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浒传》流传千古为什么人们独独喜欢武松?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如果有这么一道调查题目:一百单八将当中,你最喜欢的人是哪位?估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一致的。

对,就是。

小时候看过山东电视台1983年拍摄的祝延平版《武松》,后连续

【千问解读】

如果有这么一道调查题目:一百单八将当中,你最喜欢的人是哪位?估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一致的。

对,就是。

小时候看过山东电视台1983年拍摄的祝延平版《武松》,后连续成《水浒》一剧。

那时候少不更事,对水浒英雄故事仅仅局限于几个人,如武松、等,对其他人几乎一无所知,对武松的崇拜可谓。

英雄豪气冲天的故事让小伙伴们经常聚在一起舞枪弄棒学武松,提着一对拳头对着墙壁、大树使劲,还经常模仿练习武松的醉拳,甚至曲起两指拿个酒杯假装欲一用力便能捏碎,那情形想来让人。

1998年,央视又拍了一部《水浒传》,其中武松由著名硬汉演员丁海峰饰演。

这是一部比较连贯的影视经典,通过它我对《水浒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近期,我第一次静下心来通读了施老先生的《水浒全传》,终于彻底在心中解开了梁山泊的真实面目。

按照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描述,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氏,因在家中排行在二,所以又叫“武二郎”。

武松曾经在阳谷县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劝他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而终。

武松在历尽人间险恶后易装上二龙山,并以一名出家人身份终老。

一个杀人如麻的江湖英雄,转变为道行高深的清忠祖师,可以说是慧根深厚。

网络配图 武松的英雄事迹精彩绝伦,激荡人心。

水浒中,他出场是因打伤人在庄上避难,与相逢并结拜为生死兄弟,可以说武松是宋江的早期心腹兄弟之一,是梁山宋江领导集团的嫡系。

之后他返回家乡看望哥哥,接下来水浒传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武松的故事:景阳岗打虎、阳谷县都头、怒杀西门庆、十字坡智斗孙二娘、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聚义二龙山、击杀耶律得重;斩杀贝应夔、方貌等,关于武松的故事几乎占到了水浒整体故事的十分之一,可见武松在施公心目中的重要性。

由于水浒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也可以想象武松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有多么广泛。

武松之所以在梁山英雄榜中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他兼备了古代豪杰侠客的所有特点:一是武艺高强,二是有正义感,第三有责任心,第四知恩图报,第五,第六侠肝义胆,第七有定力,面对美女投怀送抱,还能把持住自己。

有人说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府上老少一百多口,但是谁会认为一个真性情付出的汉子被人陷害逼惨到绝地后做出这样的举动是不合情理的呢?在除此之外的各种场合里,武松的表现可以说是冷静的,智慧的。

论武的,景阳岗打虎、狮子楼、快活林、十字坡、飞云浦、鸳鸯楼,身手不凡。

论文的,以上每一个场景中都表现出武松的,有勇有谋,且拿得起放得下。

看飞云浦武松的处理方式,与野猪林的处理方式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武松为人精细果断,不是个前怕狼后怕虎的人。

当然,《水浒传》毕竟是小说,武松的故事也是经过施老爷子精心加工的。

那么,关于武松的故事还有哪些呢? 一、清河人士说 武松的传说,最早见于宋元之际的《癸辛杂识》,里面记载的“宋江三十六赞”便有武松。

后来在宋人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当中也有武松的事迹出现,这便是《水浒传》中武松的最早文学创作的原型。

依据清河县志等地方志的记载,武松是人士,武艺高强。

为人仗义,见不得别扭事,专爱打,很受百姓的喜爱。

这里还要说到一个与武松关系密切的人,那就是在小说中对武松英雄形象起到反衬作用的。

有考据称,武松和武大郎(生活原型是武植)的确都是清河县人士,但是两人却生活在不同时代,甚至不在同一个村子。

武松出身在离清河县城西南大约八公里处的王什庄,是宋朝人;而武大郎则出生在今清河县城东北三公里处的武家那村,是人。

两人的村子相距有二十多里。

所以说不仅是两人出现的时间,就连出生的地点也不同。

从历载来看,两人根本不是亲兄弟。

网络配图 武植原名吴春来,后随母姓,改名武植,字大郎,生于明朝初期,做过清河知县,有武植墓碑铭为证。

为官清廉,身材伟岸,娶妻,为大家淑媛。

武植少年贫穷,有好友黄堂曾经资助过他,武植官至清河县令。

后来黄堂家中发生火灾,他想要投奔武植谋个,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却始终不提携他。

黄堂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并在回乡路上到处散播谣言以泄心中恶气。

当地恶少余和尚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

很快传遍各地,并传到施老先生耳中,被他写进了水浒书中,将潘金莲名声尽毁,也给潘、武两人带来灾难:清河县的潘家和武家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二、临安义士说 《临安县志》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

