赢钱”字样,“某王”见了既难堪又恼火,自然不敢再收了。
当时的雍正也是亲王,同样是亲王,李卫的这个举动,却令他,也许从那时起,雍正就觉得“这小子不错”了,所以后来他继位后,立即任命李卫为云南盐驿道,让他去那里主管盐政。
当时的盐业是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这样的钱袋子,雍正是不会让一般人去管的,必须得是他信得过的人。
李卫没有辜负这种信任,把这个钱袋子,替雍正管得好好的,由于政绩卓著,很快就被提升为云南布政使,并兼管盐务。
雍正让李卫到云南,原本是想让他到基层去“实习”和锻炼,至此算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可以让他挑更重的担子了,于是从此以后,李卫就在一路高升的路上停不下来了,从雍正三年的浙江巡抚,到雍正四年的兼任两浙盐政使,到雍正五年的浙江总督,短时间内一跃而为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上升速度之快,简直让人头晕。
雍正皇帝对他超乎寻常的器重,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他是“自己人”,目不识丁的李卫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大人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自有他的“绝招”。
一是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二是清正廉洁,虽然最初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他却从未想过捞回本钱然后再大捞一把,而是真正想当个好官、能吏。
三是对雍正皇帝,从来不做对他不利的事情,而对雍正交代的每一件事情,都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而且都很令雍正满意。
这样的员工,哪个领导不喜欢并重用呢?雍正称他为“督抚模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从李卫的任职经历看得出来,很多时候雍正都是把盐政这个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主管或兼管的,这跟他在云南初掌盐政就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有关。
在浙江任上,李卫不但在管理盐政、查缉私盐方面成就突出,还自筹资金修筑海塘,并且善于捕盗,而且于雍正七年一举侦破了甘凤池的反清复明案。
早在康熙时期,武艺高强的甘凤池就是反对朝廷的“”的参与者,没想到逍遥这么多年后,栽在了李卫手里。
然而,也许是为人太过刚正的缘故,李卫办起事情来从不讲情面,而且嫉恶如仇,触及到不少官员的利益,得罪了不少官员,一些人竟上疏弹劾他“恃能放纵,操守亦不纯”,雍正只好提醒他——你小子要谨慎啊。
实际上,李卫的不讲情面和嫉恶如仇,正是雍正所欣赏和需要的,但太简单粗暴,在险恶的官场是不好混的,所以雍正叫他“汝宜勤修涵养,勉为全人,方不负知遇”。
后来担任时,又有人向雍正反映李卫“任性使气,动辄肆詈”,雍正又马上告诫他“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节不能操持,尚德修业之可期?当时自检点,从容涵养”。
这可有点难为他了——既要他刚直不阿,又要他有涵养、做个全人,请问皇帝大人,你自己能做到吗?至于李卫是否听了雍正的话,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这就很难说了,最大的可能是,李卫干脆来了个“置之不理”,该咋整咋整,所以后来才导致了的厌恶。
实际上,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李卫依然受到重用,还因其能秉公执法,而获乾隆赐“四团龙补服”。
别看只是一件衣服,这种衣服,却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是皇帝奖励勋臣的服装,在长达276年的有清一代,获赐这件衣服的,仅有区区73人,因军功和皇族地位获赐的占了绝大多数,因秉公执法而获得的,李卫是仅有的一例。
然而,李卫病逝后,之前专门给他安排过御医的乾隆,不知为何突然非常厌恶地如此评价:“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在浙江无功德于民,闻其仰借皇考恩眷,颇多任性骄纵之处。
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 这说明李卫并非那么高大上,他终究没有做到雍正希望他做到的那种“全人”,而在乾隆眼里更是不堪,连“公正”都没做到,在乾隆看来,他在浙江期间也没做过对老百利的事情,还仗着他老爸的恩宠而任性骄纵,甚至表示如果他还在人世,非治他罪不可! 这就有点搞笑了——既然他那么不是东西,你为毛还赐给他那么一件衣服?要知道,这种“恩眷”,你老爸都未给过他哦!看来乾隆对李卫的厌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后来当他来到杭州西湖,在花神庙里看到李卫及其妻妾的神像,顿时:“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
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人撤走一把火烧了。
而浙江人民之所以自发地给李卫及其妻妾立像,正是为了感念他在浙江任职期间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评价一个父母官的好坏,他治下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李卫是贤臣,他对清朝雍正时期所做的贡献不可小觑。
乾隆对他的态度从好到坏,也是在李卫死后,然而乾隆没有意识到李卫的价值,反而将他的缺点放大,个人的观点强烈,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看人方法。
值得欣慰的是,以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看,乾隆必然会遭受越来越多的非议,像李卫这样真正干实事的人,将会受到历史越来越公正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施特劳斯家族有多少人?全部都是拉小提琴的吗
可是,谁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理查·施特劳斯...这些你都分的清楚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我不认识约翰他们 首先要分清楚的一个人是理查·施特劳斯,他是德国人,他和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他比施特劳斯家族最小的成员差不多晚了四十年,他和马勒和布鲁克纳是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风格也比较相似,喜欢大编制的乐队,喜欢写漫长的旋律线条。
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有《唐璜》、《英雄生涯》等等。
他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头部分,被许多电影引用。
但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他既写具有哲学高度的作品,同时也会写一些自然到庸俗的曲子,比如《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蒂尔的》。
《蒂尔的恶作剧》是一首比较具体的曲子,音乐里面充满了各种活泼的节奏,起伏的音阶,描绘蒂尔在集市上一会牵走了谁的马,一会打翻了谁的小摊子,所以就比较好理解,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古典曲目之一。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我们都爱圆舞曲 说完了理查·施特劳斯,再来说说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先来看看他们的一张家谱。
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老约翰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他们是重名的两父子,后人为了区分,加了老和小的称谓。
左一是老爸 在维也纳,每逢新年人们都要以音乐会来庆祝,据说最早的新年音乐会是在1847年,开创者正是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指挥着乐队,先是演奏了海顿的作品,接着开始演奏舞曲。
那时候的舞曲有波尔卡,圆舞曲,加洛普等等,人们在这样的音乐里跳个通宵。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的作品,一般是每年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
我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家里的长子 维也纳金色大厅在1873年落成,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为了庆祝这个仪式,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在金色大厅演奏,大获成功。
在过去,人们跳的是端庄的小步舞曲,而华尔兹让整个维也纳旋转了起来。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的作品,目前也是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传说中,老约翰自己的童年绝对称不上幸福,是小提琴让他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后来,老约翰生了小约翰,但是沉迷演出不能自拔,而且对小约翰可不怎么好,甚至有一段时间相当畏惧小约翰的才华。
至于他俩谁比较厉害,也许维也纳的小金人雕像能说明一点问题,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无论如何,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成为新年音乐会必演曲目,是他们整个家族努力的结果。
除了上面说过的两位,还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据说前者把贝多芬的音乐写作手法融入了圆舞曲里,后者带着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圆舞曲带给了全世界的爱好者。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斯·里希特被给小费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被给小费
1876年在拜罗伊特指挥了瓦格纳《指环》组剧的首演。
里希特生于匈牙利,就读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慕尼黑、佩斯(今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等地担任指挥,指挥了瓦格纳的很多作品。
1897—1911年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指挥,首演了当时许多杰出作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退职后于1912年回到拜罗伊特。
两位艺术家之间的那段佳话就发生在“罗曼蒂克”的一次排练之后。
里希特后来回忆说,“交响曲结束后,布鲁克纳向我走来,他热情焕发,兴高采烈,我感觉到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我手里。
‘拿去,为我的健康喝上一杯啤酒吧’。
” 据记载,布鲁克纳给里希特的是一枚玛丽亚·特雷西亚塔勒银币,这种钱币虽然已于1858年10月失去法定货币地位,但银币终究是银币,其贵金属的价值并没有消失,仍等于两个福林。
作为小费,似乎不少,尤其是以布鲁克纳的家境来说,出手算是相当大方了。
但给小费要看场合,要看对象。
虽然在今天的乐迷心中,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影响力远胜于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传世的指挥家里希特,但回溯一百多年,两人的声望和地位正好互换。
在那古典音乐一统圈的年代,里希特就是音乐之都的大腕儿。
布鲁克纳给他小费一事,如果放在今天,无异于一个的音乐人因为华唱了他写的歌而“打赏”一百块钱。
随机文章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