武松原来是一名浪迹江湖的武师,身材高大、容貌非凡,经常在杭州城内卖艺为生,好,行侠义之举。

杭州知府高权看到武松武艺高强,,于是邀请他到杭州府担任公差,充当都头。

不久,武松又因为军功被升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

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

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

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

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

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蔡鋆的狗命。

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

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现在西泠桥边仍有武松墓供人凭吊。

《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对这段故事都有记载。

三、武松一身本事的出处 据《说岳全传》记载,武松是北宋末年武师的徒弟。

周侗是北宋末年、初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

周侗一生高足甚多,他的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不过在《水浒传》中武松从来没有认过这个师兄)、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好像林冲也从来没有认过大师兄卢俊义,且武松对二师兄林冲也并不感冒),至于小徒弟就与他们隔得有些远了。

至于卢俊义、林冲、武松三人之间为什么没有在梁山泊谈论亲情,大概无非是宋江管得太严以致他们不敢相认,或者是周侗在不同时期教了这三个徒弟并且彼此保密了,又或者是在水浒年代他们三个尚未做周侗的徒弟,到了南宋去世后才被人强拉到一起拜师的(这种可能性最大,连武松自己都无法控制)。

武松在少林八年学艺时,得到过周侗的真传,也难怪能凭一己之力将老虎打死了。

网络配图 四、武松单臂擒方腊 武松单臂擒方腊 关于“武松单臂擒方腊”,应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看过原著的人知道,方腊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鲁智深一禅杖打下马来生擒的。

然而在1998年版的水浒传中,却被导演改编成了武松受伤断臂后生擒方腊。

导演既然这么改编,说明他们就是从心底里喜欢武松的,以致于武松身后近千年又抢了鲁智深的功劳。

唯有如此改编,更显武松形象伟岸。

关于鲁智深擒方腊,《水浒全传》原著中也是做了很多铺垫的,鲁智深曾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临别时长老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最终果然是鲁智深追杀夏侯成,生擒方腊。

后来凯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立时顿悟道:“长老曾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

虽然武松在梁山泊英雄中的地位并不算很高,但他在民间大众的口碑当中,却是一位实打实的大英雄。

关于武松的故事,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但毫无疑问还将继续流传下去,这就是历史趋势、。

所以说《水浒传》流传千古,人们独独喜欢武松是有其道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肯堂: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著有《证治准绳》

(约1552—1638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

祖父王皋,父王樵,均。

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侍郎,右都御使。

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

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

王肯堂出身于官宦之家,父王樵是进士出身,官至刑部侍郎。

王肯堂,因母病习医。

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选为翰林检讨,官至福建参政。

与传教士有往来。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因上书直言抗倭,被诬以“浮躁”降职,遂称病辞归。

重新精研医理,能做眼窝边肿瘤切除手术,又能治愈疯疾。

历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凡220万字。

另著有《医镜》4卷、《新镌医论》3卷、《郁冈斋笔尘》等,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

今人辑有《王肯堂医学全书》。

因母病志于医。

1570年,妹濒死,经王氏治愈。

由是延诊求方者,庭户常满。

父王樵以为害举业,戒止之。

罢归后,复肆力医学。

王氏交游甚广,1579年秋,遇缪仲淳于白下(今南京),友谊颇笃。

王氏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有交往,探讨过历算。

王氏兴越广泛,与郭澹论数纬,与董其昌论书画,与曾柏大师论参掸,对他改善知识结构,开展医学研究是有益的。

书法深入晋人堂室。

辑郁冈斋帖数十卷,手自钩搨,为一时石刻冠。

曾授检付,参与国史编修。

由于朝廷不纳他的抗倭疏议,愤然称病辞职回乡,从此重操少时喜爱的医学。

居家期间,他边疗民疾,边撰医书,曾成功的为一位眼窝边生毒瘤的患者行切除术,作过落耳再植术,“以惊驱惊”治愈一富家子弟因得中惊喜过度而得的精神病。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机文章法国历史: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直径525公里曾被两次撞击世界战斗机速度排名,中国歼-20成功进入前三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人,著有《医贯》

赵献可(公元1573~1664年),生卒年不详。

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能承父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

著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体一例》,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

中国明末医学家。

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6~17世纪。

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赵献可好学博览,除医之外,儒、道、释均有涉猎,曾游历于山西、陕西等地。

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

赵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

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

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痘疹论》一书。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

约生活于十六世纪后期与十七世纪初期,虽史料无详细记载,但据黄宗羲《传》说:“赵养葵,名献可,宁波人,与介宾同时,未尝相见,而议论往往有合者。

”说明赵、张属同时期人,而张景岳生卒年代为公元1563~1640年,故亦可能生活年代与之相近,属一大医家。

籍贯鄞县,其一生治医学,独重视肾水命火,对命门学说犹有贡献,使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又由研究后天脾胃转向先天肾命,为之一变。

著有《医贯》一书,充分反映其学术思想。

随机文章隋朝攻打高丽清朝的公文制度大不同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竟需要特权?做梦是平行世界的入口,做梦进入另一平行世界/不同空间的自己哥斯拉是好的还是坏的,曾帮人类击败恐怖怪兽拯救地球/亦正亦邪中国最刺激的旅游景点,中国十大最恐怖的旅游景点/切勿单独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施耐庵水浒传》流传千古为什么人们独独喜欢武松?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